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美元流动性

东方财富网

2天前

从美元流动性跟踪的视角来看,分为量和价两个维度的指标:。

近期关于美元流动性危机的讨论甚嚣尘上,外化的资产表现便是美股、美债、美元“股、债、汇,三杀”。市场上有很多宏大的叙事,但更直接的逻辑才更靠近投资决策。

本文聚焦于三个问题的解决:

一是,当前美元流动性现状如何?有哪些可以盯住的指标?

二是,2季度决定美元流动性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三是,美联储会怎么做?

(一)当前美元流动性现状如何?

1)美元流动性层次分类和观测指标

美元流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参与者,含义不同。若是相对简化,可以划分4个维度:

一是,联邦基金市场。以银行间准备金借贷为核心,属于无抵押信用拆借。交易主体涵盖各类存款机构,直接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

二是,回购市场。以证券为抵押的短期融资市场,本质是担保贷款,具有高杠杆特性。交易主体更多元,包括货币基金、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一级交易商等。

三是,融资市场。涵盖政府、企业、个人融资,短期融资以商业票据融资为主,中长期融资以信用债为主。受市场供需和自上而下流动性传导影响。

四是,离岸美元市场。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历史上历次危机时,往往会导致离岸美元稀缺。当然,底层持有的仍是美国消费者的债务。

从美元流动性跟踪的视角来看,分为量和价两个维度的指标

“量”方面,主要在于3点:一是,美联储持有证券或借款状况(即是在回收流动性,还是在释放流动性);二是,财政部现金账户状况(即是在虹吸流动性,还是在释放流动性);三是,美联储与货币基金间的隔夜逆回购情况(即货币基金的资金融出状态如何)

“价”方面,主要在于3点:一是,高杠杆的回购市场融资成本变化,以SOFR(担保隔夜融资利率)与ONRRP(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利差表征。二是,融资市场成本变化,短期融资看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利率与ONRRP利差),中长期看信用利差,财政看国债利率。三是,离岸美元流动性,以主要市场汇率与美元的交叉互换基差表征,基差走阔意味着美元稀缺。

2)目前所处状态—流动性有所收紧,距离危机状态还有差距

①数量指标:供给量有所抬升,主要系TGA账户和货币基金释放流动性

自2022年3季度以来,美联储处于持续缩表的状态。资金的供给方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是,TGA账户释放流动性。美国财政部在债务上限问题解决前,主要通过消耗TGA账户支撑财政支出。截至4月9日,TGA账户余额为3151亿美元,自高峰下降6492亿美元。

二是,货币基金释放流动性。逆回购余额自2023年4月2.29万亿美元下降至当前的不足千亿。

②价格指标:资金价格有所上行,距离危机状态还有差距

从价格指标来看,整体流动性有所收紧,按前文提及的4个维度来看:

√ 回购市场:SOFR(表征回购市场加杠杆隔夜资金成本)与ONRRP(是美联储设定的利率下限工具)利差有所走阔,表征回购市场流动性小幅紧张,但距离历史危机时刻尚有距离。

√ 商业票据市场:非金融行业90天AA级票据利差上升,接近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水平,但远低于金融危机和疫情冲击水平。

√ 国债、信用债市场:美国国债期限利差走阔,高收益信用债信用利差走阔,背后显现都是滞胀和经济衰退担忧。

√ 离岸美元市场:主要市场汇率与美元的交叉互换基差没有显著变化。底层原因在于,相较于历史危机,当下全球资金对美元的信用度下降,美元稀缺性减弱。

(二)2季度决定美元流动性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1)关注点1:美债价格波动是否会形成资产抛售潮

一般的基差交易获利依赖于现货向期货价格收敛,但若是波动陡然变的巨大,则容易带来风险。一般的风险传播路径为:美债利率波动过大 → 基差扩大 → 回购利率飙升 → 保证金追缴 → 抛售现券 → 流动性枯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2020年3月,疫情冲击下美国国债市场波动加剧,对冲基金基差交易亏损,抛售美债现货,进而迅速榨干流动性,直至美联储出台多项救市措施,才得以平息。

基差交易属于高杠杆交易,规模也较大。据美联储数据,已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若后续美债波动持续加大,需警惕踩踏性平仓,甚至带来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潮。

2)关注点2:二季度美国财政再融资+债务上限解决,带来“抽水效应”

财政融资无疑会虹吸市场流动性。主要从2个维度来看:

