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 | 关税硝烟起,中国风电路在何方?

智车科技

1天前

这种"自损八百"的政策,反而加速了中国风电技术的全球输出——明阳智能在越南建设的10亿美元生产基地,正将关税壁垒转化为技术扩散的跳板。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将中国新能源产品综合税率推至历史峰值,其中风电设备面临54%的复合关税压力。关税硝烟渐起,中国风电的路在何方?

价格红线,低价内卷

风电行业的“内卷”,贯穿了过去数年。2019年到2024年,陆上风电机组平均价格由3800元/kW跌至1440元/kW,下滑幅度超过62%,整机商毛利率普遍低于10%,一些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投标抢市场,风电产业链大面积亏损,利润凭空蒸发,甚至引起一系列质量问题和行业动荡。

业内人士无不感到阵阵寒意,痛心之余却无可奈何。在一场行业论坛上,金风科技副总裁李飞感叹道:“价格‘内卷’没有真正的赢家。”

在年度风电新春茶话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表示,10MW机组的合理成本测算为1200元/kW。这意味着,1200元/kW应该是行业达成共识的“价格红线”,在招标过程中不应被击穿。

在风电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风机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回暖迹象,这被认为是反内卷工作起到了实效。

国内低价“内卷”,已至价格红线,不少企业把目光转向海外,风电出海势在必行,到海外寻求更高的利润增长成为中国风企的必选项。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致使硝烟四起,中国风电该走向何方呢?

中国风电:受关税影响不大

媒体和业内人士分析显示,中国风电产业受到关税战的直接影响,与其他工业领域一样进入到衰退期担心完全多余。中国风电整机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凭借着中国最大单一市场以及技术方面不断锐意进取获得的强大优势,将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中国风电整机商,特别是有大量海外订单的三大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在美国风电市场的业务占比极低,基本不受“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这些整机商出口美国的整机设备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不足3%,除前几年已交付的海外订单外,目前基本没有新增美国订单。

国内风电企业也早已将市场重心转向“一带一路”国家,包括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同时,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核心部件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美国的关税大棒,基本上无法冲击到国内整机商的成本结构。

此外,欧盟的规划新增风电装机超过60GW,中国整机商完全可以借助成本优势,努力进入到欧洲市场。2024年,明阳智能大型漂浮式风电机组已获得欧洲订单,大金重工的单桩海上风电基础已经连续获得多个欧洲大型项目的订单并已执行完成,这说明全球盛行的关税壁垒,不光不会限制中国风电产业出口的步伐,相反有可能强化其技术输出能力。

关税战,自损八百

此前,美国对中国风机的零部件加征关税,并对墨西哥、加拿大进口风电机组等零部件征收25%关税,这导致其陆上风电项目的总成本上升了约7%,迫使美国开发商更依赖本土的高价供应链,这削弱了其与中国整机商相比在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力。

新一轮关税战,不光对美国风电市场是雪上加霜,还会进一步降低美国风电产业链在美国本土外的竞争力。加上美国风电政策近几年持续动荡,特朗普对风电特别是海上风电的极端不友好,联邦许可的进一步停滞,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还将继续下降40%,这种市场情况下,对中国整机商的市场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

特朗普关税看似有益美国制造业,实则危害自身。目前,美国自身风电产业在政策动荡中陷入困境:联邦许可证停发导致2025年新增装机预计下降40%,本土供应链成本飙升7%。这种"自损八百"的政策,反而加速了中国风电技术的全球输出——明阳智能在越南建设的10亿美元生产基地,正将关税壁垒转化为技术扩散的跳板

当美国关税大棒砸向虚空时,中国风电产业已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占据制高点。这场关税风暴反而凸显出中国模式的独特韧性。

小结:

在这场关税战争的硝烟下,中国风电企业受到的影响有限。关税硝烟终将散去,但中国风电打开的,是一个远比市场争夺更宏大的未来图景。这场较量留给世界的启示,或许正如那旋转的风机叶片:对抗飓风的最好方式,是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能源财经要闻《美国关税战对中国风电影响如何?》;华夏能源网《三大难题“泰山压顶”,十字路口的中国风电何去何从?》新能趣谈《美国加征关税重击中国新能源出口?2025电力设备出海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原文标题 : 资本 | 关税硝烟起,中国风电路在何方?

