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革命重塑日常,城市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力量。
4月18日,“未来城市大奖2024”终评结果正式揭晓。本届大奖以“信心与城市”为主题,于2024年7月31日启动项目征集,组委会累计收到了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160余个申报项目。依据“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的基础评价象限,最终有96个申报项目通过组委会初筛,进入初评,38个项目入围年度大奖,21个项目分获12个年度大奖。
38个入围年度大奖的项目分别来自于12个城市:北京、深圳、成都、上海、无锡、杭州、福州、台州、绍兴、大连、洛阳、镇江。其中,来自北京和深圳的入围项目最多,各有10个,其次是成都5个,无锡4个,上海2个,其余城市各有1个。
21个获得年度大奖的项目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苏州、大连、镇江、绍兴、台州、洛阳等10个城市。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数量最多,为6个;其次是北京5个,上海、成都各2个,其余6城各1个项目获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主席、未来城市大奖2024评审委员会主席吴志强院士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给我们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集成空间,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共生体。本届未来城市大奖入围和获奖项目覆盖了智慧城市、低碳可持续、数字消费、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园区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国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卓越实践,同时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项目每一个都凝聚了智慧和汗水,在技术方面做出了突破,代表着对城市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他们可以充当灯塔作用,为更多城市提供未来解决方案的借鉴样本,让城市更加智慧,更有温度。
(活动现场)
01
城市走向长期运营和多元共生
大奖项目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重塑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城市作为聚合技术力量、汇聚居民的主要场域,正面临从发展逻辑到空间形态的巨大转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变迁以及代际的更迭,人的需求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而城市的发展根本上是要回应人的需求,要同时为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提供服务。
回应人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城市还要解决增长、发展、安居、消费等多方面的问题,提供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从整个城市的发展角度来看,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展开积极探索,城市发展已经从聚焦增量、快周转,走向注重发展质量和长期运营。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通过发布吸引人才、支持性产业政策为城市发展模式转向凝聚力量。
在项目层面,近年来大量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具体的“面向未来的实验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龙瀛表示:当下的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居民对城市空间品质改善的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对城市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城市空间的规划,已不再是计划下的“装人逻辑”,而是“抢人逻辑”。
为了面向未来寻找和发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等领域的杰出项目和模式,并推动社会关注、激发公众参与,鼓励城市决策者采用创新技术和可持续方法,为城市提供更多元的可行性发展方案,未来城市大奖从2023年启动全国范围内的优秀项目征集。
本届未来城市大奖收到了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160余个项目的申报,依据“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四大基础评价象限、共39个维度的评审标准,经过21位年度评审的专业打分排名,以及AIWUS 2.0的AI技术支持,科学且客观地评选出解决方案单元、空间进化单元、未来消费单元、城市单元、特别单元5大单元的12个单项年度大奖奖项。
基于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四大基础象限的评价标准,既综合了空间的新技术应用、前瞻性、功能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社会效益,也充分考虑了公民参与、互动性、包容性、在地文化、多元共建等对“人”的多维度关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边兰春表示:2024年,未来已然到来,或许真正关键的并非仅仅是人工智能引领的技术革命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在于社会进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重构未来城市生活的准则。
DLC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明日城市论坛创始人马晓威认为,今天的新兴科技正在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未来城市是我们对理想社会期望的承载和实践,对未来城市的描绘和探索,将让我们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中有机会找到确定感和存在的意义。
未来城市大奖旨在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引导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关注城市智慧化变革中的热点与趋势,关注应用和赋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策略与合作模式。
本届大奖入围的38个项目共同展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可能,为城市未来提供解决方案的具体参考。
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表示,未来城市大奖既是对城市创新者的褒奖,也是人类用智慧重塑家园的宣言。
