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4Ah到600+Ah:欣旺达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路径

智车科技

5天前

采访/刘莉编辑/杨倩。...展会期间,「储能严究院」对话欣旺达动力海外储能产品研发总监魏臻,从技术攻坚、市场突围到全球化布局,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背后的产业逻辑。...原文标题:从314Ah到600+Ah:欣旺达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路径。

大电芯是突破内卷,构建真正面向TWh储能时代的必然之路。

©图源 / 欣旺达

采访 / 刘莉 编辑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ESIE2025)现场,欣旺达动力以"全场景储能技术领航者"姿态,携覆盖280Ah至600+Ah的储能电芯矩阵强势亮相。

通过自主研发的补锂技术、AI闪叠工艺等创新突破,其最新600+Ah电芯将循环寿命提升至15000次,服务寿命达25年,使20尺集装箱储能容量突破6.8MWh,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18%,实现与光伏电站同周期服役,标志着储能电芯正式迈入"光储同寿"时代。

展会期间,「储能严究院」对话欣旺达动力海外储能产品研发总监魏臻,从技术攻坚、市场突围到全球化布局,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背后的产业逻辑。

以下为访谈内容精编:

技术突破:大容量电芯的攻守之道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欣旺达“欣岳”625Ah储能电芯具备哪些优势?未来会继续向更大容量电芯进阶吗?

我们的625电芯具备3大亮点。第一,高能量密度,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26Wh/L,20尺集装箱能量达到6.8MWh。第二,极致安全,我们在储能领域非常领先地采用了“热电分离”技术,2000V绝缘耐压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能。第三,智能化,我们在电芯制造中引入智能视觉检测来探测PPB级的缺陷,在运行中实现智能安全预警,对储能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欣旺达625Ah电芯,实现了单电芯“精准2度电”,20尺集装箱6.8MWh,AC侧6MWh,同时短刀形态可以在系统中获得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对于储能电站来说,相比于314电芯的5MWh系统能量,意味着集装箱数量可以减少27%,相应也减少了土建成本和集装箱运输成本,初期投资成本可以下降6%。因此是从系统需求分解而来非常有竞争力的一款电芯。

目前的600+Ah电芯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都实现了大跨步的提升,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

这款电芯将在今年实现量产,进度在行业中非常领先。因此从产品迭代角度,我们估计近2-3年会维持在600+Ah电芯的阶段。

目前,储能业内掀起了下一代大容量电芯的研发浪潮,您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

储能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产品迭代也进入非常激烈的程度。大电芯研发的难点,在于电芯尺寸做大之后,其散热、热失控安全、制造工艺等方面受到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也相信大电芯是突破内卷,构建真正面向TWh储能时代的必然之路,目前来看在中国及中东市场在加速。

欣旺达基于自身的体系积累与集成商协作,制定了600+Ah短刀电芯和常规方型铝壳电芯两条路线并行的最优策略。

在您看来,一款优秀的储能电池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一款优秀的储能电池,应该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能效、低成本,贴近客户在主流市场及地理环境的应用,符合构网型及长时储能的需求,以及GWh级别高一致性的需求。

600+Ah电芯量产在产线切换、安全性能等方面有什么难点?一旦量产,600+Ah电芯会像314Ah电芯一样快速渗透吗?

600+Ah电芯相比于314Ah电芯,考虑到高能量密度的兼容、新工艺的导入,在安全方面,由于电芯尺寸变大,其散热、热失控气体排出、过充等会有一系列挑战。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在电芯段通过热电分离、创新的排气架构等设计,攻克了相应的安全难题。结合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与314Ah/5MWh一致的安全水准。

量产之后,在一些特定的市场,例如占地面积要求高、高能量密度、成本要求苛刻的区域例如中国及中东,将会迅速地渗透。

市场变局: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电芯行业进入0.2元/Wh的无底线内卷时代,欣旺达如何应对储能行业的共同挑战?

