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18日电(记者 王鹤)4月18日,吉利旗下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与马来西亚Tradewinds Group (M) Sdn Bhd(简称“TGM”)旗下通信服务提供商Altel Group Sdn Bhd(简称“ALTEL”)在吉隆坡正式宣布成立合资电信业务运营公司,通过入股并运营当地电信企业,加速海外业务落地。
这是时空道宇首次入股并运营海外电信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动低轨卫星星座规模化应用落地。双方将依托吉利星座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打造融合卫星与地面网络的通信服务体系。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入股并运营海外电信企业
据介绍,TGM是马来西亚阿布卡里集团旗下三大核心集团之一,旗下ALTEL业务涵盖无线网络、物联网(IoT)、云计算、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系统集成及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
吉利星座是由时空道宇自主研发建设并运营的全球低轨通信星座。截至目前,已有30颗卫星在轨运行,预计2025年完成星座一期组网,全面启动全球卫星通信服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3年10月,时空道宇与ALTEL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开启了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随着吉利星座部署进程加快,今年双方进一步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和股东协议,推动卫星通信规模化应用落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吉利星座的低轨卫星通信能力与ALTEL的LTE/5G专网技术,共同赋能马来西亚海洋航运、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受访者供图)
ALTEL将提供本地业务支撑,时空道宇则负责提供卫星星座的空间段资源及地面站支持,共同拓展商业应用市场。面对东南亚地区岛屿众多,地面网络覆盖受限的现实需求,双方将在低轨卫星通信、卫星IoT、高精度定位、本地化地面站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计划2025年正式启动商业运营,并逐步向海洋、农业、交通、能源等行业推出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时空道宇CEO王洋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和ALTEL的合作,是时空道宇首次入股并深度参与运营一家海外电信企业。”
王洋说,对于像卫星通信这样高度依赖本地化服务能力的行业来说,真正要落地、跑通场景,仅靠“输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打造“可持续、能服务、可运营”的商业闭环,所以选择和与当地通信服务商一起,以合资运营的形式,共建本地网络、共推本地应用、共享未来发展。“希望通过‘星座+终端+平台+服务’的全链路能力,把中国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和系统服务能力带到全球,与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出海 为何首选落子马来西亚?
“作为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出海,是政策鼓励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快商业航天‘走出去’步伐,国家鼓励高技术产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全球共建;另一方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地区,基础通信网络尚不完善,但对稳定、高效、普惠的连接需求却十分迫切,低轨卫星通信正好为其提供了跨越式提升的可能。”王洋对新华财经记者说。
中马关系开启新的“黄金50年” ,也为双方企业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洋表示,时空道宇将出海首站选择马来西亚及东南亚,也是出于“区位优势 + 市场需求 + 合作基础 + 战略经验”的综合考量。
一是天然的区位优势,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通往南亚、中东和非洲的桥梁,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
二是与中国经贸合作紧密,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两国在数字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化。
三是本地数字化需求旺盛,马来西亚正全力推动智慧农业、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亟需全域覆盖、低延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支撑。
此外,吉利在马来西亚已有成功经验。吉利2017年收购宝腾汽车,带动马来西亚本土汽车工业升级发展。作为吉利旗下企业,时空道宇与ALTEL共建合资公司,通过借鉴“宝腾模式”,将项目成功的经验从智能制造拓展到数字基础设施领域。
助海外国家实现“跨越式连接” 商业航天企业出海探索新模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航天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有研究机构预测,随着卫星和火箭技术的普及,2035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8万亿美元。许多国家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商业航天生态,SpaceX、OneWeb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星链在星座规模上一骑绝尘,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服务,并早已实现盈亏平衡。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数据传输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较强竞争力,“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专家认为,商业航天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只有不断拓展用户市场,通过规模效应才能平摊发射和运营成本,实现商业模式闭环。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由于地面通信基础设施薄弱或成本高昂,卫星通信成为其实现“跨越式连接”的首选手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成本控制、快速部署能力、整体解决方案输出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尤其适合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动卫星通信“从连得上到用得好”。
商业航天出海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产业生态、监管体系和服务预期的差异。
王洋表示,不少海外客户的需求不是“增量体验提升”,而是真正的“刚需连接”。他们面临的首先是“有没有”,再是“好不好”。比如马来西亚等海洋国家的边远岛屿、山区、农渔区域,对卫星通信的需求非常直接,涉及应急通信、渔船管理、农业数据回传、海上通信、能源远程监控等,这些都是地面网络短期内无法覆盖的。
与此同时,海外不同国家在频谱管理、终端认证、数据出入境、安全审查等方面的法规各异,有的可能还在不断演进之中,卫星终端在接入网络时,需满足当地规定,还需要确保数据回传路径符合当地数据安全监管要求。
