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邹多为、谢希瑶)今年是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十周年。十年来,3个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挥哪些作用?如何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18日,商务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约11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约7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4%;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3.8万户,是挂牌前的8.8倍;天津自贸试验区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以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超过全市40%的实际使用外资……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用一组数据展示了3个自贸试验区取得的亮眼成绩。“3个自贸试验区不但成为所在省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也为全国稳外贸稳外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她说。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累计形成140余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包括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国际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模式等,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自贸方案”。
经济大省广东毗邻港澳,承担着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使命。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现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全力推进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扩大对港澳金融、法律、会计、工程、旅游、检测认证等服务业开放。率先开展港澳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出台首部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
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天津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表示,围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战略定位,携手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协同发展新样板,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新模式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德培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十年来,累计新增台资企业近4000家,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地。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直航全覆盖,形成了两岸最经济的物流通道。还量身定制了“先放行后报关”“采认台湾地区检验检测结果”等一批对台通关创新举措,推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
孟华婷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开展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果。下一步,将重点从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开放、更大力度推进差别化探索以及更大力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三个方面着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坚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比如,抓紧总结评估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80条试点措施实施情况,尽快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扩大对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任务授权,赋予其新的改革试点任务;加强对中西部和沿边等地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赋能,支持其更好发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我们将全力以赴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孟华婷说。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邹多为、谢希瑶)今年是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十周年。十年来,3个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哪些成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挥哪些作用?如何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18日,商务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十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约1100亿元增长到2024年约74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4%;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3.8万户,是挂牌前的8.8倍;天津自贸试验区年均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以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超过全市40%的实际使用外资……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用一组数据展示了3个自贸试验区取得的亮眼成绩。“3个自贸试验区不但成为所在省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也为全国稳外贸稳外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她说。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累计形成140余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包括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一站式”监管新模式、国际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制度、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生产模式等,为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自贸方案”。
经济大省广东毗邻港澳,承担着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使命。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双德会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现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要素自由便利流动,全力推进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扩大对港澳金融、法律、会计、工程、旅游、检测认证等服务业开放。率先开展港澳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出台首部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
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天津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表示,围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战略定位,携手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协同发展新样板,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发挥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新模式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福建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德培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十年来,累计新增台资企业近4000家,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地。率先实现与台湾北、中、南部港口直航全覆盖,形成了两岸最经济的物流通道。还量身定制了“先放行后报关”“采认台湾地区检验检测结果”等一批对台通关创新举措,推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
孟华婷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开展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形成更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果。下一步,将重点从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开放、更大力度推进差别化探索以及更大力度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三个方面着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坚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比如,抓紧总结评估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80条试点措施实施情况,尽快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扩大对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的改革任务授权,赋予其新的改革试点任务;加强对中西部和沿边等地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赋能,支持其更好发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我们将全力以赴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孟华婷说。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