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听取“3·15”晚会曝光问题处置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稳就业稳外贸持续稳定股市
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在着力稳就业稳外贸方面,会议指出,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在着力促消费扩内需方面,会议指出,要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
会议还指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一旦推出,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
今年一季度,A股主要指数多数呈上涨态势,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车等概念表现强势。4月以来,面对外部风险扰动,中国版“平准基金”主动作为,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体现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坚定决心。
“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资产价格稳定向上,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预计,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叠加估值等多重优势加持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或将延续。
对于会议指出“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这意味着二季度各地还将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
专家看好二季度政策持续加力
本次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空间,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保持国内经济合理增长。
短期来看,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4月14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出口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市场专家普遍认为,二季度宏观政策应持续加力、更加给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为着力促消费扩内需,除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加大促消费支持范围,将更多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纳入支持范围,以应对二季度“出口转内销”需求。
王青认为,着眼于有效对冲外需放缓,今年财政促消费的整体额度或需扩大到7000亿元至1万亿元。二季度即可着手安排相关资金来源,如提高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额度等。
探索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
会议指出,“3·15”晚会曝光问题处置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要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强化日常监管和预防工作,聚焦民生关切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链条监管责任,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会议指出,要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水平,推动行政执法和监管力量下沉,注重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监管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时效性。要探索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加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今年3月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健全竞争政策实施体制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健全的公平竞争治理体系。市场监管总局要加快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竞争政策实施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公平竞争治理效能。
罗文在文章中指出,接下来将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充分发挥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等各类政策协同,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民事审判衔接机制,加快形成公平竞争治理合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听取“3·15”晚会曝光问题处置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稳就业稳外贸,着力促消费扩内需,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稳就业稳外贸持续稳定股市
会议研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在着力稳就业稳外贸方面,会议指出,要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在着力促消费扩内需方面,会议指出,要促进养老、生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提振民间投资积极性。
会议还指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一旦推出,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确保实施效果。
今年一季度,A股主要指数多数呈上涨态势,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车等概念表现强势。4月以来,面对外部风险扰动,中国版“平准基金”主动作为,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体现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坚定决心。
“中国经济保持较强韧性、资产价格稳定向上,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挑战未雨绸缪、沉着应对。”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预计,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叠加估值等多重优势加持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或将延续。
对于会议指出“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这意味着二季度各地还将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政策。
专家看好二季度政策持续加力
本次会议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空间,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保持国内经济合理增长。
短期来看,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在4月14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出口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市场专家普遍认为,二季度宏观政策应持续加力、更加给力。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为着力促消费扩内需,除了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外,还可考虑进一步加大促消费支持范围,将更多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纳入支持范围,以应对二季度“出口转内销”需求。
王青认为,着眼于有效对冲外需放缓,今年财政促消费的整体额度或需扩大到7000亿元至1万亿元。二季度即可着手安排相关资金来源,如提高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额度等。
探索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
会议指出,“3·15”晚会曝光问题处置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要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强化日常监管和预防工作,聚焦民生关切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压紧压实全链条监管责任,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会议指出,要着力提升基层监管能力水平,推动行政执法和监管力量下沉,注重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切实提高监管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时效性。要探索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加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今年3月撰文指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健全竞争政策实施体制机制,推动构建更加健全的公平竞争治理体系。市场监管总局要加快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竞争政策实施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公平竞争治理效能。
罗文在文章中指出,接下来将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格局。充分发挥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等各类政策协同,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民事审判衔接机制,加快形成公平竞争治理合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