这种"自损八百"的政策,反而加速了中国风电技术的全球输出——明阳智能在越南建设的10亿美元生产基地,正将关税壁垒转化为技术扩散的跳板。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将中国新能源产品综合税率推至历史峰值,其中风电设备面临54%的复合关税压力。关税硝烟渐起,中国风电的路在何方?

价格红线,低价内卷

风电行业的“内卷”,贯穿了过去数年。2019年到2024年,陆上风电机组平均价格由3800元/kW跌至1440元/kW,下滑幅度超过62%,整机商毛利率普遍低于10%,一些企业以低于成本价投标抢市场,风电产业链大面积亏损,利润凭空蒸发,甚至引起一系列质量问题和行业动荡。

业内人士无不感到阵阵寒意,痛心之余却无可奈何。在一场行业论坛上,金风科技副总裁李飞感叹道:“价格‘内卷’没有真正的赢家。”

在年度风电新春茶话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秘书长秦海岩表示,10MW机组的合理成本测算为1200元/kW。这意味着,1200元/kW应该是行业达成共识的“价格红线”,在招标过程中不应被击穿。

在风电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风机价格在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回暖迹象,这被认为是反内卷工作起到了实效。

国内低价“内卷”,已至价格红线,不少企业把目光转向海外,风电出海势在必行,到海外寻求更高的利润增长成为中国风企的必选项。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致使硝烟四起,中国风电该走向何方呢?

中国风电:受关税影响不大

媒体和业内人士分析显示,中国风电产业受到关税战的直接影响,与其他工业领域一样进入到衰退期担心完全多余。中国风电整机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凭借着中国最大单一市场以及技术方面不断锐意进取获得的强大优势,将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中国风电整机商,特别是有大量海外订单的三大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在美国风电市场的业务占比极低,基本不受“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这些整机商出口美国的整机设备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不足3%,除前几年已交付的海外订单外,目前基本没有新增美国订单。

国内风电企业也早已将市场重心转向“一带一路”国家,包括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同时,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已超过90%,核心部件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美国的关税大棒,基本上无法冲击到国内整机商的成本结构。

此外,欧盟的规划新增风电装机超过60GW,中国整机商完全可以借助成本优势,努力进入到欧洲市场。2024年,明阳智能大型漂浮式风电机组已获得欧洲订单,大金重工的单桩海上风电基础已经连续获得多个欧洲大型项目的订单并已执行完成,这说明全球盛行的关税壁垒,不光不会限制中国风电产业出口的步伐,相反有可能强化其技术输出能力。

关税战,自损八百

此前,美国对中国风机的零部件加征关税,并对墨西哥、加拿大进口风电机组等零部件征收25%关税,这导致其陆上风电项目的总成本上升了约7%,迫使美国开发商更依赖本土的高价供应链,这削弱了其与中国整机商相比在第三国市场的竞争力。

新一轮关税战,不光对美国风电市场是雪上加霜,还会进一步降低美国风电产业链在美国本土外的竞争力。加上美国风电政策近几年持续动荡,特朗普对风电特别是海上风电的极端不友好,联邦许可的进一步停滞,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容量还将继续下降40%,这种市场情况下,对中国整机商的市场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

特朗普关税看似有益美国制造业,实则危害自身。目前,美国自身风电产业在政策动荡中陷入困境:联邦许可证停发导致2025年新增装机预计下降40%,本土供应链成本飙升7%。这种"自损八百"的政策,反而加速了中国风电技术的全球输出——明阳智能在越南建设的10亿美元生产基地,正将关税壁垒转化为技术扩散的跳板

当美国关税大棒砸向虚空时,中国风电产业已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占据制高点。这场关税风暴反而凸显出中国模式的独特韧性。

小结:

在这场关税战争的硝烟下,中国风电企业受到的影响有限。关税硝烟终将散去,但中国风电打开的,是一个远比市场争夺更宏大的未来图景。这场较量留给世界的启示,或许正如那旋转的风机叶片:对抗飓风的最好方式,是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能源财经要闻《美国关税战对中国风电影响如何?》;华夏能源网《三大难题“泰山压顶”,十字路口的中国风电何去何从?》新能趣谈《美国加征关税重击中国新能源出口?2025电力设备出海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原文标题 : 资本 | 关税硝烟起,中国风电路在何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