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推迟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并暂时豁免了部分产品,表明特朗普前期强硬的关税态度出现了部分转向。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特朗普或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包括执政团队内部的自我调整,关税等政策或变得更温和;来自立法和司法权的制衡;金融市场倒逼以及民调的约束。在我们看来,制约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是“时间”。违背经济规律和现有贸易规则的特朗普关税政策,注定在长期不可持续,关税的威慑力也将逐步消散。资产配置方面,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由急转缓,能见度略有提升,中国以稳应变,落地情况、各国谈判、实际冲击与政策对冲是观察点。黄金作为中长期高胜率资产仍具稀缺性,依托赔率交易反转性机会仍是多数资产的应对思路。
核心主题:谁能约束特朗普关税政策?
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特朗普或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影响关税政策落地的节奏和幅度,具体来看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执政团队内部的自我调整,关税等政策或变得更温和,不过可能主要是边际而非方向性变化。2)来自立法和司法权的制衡,主要是国会和最高法院,但是实现概率均较低。3)金融市场倒逼,上周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市场对美国政府信任度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触发了Trump put。4)民调的约束,特朗普上任后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但目前距离中期选举较远,短期提升民调支持的诉求并不高,临近年底可能是更关键的时间点。时间在我们看来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期待政策的边界有望逐渐变得清晰。短期部分资产价格出现极致演绎后,更适宜考虑反转性交易机会,依托赔率较高的资产进行博弈。
市场状况评估: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仍高,关注国内对冲政策
美国暂缓其他国家关税90天,全球风险偏好有一定修复,不过后续关税政策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就业数据相对稳健,但市场信心指数走低,通胀预期持续上行。国内3月信贷社融双双超出预期,经济企稳回升,后续关注外需冲击以及就业市场波动。国内货币政策方面,降准时机基本成熟,降息必要性明显提升。财政政策空间充足,后续关注财政资金落地情况、新增专项债项目情况等,若关税扰动下经济数据超预期调整,也存在进一步追加财政资金的可能。
配置建议: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依托赔率把握反转性机会
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由急转缓,能见度略有提升,中国以稳应变,落地情况、各国谈判、实际冲击与政策对冲是观察点。多重因素交织且难于预判,债市只能“看短做短”。中期走势仍取决于基本面、货币政策、财政等对冲力度以及关税进展。股市系统性风险或已不大,但指数性机会和弹性还不够清晰,预计股指震荡,局部回暖,建议投资者仍以偏左侧思维进行布局。美联储柯林斯与财长贝森特相继表态,有助于美债利率阶段性顶部的确立,短期预计可小幅博弈机会。美股短期或有望阶段性企稳,但中长期或面临估值回落+盈利下修的“双重”压力。不确定性环境下,看好黄金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关税扰动下全球定价商品波动或仍较大。
后续关注:美国关税政策、国内政策表述、经济数据
国内: 1)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海外:1)美国3月零售销售;2)美国至4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3)欧元区3月CPI。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重新超预期,地缘关系持续紧张。
谁能约束特朗普关税政策?
近期美国推迟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并暂时豁免了半导体、智能手机等产品关税(部分可能通过232条款加回),汽车及零部件可能也在后续豁免之列,表明特朗普前期强硬的关税态度出现了部分转向。向后看,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特朗普或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影响关税政策落地的节奏和幅度,具体来看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执政团队内部的自我调整,关税等政策或变得更温和,不过可能主要是边际而非方向性变化。在美国执政团队内部存在一定分歧,白宫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主张高额关税加快制造业回流,而财政部长贝森特、白宫经济顾问哈西特担忧通胀和供应链成本,建议豁免关键行业。随着近期资产市场出现的一系列的负面反馈,关税温和派的话语权似乎有所提升。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倡导自由贸易,对冲基金巨头比尔·阿克曼提议“暂停关税90天以达成协议”,摩根大通CEO戴蒙则表示关税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表明美国企业界对关税政策仍有较多质疑声音。
第二、来自立法和司法权的制衡,主要是国会和最高法院,但是实现概率均较低。特朗普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获得更高的关税裁量自由度。如果要否决,需要国会两院2/3以上投票支持,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的情况下,通过的概率较低。此外,国会可通过设立新法案约束特朗普,比如共和党参议员Grassley与民主党Cantwell提出《贸易审查法案》,要求总统关税措施60天内需国会批准,但特朗普否决后同样需要两会2/3支持通过,阻力同样较大。在司法层面,宪法第一条明确关税权属于国会,而IEEPA未明确授权总统征税,因此特朗普关税合法性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但最高法院历来对总统紧急权力持尊重态度,且保守派法官对干涉国家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行为更加谨慎。
