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韧性生长

凤凰网 文

4天前

国金证券认为,作为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主要方式,BD(BusinessDevelopment,商务合作,即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方式本质是IP(IntellectualProperty)的交易、并不涉及具体药品的制造出口,受关税等外部影响很小。

最近一段时间,医药板块逐步“回春”,创新药更是韧性凸显。

以创新药含量较高的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为例,近6个月,该指数涨幅近17%,近一年涨幅47.3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15)

多家研究机构在近期发声,表达对创新药板块的看好:

●国金证券:医药板块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实际地缘政治和关税风险很低,仍将是医药板块成长主线,继续看好港股和A股创新药标的成长空间。【注1】

●广发证券:从供给端看,医药产品上市销售需要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从需求端,医药需求偏刚性,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未来十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步入人的一生中医疗消费占比最大的年龄段;从整体看,医保筹资也比较稳定。因此可以基本确认,国内对于医药需求比较刚性,短期受到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小。【注2】

●中信建投: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国家政策鼓励产业创新,我们继续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同时我们建议积极关注前沿技术,如创新药及制药(双抗及多抗、TCE、核药等)、 器械(AI、脑机接口等)。【注3】

追光而行 韧性生长

尽管医药板块过去经历了一段沉寂,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中最具魅力的领域之一,始终追光而行,韧性生长。

从企业营收来看,部分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招银国际统计,2024年,创新药在整个医药板块中表现最为抢眼,收入平均增长36.8%。虽然大部分Biotech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由于快速增长的商业化收入以及丰厚的出海授权收入,多家Biotech企业大幅减亏,或者首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注4】

从新药研发来看,创新药研发仍然蓬勃发展。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全年,药审中心共计批准48款1类创新药品种上市,同比增加20%。

不仅如此,中国创新药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研发的重要引擎,创新出海成果丰硕。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高达50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

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具体商品的出海,创新药出海受外部宏观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更小:

国金证券认为,作为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主要方式,BD(BusinessDevelopment,商务合作,即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方式本质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交易、并不涉及具体药品的制造出口,受关税等外部影响很小。

政策加码 暖风频吹

医药产业发展与政策导向强相关。

2015年以来,国家对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支持源源不断,今年以来更是持续加码: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提出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预计将于年内发布,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招银国际认为,丙类医保目录将打破国内创新药定价的天花板,同时为创新药行业新增多元化的支付方,为创新药市场扩大规模提供重要的增长引擎。

3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实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等,对创新药等给予不同时长数据保护期,明确保护范围及效果,为本土创新药研发守住黄金窗口期。

4月7日,北京、深圳等地发布支持创新药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助力中国创新药资产发展。

投资硬核创新 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

港股市场是中国创新药企上市最密集的交易场所之一。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聚焦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高达71.2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16),龙头属性突出

(注: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从行业分布来看,该指数“创新药”含量高,行业属性鲜明,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权重达84%,显著高于其他港股和A股创新药指数。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OF,下称港股通创新药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年业绩涨幅49.12%,(基准涨幅47.34%,业绩和基准数据来源:wind,业绩经托管行复核)。

亮眼的业绩吸引了各类机构资金的注意。根据2024年年报,该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达67.38%,前十大持有人中不乏险资、年金、养老金、外资的身影。据市场机构统计,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持有港股通创新药ETF901万份。截至去年底,中信证券信养天年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平安股票优选1号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巴克莱银行持有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均超900万份。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底层资产为港股,港股通创新药ETF可以实现T+0交易,更为灵活。

投资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值得关注!

