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界正刮起一股“郭敬明减肥法”的风。
所谓“郭敬明减肥法”,精髓就是“饿”,比如前三天全天只吃1个鸡蛋+1根玉米+1根黄瓜。
但过度节食自然有副作用,“饿到下午三点多饿得我抓心挠肝,狂炫两个大馒头”,刚尝试郭敬明减肥法的小花还发觉,自己上楼时,心脏咚咚咚,像跑了800米,“我先撤退了,坚持下来郭敬明减肥法的朋友受我一拜。”
茜茜也曾尝试过节食,但每饿到晚上总会忍不住报复性饮食,减了一段时间,她的体重竟然不降反增。焦虑中,她发现线上平台也有减肥问诊咨询服务,便领了首单优惠券,在美团秒问医生花了7块9线上咨询。
最终,医生根据她的体质提供了一套科学减重方案,不到两周,茜茜体重从130斤降到了125斤。
字母榜发现,现在不少三甲医院医生都在互联网平台提供减重咨询服务,美团上还有和医院、体检机构共同推出的单月减重套餐和“不瘦必赔”服务。
互联网原住民们的线上医疗需求正在扩大,除了买药,他们还产生了线上问诊、检测,乃至在线上寻找线下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一站式健康服务方便且高效。
药企、线下机构、互联网平台显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药企和线下机构纷纷向线上走,互联网平台们则抢着布局线下业务。
各家大方向相同,但具体路径又各有不同。京东正在推进万店计划,计划开1万家实体药店,抖音则斥巨资自建医院,美团是构建生态,连接上下游的药企和线下机构。
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布局变得更长、也更重了。
A
刚过去的流感季,一位儿科医生在小红书发起了一份调查问卷“你会选择居家快检吗?”有1400人参与,其中超1000人的答案是“会,很方便”。
一位用户分享了自己居家快检的攻略:前两天家属发烧,晚上8点在美团下单,9点小哥上门送试剂盒,11点医院出结果知道是甲流,立刻又在美团下单买特效药,12点前送到吃药睡觉,吃完药24小时后退烧。“一线城市得病、治病的节奏也很快啊。”
李霖琳曾多次给家人和自己购买过居家检测,“在取样到位的基础上,居家快检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不用在虚弱的时候跑去医院。”
据美团此前公布的数据,去年平台居家快检及线上医保支付服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0%和411%。用户一站式检测+购药的需求带动了两块业务的增长。
当然,增长也与药企、药店和平台的动作有关。一位美团人士表示,去年冬季流感高峰期,美团医药与药企、连锁药店联合快速、精准补货,核心就是推动了速福达在北上广深蜂窝覆盖率从70%提升至90%,销量同比增长超8倍。
用户的线上就医需求正在不断向上游倾向,一条路是居家快检,一条路就是在线问诊,除了类似茜茜的减重需求,一些年轻人有小病小痛也更习惯在线上需求医生的帮助,而不是直接靠经验买药、吃药。
4月初,在杭州工作的徐笑周末和朋友在公园坐了一下午,结果晚上回家喷嚏不断,赶紧去美团医药健康上咨询了三甲医院医生,“医生能帮你区别到底是过敏还是感冒,避免乱吃药。”徐笑说,咨询过医生后,她就下单了过敏药。
据美团此前发布数据,去年美团医药健康线上问诊咨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127%。
京东和美团正在外卖、即时零售战场激战,即时零售中的买药也是其中的一个分战场。
在医药领域,即时零售服务的外延正不断扩大,30分钟送药到家,已经向上延伸到30秒接起的线上问诊、3小时出结果的居家快检以及线上医保支付。
与此同时,用户同样有到线下的就诊、以及更长线的健康管理需求,线上平台也正试图连接线下医疗机构和医院。
京东、美团、抖音、阿里系在线上各有自家的买药、问诊入口,也都在向线下走,但在如何从线上走向线下的具体路径上,各家已有明显的分歧。
过往曾投资了多家线下医疗机构的抖音,继续投资、自建线下医院;擅长自营模式的京东发布了万店计划,计划开设1万家线下实体药店;擅长平台模式的美团是走生态化路线,连接上下游的药企和线下机构,做服务闭环。
B
事实上,从即时零售延展开的一站式健康服务闭环,正在生长出新的商业场景和商业机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药企、线下机构和平台挖掘。
很多有过跌打损伤经历的人都听过奇正藏药消痛贴膏,在传统医疗渠道,奇正藏药的单价大概是100元,“当时做即时零售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在美团上也该卖一个高客单的产品”,奇正藏药数字营销部总监杨金都说。
