韩系车领衔缺席2025上海车展,是掉队还是藏招

智车科技

1天前

5个月前,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北京现代携旗舰车型第五代胜达、新途胜L、沐飒、新伊兰特以及NLine系列等亮相,传达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新突破,及变革决心和战略布局。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用户上。目前还没有特别能展出的,所以不参加了。”4月17日,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帮宁工作室采访时表示。

近期,韩系车集体缺席2025上海车展的话题,引发业界猜测。在全球汽车版图中,韩系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此次缺席,是现代和起亚自2002年进入中国后的23年里,首次缺席国内A级大型车展。

“我们内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OE电车项目,现阶段尚未完全准备就绪,团队正全力追赶进度。”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韩方股东要求,关于全新平台架构以及首款电动车型的信息高度保密,细节暂不向外透露。

尽管不参加今年上海车展,但北京现代在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方面脚步不停。4月21日,北京现代将在上海举办品牌战略沟通会及首款纯电平台SUV全球首秀。“在当天活动上,我们将向外界说明不参加上海车展的原因,并且公布近期战略规划。”该人士说。

5天后(4月23日),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将如期举办。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A级车展之一,上海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球车企竞相展示实力、争夺眼球的舞台,也是汽车工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据组委会数据,2025上海车展共邀请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参展国别范围更广,规模创新高。

对这场汽车盛宴,有的车企摩拳擦掌、信心十足,准备在车展上大展拳脚;也有一些汽车品牌遗憾地与该车展擦肩而过,在场外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热闹。

不完全统计,外国和合资品牌方面,除韩系车外,还有法系品牌中的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汽通用雪佛兰、斯巴鲁不参加;中国品牌方面,合创、哪吒、极越、远航等品牌也将不参加。

这些品牌缺席上海车展,是被市场边缘化、面临淘汰的先兆,还是明哲保身、以退为进的明智策略?

“钱花在刀刃上”

5个月前,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北京现代携旗舰车型第五代胜达、新途胜L、沐飒、新伊兰特以及N Line系列等亮相,传达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新突破,及变革决心和战略布局。

不过,近年来国内市场风云变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占比攀升至65.2%,而合资板块的市场份额则大幅缩水,退守至35%左右,其中韩系车尤其艰难,占比仅为1.6%。

具体到北京现代。在其巅峰时期的2016年,北京现代销量高达114万辆,可此后便陷入持续下滑的泥沼。2024年,其销量为15.4万辆,同比下降33%。

外界纷纷猜测北京现代是否陷入危险。“当下并非北京现代最危险的时刻。”今年2月,北京现代董事长吴周涛在接受帮宁工作室专访时表示。

“与20年前从零起步相比,现在正处于转型阶段,实则危中有机。”吴周涛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年销量两千多万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出口量也是全球最大,这些都是北京现代可以把握的机遇。

基于此,约一年前,即2024年4月,北京现代发布“在中国 为全球”战略,开启新一轮转型之路。新战略核心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中国本土开发产品,同时凭借优质且成本可控的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未来几年,我们每年都会推出2款以上电车,涵盖纯电、增程及混动等多种类型。”北京现代相关人士透露,这些新车也将纳入出口计划。

去年,北京现代出口超5万辆,同比增长4倍。今年出口目标锁定8万-10万辆,预计2027年突破15万辆。

此外,2024年底,北京现代等来“及时雨”,股东双方北汽投和现代汽车共增资10.95亿美元(约80亿元),助其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造车太烧钱,而资金对企业生死至关重要。80亿元看着多,但在造车这场“吞金巨兽”的游戏里,不过是杯水车薪。北京现代得把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点儿都不能浪费。毕竟得先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发展。

于是,面对上海车展动辄千万元的参展成本,北京现代不得不权衡利弊。

“上海车展本身是各种抢流量的大战。我们选择在车展前筹备产品及媒体沟通会,‘错峰出行’,谋求更有效的品牌与产品曝光。”北京现代相关人士对帮宁工作室说。

韩系另一品牌悦达起亚则闷声干活。

2022年重组后,悦达起亚内部开启一系列变革,推进市场本土化和全球化发展。尤其是实施“油电并行”和“内销外销齐步走”的发展战略后,悦达起亚在中国的成绩明显回升。

2024年,悦达起亚销量超24.8万辆,同比增长49.2%,在合资品牌中增速第一。今年一季度,其产销量分别为5.58万辆和5.6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1.8%和13%。

各有小算盘

韩系和法系车“后撤”车展,并非行业首次。以前各车展上,合资车企可谓主力军,品牌发布会一场接一场。但在2024年的成都车展上,丰田、本田、别克这些合资大厂,均未举办正式发布会,现场氛围与往昔大不相同。

那次车展现场,由于缺乏亮眼新车,丰田、本田的展台前观众寥寥无几,几乎无人驻足停留。

“以往,车企往往更注重面子工程,热衷于在车展上大肆展示品牌形象、追求场面上的风光。但如今,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企开始更看重实际效益,也就是所谓的里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毕竟,在销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的双重压力下,车企的日子多不好过。

对车展的态度为何发生转变?

