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商业观察:连续亏损的国民技术,如何扭亏的关键

中金在线

1天前

国民技术(作为一家以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为主业的科技企业,连续亏损后的出路在何方?其未来路径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技术迭代:若未能跟上RISC-V、AIoT等新技术趋势,可能被边缘化。

国民技术300077.SZ)于近日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1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减亏58.82%。

这是国民技术连续第三个年头出现亏损。

国民技术(作为一家以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为主业的科技企业,连续亏损后的出路在何方?其未来路径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核心问题诊断

亏损原因分析

行业竞争:芯片设计领域(如MCU、安全芯片)面临兆易创新、紫光国微等巨头的挤压,毛利率承压。

研发投入:高研发费用(近年占比约20%-30%)短期拖累利润,但技术积累是长期竞争力。

商誉减值:历史并购(如斯诺实业)的商誉减值曾导致业绩暴雷,需警惕资产质量风险。

财务健康度

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21,333,477.09元,较上年仅增加0.84%。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74,108,362.75元,增长4.22%,流出小计1,095,441,839.84元,增长3.63%。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是部分营业成本系以前年度备货在本期销售形成,未体现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中,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折旧等因素影响。这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创造能力有待提升,需优化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以改善现金流状况。

营收规模:2024年国民技术营业收入达到1,167,550,263.68元,较上年增长12.62%。从业务板块来看,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业务表现突出,实现收入596,532,470.28元,同比增长28.25%,占总收入的51.09%。这得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回暖,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与新产品市场,使得该业务关键元器件销售量大幅增长。负极材料业务收入为571,017,793.40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比48.91%。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通过保障产品品质、优化客户结构等措施,维持了业务的稳定。

二、可能的突围路径

1. 聚焦主业,技术突破

优势领域深耕:

安全芯片(如USBKEY、金融IC卡芯片)在国内仍有替代需求,可配合国产化政策拓展市场份额。

新能源领域(如电池管理芯片BMS)受益于电动车爆发,需加速产品落地。

研发方向优化:收缩低效项目,集中资源于高毛利产品(如车规级芯片)。

2. 资产重组或战略转型

剥离亏损业务:如曾投资的负极材料业务(斯诺实业)若持续拖累业绩,可考虑出售或剥离。

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头部半导体企业或国资合作,缓解资金压力并获取订单资源。

3. 政策红利捕捉

利用“国产替代”政策,争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参与国家芯片项目(如大基金二期投资标的)。

新能源、物联网等下游市场增长可能带来新增订单。

4. 资本运作

定增募资补充流动性,但需注意稀释股权风险。

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如设计工具、封装测试环节),但需避免重蹈商誉减值覆辙。

三、风险与挑战

行业周期: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需求复苏缓慢可能延长业绩压力。

技术迭代:若未能跟上RISC-V、AIoT等新技术趋势,可能被边缘化。

T风险:若2023年报显示净资产为负或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

四、投资者关注点

2024年业绩改善主要源于半导体行业复苏带动集成电路业务增长,负极材料产品销售量增加且毛利率提升,以及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的有效实施,严格控制了各项费用支出。

后续关注业务进展:

车规芯片、BMS芯片等新产品的客户认证及订单情况。

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的持续性。

结论

国民技术的出路在于“技术变现+资源聚焦”:短期需通过降本增效和资产优化避免ST,中长期依赖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突破。若能在新能源芯片或安全芯片领域拿下标杆客户,或借助国资力量重整业务,则有望扭亏为盈。反之,若持续失去市场份额,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严重声明:拒绝抄袭,拒绝谩骂,欢迎转载。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笔者分析也仅仅是一个参考,不作为你买卖的依据,文中个股不作为买卖依据,仅仅是研究所用,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国民技术(作为一家以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为主业的科技企业,连续亏损后的出路在何方?其未来路径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技术迭代:若未能跟上RISC-V、AIoT等新技术趋势,可能被边缘化。

国民技术300077.SZ)于近日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8亿元,同比增长1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同比减亏58.82%。

这是国民技术连续第三个年头出现亏损。

国民技术(作为一家以集成电路、网络安全为主业的科技企业,连续亏损后的出路在何方?其未来路径可能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核心问题诊断

亏损原因分析

行业竞争:芯片设计领域(如MCU、安全芯片)面临兆易创新、紫光国微等巨头的挤压,毛利率承压。

研发投入:高研发费用(近年占比约20%-30%)短期拖累利润,但技术积累是长期竞争力。

商誉减值:历史并购(如斯诺实业)的商誉减值曾导致业绩暴雷,需警惕资产质量风险。

财务健康度

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21,333,477.09元,较上年仅增加0.84%。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74,108,362.75元,增长4.22%,流出小计1,095,441,839.84元,增长3.63%。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是部分营业成本系以前年度备货在本期销售形成,未体现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中,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折旧等因素影响。这显示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创造能力有待提升,需优化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以改善现金流状况。

营收规模:2024年国民技术营业收入达到1,167,550,263.68元,较上年增长12.62%。从业务板块来看,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业务表现突出,实现收入596,532,470.28元,同比增长28.25%,占总收入的51.09%。这得益于全球半导体行业回暖,公司积极开拓新客户与新产品市场,使得该业务关键元器件销售量大幅增长。负极材料业务收入为571,017,793.40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占比48.91%。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通过保障产品品质、优化客户结构等措施,维持了业务的稳定。

二、可能的突围路径

1. 聚焦主业,技术突破

优势领域深耕:

安全芯片(如USBKEY、金融IC卡芯片)在国内仍有替代需求,可配合国产化政策拓展市场份额。

新能源领域(如电池管理芯片BMS)受益于电动车爆发,需加速产品落地。

研发方向优化:收缩低效项目,集中资源于高毛利产品(如车规级芯片)。

2. 资产重组或战略转型

剥离亏损业务:如曾投资的负极材料业务(斯诺实业)若持续拖累业绩,可考虑出售或剥离。

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头部半导体企业或国资合作,缓解资金压力并获取订单资源。

3. 政策红利捕捉

利用“国产替代”政策,争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参与国家芯片项目(如大基金二期投资标的)。

新能源、物联网等下游市场增长可能带来新增订单。

4. 资本运作

定增募资补充流动性,但需注意稀释股权风险。

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如设计工具、封装测试环节),但需避免重蹈商誉减值覆辙。

三、风险与挑战

行业周期:半导体行业处于下行周期,需求复苏缓慢可能延长业绩压力。

技术迭代:若未能跟上RISC-V、AIoT等新技术趋势,可能被边缘化。

T风险:若2023年报显示净资产为负或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

四、投资者关注点

2024年业绩改善主要源于半导体行业复苏带动集成电路业务增长,负极材料产品销售量增加且毛利率提升,以及公司降本增效措施的有效实施,严格控制了各项费用支出。

后续关注业务进展:

车规芯片、BMS芯片等新产品的客户认证及订单情况。

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的持续性。

结论

国民技术的出路在于“技术变现+资源聚焦”:短期需通过降本增效和资产优化避免ST,中长期依赖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突破。若能在新能源芯片或安全芯片领域拿下标杆客户,或借助国资力量重整业务,则有望扭亏为盈。反之,若持续失去市场份额,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严重声明:拒绝抄袭,拒绝谩骂,欢迎转载。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笔者分析也仅仅是一个参考,不作为你买卖的依据,文中个股不作为买卖依据,仅仅是研究所用,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