但和美团人士交流后,奇正藏药发现,线下和线上的消费人群并不一致。去医院或药店要买消痛贴膏的人群多少慢性病人群,需要囤货,把消痛贴膏当做常备药品,但35岁以下年轻人的疼痛可能是偶发和急发的,没有太强的囤药需求。
于是,奇正藏药设计出了2片装、售价30元的小包规,去年在美团销量年增长超100%,90后用户占比过半。过去4年,奇正藏药在即时零售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0%。
越来越多的药企发现,线上线下有不同的用户群,过去消费者教育来自于院线医生、零售药房的店员引导,线下购药群体更偏向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我们发现,在美团上积累的人群,8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人群。”杨金都说。
据米内网数据,过去两年,线下零售连锁药店的销售规模下滑,药企的增长空间显然在即时零售领域,即时零售更帮药企们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
另据美团医药健康此前发布的报告,平台异地消费占比为27.5%,其中在重点节假日出行场景更高,如春节期间异地健康消费占比达34%。典型旅游城市如汕头、台州肠胃药需求飙涨,近期的赏花季过敏用药在武汉、无锡等城市高速攀升。
另外过去一年夜间订单量增长超40%……这种细分的消费行为改变也正改变改变着原有的服务方式,需要药企和平台根据反应到平台数据的用户需求,及时调整平台供给。
线下医疗机构也能从线上挖掘到增长机会。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布局线下机构的原因:线上高频入口能为线下机构导流、引入用户。
除了注重即时性、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用户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另一大重要变化是从治疗疾病再到预防疾病。据美团数据,用户在消费医疗的开支占比显著提高。
如去年青少年的预防性需求,儿童眼视光交易增长102%,中青年的家庭护理需求,口腔家庭卡在平台上的交易年增速136%……这些都是线下机构可以继续从线上挖掘的机会。
当然,整合线下机构不只是提供线上入口而已,平台需要整合更多的服务和资源,才能给线下机构带来增长。
此前因口腔种植牙“价格不透明”“售后无保障”,很多用户对种牙有抵触心理,今年3月,美团推出了“放心种”,将服务与保险结合,承诺“种植失败,免费复种;门店关闭,放心转诊;无法复种,全额退款”。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用户曾在去年种过一颗牙,花了8000多元,她最近发现,美团补贴后,现在种一颗牙只需要3000多元,“一定要选带放心种保险的,万一种失败了还可以免费重种。”
大众口腔在线下拥有92家机构,是首批标注上“放心种”的口腔机构之一,数据显示,加入美团“放心种”以来,大众口腔的交易额同比增长50%。
C
时代大趋势已变,无论是药企、线下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在转型。
字母榜了解到,为了适应即时零售场景,一批药企品牌如拜耳力度伸、东阿阿胶等,都正在推进小包规产品。
“整个行业相对于快消和其他行业,数智化水平是偏低的”,东阿阿胶数字化营销otc事业部总经理李国正表示,今年东阿阿胶的转型方向之一是,在产品端从单纯的药品经营,转向药品+健康消费品整体的转型。
“我们会推出比较多健康消费品的产品,比如阿胶燕窝和阿胶枣等。同时还推出老品新包装、新规格在美团首发。”李国正表示,这类产品与即时零售轻型消费场景也更加适配。
与此同时,平台端也在调整战略方向,以适配新的消费趋势。
去年年底,美团公布了一则重要人事及业务调整。美团医药事业部与到综事业部旗下的医美医疗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核心本地商业/医药健康事业部”,新部门由李晓辉担任负责人。
最近几个月,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进行了一轮业务战略升级,核心就是整合了医药健康板块的原到家和到店业务,打通了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主打从线上到线下的一站式产品和服务。
可以看到,美团正努力将线下机构拉入到平台的医药健康版图。比如在体检领域,居家快检业务与线下体检机构合作,先后推出健康证“闪证”服务和妇科检测服务,如此一来,相对成熟的快检产品,就从到家场景拓展到了到院场景。
至于中医场景,平台能连接的服务就更加广阔了。据李晓辉介绍,目前正在将“中医服务+中医药上门”的全场景服务体系打通,打通后整个链条就变为线下初诊、线上复诊、快递配送、到店理疗服务。
