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基金的重仓股里面没有“药”,那有啥?答案是AI(人工智能)医疗。
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在AI医疗的刺激下,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大幅度卖出“纯医药股”,转而拥抱医药平台股,正揭示公募对医药互联网数据价值重估的强烈看好。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去年末仍以创新药股票为核心的多只医药主题基金,或因AI的刺激,在医药赛道实施了大幅度转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创新药股票大多被卖出,并替换为掌握数据入口价值的医药平台股,有相关基金产品因此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1.5倍的资金规模增长。
在AI与大数据入口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之际,有医药主题基金大幅度卖出创新药股票,几乎全部买入具有数据入口价值的医药平台股,前十大重仓股组合中几乎没有一只真正意义的医药股。核心组合放弃医药股而全部买入医药赛道平台股,这对基金经理而言显然也是一个巨大的策略转向。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永赢医药健康基金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华大智造、美年健康、华大基因、卫宁健康、润达医疗、迪安诊断、嘉和美康、金域医学等。值得一提的是,十大股票名单中,无任何一只医药股现身,全部为具有数据价值的医药赛道入口平台股。
截至2024年12月末,该基金的重仓股主要包括圣湘生物、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天坛生物、上海医药等,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仓中,上述医药重仓股已全部被替换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永赢医药健康基金在重仓股中放弃医药股,全部买入医药平台股的现象,并不“孤单”。就像重仓策略“商量”的结果一般,原先以医药股作为前十大核心重仓股的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型基金,也几乎全部放弃了医药股,转而买入医药赛道的数据平台股,且前十大重仓股的多数股票,与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的重仓股重合。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华大智造、美年健康、华大基因、卫宁健康、润达医疗、迪安诊断、嘉和美康、金域医学等,这些股票同样在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名单中。而在截至2024年年末的重仓股名单上,该基金主要持仓的对象则是纯医药股,包括苑东生物、贝达药业、仙琚制药、 百济神州、济川药业等。
根据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型基金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基金前十大股票的集中度显著提升,第一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9.13%,第十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4.12%,十大股票的核心仓位占比总计达到75.22%。而在上一份季度定期报告中,第一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7.28%,第十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2.98%。这显示出,虽然基金经理在“大医药赛道”的投资上,将核心仓位从消费属性的“纯医药”,转向带有科技互联网特点的“医药平台股”,但基金经理对这种偏消费到偏科技的变化,反而有了更强的投资信心。
长城消费增值基金在大医药赛道上的策略变化,为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带来巨大的刺激,截至2024年12月末,该基金资产规模仅约4亿元,而在2025年3月末,其资产规模已跃升突破10亿元,短短三个月内,基金资产规模实现了1.5倍的涨幅。
不过,放弃纯医药股拥抱医药平台公司的永赢医药健康基金,在资金规模上暂未享受到AI医疗的好处。
这种规模的差异似乎来源于业绩的差异,虽然两只基金产品的核心重仓股高度重合,且均采取了将纯医药股替换为医药平台股的打法,但长城消费增值基金当前年内收益率相对更高,截至目前两只基金的业绩落差已近19个百分点。
医药赛道聚焦数据入口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两位基金经理也各自给出了解释,并指向了医药产业平台公司的数据要素价值面临重估,以及巨量存在的真实世界诊疗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后,有望形成巨大的商业挖掘空间。
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基金经理龙宇飞在2025年一季度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国在大模型、医药研发创新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日渐提升,过去几年持续受压制的医药板块,尤其是其中具备科技成长属性的公司,也有望迎来投资机会,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和科技创新赋能的逻辑,在季度初提前布局了一些长期需求刚性、受益于科技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股价安全边际高的AI医疗股票。
龙宇飞强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为医药健康这个传统行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如创新药研发效率提升,医疗健康诊疗模式升级等。DeepSeek-R1等模型的升级迭代加速了产业进程,让AI医疗在一些领域进入爆发期,包括今年内北京儿童医院“AI儿科医生”上岗、瑞金医院病理大模型实现百倍效率提升、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多家医院升级智能诊疗体系——医疗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开始广泛应用,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诊疗基础设施”。虽然产业爆发初期往往体现出事件驱动、股价波动较大的特点,但技术革命趋势已经开始,商业化落地在即,持续看好人工智能对医疗、医药产业的助力,看好相关公司的未来发展。
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郭鹏认为,大模型技术显著降低医疗AI应用成本,多模态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将最大化挖掘海量医疗数据的价值。在过去4年医药行业超跌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意味着行业多了一个变量,任何能带来产业端效率极大提升的变量,都将使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可能伴生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院端数据要素价值面临重估,国内医院端有巨量的真实世界诊疗数据,随着算力及分析能力的提升,这些数据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郭鹏强调,未来有望形成更真实客观的疾病图谱,助力药厂新药研发,升级诊疗方案,使得诊疗数据与医疗效果提升形成闭环,也将促进生物统计数据更精确和更有指导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经理的增长逻辑中,国内县乡以及农村区域医药诊疗也将受益于AI医疗平权。郭鹏判断,人工智能将赋能诊疗系统升级,无论是AI名医分身还是AI识别等技术,本质上都极大地提升了国内诊疗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国内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未来国内相对欠发达地区,有望实现与一线城市享有相近的临床诊疗资源,助力国内分级诊疗的切实落地。