一是,美国政府债务再融资压力。据统计,2季度剩下的时间里,美国财政有4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尽管大部分是短期限债务,但仍然对流动性提出了挑战。

二是,新增国债净发行压力。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季度再融资计划,2季度计划净发行1230亿美元。如果后续债务上限问题解决,净融资规模或许会上修。

3)关注点3:巴塞尔协议Ⅲ或增大非银资金压力,核心看Trump监管放松推进

对于银行业监管的放松,一直也是Trump持续用力推动的政策。底层原因在于:不同的银行监管条件下,商业银行行为差异很大。若是过于严苛,会给美元流动性和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流动性覆盖率要求若是过高,会促使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持有准备金而非出借。补充杠杆率能防止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过度扩张高风险业务,但也会抑制银行放贷意愿。

截至2025年2月,银行准备金规模达到3.2万亿美元。但若是银行体系主动选择或是基于指标压力被动淤积,而非出借资金给市场,非银机构的流动性则有可能恶化。关注SOFR与联邦基金利率倒挂的情况以及后续监管放松的推进情况

(三)美联储会怎么做?

1)短期态度:非必要或不会提前介入,但时刻保持对市场的关注

关税大棒直接给美国带来的是商品价格的抬升,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或在于通胀预期的失控,陷入“物价上涨-物价还会上涨”的恶性强化循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大通胀痛苦根植于美国老百姓的记忆,沃尔克(当时的美联储主席)的坚决也深刻在鲍威尔的心里。控制住通胀预期成为美联储的铁律,这也是当前美联储难以宽松的核心掣肘

美东时间4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并进行了问答。其态度显示:关税冲击带来的影响基本无法从历史中得到经验,美联储短期或难以主动迈出宽松的步伐。

当然,美联储的独立性能否一直存在,答案交给时间。

2)若是出现危机:美联储货币政策救市传导机制

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使得美联储的货币工具箱不断丰富。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市场流动性的定向救助工具(具体工具作用,图中已详细说明)。

若是真的出现美元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必然下场救助。但对于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下的美国,短期的危机或许可救,信任的裂缝却难以缝合。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一文看懂美元流动性)

(责任编辑:66)

从美元流动性跟踪的视角来看,分为量和价两个维度的指标:。

近期关于美元流动性危机的讨论甚嚣尘上,外化的资产表现便是美股、美债、美元“股、债、汇,三杀”。市场上有很多宏大的叙事,但更直接的逻辑才更靠近投资决策。

本文聚焦于三个问题的解决:

一是,当前美元流动性现状如何?有哪些可以盯住的指标?

二是,2季度决定美元流动性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三是,美联储会怎么做?

(一)当前美元流动性现状如何?

1)美元流动性层次分类和观测指标

美元流动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参与者,含义不同。若是相对简化,可以划分4个维度:

一是,联邦基金市场。以银行间准备金借贷为核心,属于无抵押信用拆借。交易主体涵盖各类存款机构,直接反映银行体系流动性。

二是,回购市场。以证券为抵押的短期融资市场,本质是担保贷款,具有高杠杆特性。交易主体更多元,包括货币基金、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一级交易商等。

三是,融资市场。涵盖政府、企业、个人融资,短期融资以商业票据融资为主,中长期融资以信用债为主。受市场供需和自上而下流动性传导影响。

四是,离岸美元市场。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历史上历次危机时,往往会导致离岸美元稀缺。当然,底层持有的仍是美国消费者的债务。

从美元流动性跟踪的视角来看,分为量和价两个维度的指标

“量”方面,主要在于3点:一是,美联储持有证券或借款状况(即是在回收流动性,还是在释放流动性);二是,财政部现金账户状况(即是在虹吸流动性,还是在释放流动性);三是,美联储与货币基金间的隔夜逆回购情况(即货币基金的资金融出状态如何)

“价”方面,主要在于3点:一是,高杠杆的回购市场融资成本变化,以SOFR(担保隔夜融资利率)与ONRRP(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利差表征。二是,融资市场成本变化,短期融资看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利率与ONRRP利差),中长期看信用利差,财政看国债利率。三是,离岸美元流动性,以主要市场汇率与美元的交叉互换基差表征,基差走阔意味着美元稀缺。