注1:医药回调是重大机遇,创新药是主线,左侧板块反转为辅,国金证券,2025/4/13

注2:广发证券 医药生物行业:医药需求偏刚性,短期扰动既有供应链格局 2025/4/7

注3:中信建投 医药行业自主可控标的梳理 2025/4/13

注4:中国医药2024年度业绩回顾:创新药独占鳌头 2025/4/7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自2023-12-28成立,基金经理为乐无穹(20231228至今),2024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4.21/-8.54。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国金证券认为,作为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主要方式,BD(BusinessDevelopment,商务合作,即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方式本质是IP(IntellectualProperty)的交易、并不涉及具体药品的制造出口,受关税等外部影响很小。

最近一段时间,医药板块逐步“回春”,创新药更是韧性凸显。

以创新药含量较高的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为例,近6个月,该指数涨幅近17%,近一年涨幅47.3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15)

多家研究机构在近期发声,表达对创新药板块的看好:

●国金证券:医药板块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实际地缘政治和关税风险很低,仍将是医药板块成长主线,继续看好港股和A股创新药标的成长空间。【注1】

●广发证券:从供给端看,医药产品上市销售需要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从需求端,医药需求偏刚性,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未来十年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步入人的一生中医疗消费占比最大的年龄段;从整体看,医保筹资也比较稳定。因此可以基本确认,国内对于医药需求比较刚性,短期受到关税政策影响比较小。【注2】

●中信建投: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国家政策鼓励产业创新,我们继续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同时我们建议积极关注前沿技术,如创新药及制药(双抗及多抗、TCE、核药等)、 器械(AI、脑机接口等)。【注3】

追光而行 韧性生长

尽管医药板块过去经历了一段沉寂,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中最具魅力的领域之一,始终追光而行,韧性生长。

从企业营收来看,部分创新药企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招银国际统计,2024年,创新药在整个医药板块中表现最为抢眼,收入平均增长36.8%。虽然大部分Biotech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由于快速增长的商业化收入以及丰厚的出海授权收入,多家Biotech企业大幅减亏,或者首次实现经营利润转正。【注4】

从新药研发来看,创新药研发仍然蓬勃发展。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4全年,药审中心共计批准48款1类创新药品种上市,同比增加20%。

不仅如此,中国创新药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研发的重要引擎,创新出海成果丰硕。

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高达50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30%。

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具体商品的出海,创新药出海受外部宏观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更小:

国金证券认为,作为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主要方式,BD(BusinessDevelopment,商务合作,即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药企)方式本质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交易、并不涉及具体药品的制造出口,受关税等外部影响很小。

政策加码 暖风频吹

医药产业发展与政策导向强相关。

2015年以来,国家对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支持源源不断,今年以来更是持续加码: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提出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预计将于年内发布,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医保目录的药品。在使用范围上,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纳入保障范围。

招银国际认为,丙类医保目录将打破国内创新药定价的天花板,同时为创新药行业新增多元化的支付方,为创新药市场扩大规模提供重要的增长引擎。

3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实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等,对创新药等给予不同时长数据保护期,明确保护范围及效果,为本土创新药研发守住黄金窗口期。

4月7日,北京、深圳等地发布支持创新药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助力中国创新药资产发展。

投资硬核创新 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

港股市场是中国创新药企上市最密集的交易场所之一。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87018.CNI)聚焦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高达71.2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16),龙头属性突出

(注: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从行业分布来看,该指数“创新药”含量高,行业属性鲜明,化学制剂+其他生物制品权重达84%,显著高于其他港股和A股创新药指数。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OF,下称港股通创新药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年业绩涨幅49.12%,(基准涨幅47.34%,业绩和基准数据来源:wind,业绩经托管行复核)。

亮眼的业绩吸引了各类机构资金的注意。根据2024年年报,该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达67.38%,前十大持有人中不乏险资、年金、养老金、外资的身影。据市场机构统计,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年金计划持有港股通创新药ETF901万份。截至去年底,中信证券信养天年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平安股票优选1号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巴克莱银行持有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均超900万份。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底层资产为港股,港股通创新药ETF可以实现T+0交易,更为灵活。

投资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值得关注!

注1:医药回调是重大机遇,创新药是主线,左侧板块反转为辅,国金证券,2025/4/13

注2:广发证券 医药生物行业:医药需求偏刚性,短期扰动既有供应链格局 2025/4/7

注3:中信建投 医药行业自主可控标的梳理 2025/4/13

注4:中国医药2024年度业绩回顾:创新药独占鳌头 2025/4/7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自2023-12-28成立,基金经理为乐无穹(20231228至今),2024年业绩及基准分别为(%):-4.21/-8.54。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