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风大变,特朗普有点撑不住了

牛弹琴

20小时前

完全我个人的感觉,特朗普发动了全球关税战,但中国的反制、全世界的反对,他有点撑不住了,态度正不断软化。

三个有意思的观察点。

1,美日谈判。

这是美国关税谈判的第一场,特朗普不惜自降身份,亲自参加。尽管日本代表团团长,不过是石破茂政府的一个部长。

原来准备在美国财政部的谈判,最后也紧急挪到了白宫。

特朗普见面后20分钟,他就开始发推,宣称“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让日本媒体哭笑不得,因为这个时间点,改到其他房间开始的谈判,还没开完一半。

结论:特朗普很急,尤其作为第一场谈判,他迫切需要取得成果,给随后的其他谈判打下样板。

图片

2,美欧谈判。

谈判还没开始。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了白宫。

这也是全球关税战后,欧洲领导人第一次到访美国。

欧盟很生气。美国虽然暂停关税90天,但对欧洲的汽车、钢铝仍征收25%的关税,此外,10%的基础关税也没变。

但在白宫,特朗普给梅洛尼吃定心丸:他100%确定,最终会与欧洲达成一项贸易协议。

而且,他宣称:我完全有信心,这将会是一项公平的协议。

梅洛尼是特朗普在欧洲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受邀参加特朗普1月就职典礼的欧盟领导人。

显然,特朗普希望通过梅洛尼,向欧盟施压,推动与欧盟的谈判。

一个有意思的变化,特朗普原先对欧洲的各种狠话,现在也说得少了。

梅洛尼则劝特朗普:我们一起让西方再次伟大。

图片

3,中美谈判。

谈判还没进行。

但特朗普最新的表态,也很有意思,他宣称1个月内,就会与中国达成协议。

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如果我们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然后就这么定了,这样也挺好。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

特朗普还对记者暗示,他可能愿意降低关税。“在某个时候,我不想让关税再提高了,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

特朗普接着说:“所以我可能不想让关税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达到现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关税,因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们购买商品。”

依然是特朗普风格的车轱辘话。但特朗普的口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软。

按照西方媒体的分析,中国的强硬反制,全世界的激烈反对,让美国进退维谷,特朗普不得不先180度大转弯,暂缓关税90天,后又豁免电子产品进口,现在又在找台阶寻求与中国谈判。

当然,将竹杠敲得梆梆响,也是特朗普的本色。

事实上,亲自参与对日本谈判,就是对日本极限施压,迫使日本作出最大让步,用日本媒体的话说,最终作为对中国施压,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To read Trump's mind, lawmakers read 'The Art of the Deal' | CNN Politics

这也符合特朗普“交易的艺术”。

在他当房地产商期间,特朗普撰写了《交易的艺术》一书,我看到,有人总结,他所谓的交易,一般有四步骤。

第一步,提出惊人的目标,设定远超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惊慌失措。

第二步,然后进行大肆宣传,通过各种舆论攻势,强化自己的威慑力。

第三步,决策随后反复摇摆,在谈判中制造各种不确定性,既给对方谈判的空间,但又不会轻易答应对方,让对方陷入焦虑。

第四步,最后迫使对方妥协,还庆幸没有得到最糟糕的结果。

按照特朗普的解释,所谓的谈判艺术,就是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方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方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接受了事,达到最初想要达到的结果。

这场关税战的过程看,美国不就这么干的吗?

只是博弈,不是美国从头到尾都能掌控的。

我们也不用回避,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确实有些国家,很快就向美国服软,甚至立刻跑过来谈判。

但全世界的激烈反对,尤其是中国的强硬反制,也超乎美国人预期,美国股市债市汇市的动荡,更让美国总统也如坐针毡,所以不得不几次大转弯,让全世界看笑话。

现在特朗普不得不加快谈判速度,对日本是既要也要又要:既要日本赶紧乖乖进口更多美国商品,也要日本缴纳更多美国驻军费用,又要日元升值让美国得益……

日本人也难啊!

特朗普钦点的第一个谈判对象,就是看中了日本的特点,现在,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

至于欧洲,特朗普可能不得不态度软化,他知道,没办法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欧洲。

图片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和中国谈判还没开始,特朗普就信誓旦旦表示:一个月就搞定。

他迫切需要给市场某种积极信号。全世界厌倦了他的朝令夕改,美国信誉更是千疮百孔。股市债市汇市,则给他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一个月就能搞定?

