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可谓吸睛无数。在这场科技与运动的盛会上,“天工Ultra”机器人一马当先,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勇夺桂冠。“N2”机器人和“行者二号”机器人也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的研发企业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天眼查信息显示,公司四大股东中,优必选、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持股比例均为28.57%。
中信建投表示,本周人形机器人半马引发“翻车”还是行业进步的讨论,该机构表示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半马暴露的问题可以倒逼行业进步,行业长期前景不改,现阶段建议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比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和传感器这三个商业化落地更快的环节。
人形机器人被看作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人形机器人赛道有多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花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数量将达到6.48亿台。《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也曾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竞相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久前,对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节奏,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处于试生产阶段,2025年的目标是5000台。
国内方面,广汽集团已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小鹏旗下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其工厂被投用,小鹏计划明年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人形机器人;小米旗下团队已发布人形机器人CyberOne,首批量产机器人将率先“投身”其工厂,此外小米集团还投资了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
长安汽车近日对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启动供应商公开寻源,计划未来五年投资超500亿元,在2027年前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公司100%将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赛力斯成立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后者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激光雷达、算力、AI智能等快速发展,车企生产涉及的环节众多,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实训环境。人形机器人与智驾的内核高度相似是促使车企跨领域布局的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举办,不仅推动了前沿技术的集成与验证,也为构建标准化测试场景提供了示范。未来,具身智能将加速渗透至巡检安防、家庭服务、工业协作等多个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亦庄此次通过赛事形式打造“科技+城市+产业”的融合平台,也为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提供了全新样本。
相关概念股:
优必选(09880):3月19日公告,公司与北汽新能源强强联手,计划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示范产线,为高端制造智能化升级树立行业标杆。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3月末,德银发布研报称,地平线机器人-W(09660)去年业绩胜预期,收入同比升54%至23.8亿元人民币。该行因为去年全年收入增长好过预期,将对今年收入的预测上调19.4%,相应今年全年亏损预测下调13%。故此,该行将公司目标价由5港元升至9港元,评级“买入”。
津上机床中国(01651):丝杠为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的核心部件。津上机床的数控高精密机床可大致划分为五大产品类别,即精密自动车床、精密刀塔车床、精密加工中心、精密磨床及精密滚丝床。
广汽集团(02238):广汽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称,广汽集团已经制定了清晰的量产规划,计划在2025年自研零部件实现批量全球发售,GoMate整机在不同行业实现示范应用,2026年整机完成小批量生产,产值预计超3000万元,2027年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可谓吸睛无数。在这场科技与运动的盛会上,“天工Ultra”机器人一马当先,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勇夺桂冠。“N2”机器人和“行者二号”机器人也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的研发企业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由优必选、京城机电、小米机器人、亦庄机器人等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天眼查信息显示,公司四大股东中,优必选、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持股比例均为28.57%。
中信建投表示,本周人形机器人半马引发“翻车”还是行业进步的讨论,该机构表示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半马暴露的问题可以倒逼行业进步,行业长期前景不改,现阶段建议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比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和传感器这三个商业化落地更快的环节。
人形机器人被看作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此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具身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人形机器人赛道有多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花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数量将达到6.48亿台。《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也曾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于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竞相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久前,对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节奏,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处于试生产阶段,2025年的目标是5000台。
国内方面,广汽集团已发布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oMate;小鹏旗下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其工厂被投用,小鹏计划明年量产面向工业的L3级人形机器人;小米旗下团队已发布人形机器人CyberOne,首批量产机器人将率先“投身”其工厂,此外小米集团还投资了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
长安汽车近日对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启动供应商公开寻源,计划未来五年投资超500亿元,在2027年前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公司100%将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赛力斯成立子公司重庆凤凰技术有限公司,后者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激光雷达、算力、AI智能等快速发展,车企生产涉及的环节众多,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实训环境。人形机器人与智驾的内核高度相似是促使车企跨领域布局的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的举办,不仅推动了前沿技术的集成与验证,也为构建标准化测试场景提供了示范。未来,具身智能将加速渗透至巡检安防、家庭服务、工业协作等多个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亦庄此次通过赛事形式打造“科技+城市+产业”的融合平台,也为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提供了全新样本。
相关概念股:
优必选(09880):3月19日公告,公司与北汽新能源强强联手,计划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示范产线,为高端制造智能化升级树立行业标杆。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3月末,德银发布研报称,地平线机器人-W(09660)去年业绩胜预期,收入同比升54%至23.8亿元人民币。该行因为去年全年收入增长好过预期,将对今年收入的预测上调19.4%,相应今年全年亏损预测下调13%。故此,该行将公司目标价由5港元升至9港元,评级“买入”。
津上机床中国(01651):丝杠为人形机器人线性执行器的核心部件。津上机床的数控高精密机床可大致划分为五大产品类别,即精密自动车床、精密刀塔车床、精密加工中心、精密磨床及精密滚丝床。
广汽集团(02238):广汽人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张爱民称,广汽集团已经制定了清晰的量产规划,计划在2025年自研零部件实现批量全球发售,GoMate整机在不同行业实现示范应用,2026年整机完成小批量生产,产值预计超3000万元,2027年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