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士看来,增强策略ETF既保留了传统ETF的运作优势,又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在能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有望成为公募布局ETF的新赛道
◎记者聂林浩
随着股票ETF竞争日益加剧,基金公司纷纷采取差异化发展方式,发力增强策略ETF市场。近日,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分别上报了科创综指增强策略ETF。与此同时,此前首批上报的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也获批,相关基金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发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增强策略ETF既保留了传统ETF的运作优势,又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在能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有望成为公募布局ETF的新赛道。
科创板增强策略ETF首次现身
科创领域又将迎来增量资金。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和永赢基金近日分别上报了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
在国家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创板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公募基金加速布局这一战略领域。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80只科创板相关主题基金成立,总募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永赢基金认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社会共识。反映科创板综合情况的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前十大行业权重以半导体企业为主,也包括创新药、光伏电池等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领域的优质科创公司。因此,投资这些标的何行业或是较好的选择。
开辟差异化竞争新赛道
本次基金公司新上报的产品均是增强策略ETF。近年来,公募在ETF市场上的竞逐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压缩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而且使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如何突破同质化发展困局,是摆在各基金公司面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摩根资产管理指数及量化投资团队认为,将指数增强策略纳入ETF是拓展ETF应用范围的重要一步。随着海外ETF市场发展不断成熟,越来越多非纯被动的ETF走入投资者的视野,包括基于量化策略的增强策略ETF、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主动型ETF等。作为投资工具,ETF承载的策略越来越丰富。
增强策略ETF作为一种创新型ETF,在景顺长城基金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看来,增强策略ETF实现了“指数增强+ETF”的强强联合,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在场内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以前只有在场外才能享受到的获取超额收益的快捷方式。
公募加快布局节奏
不少基金公司在增强策略ETF赛道上早有布局。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国内首批5只增强策略ETF相继成立,分别是国泰基金和招商基金旗下的沪深300增强策略ETF,以及华泰柏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南方基金旗下的中证500增强策略ETF。
随后,跟踪中证1000、科创板、中证2000等相关指数的增强策略ETF陆续问世,招商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等新玩家不断参与进来。截至4月14日,增强策略ETF产品数量达34只,总规模近70亿元。
今年以来,增强策略ETF更是迎来“上新潮”。国内首只跟踪上证指数的嘉实上证综合增强策略ETF于3月5日成立。此前,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等7家公募集体上报了首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于3月7日同时获批,部分基金公司已在筹备发行工作。
“从海外市场来看,主动型ETF的发展方兴未艾。”沪上某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主动型ETF是ETF行业发展自然演化的结果,全球主动型ETF新发数量近年来持续超过被动型ETF。但在国内市场,主动型ETF规模仍较小,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该人士称,增强策略ETF为基金公司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新机会,有望成为ETF市场的新蓝海。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 公募转战增强策略ETF新赛道)
(责任编辑:126)
在业内人士看来,增强策略ETF既保留了传统ETF的运作优势,又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在能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有望成为公募布局ETF的新赛道
◎记者聂林浩
随着股票ETF竞争日益加剧,基金公司纷纷采取差异化发展方式,发力增强策略ETF市场。近日,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分别上报了科创综指增强策略ETF。与此同时,此前首批上报的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也获批,相关基金公司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发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增强策略ETF既保留了传统ETF的运作优势,又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潜在能力,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有望成为公募布局ETF的新赛道。
科创板增强策略ETF首次现身
科创领域又将迎来增量资金。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易方达基金、银华基金、嘉实基金和永赢基金近日分别上报了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
在国家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创板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公募基金加速布局这一战略领域。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80只科创板相关主题基金成立,总募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永赢基金认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社会共识。反映科创板综合情况的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前十大行业权重以半导体企业为主,也包括创新药、光伏电池等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领域的优质科创公司。因此,投资这些标的何行业或是较好的选择。
开辟差异化竞争新赛道
本次基金公司新上报的产品均是增强策略ETF。近年来,公募在ETF市场上的竞逐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压缩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而且使产品创新动力不足。如何突破同质化发展困局,是摆在各基金公司面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摩根资产管理指数及量化投资团队认为,将指数增强策略纳入ETF是拓展ETF应用范围的重要一步。随着海外ETF市场发展不断成熟,越来越多非纯被动的ETF走入投资者的视野,包括基于量化策略的增强策略ETF、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主动型ETF等。作为投资工具,ETF承载的策略越来越丰富。
增强策略ETF作为一种创新型ETF,在景顺长城基金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汪洋看来,增强策略ETF实现了“指数增强+ETF”的强强联合,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在场内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以前只有在场外才能享受到的获取超额收益的快捷方式。
公募加快布局节奏
不少基金公司在增强策略ETF赛道上早有布局。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国内首批5只增强策略ETF相继成立,分别是国泰基金和招商基金旗下的沪深300增强策略ETF,以及华泰柏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南方基金旗下的中证500增强策略ETF。
随后,跟踪中证1000、科创板、中证2000等相关指数的增强策略ETF陆续问世,招商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等新玩家不断参与进来。截至4月14日,增强策略ETF产品数量达34只,总规模近70亿元。
今年以来,增强策略ETF更是迎来“上新潮”。国内首只跟踪上证指数的嘉实上证综合增强策略ETF于3月5日成立。此前,易方达基金、华安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等7家公募集体上报了首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于3月7日同时获批,部分基金公司已在筹备发行工作。
“从海外市场来看,主动型ETF的发展方兴未艾。”沪上某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主动型ETF是ETF行业发展自然演化的结果,全球主动型ETF新发数量近年来持续超过被动型ETF。但在国内市场,主动型ETF规模仍较小,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该人士称,增强策略ETF为基金公司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新机会,有望成为ETF市场的新蓝海。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探寻差异化发展路径 公募转战增强策略ETF新赛道)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