其一,高额参展费用是沉重负担。

一位车企人士透露,参展费用包含BTL(线下搭建与运营)和ATL(线上广告、直播、新媒体、公关等)两部分,具体费用因参展面积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整体投入通常需数千万元。若邀请名人站台,费用将进一步增加。例如,按照《2023上海车展招展书》中标准展位每平方米2000元的参展费用估算,某些大型车企仅BTL部分就可能高达2000万至3000万元。

像哪吒、极越、远航等在市场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品牌,根本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只能无缘车展。

其二,流量竞争激烈,参展效果被稀释。

2024年北京和广州车展期间,周鸿祎、雷军、余承东等科技界人士参与,吸引了大量媒体和观众的关注,使得车企的曝光度受到限制。

“这次启辰品牌未设立独立展台,未与东风日产同台展示,而是纳入东风大自主体系进行整体展出。”东风日产启辰相关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东风自主板块已形成统一展示风格,将在东风展台集中呈现。

他进一步表示,启辰运营策略较为务实。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型车展,其参与重点偏向展示品牌层面;而对于青岛、长沙、武汉等区域性车展,启辰则高度重视。这类地方车展被视为促进销售的重要平台,启辰在终端促销、市场下沉等方面的动作更为密集。

其三,错峰发布成车企避开流量压力的新选择。

为了避免在车展期间与他人正面竞争,许多车企选择错峰发布新车和新技术。比如4月15日至19日期间,小鹏、广汽本田、极氪、智己等密集举办发布会,数量多达十余场。其中,4月16日和17日华为举办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及智界品牌之夜活动,将流量竞争推向了高潮。

通过错峰发布,车企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展示产品和技术,获得更多的媒体和消费者关注。

车展向来是行业流量、产品、技术的狂欢盛宴。有车企为博眼球、抢流量,不惜重金打造豪华展台;也有车企着眼于长远,将精力放在与经销商、合作伙伴的深度沟通上。

无论何种策略,放下面子、回归商业本质,以务实态度审视投入产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磨产品与服务,才是车企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原文标题 : 韩系车领衔缺席2025上海车展,是掉队还是藏招

5个月前,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北京现代携旗舰车型第五代胜达、新途胜L、沐飒、新伊兰特以及NLine系列等亮相,传达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新突破,及变革决心和战略布局。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钱花在刀刃上、花在用户上。目前还没有特别能展出的,所以不参加了。”4月17日,北京现代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帮宁工作室采访时表示。

近期,韩系车集体缺席2025上海车展的话题,引发业界猜测。在全球汽车版图中,韩系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此次缺席,是现代和起亚自2002年进入中国后的23年里,首次缺席国内A级大型车展。

“我们内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OE电车项目,现阶段尚未完全准备就绪,团队正全力追赶进度。”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韩方股东要求,关于全新平台架构以及首款电动车型的信息高度保密,细节暂不向外透露。

尽管不参加今年上海车展,但北京现代在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方面脚步不停。4月21日,北京现代将在上海举办品牌战略沟通会及首款纯电平台SUV全球首秀。“在当天活动上,我们将向外界说明不参加上海车展的原因,并且公布近期战略规划。”该人士说。

5天后(4月23日),第21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将如期举办。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A级车展之一,上海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球车企竞相展示实力、争夺眼球的舞台,也是汽车工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据组委会数据,2025上海车展共邀请到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参展国别范围更广,规模创新高。

对这场汽车盛宴,有的车企摩拳擦掌、信心十足,准备在车展上大展拳脚;也有一些汽车品牌遗憾地与该车展擦肩而过,在场外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热闹。

不完全统计,外国和合资品牌方面,除韩系车外,还有法系品牌中的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上汽通用雪佛兰、斯巴鲁不参加;中国品牌方面,合创、哪吒、极越、远航等品牌也将不参加。

这些品牌缺席上海车展,是被市场边缘化、面临淘汰的先兆,还是明哲保身、以退为进的明智策略?

