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不寻常!工业第一大市,突然开始大搞农业

前瞻网

2天前

东北能在中国粮食格局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条件实在太好了。

有一件很反常的事情:北上深杭突然开始大搞农业。

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发现,2023年深圳农业投资额突然大涨18465%,具体到农林牧渔业更是暴涨260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仅增长43.1%和3.7%。

1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为何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

而同一时期,杭州的农业投资额也增加了131.9%。尽管没有深圳夸张,但与往年相比,也显得极不寻常。

这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各个省市在农业上的分工和地位。

01

谁在“养活”14亿中国人?

我国根据粮食生产、消费及资源禀赋特点,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大功能区

其中,粮食主产区负责稳固粮食生产、保障商品粮调运,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这些省份就贡献了78%的粮食产量,且承担了95%的粮食增产。

毫不夸张的说,13个主产区“养活”了大半个中国。

特别是东北三省,以8.2%的面积和6.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0%的粮食产量,堪称中国“粮仓”。

让人意外的是,尽管产量大省不少,但真正能调出粮食供养其他地方的,几乎只有东北

从粮食自给率来看,全国很明显地分为三档:

黑吉蒙三省区,自给率高达400%以上,是独一档的存在。

第二档自给率超过100%,也就是除了省内留够自己的份额之外,还有部分余量支援其他省份的。有新疆、安徽、河南、辽宁、山东、河北、宁夏、甘肃、江西、湖北、湖南、江苏、四川、云南、山西。

其他省份则是第三档,即粮食供应需要对外依赖、不能自给的省份。

很显然,这三档省份,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北粮南运格局。东北在其中是绝对的扛把子,承担了全国40%的粮食调运量,供养北上浙广等富裕省市。

1

而东北能在中国粮食格局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条件实在太好了。

东北三省现有耕地面积4.48亿亩,占全国的23.4%,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并且耕地集中连片,地势起伏小,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最关键的是,东北拥有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层厚度可达1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3%-10%,是普通黄土的10倍。这种土壤形成需200万年以上,腐殖质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远超其他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2.78亿亩的黑土地,为东北粮食高产提供了天然养分基础。

另外,虽然东北地处中国最北,气候寒冷,但周期性的低温也能冻死害虫和虫卵,降低病虫害。所以当地农药用量少,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成为我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基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东北各类粮食有口皆碑的品质。

如“中国杂粮之乡”辽宁朝阳的有机金玉黄小米,在黑土壤的孕育下以及一年一季充足的时间发育生长下,积累了超越普通小米的蛋白质、磷铁、维生素和矿物质。色泽润如金,粒粒饱满圆润。独特的气候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导致虫害轻,作物极少使用农药、化肥。

(插入小程序,重新设计封面)

最关键的是,这种小米久煮不发白,冷却后形成一层厚厚的米油,这便是被中医典籍称为"代参汤"的米油。这层看似轻盈的油脂,实则是小米的精魂所聚——富含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钾等营养成分浮在粥的表面,其分子结构较小,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1

早起啜一口,米香浓郁、口感软糯、浓稠黏甜,健脾养胃、益气补中、老少咸宜。

1

同样,当地的有机珍贡黑米也品质卓绝,粒粒饱满、莹润黑亮、米香清新;保留胚芽,鲜活营养,清香松软,口感有嚼劲。并且,饱含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花青素,能够延缓衰、保护心血管健康和改善视力

(插入小程序,重新设计封面)

总而言之,中国人能够牢牢端稳饭碗,东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2

富裕地区为何突然搞农业?

既然全国粮食格局已定,那么深圳、杭州为何突然要发力农业?