他宣称24小时就能搞定的俄乌冲突,现在快100天了,还没看到任何希望。

唉,难怪有人说:相信特朗普很靠谱,还不如相信老母猪能爬树。

中方的态度其实很明确: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施压和威胁,从来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关键看美国人怎么定义搞定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被记者逼问与中国接触细节时,特朗普一会说有有有,一会又回答不出任何细节,最后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他头一扭,冲着后面毕恭毕敬站着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喊:你来说说……

完全我个人的感觉,特朗普发动了全球关税战,但中国的反制、全世界的反对,他有点撑不住了,态度正不断软化。

三个有意思的观察点。

1,美日谈判。

这是美国关税谈判的第一场,特朗普不惜自降身份,亲自参加。尽管日本代表团团长,不过是石破茂政府的一个部长。

原来准备在美国财政部的谈判,最后也紧急挪到了白宫。

特朗普见面后20分钟,他就开始发推,宣称“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让日本媒体哭笑不得,因为这个时间点,改到其他房间开始的谈判,还没开完一半。

结论:特朗普很急,尤其作为第一场谈判,他迫切需要取得成果,给随后的其他谈判打下样板。

图片

2,美欧谈判。

谈判还没开始。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问了白宫。

这也是全球关税战后,欧洲领导人第一次到访美国。

欧盟很生气。美国虽然暂停关税90天,但对欧洲的汽车、钢铝仍征收25%的关税,此外,10%的基础关税也没变。

但在白宫,特朗普给梅洛尼吃定心丸:他100%确定,最终会与欧洲达成一项贸易协议。

而且,他宣称:我完全有信心,这将会是一项公平的协议。

梅洛尼是特朗普在欧洲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受邀参加特朗普1月就职典礼的欧盟领导人。

显然,特朗普希望通过梅洛尼,向欧盟施压,推动与欧盟的谈判。

一个有意思的变化,特朗普原先对欧洲的各种狠话,现在也说得少了。

梅洛尼则劝特朗普:我们一起让西方再次伟大。

图片

3,中美谈判。

谈判还没进行。

但特朗普最新的表态,也很有意思,他宣称1个月内,就会与中国达成协议。

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我们会与中国达成协议,我们会和所有人达成协议的。如果我们达不成协议,那我们就定个目标,然后就这么定了,这样也挺好。大概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周内,事情应该能全部搞定。”

特朗普还对记者暗示,他可能愿意降低关税。“在某个时候,我不想让关税再提高了,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就不会购买商品了。”

特朗普接着说:“所以我可能不想让关税再提高,甚至可能不想达到现有水平。我可能想降低关税,因为,你知道的,你希望人们购买商品。”

依然是特朗普风格的车轱辘话。但特朗普的口风,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软。

按照西方媒体的分析,中国的强硬反制,全世界的激烈反对,让美国进退维谷,特朗普不得不先180度大转弯,暂缓关税90天,后又豁免电子产品进口,现在又在找台阶寻求与中国谈判。

当然,将竹杠敲得梆梆响,也是特朗普的本色。

事实上,亲自参与对日本谈判,就是对日本极限施压,迫使日本作出最大让步,用日本媒体的话说,最终作为对中国施压,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To read Trump's mind, lawmakers read 'The Art of the Deal' | CNN Politics

这也符合特朗普“交易的艺术”。

在他当房地产商期间,特朗普撰写了《交易的艺术》一书,我看到,有人总结,他所谓的交易,一般有四步骤。

第一步,提出惊人的目标,设定远超预期的条件,让对手惊慌失措。

第二步,然后进行大肆宣传,通过各种舆论攻势,强化自己的威慑力。

第三步,决策随后反复摇摆,在谈判中制造各种不确定性,既给对方谈判的空间,但又不会轻易答应对方,让对方陷入焦虑。

第四步,最后迫使对方妥协,还庆幸没有得到最糟糕的结果。

按照特朗普的解释,所谓的谈判艺术,就是一个远高于预期的条件让对方无从下手,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方施加压力,给出次优条件让对手接受了事,达到最初想要达到的结果。

这场关税战的过程看,美国不就这么干的吗?

只是博弈,不是美国从头到尾都能掌控的。

我们也不用回避,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确实有些国家,很快就向美国服软,甚至立刻跑过来谈判。

但全世界的激烈反对,尤其是中国的强硬反制,也超乎美国人预期,美国股市债市汇市的动荡,更让美国总统也如坐针毡,所以不得不几次大转弯,让全世界看笑话。

现在特朗普不得不加快谈判速度,对日本是既要也要又要:既要日本赶紧乖乖进口更多美国商品,也要日本缴纳更多美国驻军费用,又要日元升值让美国得益……

日本人也难啊!

特朗普钦点的第一个谈判对象,就是看中了日本的特点,现在,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

至于欧洲,特朗普可能不得不态度软化,他知道,没办法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欧洲。

图片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和中国谈判还没开始,特朗普就信誓旦旦表示:一个月就搞定。

他迫切需要给市场某种积极信号。全世界厌倦了他的朝令夕改,美国信誉更是千疮百孔。股市债市汇市,则给他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一个月就能搞定?

他宣称24小时就能搞定的俄乌冲突,现在快100天了,还没看到任何希望。

唉,难怪有人说:相信特朗普很靠谱,还不如相信老母猪能爬树。

中方的态度其实很明确: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施压和威胁,从来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关键看美国人怎么定义搞定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被记者逼问与中国接触细节时,特朗普一会说有有有,一会又回答不出任何细节,最后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他头一扭,冲着后面毕恭毕敬站着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喊:你来说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