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全球光伏支架龙头企业中信博(688408)发布公告,宣布拟在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建设“中信博零碳总部基地”,总投资规模不超过20.22亿元。
此次零碳总部基地的投建,是中信博继2024年2月签约40亿元新能源总部产业园后的又一重大动作。
该基地将推动光伏发电建材、高分子材料及储能技术的协同创新,目标形成百亿级产值集群。昆山市陆家镇已为其规划175.04亩工业用地。
中信博表示,本次零碳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公司“跟踪+”、“绿电+” 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有助于丰富产业链布局,加强业务矩阵效应,提升公司各模块协同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光伏支架龙头变身零碳生态构建者
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昆山陆家镇,2020年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首家光伏支架领域上市企业。
公司以光伏跟踪支架为核心产品,业务覆盖固定支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及储能解决方案,其技术优势体现在自主研发的跟踪系统设计、风洞实验室及全球供应链布局,尤其在复杂环境适应性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计取得593项知识产权,涵盖83项独家发明专利、378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和8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中信博在全球设有4大服务中心、17个分支机构及迪拜、巴西、西班牙三大海外区域总部,形成了以客户为核心的高效服务网络,并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部署了近1800个项目,全球累计安装量超76GW。
此外,中信博在2024年12月还启用了光伏发电建材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并与万华化学、中国能建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加速“绿电+”产业链融合。
2024年大赚6.32亿 在手订单超46亿
近几年来,中信博业绩表现令人惊叹。
在2021-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5亿元、37.03亿元和63.9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8%、53.3%和7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3万元、4443万元和3.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4.7%、195.6%和676.6%?。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飙升。
根据其最新财报数据,在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扣非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96.51%。
其中,当年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高达81%。主要得益于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地面电站需求激增。例如,2024年10月,中信博联合中国能建斩获沙特哈登2.3GW光伏项目,全部采用其“天际Ⅱ”跟踪系统,预计年发电量超1561亿千瓦时。
截至2024年底,中信博在手订单达46.5亿元,跟踪支架占比75%,境外订单贡献94.9%。沙特吉达工厂一期产能3GW和巴西生产基地的投产,进一步提升了本土化交付能力,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增速将持续领跑。
资产负债方面,尽管业绩亮眼,中信博的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52.69%攀升至2023年的65.53%,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4年上半年为-12.24亿元。不过,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链安全,目前无逾期担保记录。
未来成长可期大举回购股票
4月16日,中信博宣布计划以7000万元至1亿元资金回购部分A股股份,回购价不超过80元/股,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专项贷款。回购股份未来将择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中信博表示,本次回购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旨在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促进公司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5年,随着公司在沙特、巴西等地的产能逐步释放,叠加国内大基地项目对跟踪支架需求的增长,中信博有望推动业绩再创新高。
而据市场预测,到2030年,全球跟踪支架市场装机量预计将超660GW,中信博凭借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将持续受益于行业红利。
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信博从支架制造商转型为零碳生态引领者,彰显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为新能源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新的样本,成为“双碳”时代的又一抹亮色。(光伏初心)
2025年4月16日,全球光伏支架龙头企业中信博(688408)发布公告,宣布拟在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建设“中信博零碳总部基地”,总投资规模不超过20.22亿元。
此次零碳总部基地的投建,是中信博继2024年2月签约40亿元新能源总部产业园后的又一重大动作。
该基地将推动光伏发电建材、高分子材料及储能技术的协同创新,目标形成百亿级产值集群。昆山市陆家镇已为其规划175.04亩工业用地。
中信博表示,本次零碳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公司“跟踪+”、“绿电+” 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有助于丰富产业链布局,加强业务矩阵效应,提升公司各模块协同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光伏支架龙头变身零碳生态构建者
中信博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昆山陆家镇,2020年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首家光伏支架领域上市企业。
公司以光伏跟踪支架为核心产品,业务覆盖固定支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及储能解决方案,其技术优势体现在自主研发的跟踪系统设计、风洞实验室及全球供应链布局,尤其在复杂环境适应性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计取得593项知识产权,涵盖83项独家发明专利、378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外观设计专利和8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中信博在全球设有4大服务中心、17个分支机构及迪拜、巴西、西班牙三大海外区域总部,形成了以客户为核心的高效服务网络,并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部署了近1800个项目,全球累计安装量超76GW。
此外,中信博在2024年12月还启用了光伏发电建材及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并与万华化学、中国能建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加速“绿电+”产业链融合。
2024年大赚6.32亿 在手订单超46亿
近几年来,中信博业绩表现令人惊叹。
在2021-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15亿元、37.03亿元和63.9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8%、53.3%和7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3万元、4443万元和3.4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4.7%、195.6%和676.6%?。营收和净利润均大幅飙升。
根据其最新财报数据,在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扣非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96.51%。
其中,当年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高达81%。主要得益于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地面电站需求激增。例如,2024年10月,中信博联合中国能建斩获沙特哈登2.3GW光伏项目,全部采用其“天际Ⅱ”跟踪系统,预计年发电量超1561亿千瓦时。
截至2024年底,中信博在手订单达46.5亿元,跟踪支架占比75%,境外订单贡献94.9%。沙特吉达工厂一期产能3GW和巴西生产基地的投产,进一步提升了本土化交付能力,预计2025年海外市场增速将持续领跑。
资产负债方面,尽管业绩亮眼,中信博的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的52.69%攀升至2023年的65.53%,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4年上半年为-12.24亿元。不过,公司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保障资金链安全,目前无逾期担保记录。
未来成长可期大举回购股票
4月16日,中信博宣布计划以7000万元至1亿元资金回购部分A股股份,回购价不超过80元/股,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专项贷款。回购股份未来将择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
中信博表示,本次回购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旨在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促进公司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5年,随着公司在沙特、巴西等地的产能逐步释放,叠加国内大基地项目对跟踪支架需求的增长,中信博有望推动业绩再创新高。
而据市场预测,到2030年,全球跟踪支架市场装机量预计将超660GW,中信博凭借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将持续受益于行业红利。
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信博从支架制造商转型为零碳生态引领者,彰显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为新能源产业链融合提供了新的样本,成为“双碳”时代的又一抹亮色。(光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