医药基金的重仓股里面没有“药”,那有啥?答案是AI(人工智能)医疗。
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在AI医疗的刺激下,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大幅度卖出“纯医药股”,转而拥抱医药平台股,正揭示公募对医药互联网数据价值重估的强烈看好。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去年末仍以创新药股票为核心的多只医药主题基金,或因AI的刺激,在医药赛道实施了大幅度转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创新药股票大多被卖出,并替换为掌握数据入口价值的医药平台股,有相关基金产品因此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1.5倍的资金规模增长。
在AI与大数据入口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之际,有医药主题基金大幅度卖出创新药股票,几乎全部买入具有数据入口价值的医药平台股,前十大重仓股组合中几乎没有一只真正意义的医药股。核心组合放弃医药股而全部买入医药赛道平台股,这对基金经理而言显然也是一个巨大的策略转向。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永赢医药健康基金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华大智造、美年健康、华大基因、卫宁健康、润达医疗、迪安诊断、嘉和美康、金域医学等。值得一提的是,十大股票名单中,无任何一只医药股现身,全部为具有数据价值的医药赛道入口平台股。
截至2024年12月末,该基金的重仓股主要包括圣湘生物、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天坛生物、上海医药等,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仓中,上述医药重仓股已全部被替换完毕。
值得一提的是,永赢医药健康基金在重仓股中放弃医药股,全部买入医药平台股的现象,并不“孤单”。就像重仓策略“商量”的结果一般,原先以医药股作为前十大核心重仓股的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型基金,也几乎全部放弃了医药股,转而买入医药赛道的数据平台股,且前十大重仓股的多数股票,与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的重仓股重合。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华大智造、美年健康、华大基因、卫宁健康、润达医疗、迪安诊断、嘉和美康、金域医学等,这些股票同样在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名单中。而在截至2024年年末的重仓股名单上,该基金主要持仓的对象则是纯医药股,包括苑东生物、贝达药业、仙琚制药、 百济神州、济川药业等。
根据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型基金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基金前十大股票的集中度显著提升,第一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9.13%,第十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4.12%,十大股票的核心仓位占比总计达到75.22%。而在上一份季度定期报告中,第一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7.28%,第十大股票的持仓占比为2.98%。这显示出,虽然基金经理在“大医药赛道”的投资上,将核心仓位从消费属性的“纯医药”,转向带有科技互联网特点的“医药平台股”,但基金经理对这种偏消费到偏科技的变化,反而有了更强的投资信心。
长城消费增值基金在大医药赛道上的策略变化,为该基金的资产规模带来巨大的刺激,截至2024年12月末,该基金资产规模仅约4亿元,而在2025年3月末,其资产规模已跃升突破10亿元,短短三个月内,基金资产规模实现了1.5倍的涨幅。
不过,放弃纯医药股拥抱医药平台公司的永赢医药健康基金,在资金规模上暂未享受到AI医疗的好处。
这种规模的差异似乎来源于业绩的差异,虽然两只基金产品的核心重仓股高度重合,且均采取了将纯医药股替换为医药平台股的打法,但长城消费增值基金当前年内收益率相对更高,截至目前两只基金的业绩落差已近19个百分点。
医药赛道聚焦数据入口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两位基金经理也各自给出了解释,并指向了医药产业平台公司的数据要素价值面临重估,以及巨量存在的真实世界诊疗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后,有望形成巨大的商业挖掘空间。
长城消费增值混合基金经理龙宇飞在2025年一季度报告中表示,随着中国在大模型、医药研发创新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日渐提升,过去几年持续受压制的医药板块,尤其是其中具备科技成长属性的公司,也有望迎来投资机会,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和科技创新赋能的逻辑,在季度初提前布局了一些长期需求刚性、受益于科技趋势、竞争优势突出、股价安全边际高的AI医疗股票。
龙宇飞强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为医药健康这个传统行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如创新药研发效率提升,医疗健康诊疗模式升级等。DeepSeek-R1等模型的升级迭代加速了产业进程,让AI医疗在一些领域进入爆发期,包括今年内北京儿童医院“AI儿科医生”上岗、瑞金医院病理大模型实现百倍效率提升、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多家医院升级智能诊疗体系——医疗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开始广泛应用,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诊疗基础设施”。虽然产业爆发初期往往体现出事件驱动、股价波动较大的特点,但技术革命趋势已经开始,商业化落地在即,持续看好人工智能对医疗、医药产业的助力,看好相关公司的未来发展。
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郭鹏认为,大模型技术显著降低医疗AI应用成本,多模态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将最大化挖掘海量医疗数据的价值。在过去4年医药行业超跌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意味着行业多了一个变量,任何能带来产业端效率极大提升的变量,都将使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可能伴生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院端数据要素价值面临重估,国内医院端有巨量的真实世界诊疗数据,随着算力及分析能力的提升,这些数据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郭鹏强调,未来有望形成更真实客观的疾病图谱,助力药厂新药研发,升级诊疗方案,使得诊疗数据与医疗效果提升形成闭环,也将促进生物统计数据更精确和更有指导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经理的增长逻辑中,国内县乡以及农村区域医药诊疗也将受益于AI医疗平权。郭鹏判断,人工智能将赋能诊疗系统升级,无论是AI名医分身还是AI识别等技术,本质上都极大地提升了国内诊疗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国内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未来国内相对欠发达地区,有望实现与一线城市享有相近的临床诊疗资源,助力国内分级诊疗的切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