当前储能市场的价格战本质上是行业从高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经阶段;企业集中扩张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虽短期挤压利润,但也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生态整合构建竞争壁垒。

在产品迭代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为了清理库存,以极低价格参与竞争,甚至低于生产成本。但这种低价甩卖是不可持续的,毫无利润可言,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所以,这类企业会慢慢退出市场。

最终留在市场上的,是那些能够做出优质产品且保持盈利的企业。经过这个竞争激烈的过渡阶段后,行业将会进入一个稳定、成熟且盈利的发展时期。欣旺达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以应对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2024年,欣旺达动力储能电池出货占比整体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4年,欣旺达储能电池出货量较2023年实现了显著的飞跃增长。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314Ah储能电池的卓越性能与出色品质,成功与国内头部集成商建立了度合作关系。

除了锂电技术外,长时储能的液流电池以及钠电、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方面,欣旺达是如何布局的?

储能技术是多应用场景、多元化的技术。欣旺达在多种储能技术上都有所布局。在8h长时储能领域,欣旺达正在开发专用的长时储能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

在钠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有很完整的团队在开发和试量产,今年已经有样品试制成功,在各种展会上都有展出,计划在未来逐步实现量产。

对于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方面,公司有何更好的意见或建议?

建议设立“欧盟新电池法专项基金”,对通过UL1973、IEC62619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建议政府主导成立国家级储能技术研发平台,联合企业、高校攻关锂电池安全性提升及回收技术等瓶颈。例如,对储能材料创新项目给予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并建立技术转化激励机制。

对于不同电站,建立公开透明的运维数据分析和可靠性评估机制,将有利于真正好的电芯、系统集成商的推广与价值提升,有助于国家电化学储能良性健康的反内卷发展。

行业洗牌期,企业胜出的关键是什么?

五大核心能力缺一不可:①核心技术壁垒与持续创新能力;②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③场景化解决方案与数字化赋能;④全球化生态构建与风险对冲;⑤长期主义战略定力。

出海纵深:全球化生态构建

面对国内外同时发生的市场大变局,预计今年储能市场整体增长趋势如何?欣旺达将如何应对?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国内市场短期订单波动,但长期看市场化交易将激活储能价值,推动储能从“强制配储”转向“按需配置”,加速行业洗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欣旺达从资金与技术储备上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积极应对行业周期波动。

欧盟电池法案出台,对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池在有害物质、碳足迹、再生原材料、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可拆卸性和可替换性、电池废弃物管理、标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洲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机遇是并存的,我们把电池法案当作公司提升能力的新机遇。

欣旺达做了三点应对:①与西门子合作开发“电池护照”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数据透明化,满足欧盟CBAM要求,2024年已为出口欧洲产品提供标准化碳核算模板。②供应链低碳化: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碳排放数据,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③建立退役电池智能化回收网络,开展梯次利用,降低原材料依赖并减少碳足迹。

受美国114.9%储能电池税率(2025年4月9日生效),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短期市场份额可能收缩。但美国本土供应链建设需3-5年,中国供应链和技术仍是不可替代的。

当前储能企业正在集中出海、探索更多机遇,电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会面临哪些威胁?

威胁主要有:全球贸易壁垒的加剧,未来关税的不确定性;下游开发商、集成商的风险向上游传导;国内竞争逐步向海外蔓延,有些同行采取激进策略,导致海外项目利润走向低点。

对于出海,在美国关税大棒下,欣旺达动力有哪些新思考,对中国储能企业应对策略的核心建议是什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我们认为核心在于以技术创新筑牢竞争壁垒,以多元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具体而言:

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通过在目标市场建设销售中心、基地等方式,实现"本地化研发+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目前欣旺达匈牙利、泰国、摩洛哥等海外基地项目加速建设中,形成了覆盖亚、欧、非三大洲的制造网络;

构建多元化市场矩阵,除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外,加快拓展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业务;

强化合规体系建设,从产品认证、数据安全到ESG标准全面接轨国际规则。建议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中国储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合同条款、加强风险管理、积极与客户沟通等方式,降低贸易风险,保障自身利益。

原文标题 : 从314Ah到600+Ah:欣旺达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路径

采访/刘莉编辑/杨倩。...展会期间,「储能严究院」对话欣旺达动力海外储能产品研发总监魏臻,从技术攻坚、市场突围到全球化布局,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背后的产业逻辑。...原文标题:从314Ah到600+Ah:欣旺达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路径。

