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美国订单骤减,全球货运量恐将“断崖式下跌” | 航运界

市场资讯

2天前

航运界网消息,北美物流巨头ITSLogistics最新发布的月度《港口铁路堆场货运指数》(PortRailRampIndex)发出警示,尽管当前货运量仍维持高位运行,但行业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断崖式骤降”,其冲击程度或堪比疫情初期。

来源:航运界

航运界网消息,北美物流巨头ITS Logistics最新发布的月度《港口铁路堆场货运指数》(Port Rail Ramp Index)发出警示,尽管当前货运量仍维持高位运行,但行业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断崖式骤降”,其冲击程度或堪比疫情初期。与此同时,今年晚些时候供应链还可能面临因货运量激增而导致的拥堵风险。

抢运潮推高短期货运量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2.4%,远超市场预期。其中对美出口增速达8.8%,凸显出货主为规避关税风险而集中出货的现象。这种“抢运潮”带来的货量激增,已对美国多式联运系统形成一定压力。ITS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主要港口吞吐量持续高位运行,东西部铁路堆场也面临较大的货量压力。

尽管存在一定压力,且当前从美国西海岸经铁路向东运输的集装箱存在持续延误问题,但ITS全球供应链副总裁Paul Brashier认为,现有供应链系统仍具备消化增量货载的能力。不过,该公司特别提醒有紧急运输需求的货主应优先规避多式联运铁路通道,特别是西海岸线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货主正通过这一运输方式实现双重收益:一方面享受相对优惠的运价,另一方面则利用较长的运输周期将其转化为“流动仓储”,有效降低库存成本。然而,Brashier更担忧的是抢运潮退去后的市场走势,尤其在中国商品新关税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变局。

多重数据印证下行趋势

ITS在最新报告中强烈建议货主为5月至6月可能出现的货运量“断崖式下跌”做好准备,并警告这一冲击或与疫情初期的市场动荡程度相当。多个关键指标已释放明确预警信号: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最新商业调查显示,全美新货运订单量正急剧萎缩。全球供应链调度系统DataDocks监测数据显示,本月卡车运输预定量环比骤降41%,同比2024年四月减少35%。西北部地区跌幅最大(61%),西部(52%)和西南部(48%)紧随其后,中西部、东南部下降35%,东北部减少18%Brashier分析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普遍采取“观望策略”,暂停采购决策以等待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他特别强调,这种停滞效应具有双向性:“不仅中国进口商品受到影响,所有发往中国的货运业务也基本陷入暂停或取消状态。”

此外,当前市场僵局的持续时间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ITS分析师指出,这一周期将同时受制于美国政策调整节奏和终端消费需求变化等多重变量影响。Brashier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预判:“市场低谷期若持续延长,后续可能引发更剧烈的订单反弹,2021-22年供应链承压的状况或再度重演。”该报告进一步预警,随着现有囤积库存逐步消耗,叠加新贸易政策落地后的采购策略调整,今年第四季度极可能出现与2020年后疫情复苏期类似的进口高峰。这将使行业重新面临三重挑战:港口拥堵再现、铁路枢纽周转效率下降,以及空箱和运输设备短缺的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环境也存在积极因素。Brashier表示,经过疫情期的考验,行业应对能力已显著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幅增强了企业的供应链可视性和响应速度。面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当前货主和物流服务商正面临长期合约保障基础运力与保持临时订舱灵活性之间的权衡困境。Brashier认为短期即期交易占比可能提升,但提醒:需警惕运力剧烈波动的风险,即期市场的快速反转可能令企业猝不及防,届时若无合约运力保障,供应链将陷入停滞他建议行业参与者应采取长短结合的策略,在确保基础运力的同时保留适当的弹性空间。

(转自:航运界)

航运界网消息,北美物流巨头ITSLogistics最新发布的月度《港口铁路堆场货运指数》(PortRailRampIndex)发出警示,尽管当前货运量仍维持高位运行,但行业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断崖式骤降”,其冲击程度或堪比疫情初期。

来源:航运界

航运界网消息,北美物流巨头ITS Logistics最新发布的月度《港口铁路堆场货运指数》(Port Rail Ramp Index)发出警示,尽管当前货运量仍维持高位运行,但行业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断崖式骤降”,其冲击程度或堪比疫情初期。与此同时,今年晚些时候供应链还可能面临因货运量激增而导致的拥堵风险。

抢运潮推高短期货运量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2.4%,远超市场预期。其中对美出口增速达8.8%,凸显出货主为规避关税风险而集中出货的现象。这种“抢运潮”带来的货量激增,已对美国多式联运系统形成一定压力。ITS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主要港口吞吐量持续高位运行,东西部铁路堆场也面临较大的货量压力。

尽管存在一定压力,且当前从美国西海岸经铁路向东运输的集装箱存在持续延误问题,但ITS全球供应链副总裁Paul Brashier认为,现有供应链系统仍具备消化增量货载的能力。不过,该公司特别提醒有紧急运输需求的货主应优先规避多式联运铁路通道,特别是西海岸线路。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货主正通过这一运输方式实现双重收益:一方面享受相对优惠的运价,另一方面则利用较长的运输周期将其转化为“流动仓储”,有效降低库存成本。然而,Brashier更担忧的是抢运潮退去后的市场走势,尤其在中国商品新关税政策正式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变局。

多重数据印证下行趋势

ITS在最新报告中强烈建议货主为5月至6月可能出现的货运量“断崖式下跌”做好准备,并警告这一冲击或与疫情初期的市场动荡程度相当。多个关键指标已释放明确预警信号: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最新商业调查显示,全美新货运订单量正急剧萎缩。全球供应链调度系统DataDocks监测数据显示,本月卡车运输预定量环比骤降41%,同比2024年四月减少35%。西北部地区跌幅最大(61%),西部(52%)和西南部(48%)紧随其后,中西部、东南部下降35%,东北部减少18%Brashier分析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普遍采取“观望策略”,暂停采购决策以等待贸易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他特别强调,这种停滞效应具有双向性:“不仅中国进口商品受到影响,所有发往中国的货运业务也基本陷入暂停或取消状态。”

此外,当前市场僵局的持续时间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ITS分析师指出,这一周期将同时受制于美国政策调整节奏和终端消费需求变化等多重变量影响。Brashier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预判:“市场低谷期若持续延长,后续可能引发更剧烈的订单反弹,2021-22年供应链承压的状况或再度重演。”该报告进一步预警,随着现有囤积库存逐步消耗,叠加新贸易政策落地后的采购策略调整,今年第四季度极可能出现与2020年后疫情复苏期类似的进口高峰。这将使行业重新面临三重挑战:港口拥堵再现、铁路枢纽周转效率下降,以及空箱和运输设备短缺的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市场环境也存在积极因素。Brashier表示,经过疫情期的考验,行业应对能力已显著提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大幅增强了企业的供应链可视性和响应速度。面对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当前货主和物流服务商正面临长期合约保障基础运力与保持临时订舱灵活性之间的权衡困境。Brashier认为短期即期交易占比可能提升,但提醒:需警惕运力剧烈波动的风险,即期市场的快速反转可能令企业猝不及防,届时若无合约运力保障,供应链将陷入停滞他建议行业参与者应采取长短结合的策略,在确保基础运力的同时保留适当的弹性空间。

(转自:航运界)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