王洋说,随着国内行业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推进服务落地,希望能推动形成以商业“星座”为基础、以本地能力为支撑、以国际标准为框架的合作生态,实现中国商业航天从“出海”走向“扎根”。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4月18日电(记者 王鹤)4月18日,吉利旗下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与马来西亚Tradewinds Group (M) Sdn Bhd(简称“TGM”)旗下通信服务提供商Altel Group Sdn Bhd(简称“ALTEL”)在吉隆坡正式宣布成立合资电信业务运营公司,通过入股并运营当地电信企业,加速海外业务落地。
这是时空道宇首次入股并运营海外电信企业,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动低轨卫星星座规模化应用落地。双方将依托吉利星座全球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打造融合卫星与地面网络的通信服务体系。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入股并运营海外电信企业
据介绍,TGM是马来西亚阿布卡里集团旗下三大核心集团之一,旗下ALTEL业务涵盖无线网络、物联网(IoT)、云计算、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系统集成及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
吉利星座是由时空道宇自主研发建设并运营的全球低轨通信星座。截至目前,已有30颗卫星在轨运行,预计2025年完成星座一期组网,全面启动全球卫星通信服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3年10月,时空道宇与ALTEL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开启了在东南亚市场的战略布局。随着吉利星座部署进程加快,今年双方进一步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和股东协议,推动卫星通信规模化应用落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吉利星座的低轨卫星通信能力与ALTEL的LTE/5G专网技术,共同赋能马来西亚海洋航运、智慧出行、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
(受访者供图)
ALTEL将提供本地业务支撑,时空道宇则负责提供卫星星座的空间段资源及地面站支持,共同拓展商业应用市场。面对东南亚地区岛屿众多,地面网络覆盖受限的现实需求,双方将在低轨卫星通信、卫星IoT、高精度定位、本地化地面站建设等重点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计划2025年正式启动商业运营,并逐步向海洋、农业、交通、能源等行业推出卫星通信解决方案。
时空道宇CEO王洋对新华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和ALTEL的合作,是时空道宇首次入股并深度参与运营一家海外电信企业。”
王洋说,对于像卫星通信这样高度依赖本地化服务能力的行业来说,真正要落地、跑通场景,仅靠“输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打造“可持续、能服务、可运营”的商业闭环,所以选择和与当地通信服务商一起,以合资运营的形式,共建本地网络、共推本地应用、共享未来发展。“希望通过‘星座+终端+平台+服务’的全链路能力,把中国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和系统服务能力带到全球,与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业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出海 为何首选落子马来西亚?
“作为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出海,是政策鼓励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快商业航天‘走出去’步伐,国家鼓励高技术产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全球共建;另一方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地区,基础通信网络尚不完善,但对稳定、高效、普惠的连接需求却十分迫切,低轨卫星通信正好为其提供了跨越式提升的可能。”王洋对新华财经记者说。
中马关系开启新的“黄金50年” ,也为双方企业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洋表示,时空道宇将出海首站选择马来西亚及东南亚,也是出于“区位优势 + 市场需求 + 合作基础 + 战略经验”的综合考量。
一是天然的区位优势,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通往南亚、中东和非洲的桥梁,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
二是与中国经贸合作紧密,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国,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两国在数字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化。
三是本地数字化需求旺盛,马来西亚正全力推动智慧农业、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亟需全域覆盖、低延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支撑。
此外,吉利在马来西亚已有成功经验。吉利2017年收购宝腾汽车,带动马来西亚本土汽车工业升级发展。作为吉利旗下企业,时空道宇与ALTEL共建合资公司,通过借鉴“宝腾模式”,将项目成功的经验从智能制造拓展到数字基础设施领域。
助海外国家实现“跨越式连接” 商业航天企业出海探索新模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商业航天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有研究机构预测,随着卫星和火箭技术的普及,2035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1.8万亿美元。许多国家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商业航天生态,SpaceX、OneWeb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星链在星座规模上一骑绝尘,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卫星服务,并早已实现盈亏平衡。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数据传输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较强竞争力,“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专家认为,商业航天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只有不断拓展用户市场,通过规模效应才能平摊发射和运营成本,实现商业模式闭环。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拉地区,由于地面通信基础设施薄弱或成本高昂,卫星通信成为其实现“跨越式连接”的首选手段。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成本控制、快速部署能力、整体解决方案输出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尤其适合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推动卫星通信“从连得上到用得好”。
商业航天出海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产业生态、监管体系和服务预期的差异。
王洋表示,不少海外客户的需求不是“增量体验提升”,而是真正的“刚需连接”。他们面临的首先是“有没有”,再是“好不好”。比如马来西亚等海洋国家的边远岛屿、山区、农渔区域,对卫星通信的需求非常直接,涉及应急通信、渔船管理、农业数据回传、海上通信、能源远程监控等,这些都是地面网络短期内无法覆盖的。
与此同时,海外不同国家在频谱管理、终端认证、数据出入境、安全审查等方面的法规各异,有的可能还在不断演进之中,卫星终端在接入网络时,需满足当地规定,还需要确保数据回传路径符合当地数据安全监管要求。
王洋说,随着国内行业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推进服务落地,希望能推动形成以商业“星座”为基础、以本地能力为支撑、以国际标准为框架的合作生态,实现中国商业航天从“出海”走向“扎根”。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