大电芯是突破内卷,构建真正面向TWh储能时代的必然之路。

©图源 / 欣旺达

采访 / 刘莉 编辑 / 杨倩

来源 / 储能严究院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ESIE2025)现场,欣旺达动力以"全场景储能技术领航者"姿态,携覆盖280Ah至600+Ah的储能电芯矩阵强势亮相。

通过自主研发的补锂技术、AI闪叠工艺等创新突破,其最新600+Ah电芯将循环寿命提升至15000次,服务寿命达25年,使20尺集装箱储能容量突破6.8MWh,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18%,实现与光伏电站同周期服役,标志着储能电芯正式迈入"光储同寿"时代。

展会期间,「储能严究院」对话欣旺达动力海外储能产品研发总监魏臻,从技术攻坚、市场突围到全球化布局,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背后的产业逻辑。

以下为访谈内容精编:

技术突破:大容量电芯的攻守之道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600Ah+大容量储能电芯,欣旺达“欣岳”625Ah储能电芯具备哪些优势?未来会继续向更大容量电芯进阶吗?

我们的625电芯具备3大亮点。第一,高能量密度,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26Wh/L,20尺集装箱能量达到6.8MWh。第二,极致安全,我们在储能领域非常领先地采用了“热电分离”技术,2000V绝缘耐压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安全性能。第三,智能化,我们在电芯制造中引入智能视觉检测来探测PPB级的缺陷,在运行中实现智能安全预警,对储能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欣旺达625Ah电芯,实现了单电芯“精准2度电”,20尺集装箱6.8MWh,AC侧6MWh,同时短刀形态可以在系统中获得很高的空间利用率。对于储能电站来说,相比于314电芯的5MWh系统能量,意味着集装箱数量可以减少27%,相应也减少了土建成本和集装箱运输成本,初期投资成本可以下降6%。因此是从系统需求分解而来非常有竞争力的一款电芯。

目前的600+Ah电芯在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都实现了大跨步的提升,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

这款电芯将在今年实现量产,进度在行业中非常领先。因此从产品迭代角度,我们估计近2-3年会维持在600+Ah电芯的阶段。

目前,储能业内掀起了下一代大容量电芯的研发浪潮,您如何看待这种发展趋势?

储能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产品迭代也进入非常激烈的程度。大电芯研发的难点,在于电芯尺寸做大之后,其散热、热失控安全、制造工艺等方面受到很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也相信大电芯是突破内卷,构建真正面向TWh储能时代的必然之路,目前来看在中国及中东市场在加速。

欣旺达基于自身的体系积累与集成商协作,制定了600+Ah短刀电芯和常规方型铝壳电芯两条路线并行的最优策略。

在您看来,一款优秀的储能电池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一款优秀的储能电池,应该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能效、低成本,贴近客户在主流市场及地理环境的应用,符合构网型及长时储能的需求,以及GWh级别高一致性的需求。

600+Ah电芯量产在产线切换、安全性能等方面有什么难点?一旦量产,600+Ah电芯会像314Ah电芯一样快速渗透吗?

600+Ah电芯相比于314Ah电芯,考虑到高能量密度的兼容、新工艺的导入,在安全方面,由于电芯尺寸变大,其散热、热失控气体排出、过充等会有一系列挑战。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在电芯段通过热电分离、创新的排气架构等设计,攻克了相应的安全难题。结合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与314Ah/5MWh一致的安全水准。

量产之后,在一些特定的市场,例如占地面积要求高、高能量密度、成本要求苛刻的区域例如中国及中东,将会迅速地渗透。

市场变局: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电芯行业进入0.2元/Wh的无底线内卷时代,欣旺达如何应对储能行业的共同挑战?