2)目前所处状态—流动性有所收紧,距离危机状态还有差距

①数量指标:供给量有所抬升,主要系TGA账户和货币基金释放流动性

自2022年3季度以来,美联储处于持续缩表的状态。资金的供给方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是,TGA账户释放流动性。美国财政部在债务上限问题解决前,主要通过消耗TGA账户支撑财政支出。截至4月9日,TGA账户余额为3151亿美元,自高峰下降6492亿美元。

二是,货币基金释放流动性。逆回购余额自2023年4月2.29万亿美元下降至当前的不足千亿。

②价格指标:资金价格有所上行,距离危机状态还有差距

从价格指标来看,整体流动性有所收紧,按前文提及的4个维度来看:

√ 回购市场:SOFR(表征回购市场加杠杆隔夜资金成本)与ONRRP(是美联储设定的利率下限工具)利差有所走阔,表征回购市场流动性小幅紧张,但距离历史危机时刻尚有距离。

√ 商业票据市场:非金融行业90天AA级票据利差上升,接近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水平,但远低于金融危机和疫情冲击水平。

√ 国债、信用债市场:美国国债期限利差走阔,高收益信用债信用利差走阔,背后显现都是滞胀和经济衰退担忧。

√ 离岸美元市场:主要市场汇率与美元的交叉互换基差没有显著变化。底层原因在于,相较于历史危机,当下全球资金对美元的信用度下降,美元稀缺性减弱。

(二)2季度决定美元流动性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1)关注点1:美债价格波动是否会形成资产抛售潮

一般的基差交易获利依赖于现货向期货价格收敛,但若是波动陡然变的巨大,则容易带来风险。一般的风险传播路径为:美债利率波动过大 → 基差扩大 → 回购利率飙升 → 保证金追缴 → 抛售现券 → 流动性枯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2020年3月,疫情冲击下美国国债市场波动加剧,对冲基金基差交易亏损,抛售美债现货,进而迅速榨干流动性,直至美联储出台多项救市措施,才得以平息。

基差交易属于高杠杆交易,规模也较大。据美联储数据,已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若后续美债波动持续加大,需警惕踩踏性平仓,甚至带来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潮。

2)关注点2:二季度美国财政再融资+债务上限解决,带来“抽水效应”

财政融资无疑会虹吸市场流动性。主要从2个维度来看:

一是,美国政府债务再融资压力。据统计,2季度剩下的时间里,美国财政有4万亿美元债务到期,尽管大部分是短期限债务,但仍然对流动性提出了挑战。

二是,新增国债净发行压力。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季度再融资计划,2季度计划净发行1230亿美元。如果后续债务上限问题解决,净融资规模或许会上修。

3)关注点3:巴塞尔协议Ⅲ或增大非银资金压力,核心看Trump监管放松推进

对于银行业监管的放松,一直也是Trump持续用力推动的政策。底层原因在于:不同的银行监管条件下,商业银行行为差异很大。若是过于严苛,会给美元流动性和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流动性覆盖率要求若是过高,会促使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持有准备金而非出借。补充杠杆率能防止银行在低利率环境下过度扩张高风险业务,但也会抑制银行放贷意愿。

截至2025年2月,银行准备金规模达到3.2万亿美元。但若是银行体系主动选择或是基于指标压力被动淤积,而非出借资金给市场,非银机构的流动性则有可能恶化。关注SOFR与联邦基金利率倒挂的情况以及后续监管放松的推进情况

(三)美联储会怎么做?

1)短期态度:非必要或不会提前介入,但时刻保持对市场的关注

关税大棒直接给美国带来的是商品价格的抬升,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或在于通胀预期的失控,陷入“物价上涨-物价还会上涨”的恶性强化循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的大通胀痛苦根植于美国老百姓的记忆,沃尔克(当时的美联储主席)的坚决也深刻在鲍威尔的心里。控制住通胀预期成为美联储的铁律,这也是当前美联储难以宽松的核心掣肘

美东时间4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并进行了问答。其态度显示:关税冲击带来的影响基本无法从历史中得到经验,美联储短期或难以主动迈出宽松的步伐。

当然,美联储的独立性能否一直存在,答案交给时间。

2)若是出现危机:美联储货币政策救市传导机制

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使得美联储的货币工具箱不断丰富。从下图中可以看到,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市场流动性的定向救助工具(具体工具作用,图中已详细说明)。

若是真的出现美元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必然下场救助。但对于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下的美国,短期的危机或许可救,信任的裂缝却难以缝合。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一文看懂美元流动性)

(责任编辑:66)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