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2025年全球成品油需求增长或进入平台期

新华财经

5天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说,“这份蓝皮书涵盖了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年度分析,国际与国内对比、国内年度间对比,以及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安娜)中国石油企业协会17日发布的《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预计,受新能源替代效应、工业生产活动减少等因素影响,2025年,全球成品油需求增长或进入平台期,我国成品油需求降幅或继续扩大。

“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三次联合发布年度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说,“这份蓝皮书涵盖了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年度分析,国际与国内对比、国内年度间对比,以及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蓝皮书显示,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得能源转型持续推进,2023年我国成品油消费达峰;2024年转为负增长,同比减少1.9%。

展望2025年,蓝皮书预计,因汽车销量维持低速增长,燃油车保有量受电动车冲击增长乏力,传统动能领域难以恢复动力,我国成品油降幅或继续扩大,整体需求可能减少3%左右。

受成品油需求变化、减碳政策、新能源替代及炼化一体化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炼油行业也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蓝皮书预计,2025年,全球炼油产能将继续分化,亚太、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炼油能力扩张,欧美部分高碳排放炼厂面临关停或转型。2025到2030年,全球炼油产能仍有约1.7亿吨/年的净增长;中国炼油产能将在9.6到9.7亿吨/年左右,基本达到峰值水平。

“2025年,传统加油站将持续减少,综合能源服务站将继续发展。主要成品油销售公司将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延长非油业务服务链,提升非油业务生态圈绩效。”孙仁金在发布蓝皮书时说。

从新能源来看,蓝皮书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系统成本或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全球风电市场将进入加速增长期,我国风电有望进入年新增装机1亿千瓦的时代;全球生物质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也有望持续增长;氢能产业逐步从前期试点示范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全球氢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氢气年产量或达1亿吨以上,我国氢能产业或在政策扶持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现在的氢基本上都是灰氢,绿氢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说,“这份蓝皮书涵盖了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年度分析,国际与国内对比、国内年度间对比,以及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记者 安娜)中国石油企业协会17日发布的《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报告蓝皮书(2024-2025)》预计,受新能源替代效应、工业生产活动减少等因素影响,2025年,全球成品油需求增长或进入平台期,我国成品油需求降幅或继续扩大。

“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三次联合发布年度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孙仁金说,“这份蓝皮书涵盖了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发展年度分析,国际与国内对比、国内年度间对比,以及全球和我国成品油与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蓝皮书显示,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得能源转型持续推进,2023年我国成品油消费达峰;2024年转为负增长,同比减少1.9%。

展望2025年,蓝皮书预计,因汽车销量维持低速增长,燃油车保有量受电动车冲击增长乏力,传统动能领域难以恢复动力,我国成品油降幅或继续扩大,整体需求可能减少3%左右。

受成品油需求变化、减碳政策、新能源替代及炼化一体化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炼油行业也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蓝皮书预计,2025年,全球炼油产能将继续分化,亚太、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炼油能力扩张,欧美部分高碳排放炼厂面临关停或转型。2025到2030年,全球炼油产能仍有约1.7亿吨/年的净增长;中国炼油产能将在9.6到9.7亿吨/年左右,基本达到峰值水平。

“2025年,传统加油站将持续减少,综合能源服务站将继续发展。主要成品油销售公司将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延长非油业务服务链,提升非油业务生态圈绩效。”孙仁金在发布蓝皮书时说。

从新能源来看,蓝皮书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系统成本或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全球风电市场将进入加速增长期,我国风电有望进入年新增装机1亿千瓦的时代;全球生物质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也有望持续增长;氢能产业逐步从前期试点示范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全球氢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氢气年产量或达1亿吨以上,我国氢能产业或在政策扶持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现在的氢基本上都是灰氢,绿氢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编辑:郭洲洋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