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AI助力城市供水管道“听诊”减负

合肥水务集团

4天前

由合肥市场景公司助推,将AI算法嵌入传感器网络,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提高检测效率与精度,助力听漏人员更快找到漏水点,让城市供水管道检测更高效、更便捷。
 4月16日,中国新闻网发布《AI助力城市供水管道“听诊”减负》图文报道,聚焦合肥水务集团利用漏失在线监测仪守护城市的“生命动脉”,保障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 。

近年来,合肥水务集团积极推进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作,完善DMA分区计量体系,强化降漏举措,提升抢维修和检漏效率,全市无集中低压区域,管网漏损率6.94%,在全国35个日均供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省会及直辖市水司中排名前列。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检查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漏失在线监测仪。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动脉”,保障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 。由合肥市场景公司助推,将AI算法嵌入传感器网络,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提高检测效率与精度,助力听漏人员更快找到漏水点,让城市供水管道检测更高效、更便捷。目前合肥已投入管道漏失监测仪313台,累计布设456台次,精准定位41处隐蔽漏点,节水约56.1万吨,相当于为合肥“找回”了7000户家庭全年用水量。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1)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余氯检测发现附近有漏水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2)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3)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漏失在线监测平台判断漏水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4)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5)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管网漏失在线监测系统查看城市漏水点情况。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6)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郭相全、吕军、于健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7)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漏失在线监测平台判断漏水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8)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听漏仪器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图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治漏”到“智慧”的进阶

作为合肥市首批8家国企场景创新试点之一,合肥水务集团释放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场景机会,将AI算法嵌入传感器网络,将光学传感技术与漏失在线监测设备结合,打造“漏损预警+智能报警”的监测体系,提高漏点定位精度

在高精度光纤传感技术的加持下,合肥水务集团构建起城市级供水管网监测“天网”,推动“治漏”向“智慧”进阶。目前,已在全市投入管道漏失监测仪313台,累计布设456台次,覆盖了市区内多条市政管网。

640 (9)

这些监测设备如同管网“哨兵”,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一旦捕捉到异常,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抢修人员闻讯而动,赶赴现场排查定位。这种“人机结合”的监测模式,不仅提高了检漏效率,还大大缩短了漏水处理周期。

640 (4)

在布设监测设备中,合肥水务集团会根据管网的特点和风险等级,采用“分级诊疗”机制:对主干道易漏易爆的大口径管网(DN600及以上)布设“固定哨”,实施重点监控;对小口径市政管道易爆点位附近布设“移动哨”,实现全方位覆盖。在实际应用中,检漏人员还将结合现场排查情况,灵活运用电子听漏仪、相关仪等设备,精准定位漏点。

如今市民拧开水龙头时,汩汩清流中跃动的是智能监测的“数字脉搏”,更是合肥水务人用科技技术编织的为民承诺。

未来,合肥水务集团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在管网检漏、应急抢修、水质监测等关键领域深耕细作,让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安心与放心,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由合肥市场景公司助推,将AI算法嵌入传感器网络,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提高检测效率与精度,助力听漏人员更快找到漏水点,让城市供水管道检测更高效、更便捷。
 4月16日,中国新闻网发布《AI助力城市供水管道“听诊”减负》图文报道,聚焦合肥水务集团利用漏失在线监测仪守护城市的“生命动脉”,保障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 。

近年来,合肥水务集团积极推进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作,完善DMA分区计量体系,强化降漏举措,提升抢维修和检漏效率,全市无集中低压区域,管网漏损率6.94%,在全国35个日均供水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省会及直辖市水司中排名前列。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检查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漏失在线监测仪。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的“生命动脉”,保障千家万户的用水需求 。由合肥市场景公司助推,将AI算法嵌入传感器网络,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提高检测效率与精度,助力听漏人员更快找到漏水点,让城市供水管道检测更高效、更便捷。目前合肥已投入管道漏失监测仪313台,累计布设456台次,精准定位41处隐蔽漏点,节水约56.1万吨,相当于为合肥“找回”了7000户家庭全年用水量。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1)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余氯检测发现附近有漏水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2)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3)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漏失在线监测平台判断漏水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4)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5)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管网漏失在线监测系统查看城市漏水点情况。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6)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郭相全、吕军、于健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7)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端漏失在线监测平台判断漏水点。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640 (8)

4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处路段,合肥水务集团听漏队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听漏仪器进行常态化巡检。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

图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治漏”到“智慧”的进阶

作为合肥市首批8家国企场景创新试点之一,合肥水务集团释放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场景机会,将AI算法嵌入传感器网络,将光学传感技术与漏失在线监测设备结合,打造“漏损预警+智能报警”的监测体系,提高漏点定位精度

在高精度光纤传感技术的加持下,合肥水务集团构建起城市级供水管网监测“天网”,推动“治漏”向“智慧”进阶。目前,已在全市投入管道漏失监测仪313台,累计布设456台次,覆盖了市区内多条市政管网。

640 (9)

这些监测设备如同管网“哨兵”,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一旦捕捉到异常,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抢修人员闻讯而动,赶赴现场排查定位。这种“人机结合”的监测模式,不仅提高了检漏效率,还大大缩短了漏水处理周期。

640 (4)

在布设监测设备中,合肥水务集团会根据管网的特点和风险等级,采用“分级诊疗”机制:对主干道易漏易爆的大口径管网(DN600及以上)布设“固定哨”,实施重点监控;对小口径市政管道易爆点位附近布设“移动哨”,实现全方位覆盖。在实际应用中,检漏人员还将结合现场排查情况,灵活运用电子听漏仪、相关仪等设备,精准定位漏点。

如今市民拧开水龙头时,汩汩清流中跃动的是智能监测的“数字脉搏”,更是合肥水务人用科技技术编织的为民承诺。

未来,合肥水务集团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在管网检漏、应急抢修、水质监测等关键领域深耕细作,让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安心与放心,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