02
38个项目入围未来城市大奖
21个获奖项目分获12项年度单项大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主任、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委员会委员徐磊青表示,对当前城市生活的批评和梦想是未来城市大奖中最迷人的部分,它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也使其成为最受关注的城市大奖。
未来城市大奖2024共设解决方案单元、空间进化单元、未来消费单元、城市单元、特别单元五个单元,下设12个年度单项大奖。
此次入围“解决方案单元”的共有11个项目,5个项目获得单项奖。
“空间进化单元”的入围项目共有8个,8个项目全部获奖。
未来消费单元共计5个入围项目,2个项目获得单项奖。其中,数字驱动消费奖项,为首次设立,但也首次出现空缺。评审专家认为,该奖项致力于发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哪些新出现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消费能够产生正向、积极的驱动作用。此次申报的项目在定位以及对项目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城市单元的报名项目最多,近40个,最终入围12个项目,6个项目获得最终的年度单项大奖。
特别单元的“年度未来城市样本”共有2个项目入围,1个项目获得年度未来城市样本奖。
①解决方案单元:
城市智慧应用奖获奖项目:LibCity-Market:数字城市AI模型超市;通州区智慧园林AI哨兵平台
城市智慧应用奖:旨在表彰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应用人工智能取得显著成效的解决方案。包括智慧交通、智能安防、城市大脑等直接作用于城市管理层面的技术及应用,推动城市通过智慧应用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侧重点:共11个维度,侧重于数字化创新、解决问题和受益范围。
低碳可持续应用奖: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碳中和“五侧一体”应用解决方案;助力低碳交通 地上铁新能源物流车综合性解决方案
低碳可持续应用奖:旨在表彰在推动低碳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有杰出表现的解决方案。评选范围涉及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使用、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鼓励城市通过人工智能等创新实践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侧重点:共9个维度,侧重数字化创新、低碳可持续发展和成本效益等方面。
数字生活应用奖:贝刻云视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数字生活应用奖:旨在表彰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服务、数字健康等直接作用于市民生活层面的技术及应用,激励城市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侧重点:共6个维度,侧重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
②空间进化单元
未来公共空间奖:蛇口社区无车日—基于公共空间的社区自治探索;上海naive理想国;零一学院南山总部
未来公共空间奖:旨在表彰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卓越实践,提升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美观性和体验感,让人成为空间的主体。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功能性和前瞻性推动未来空间发展。
未来住区奖:绍兴上虞鸿雁未来社区;台州椒江心海未来社区
未来住区奖:旨在表彰在住区的传统功能之上,能够结合居民需求、空间特点、在地文化,以智慧化的手段,创新生活方式,提供更具前膽性和想象力的生活空间。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通过创新思路和智慧化手段推动居住空间可持续发展。
未来办公空间奖:启迪设计大厦;万科成都高新创合中心
未来办公空间奖:旨在表彰通过创新设计、空间技术应用及可持续发展手段,重塑办公空间,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体验及幸福感的卓越实践。侧重点:共6个维度,侧重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
③未来消费单元
商业场景创新奖:洛阳大河荟文旅商业综合体;北京超极合生汇(HOPS★ON)
商业场景创新奖:旨在表彰通过内容对空间实现有机延展,以科技、艺术等方式提升消费者体验,激发场景想象力的创新行为。侧重点:共8个维度,侧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营建多元商业场景。
数字驱动消费奖(空缺)
数字驱动消费奖:旨在表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创新消费场景、完善消费体验,打通线上线下,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水平,给产业发展带来全新想象空间的项目。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创新消费场景中的应用,促进产业发展。
④城市单元
年度城市更新模式:龙城CC创意街区;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
年度城市更新模式奖:旨在表彰优化和促进城市街区、社区、公共空间等各类空间更新、业态创新、功能升级且可复制的行动方案及模式。侧重点:共8个维度,侧重通过创新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提升各类空间更新、功能提升。
年度城市活力中心:深圳宝安欢乐港湾;大学路限时步行街
年度城市活力中心奖:旨在表彰在推动新消费模式方面表现卓越的城市区域。评选范围覆盖营商环境、商业创新、消费体验、数字化应用、文化艺术等,鼓励城市打造具有内生吸引力的消费中心。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通过创新商业思路并结合数字技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活力。
年度新质生产力园区:产业蕾达:赋能产业与空间高质量协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
年度新质生产力园区奖:旨在表彰聚焦新兴产业,完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以技术创新引领、场景应用支撑、产业政策支持的优质专业园区。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通过新质生产力对工业园区的引领、带动和创新。
⑤特别单元
年度未来城市样本: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公园城市绿色实践
年度未来城市样本:旨在表彰本年度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通过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生活方式塑造,提升城市活力和市民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本。