当前储能市场的价格战本质上是行业从高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经阶段;企业集中扩张产能,导致供需失衡,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虽短期挤压利润,但也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和生态整合构建竞争壁垒。

在产品迭代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为了清理库存,以极低价格参与竞争,甚至低于生产成本。但这种低价甩卖是不可持续的,毫无利润可言,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所以,这类企业会慢慢退出市场。

最终留在市场上的,是那些能够做出优质产品且保持盈利的企业。经过这个竞争激烈的过渡阶段后,行业将会进入一个稳定、成熟且盈利的发展时期。欣旺达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以应对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2024年,欣旺达动力储能电池出货占比整体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4年,欣旺达储能电池出货量较2023年实现了显著的飞跃增长。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314Ah储能电池的卓越性能与出色品质,成功与国内头部集成商建立了度合作关系。

除了锂电技术外,长时储能的液流电池以及钠电、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方面,欣旺达是如何布局的?

储能技术是多应用场景、多元化的技术。欣旺达在多种储能技术上都有所布局。在8h长时储能领域,欣旺达正在开发专用的长时储能锂电池,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

在钠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有很完整的团队在开发和试量产,今年已经有样品试制成功,在各种展会上都有展出,计划在未来逐步实现量产。

对于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方面,公司有何更好的意见或建议?

建议设立“欧盟新电池法专项基金”,对通过UL1973、IEC62619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建议政府主导成立国家级储能技术研发平台,联合企业、高校攻关锂电池安全性提升及回收技术等瓶颈。例如,对储能材料创新项目给予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并建立技术转化激励机制。

对于不同电站,建立公开透明的运维数据分析和可靠性评估机制,将有利于真正好的电芯、系统集成商的推广与价值提升,有助于国家电化学储能良性健康的反内卷发展。

行业洗牌期,企业胜出的关键是什么?

五大核心能力缺一不可:①核心技术壁垒与持续创新能力;②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③场景化解决方案与数字化赋能;④全球化生态构建与风险对冲;⑤长期主义战略定力。

出海纵深:全球化生态构建

面对国内外同时发生的市场大变局,预计今年储能市场整体增长趋势如何?欣旺达将如何应对?

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后,国内市场短期订单波动,但长期看市场化交易将激活储能价值,推动储能从“强制配储”转向“按需配置”,加速行业洗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欣旺达从资金与技术储备上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积极应对行业周期波动。

欧盟电池法案出台,对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池在有害物质、碳足迹、再生原材料、电化学性能和耐用性、可拆卸性和可替换性、电池废弃物管理、标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口欧洲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同时机遇是并存的,我们把电池法案当作公司提升能力的新机遇。

欣旺达做了三点应对:①与西门子合作开发“电池护照”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数据透明化,满足欧盟CBAM要求,2024年已为出口欧洲产品提供标准化碳核算模板。②供应链低碳化:要求上游供应商提供碳排放数据,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③建立退役电池智能化回收网络,开展梯次利用,降低原材料依赖并减少碳足迹。

受美国114.9%储能电池税率(2025年4月9日生效),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大幅上升,短期市场份额可能收缩。但美国本土供应链建设需3-5年,中国供应链和技术仍是不可替代的。

当前储能企业正在集中出海、探索更多机遇,电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会面临哪些威胁?

威胁主要有:全球贸易壁垒的加剧,未来关税的不确定性;下游开发商、集成商的风险向上游传导;国内竞争逐步向海外蔓延,有些同行采取激进策略,导致海外项目利润走向低点。

对于出海,在美国关税大棒下,欣旺达动力有哪些新思考,对中国储能企业应对策略的核心建议是什么?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我们认为核心在于以技术创新筑牢竞争壁垒,以多元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具体而言:

持续深化全球化战略,通过在目标市场建设销售中心、基地等方式,实现"本地化研发+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目前欣旺达匈牙利、泰国、摩洛哥等海外基地项目加速建设中,形成了覆盖亚、欧、非三大洲的制造网络;

构建多元化市场矩阵,除了继续深耕国内市场外,加快拓展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业务;

强化合规体系建设,从产品认证、数据安全到ESG标准全面接轨国际规则。建议面对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中国储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合同条款、加强风险管理、积极与客户沟通等方式,降低贸易风险,保障自身利益。

原文标题 : 从314Ah到600+Ah:欣旺达解码大储电芯跃迁路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