可以看到,线上医药健康模式正在变重,向产业上下游延伸,能带给上下游公司更多增长、连接到更多公司的平台,想必能在这场新的医疗战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举报)
减肥界正刮起一股“郭敬明减肥法”的风。
所谓“郭敬明减肥法”,精髓就是“饿”,比如前三天全天只吃1个鸡蛋+1根玉米+1根黄瓜。
但过度节食自然有副作用,“饿到下午三点多饿得我抓心挠肝,狂炫两个大馒头”,刚尝试郭敬明减肥法的小花还发觉,自己上楼时,心脏咚咚咚,像跑了800米,“我先撤退了,坚持下来郭敬明减肥法的朋友受我一拜。”
茜茜也曾尝试过节食,但每饿到晚上总会忍不住报复性饮食,减了一段时间,她的体重竟然不降反增。焦虑中,她发现线上平台也有减肥问诊咨询服务,便领了首单优惠券,在美团秒问医生花了7块9线上咨询。
最终,医生根据她的体质提供了一套科学减重方案,不到两周,茜茜体重从130斤降到了125斤。
字母榜发现,现在不少三甲医院医生都在互联网平台提供减重咨询服务,美团上还有和医院、体检机构共同推出的单月减重套餐和“不瘦必赔”服务。
互联网原住民们的线上医疗需求正在扩大,除了买药,他们还产生了线上问诊、检测,乃至在线上寻找线下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一站式健康服务方便且高效。
药企、线下机构、互联网平台显然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药企和线下机构纷纷向线上走,互联网平台们则抢着布局线下业务。
各家大方向相同,但具体路径又各有不同。京东正在推进万店计划,计划开1万家实体药店,抖音则斥巨资自建医院,美团是构建生态,连接上下游的药企和线下机构。
互联网平台的医疗布局变得更长、也更重了。
A
刚过去的流感季,一位儿科医生在小红书发起了一份调查问卷“你会选择居家快检吗?”有1400人参与,其中超1000人的答案是“会,很方便”。
一位用户分享了自己居家快检的攻略:前两天家属发烧,晚上8点在美团下单,9点小哥上门送试剂盒,11点医院出结果知道是甲流,立刻又在美团下单买特效药,12点前送到吃药睡觉,吃完药24小时后退烧。“一线城市得病、治病的节奏也很快啊。”
李霖琳曾多次给家人和自己购买过居家检测,“在取样到位的基础上,居家快检的准确率还是很高的,不用在虚弱的时候跑去医院。”
据美团此前公布的数据,去年平台居家快检及线上医保支付服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40%和411%。用户一站式检测+购药的需求带动了两块业务的增长。
当然,增长也与药企、药店和平台的动作有关。一位美团人士表示,去年冬季流感高峰期,美团医药与药企、连锁药店联合快速、精准补货,核心就是推动了速福达在北上广深蜂窝覆盖率从70%提升至90%,销量同比增长超8倍。
用户的线上就医需求正在不断向上游倾向,一条路是居家快检,一条路就是在线问诊,除了类似茜茜的减重需求,一些年轻人有小病小痛也更习惯在线上需求医生的帮助,而不是直接靠经验买药、吃药。
4月初,在杭州工作的徐笑周末和朋友在公园坐了一下午,结果晚上回家喷嚏不断,赶紧去美团医药健康上咨询了三甲医院医生,“医生能帮你区别到底是过敏还是感冒,避免乱吃药。”徐笑说,咨询过医生后,她就下单了过敏药。
据美团此前发布数据,去年美团医药健康线上问诊咨询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127%。
京东和美团正在外卖、即时零售战场激战,即时零售中的买药也是其中的一个分战场。
在医药领域,即时零售服务的外延正不断扩大,30分钟送药到家,已经向上延伸到30秒接起的线上问诊、3小时出结果的居家快检以及线上医保支付。
与此同时,用户同样有到线下的就诊、以及更长线的健康管理需求,线上平台也正试图连接线下医疗机构和医院。
京东、美团、抖音、阿里系在线上各有自家的买药、问诊入口,也都在向线下走,但在如何从线上走向线下的具体路径上,各家已有明显的分歧。
过往曾投资了多家线下医疗机构的抖音,继续投资、自建线下医院;擅长自营模式的京东发布了万店计划,计划开设1万家线下实体药店;擅长平台模式的美团是走生态化路线,连接上下游的药企和线下机构,做服务闭环。
B
事实上,从即时零售延展开的一站式健康服务闭环,正在生长出新的商业场景和商业机会,有足够的空间可供药企、线下机构和平台挖掘。
很多有过跌打损伤经历的人都听过奇正藏药消痛贴膏,在传统医疗渠道,奇正藏药的单价大概是100元,“当时做即时零售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在美团上也该卖一个高客单的产品”,奇正藏药数字营销部总监杨金都说。
但和美团人士交流后,奇正藏药发现,线下和线上的消费人群并不一致。去医院或药店要买消痛贴膏的人群多少慢性病人群,需要囤货,把消痛贴膏当做常备药品,但35岁以下年轻人的疼痛可能是偶发和急发的,没有太强的囤药需求。