当技术革命重塑日常,城市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力量。
4月18日,“未来城市大奖2024”终评结果正式揭晓。本届大奖以“信心与城市”为主题,于2024年7月31日启动项目征集,组委会累计收到了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160余个申报项目。依据“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的基础评价象限,最终有96个申报项目通过组委会初筛,进入初评,38个项目入围年度大奖,21个项目分获12个年度大奖。
38个入围年度大奖的项目分别来自于12个城市:北京、深圳、成都、上海、无锡、杭州、福州、台州、绍兴、大连、洛阳、镇江。其中,来自北京和深圳的入围项目最多,各有10个,其次是成都5个,无锡4个,上海2个,其余城市各有1个。
21个获得年度大奖的项目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苏州、大连、镇江、绍兴、台州、洛阳等10个城市。其中,来自深圳的项目数量最多,为6个;其次是北京5个,上海、成都各2个,其余6城各1个项目获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主席、未来城市大奖2024评审委员会主席吴志强院士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给我们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集成空间,更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共生体。本届未来城市大奖入围和获奖项目覆盖了智慧城市、低碳可持续、数字消费、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园区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国城市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卓越实践,同时也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项目每一个都凝聚了智慧和汗水,在技术方面做出了突破,代表着对城市未来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他们可以充当灯塔作用,为更多城市提供未来解决方案的借鉴样本,让城市更加智慧,更有温度。
(活动现场)
01
城市走向长期运营和多元共生
大奖项目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重塑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城市作为聚合技术力量、汇聚居民的主要场域,正面临从发展逻辑到空间形态的巨大转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认为:随着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变迁以及代际的更迭,人的需求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而城市的发展根本上是要回应人的需求,要同时为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提供服务。
回应人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城市还要解决增长、发展、安居、消费等多方面的问题,提供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从整个城市的发展角度来看,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展开积极探索,城市发展已经从聚焦增量、快周转,走向注重发展质量和长期运营。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通过发布吸引人才、支持性产业政策为城市发展模式转向凝聚力量。
在项目层面,近年来大量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具体的“面向未来的实验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龙瀛表示:当下的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居民对城市空间品质改善的需求非常大,另一方面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对城市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城市空间的规划,已不再是计划下的“装人逻辑”,而是“抢人逻辑”。
为了面向未来寻找和发现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等领域的杰出项目和模式,并推动社会关注、激发公众参与,鼓励城市决策者采用创新技术和可持续方法,为城市提供更多元的可行性发展方案,未来城市大奖从2023年启动全国范围内的优秀项目征集。
本届未来城市大奖收到了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160余个项目的申报,依据“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四大基础评价象限、共39个维度的评审标准,经过21位年度评审的专业打分排名,以及AIWUS 2.0的AI技术支持,科学且客观地评选出解决方案单元、空间进化单元、未来消费单元、城市单元、特别单元5大单元的12个单项年度大奖奖项。
基于智慧、可持续、友好、在地四大基础象限的评价标准,既综合了空间的新技术应用、前瞻性、功能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经济社会效益,也充分考虑了公民参与、互动性、包容性、在地文化、多元共建等对“人”的多维度关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边兰春表示:2024年,未来已然到来,或许真正关键的并非仅仅是人工智能引领的技术革命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在于社会进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重构未来城市生活的准则。
DLC伦敦设计中心联合创始人、明日城市论坛创始人马晓威认为,今天的新兴科技正在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未来城市是我们对理想社会期望的承载和实践,对未来城市的描绘和探索,将让我们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中有机会找到确定感和存在的意义。
未来城市大奖旨在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引导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关注城市智慧化变革中的热点与趋势,关注应用和赋能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策略与合作模式。
本届大奖入围的38个项目共同展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可能,为城市未来提供解决方案的具体参考。
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表示,未来城市大奖既是对城市创新者的褒奖,也是人类用智慧重塑家园的宣言。
02
38个项目入围未来城市大奖
