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张斯文)低空技术能为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为国防安全增添有力屏障,为社会治理带来高效赋能与创新变革。业内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飞起来”,还要实现“飞得稳”,随着低空经济在商业上的进展不断加速,相应的保险需求也日益显现,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也应当走在前面,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低空经济场景逐步丰富 保险需求不断扩大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融合了通用航空和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生产服务,是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融合的产物,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政策措施。专家指出,如今,我国的低空经济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物流配送的便捷高效,到农业植保的精准作业;从电力巡检的细致入微,到旅游观光的全新体验,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万亿元。
“低空经济上、中、下游产业链涉及行业领域、客户群体众多。对保险公司而言,针对不同的行业、客群、产业园、企业,应当以综合性、多功能、全程服务理念,提供保险解决方案。比如涉及上游产业建造的工程保险、责任险、意外险;涉及中游航空器制造的产品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航空器试飞保险等;涉及下游应用服务的航空器保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险、飞手意外险、维修人责任险等职业责任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一位业内人士说。
保险机构纷纷入局 筑牢新兴产业风险保障屏障
我国金融监管高度重视低空经济领域保险发展。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低空经济、多式联运、绿色配送等领域提供适配的保险保障方案。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指出,要加强对智能驾驶、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随着低空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再产险等头部险企均已宣布入局,为这一新兴产业蓄势腾飞护航。
记者近日走访了国内工业无人机领域头部企业之一的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测绘地理信息、巡检、安防监控、应急等核心领域,累计申请专利236项,参与招投标项目969次,以强劲创新能力成为四川省“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保险业也发挥了保险保障职能,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这家无人机龙头企业量身打造风险解决方案,助力新兴产业行稳致远。
“我们组建专业团队,多次深入拜访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及纵横大鹏公司,聚焦工业无人机在复杂作业场景中的风险痛点,完成从传统销售商合作向龙头企业深度服务的战略转型。通过历时半年的市场调研、方案打磨和政策对接,最终为企业定制涵盖机身险、责任险等核心保障的全方位风险保障方案,配套全流程快速理赔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无人机飞行作业中的风险保障需求。”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机构业务部主管刘红君对记者说。
截至2025年4月,该合作项目覆盖纵横大鹏无人机在测绘勘探、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作业场景,为企业设备安全和作业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已提供总保额3376万元的风险保障。
在数据信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
2021年2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此后,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政策与产业层面紧密配合、协同发力,谋划并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
业内认为,低空经济在赋能城市管理与安全方面同样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在北京、上海等超大、特大城市已初见成效。未来,二、三线城市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开展低空科技在城市管理与安全领域的应用尝试,为低空科技推动城市治理积累宝贵实践经验、提供可靠数据保障。
“从产品属性看,它可被视为商品;从设施属性而言,则类似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或低空市政基础设施。这种混合属性决定了低空科技发展需兼顾产业经济和社会民生。”一位业内人士说。
因此,我国保险业应持续聚焦高新技术企业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不断完善“从研发到应用”的全周期风险保障体系,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保险力量。
此外,专家建议,保险公司应当继续加强对低空经济的风险研究,不断完善对风险状况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加强与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方构建合作机制,在数据信息、风险服务、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产品与业务的试点与创新,从而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
编辑:张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9日电(记者张斯文)低空技术能为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为国防安全增添有力屏障,为社会治理带来高效赋能与创新变革。业内认为,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飞起来”,还要实现“飞得稳”,随着低空经济在商业上的进展不断加速,相应的保险需求也日益显现,相应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也应当走在前面,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低空经济场景逐步丰富 保险需求不断扩大
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融合了通用航空和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生产服务,是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融合的产物,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作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各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政策措施。专家指出,如今,我国的低空经济发展迅速,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物流配送的便捷高效,到农业植保的精准作业;从电力巡检的细致入微,到旅游观光的全新体验,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万亿元。
“低空经济上、中、下游产业链涉及行业领域、客户群体众多。对保险公司而言,针对不同的行业、客群、产业园、企业,应当以综合性、多功能、全程服务理念,提供保险解决方案。比如涉及上游产业建造的工程保险、责任险、意外险;涉及中游航空器制造的产品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航空器试飞保险等;涉及下游应用服务的航空器保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险、飞手意外险、维修人责任险等职业责任险、网络安全保险等。”一位业内人士说。
保险机构纷纷入局 筑牢新兴产业风险保障屏障
我国金融监管高度重视低空经济领域保险发展。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低空经济、多式联运、绿色配送等领域提供适配的保险保障方案。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也指出,要加强对智能驾驶、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随着低空经济业态的蓬勃发展,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国寿财险、中再产险等头部险企均已宣布入局,为这一新兴产业蓄势腾飞护航。
记者近日走访了国内工业无人机领域头部企业之一的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测绘地理信息、巡检、安防监控、应急等核心领域,累计申请专利236项,参与招投标项目969次,以强劲创新能力成为四川省“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保险业也发挥了保险保障职能,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这家无人机龙头企业量身打造风险解决方案,助力新兴产业行稳致远。
“我们组建专业团队,多次深入拜访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及纵横大鹏公司,聚焦工业无人机在复杂作业场景中的风险痛点,完成从传统销售商合作向龙头企业深度服务的战略转型。通过历时半年的市场调研、方案打磨和政策对接,最终为企业定制涵盖机身险、责任险等核心保障的全方位风险保障方案,配套全流程快速理赔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无人机飞行作业中的风险保障需求。”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机构业务部主管刘红君对记者说。
截至2025年4月,该合作项目覆盖纵横大鹏无人机在测绘勘探、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作业场景,为企业设备安全和作业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已提供总保额3376万元的风险保障。
在数据信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
2021年2月,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此后,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政策与产业层面紧密配合、协同发力,谋划并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
业内认为,低空经济在赋能城市管理与安全方面同样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在北京、上海等超大、特大城市已初见成效。未来,二、三线城市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开展低空科技在城市管理与安全领域的应用尝试,为低空科技推动城市治理积累宝贵实践经验、提供可靠数据保障。
“从产品属性看,它可被视为商品;从设施属性而言,则类似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或低空市政基础设施。这种混合属性决定了低空科技发展需兼顾产业经济和社会民生。”一位业内人士说。
因此,我国保险业应持续聚焦高新技术企业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不断完善“从研发到应用”的全周期风险保障体系,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保险力量。
此外,专家建议,保险公司应当继续加强对低空经济的风险研究,不断完善对风险状况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加强与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方构建合作机制,在数据信息、风险服务、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产品与业务的试点与创新,从而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
编辑:张煜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