这背后事关全国一盘棋。

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国不只是粮食生产大国,还是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202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超过1.58亿吨,主要是以大豆、粗粮为主,集中反映了粮食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其中大豆超过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5%。

而从本质上来说,这背后是一场严峻的种业之战。

事实上,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并不比航空发动机和芯片强。尤其是高端种子,成为重灾区。比如西兰花,中国对进口的依赖曾长期保持在95%以上。胡萝卜、菠菜、番茄、彩椒、茄子、洋葱等高端蔬菜领域,中国种子同样失守。

在太平年代,还相安无事;一旦全球局势发生变化,则极其被动。

深圳等发达地区,就是要改变这种仰人鼻息的境况。

其中,深圳将“科技赋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加快创新驱动,引领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尤其是加快突破以生物育种为首的关键核心技术。

深圳是全国最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城市之一。

早在2010年,深圳规划建设的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以生物育种为主攻方向,先后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机构,相继引进了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

十几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种业科研攻关,在杂交水稻、抗虫棉花、杂交马铃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例如,深圳培育出了播种一次就能收割三五年的超级水稻,收割后不用重新犁田、插秧即可连续收割好几年,实现“一种多收”。

这种“超级水稻”还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并且是榜单上唯一由中国研究团队主导完成的成果。

1

随着我国主产区(尤其北方)粮食增产逼近极限,“超级水稻”的出现将帮助稳固粮食增产。

此外,在蔬菜新品种培育方面,“宝珠1号”番茄累计推广60多万亩,为农民创收超12亿元,茄子嫁接技术推广50多万亩,选育白菜薹新品种“雄心一号”,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累计推广超10万亩,为农民创收近3亿元……

类似的生物育种成果数不胜数。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个省市,在国家战略中都有自己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东北三省化身“国家粮仓”,还是深圳等富裕地区“科技赋农”,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主动践行担当和使命。

立足于全国一盘棋的思维,放弃地域偏见,才能看到大省大市背后各自默默的付出和贡献。

辽宁朝阳有机金玉黄小米

有机认证生态  种植绵糯醇香

粒粒饱满  色泽润如金

上前瞻研选  限时16.9元/500g

暖心暖胃 尊享黑土地孕育的卓绝品质

(插入小程序)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东北能在中国粮食格局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条件实在太好了。

有一件很反常的事情:北上深杭突然开始大搞农业。

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发现,2023年深圳农业投资额突然大涨18465%,具体到农林牧渔业更是暴涨260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仅增长43.1%和3.7%。

1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深圳为何做出如此反常的举动?

而同一时期,杭州的农业投资额也增加了131.9%。尽管没有深圳夸张,但与往年相比,也显得极不寻常。

这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各个省市在农业上的分工和地位。

01

谁在“养活”14亿中国人?

我国根据粮食生产、消费及资源禀赋特点,将全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大功能区

其中,粮食主产区负责稳固粮食生产、保障商品粮调运,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这些省份就贡献了78%的粮食产量,且承担了95%的粮食增产。

毫不夸张的说,13个主产区“养活”了大半个中国。

特别是东北三省,以8.2%的面积和6.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0%的粮食产量,堪称中国“粮仓”。

让人意外的是,尽管产量大省不少,但真正能调出粮食供养其他地方的,几乎只有东北

从粮食自给率来看,全国很明显地分为三档:

黑吉蒙三省区,自给率高达400%以上,是独一档的存在。

第二档自给率超过100%,也就是除了省内留够自己的份额之外,还有部分余量支援其他省份的。有新疆、安徽、河南、辽宁、山东、河北、宁夏、甘肃、江西、湖北、湖南、江苏、四川、云南、山西。

其他省份则是第三档,即粮食供应需要对外依赖、不能自给的省份。

很显然,这三档省份,已经形成了清晰的北粮南运格局。东北在其中是绝对的扛把子,承担了全国40%的粮食调运量,供养北上浙广等富裕省市。

1

而东北能在中国粮食格局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条件实在太好了。

东北三省现有耕地面积4.48亿亩,占全国的23.4%,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并且耕地集中连片,地势起伏小,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最关键的是,东北拥有全球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层厚度可达1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3%-10%,是普通黄土的10倍。这种土壤形成需200万年以上,腐殖质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远超其他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2.78亿亩的黑土地,为东北粮食高产提供了天然养分基础。