21个获奖项目分获12项年度单项大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主任、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委员会委员徐磊青表示,对当前城市生活的批评和梦想是未来城市大奖中最迷人的部分,它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也使其成为最受关注的城市大奖。
未来城市大奖2024共设解决方案单元、空间进化单元、未来消费单元、城市单元、特别单元五个单元,下设12个年度单项大奖。
此次入围“解决方案单元”的共有11个项目,5个项目获得单项奖。
“空间进化单元”的入围项目共有8个,8个项目全部获奖。
未来消费单元共计5个入围项目,2个项目获得单项奖。其中,数字驱动消费奖项,为首次设立,但也首次出现空缺。评审专家认为,该奖项致力于发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哪些新出现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消费能够产生正向、积极的驱动作用。此次申报的项目在定位以及对项目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城市单元的报名项目最多,近40个,最终入围12个项目,6个项目获得最终的年度单项大奖。
特别单元的“年度未来城市样本”共有2个项目入围,1个项目获得年度未来城市样本奖。
①解决方案单元:
城市智慧应用奖获奖项目:LibCity-Market:数字城市AI模型超市;通州区智慧园林AI哨兵平台
城市智慧应用奖:旨在表彰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应用人工智能取得显著成效的解决方案。包括智慧交通、智能安防、城市大脑等直接作用于城市管理层面的技术及应用,推动城市通过智慧应用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侧重点:共11个维度,侧重于数字化创新、解决问题和受益范围。
低碳可持续应用奖: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碳中和“五侧一体”应用解决方案;助力低碳交通 地上铁新能源物流车综合性解决方案
低碳可持续应用奖:旨在表彰在推动低碳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有杰出表现的解决方案。评选范围涉及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使用、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鼓励城市通过人工智能等创新实践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侧重点:共9个维度,侧重数字化创新、低碳可持续发展和成本效益等方面。
数字生活应用奖:贝刻云视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数字生活应用奖:旨在表彰在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方面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服务、数字健康等直接作用于市民生活层面的技术及应用,激励城市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提升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侧重点:共6个维度,侧重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
②空间进化单元
未来公共空间奖:蛇口社区无车日—基于公共空间的社区自治探索;上海naive理想国;零一学院南山总部
未来公共空间奖:旨在表彰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卓越实践,提升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美观性和体验感,让人成为空间的主体。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功能性和前瞻性推动未来空间发展。
未来住区奖:绍兴上虞鸿雁未来社区;台州椒江心海未来社区
未来住区奖:旨在表彰在住区的传统功能之上,能够结合居民需求、空间特点、在地文化,以智慧化的手段,创新生活方式,提供更具前膽性和想象力的生活空间。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通过创新思路和智慧化手段推动居住空间可持续发展。
未来办公空间奖:启迪设计大厦;万科成都高新创合中心
未来办公空间奖:旨在表彰通过创新设计、空间技术应用及可持续发展手段,重塑办公空间,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体验及幸福感的卓越实践。侧重点:共6个维度,侧重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
③未来消费单元
商业场景创新奖:洛阳大河荟文旅商业综合体;北京超极合生汇(HOPS★ON)
商业场景创新奖:旨在表彰通过内容对空间实现有机延展,以科技、艺术等方式提升消费者体验,激发场景想象力的创新行为。侧重点:共8个维度,侧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营建多元商业场景。
数字驱动消费奖(空缺)
数字驱动消费奖:旨在表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创新消费场景、完善消费体验,打通线上线下,提升生产效率和供应链水平,给产业发展带来全新想象空间的项目。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创新消费场景中的应用,促进产业发展。
④城市单元
年度城市更新模式:龙城CC创意街区;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
年度城市更新模式奖:旨在表彰优化和促进城市街区、社区、公共空间等各类空间更新、业态创新、功能升级且可复制的行动方案及模式。侧重点:共8个维度,侧重通过创新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提升各类空间更新、功能提升。
年度城市活力中心:深圳宝安欢乐港湾;大学路限时步行街
年度城市活力中心奖:旨在表彰在推动新消费模式方面表现卓越的城市区域。评选范围覆盖营商环境、商业创新、消费体验、数字化应用、文化艺术等,鼓励城市打造具有内生吸引力的消费中心。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通过创新商业思路并结合数字技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活力。
年度新质生产力园区:产业蕾达:赋能产业与空间高质量协同发展;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
年度新质生产力园区奖:旨在表彰聚焦新兴产业,完成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以技术创新引领、场景应用支撑、产业政策支持的优质专业园区。侧重点:共7个维度,侧重通过新质生产力对工业园区的引领、带动和创新。
⑤特别单元
年度未来城市样本: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公园城市绿色实践
年度未来城市样本:旨在表彰本年度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通过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生活方式塑造,提升城市活力和市民生活品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