于是,奇正藏药设计出了2片装、售价30元的小包规,去年在美团销量年增长超100%,90后用户占比过半。过去4年,奇正藏药在即时零售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0%。
越来越多的药企发现,线上线下有不同的用户群,过去消费者教育来自于院线医生、零售药房的店员引导,线下购药群体更偏向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我们发现,在美团上积累的人群,80%以上都是40岁以下的人群。”杨金都说。
据米内网数据,过去两年,线下零售连锁药店的销售规模下滑,药企的增长空间显然在即时零售领域,即时零售更帮药企们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
另据美团医药健康此前发布的报告,平台异地消费占比为27.5%,其中在重点节假日出行场景更高,如春节期间异地健康消费占比达34%。典型旅游城市如汕头、台州肠胃药需求飙涨,近期的赏花季过敏用药在武汉、无锡等城市高速攀升。
另外过去一年夜间订单量增长超40%……这种细分的消费行为改变也正改变改变着原有的服务方式,需要药企和平台根据反应到平台数据的用户需求,及时调整平台供给。
线下医疗机构也能从线上挖掘到增长机会。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布局线下机构的原因:线上高频入口能为线下机构导流、引入用户。
除了注重即时性、向产业上下游延伸,用户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另一大重要变化是从治疗疾病再到预防疾病。据美团数据,用户在消费医疗的开支占比显著提高。
如去年青少年的预防性需求,儿童眼视光交易增长102%,中青年的家庭护理需求,口腔家庭卡在平台上的交易年增速136%……这些都是线下机构可以继续从线上挖掘的机会。
当然,整合线下机构不只是提供线上入口而已,平台需要整合更多的服务和资源,才能给线下机构带来增长。
此前因口腔种植牙“价格不透明”“售后无保障”,很多用户对种牙有抵触心理,今年3月,美团推出了“放心种”,将服务与保险结合,承诺“种植失败,免费复种;门店关闭,放心转诊;无法复种,全额退款”。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用户曾在去年种过一颗牙,花了8000多元,她最近发现,美团补贴后,现在种一颗牙只需要3000多元,“一定要选带放心种保险的,万一种失败了还可以免费重种。”
大众口腔在线下拥有92家机构,是首批标注上“放心种”的口腔机构之一,数据显示,加入美团“放心种”以来,大众口腔的交易额同比增长50%。
C
时代大趋势已变,无论是药企、线下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在转型。
字母榜了解到,为了适应即时零售场景,一批药企品牌如拜耳力度伸、东阿阿胶等,都正在推进小包规产品。
“整个行业相对于快消和其他行业,数智化水平是偏低的”,东阿阿胶数字化营销otc事业部总经理李国正表示,今年东阿阿胶的转型方向之一是,在产品端从单纯的药品经营,转向药品+健康消费品整体的转型。
“我们会推出比较多健康消费品的产品,比如阿胶燕窝和阿胶枣等。同时还推出老品新包装、新规格在美团首发。”李国正表示,这类产品与即时零售轻型消费场景也更加适配。
与此同时,平台端也在调整战略方向,以适配新的消费趋势。
去年年底,美团公布了一则重要人事及业务调整。美团医药事业部与到综事业部旗下的医美医疗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核心本地商业/医药健康事业部”,新部门由李晓辉担任负责人。
最近几个月,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进行了一轮业务战略升级,核心就是整合了医药健康板块的原到家和到店业务,打通了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主打从线上到线下的一站式产品和服务。
可以看到,美团正努力将线下机构拉入到平台的医药健康版图。比如在体检领域,居家快检业务与线下体检机构合作,先后推出健康证“闪证”服务和妇科检测服务,如此一来,相对成熟的快检产品,就从到家场景拓展到了到院场景。
至于中医场景,平台能连接的服务就更加广阔了。据李晓辉介绍,目前正在将“中医服务+中医药上门”的全场景服务体系打通,打通后整个链条就变为线下初诊、线上复诊、快递配送、到店理疗服务。
可以看到,线上医药健康模式正在变重,向产业上下游延伸,能带给上下游公司更多增长、连接到更多公司的平台,想必能在这场新的医疗战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