另外,虽然东北地处中国最北,气候寒冷,但周期性的低温也能冻死害虫和虫卵,降低病虫害。所以当地农药用量少,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成为我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基地。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东北各类粮食有口皆碑的品质。

如“中国杂粮之乡”辽宁朝阳的有机金玉黄小米,在黑土壤的孕育下以及一年一季充足的时间发育生长下,积累了超越普通小米的蛋白质、磷铁、维生素和矿物质。色泽润如金,粒粒饱满圆润。独特的气候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导致虫害轻,作物极少使用农药、化肥。

(插入小程序,重新设计封面)

最关键的是,这种小米久煮不发白,冷却后形成一层厚厚的米油,这便是被中医典籍称为"代参汤"的米油。这层看似轻盈的油脂,实则是小米的精魂所聚——富含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钾等营养成分浮在粥的表面,其分子结构较小,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1

早起啜一口,米香浓郁、口感软糯、浓稠黏甜,健脾养胃、益气补中、老少咸宜。

1

同样,当地的有机珍贡黑米也品质卓绝,粒粒饱满、莹润黑亮、米香清新;保留胚芽,鲜活营养,清香松软,口感有嚼劲。并且,饱含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花青素,能够延缓衰、保护心血管健康和改善视力

(插入小程序,重新设计封面)

总而言之,中国人能够牢牢端稳饭碗,东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2

富裕地区为何突然搞农业?

既然全国粮食格局已定,那么深圳、杭州为何突然要发力农业?

这背后事关全国一盘棋。

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国不只是粮食生产大国,还是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2024年,我国粮食进口量超过1.58亿吨,主要是以大豆、粗粮为主,集中反映了粮食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其中大豆超过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5%。

而从本质上来说,这背后是一场严峻的种业之战。

事实上,我国种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并不比航空发动机和芯片强。尤其是高端种子,成为重灾区。比如西兰花,中国对进口的依赖曾长期保持在95%以上。胡萝卜、菠菜、番茄、彩椒、茄子、洋葱等高端蔬菜领域,中国种子同样失守。

在太平年代,还相安无事;一旦全球局势发生变化,则极其被动。

深圳等发达地区,就是要改变这种仰人鼻息的境况。

其中,深圳将“科技赋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加快创新驱动,引领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尤其是加快突破以生物育种为首的关键核心技术。

深圳是全国最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城市之一。

早在2010年,深圳规划建设的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确立以生物育种为主攻方向,先后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机构,相继引进了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

十几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种业科研攻关,在杂交水稻、抗虫棉花、杂交马铃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例如,深圳培育出了播种一次就能收割三五年的超级水稻,收割后不用重新犁田、插秧即可连续收割好几年,实现“一种多收”。

这种“超级水稻”还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并且是榜单上唯一由中国研究团队主导完成的成果。

1

随着我国主产区(尤其北方)粮食增产逼近极限,“超级水稻”的出现将帮助稳固粮食增产。

此外,在蔬菜新品种培育方面,“宝珠1号”番茄累计推广60多万亩,为农民创收超12亿元,茄子嫁接技术推广50多万亩,选育白菜薹新品种“雄心一号”,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累计推广超10万亩,为农民创收近3亿元……

类似的生物育种成果数不胜数。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一个省市,在国家战略中都有自己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东北三省化身“国家粮仓”,还是深圳等富裕地区“科技赋农”,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主动践行担当和使命。

立足于全国一盘棋的思维,放弃地域偏见,才能看到大省大市背后各自默默的付出和贡献。

辽宁朝阳有机金玉黄小米

有机认证生态  种植绵糯醇香

粒粒饱满  色泽润如金

上前瞻研选  限时16.9元/500g

暖心暖胃 尊享黑土地孕育的卓绝品质

(插入小程序)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