“钱花在刀刃上”

5个月前,在2024年广州车展上,北京现代携旗舰车型第五代胜达、新途胜L、沐飒、新伊兰特以及N Line系列等亮相,传达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新突破,及变革决心和战略布局。

不过,近年来国内市场风云变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占比攀升至65.2%,而合资板块的市场份额则大幅缩水,退守至35%左右,其中韩系车尤其艰难,占比仅为1.6%。

具体到北京现代。在其巅峰时期的2016年,北京现代销量高达114万辆,可此后便陷入持续下滑的泥沼。2024年,其销量为15.4万辆,同比下降33%。

外界纷纷猜测北京现代是否陷入危险。“当下并非北京现代最危险的时刻。”今年2月,北京现代董事长吴周涛在接受帮宁工作室专访时表示。

“与20年前从零起步相比,现在正处于转型阶段,实则危中有机。”吴周涛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年销量两千多万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出口量也是全球最大,这些都是北京现代可以把握的机遇。

基于此,约一年前,即2024年4月,北京现代发布“在中国 为全球”战略,开启新一轮转型之路。新战略核心是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中国本土开发产品,同时凭借优质且成本可控的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未来几年,我们每年都会推出2款以上电车,涵盖纯电、增程及混动等多种类型。”北京现代相关人士透露,这些新车也将纳入出口计划。

去年,北京现代出口超5万辆,同比增长4倍。今年出口目标锁定8万-10万辆,预计2027年突破15万辆。

此外,2024年底,北京现代等来“及时雨”,股东双方北汽投和现代汽车共增资10.95亿美元(约80亿元),助其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造车太烧钱,而资金对企业生死至关重要。80亿元看着多,但在造车这场“吞金巨兽”的游戏里,不过是杯水车薪。北京现代得把每笔钱都花在刀刃上,一点儿都不能浪费。毕竟得先活下去,才有资格谈发展。

于是,面对上海车展动辄千万元的参展成本,北京现代不得不权衡利弊。

“上海车展本身是各种抢流量的大战。我们选择在车展前筹备产品及媒体沟通会,‘错峰出行’,谋求更有效的品牌与产品曝光。”北京现代相关人士对帮宁工作室说。

韩系另一品牌悦达起亚则闷声干活。

2022年重组后,悦达起亚内部开启一系列变革,推进市场本土化和全球化发展。尤其是实施“油电并行”和“内销外销齐步走”的发展战略后,悦达起亚在中国的成绩明显回升。

2024年,悦达起亚销量超24.8万辆,同比增长49.2%,在合资品牌中增速第一。今年一季度,其产销量分别为5.58万辆和5.6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1.8%和13%。

各有小算盘

韩系和法系车“后撤”车展,并非行业首次。以前各车展上,合资车企可谓主力军,品牌发布会一场接一场。但在2024年的成都车展上,丰田、本田、别克这些合资大厂,均未举办正式发布会,现场氛围与往昔大不相同。

那次车展现场,由于缺乏亮眼新车,丰田、本田的展台前观众寥寥无几,几乎无人驻足停留。

“以往,车企往往更注重面子工程,热衷于在车展上大肆展示品牌形象、追求场面上的风光。但如今,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企开始更看重实际效益,也就是所谓的里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毕竟,在销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的双重压力下,车企的日子多不好过。

对车展的态度为何发生转变?

其一,高额参展费用是沉重负担。

一位车企人士透露,参展费用包含BTL(线下搭建与运营)和ATL(线上广告、直播、新媒体、公关等)两部分,具体费用因参展面积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整体投入通常需数千万元。若邀请名人站台,费用将进一步增加。例如,按照《2023上海车展招展书》中标准展位每平方米2000元的参展费用估算,某些大型车企仅BTL部分就可能高达2000万至3000万元。

像哪吒、极越、远航等在市场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品牌,根本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只能无缘车展。

其二,流量竞争激烈,参展效果被稀释。

2024年北京和广州车展期间,周鸿祎、雷军、余承东等科技界人士参与,吸引了大量媒体和观众的关注,使得车企的曝光度受到限制。

“这次启辰品牌未设立独立展台,未与东风日产同台展示,而是纳入东风大自主体系进行整体展出。”东风日产启辰相关人士告诉帮宁工作室,东风自主板块已形成统一展示风格,将在东风展台集中呈现。

他进一步表示,启辰运营策略较为务实。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型车展,其参与重点偏向展示品牌层面;而对于青岛、长沙、武汉等区域性车展,启辰则高度重视。这类地方车展被视为促进销售的重要平台,启辰在终端促销、市场下沉等方面的动作更为密集。

其三,错峰发布成车企避开流量压力的新选择。

为了避免在车展期间与他人正面竞争,许多车企选择错峰发布新车和新技术。比如4月15日至19日期间,小鹏、广汽本田、极氪、智己等密集举办发布会,数量多达十余场。其中,4月16日和17日华为举办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及智界品牌之夜活动,将流量竞争推向了高潮。

通过错峰发布,车企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展示产品和技术,获得更多的媒体和消费者关注。

车展向来是行业流量、产品、技术的狂欢盛宴。有车企为博眼球、抢流量,不惜重金打造豪华展台;也有车企着眼于长远,将精力放在与经销商、合作伙伴的深度沟通上。

无论何种策略,放下面子、回归商业本质,以务实态度审视投入产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磨产品与服务,才是车企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原文标题 : 韩系车领衔缺席2025上海车展,是掉队还是藏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