第三、金融市场倒逼,上周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市场对美国政府信任度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触发了Trump put。上周10年美债利率上行近50bp,美元指数跌破100关键点位。而美债遭受抛售后,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以及美国财长贝森特相继表态,暗示必要时“救市”以安抚市场情绪,目前看似乎美债对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要。若美债利率维持高位,一方面会增加利息支出,与特朗普减支政策主张明显相悖;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引导制造业回流。
第四、民调的约束,特朗普上任后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但目前距离中期选举较远,短期提升民调支持的诉求并不高,临近年底可能是更关键的时间点。参考特朗普上一任期的支持率变化,在任期第一年支持率同样大幅下滑,而在任期第一年年底或中期选举年年初才会逐步提升选民的支持率。节奏上看,今年三季度通胀上行后民调的变化可能更明显,而在四季度开始政策转向+美联储降息,经济在2026年中如能有明显修复,对中期选举或更加有利。但是,经济存在较大的惯性,一旦进入下行通道,推动回升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我们看来,制约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是“时间”。特朗普关税的本质是“顺差税”,顺差或逆差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的产业分工,整体上是特里芬难题的结果。将顺差视作企业“营收”,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强硬的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秩序,损害的不仅仅是生产国利益,最终的受害者显然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考虑到关税很可能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企业在巨大不确定性之下会选择谨慎投资,不但未必能创造就业,甚至会明显弱化美国就业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违背经济规律和现有贸易规则的特朗普关税政策,注定在长期不可持续,关税的威慑力也将逐步消散。
资产配置启示
第一、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给经济与市场造成了较大的混乱感,我们因此要探讨其政策的约束机制。时间在我们看来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期待政策的边界有望逐渐变得清晰。在短期内部分资产价格出现价格极致演绎后,更适宜考虑反转性交易机会,依托赔率较高的资产进行博弈。
第二、短期而言,上周美国资产市场快速调整,特朗普关税政策有所缓和,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表示,美联储准备在必要时提供帮助以稳定市场,共同安抚了市场情绪。美国资产短期或有望阶段性企稳,从赔率上看,美债或有一定性价比。
第三、中长期看,美国资产定价中枢或仍将向基本面趋势收敛。负财富效应+政府去杠杆+关税供需双重冲击,美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美股仍有盈利下修风险。
第四、特朗普政府开启了本轮全球秩序重构的序幕,资金再配置+去美元化是两大长期主题,短期来看日元、瑞郎等避险资产更占优,中长期关注其他权益市场机会,而黄金仍是确定性较高的资产之一。
本周配置建议
1)大类资产: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由急转缓,能见度略有提升,中国以稳应变,落地情况、各国谈判、实际冲击与政策对冲是观察点。黄金作为中长期高胜率资产仍具稀缺性,依托赔率交易反转性机会仍是多数资产的应对思路。
2)国内债市:多重因素交织且难于预判,债市只能“看短做短”。中期走势仍取决于基本面、货币政策、财政等对冲力度以及关税进展。二季度外需仍是基本面的拖累项,降准可期,降息仍需要时间,而对冲政策力度相机抉择,债市机会仍大于风险,但下行空间有限。如果降息利好兑现,对冲政策落地,中美谈判重启,债市届时或再遇扰动。长期看,全球秩序解构与重塑,美国贸易和财政再平衡冲击全球总需求,有利于利率中枢震荡下行。
3)国内股市:股市系统性风险或已不大,但指数性机会和弹性还不够清晰,预计股指震荡,局部回暖。建议投资者仍以偏左侧思维进行布局,结构上围绕政策博弈(内需+国产替代)+关税敏感(苹果链豁免)+避险(红利+贵金属)+超跌反弹(消费电子+机器人+AI应用)四个逻辑,但需要保持灵活度。
4)美债:上周美债大幅上行,不过后续美联储柯林斯与财长贝森特相继表态,安抚市场情绪,美债利率与波动率同步高位下行,一系列政策表态或有助于美债利率阶段性顶部的确立。短期预计可小幅博弈机会,不过后续仍需提防通胀、美债供给等扰动,中长期看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意愿仍需关注。
5)美股:特朗普关税政策有所缓和,VIX指数高位回落,美股短期或有望阶段性企稳,利率更敏感且海外风险敞口更低的小盘股或相对更优,头部科技企业波动率或仍高。但中长期看,美国经济基本面仍有较大下行压力,而关税等带来通胀风险可能掣肘美联储操作,美股或面临估值回落+盈利下修的“双重”压力,在关税以及货币政策等出现明显转向前仍对美股持谨慎态度。
6)商品:不确定性环境下,看好黄金的中长期配置价值,若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回暖,不排除小幅回调可能,不过调整仍是机会;OPEC宣布增产+关税扰动下全球需求放缓,原油中长期偏空,短期关税政策缓和后可能存在阶段性修复机会;供给约束为铜价提供价格支撑,不过需求预期受关税影响波动较大,短期价格企稳后或转为宽幅震荡;国内商品供需格局有待改善,短期或仍以震荡为主。
市场状况评估
宏观象限:
国内:3月经济数据偏强运行,对等关税落地,后续关注对外需以及就业市场扰动。央行公布3月金融数据,信贷社融双双超出预期,结构上也有一些积极信号,对公贷款成为增长主力,地方债发行进度有所放缓,也减少了对表内债务的置换。居民贷款新增9853亿元,同比多增447亿元。社融方面,3月社会融资规模58879亿元,同比多增10544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去年九月以来社融震荡磨底,目前增速回升的趋势已经比较清晰。结构上看,政府债仍贡献主要增长,市场化需求偏弱,但金融对实体支持总体有力。 往后看,对等关税落地难免对出口产生冲击,但内需政策也会积极对冲。
海外:美国暂缓其他国家关税90天,全球风险偏好有一定修复,不过后续关税政策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最新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暂缓,3月 CPI环比/同比分别为-0.05%/2.39%,核心CPI环比/同比分别为0.06%/2.79%,均低于预期和前值;3月PPI环比/同比分别为-0.4%/2.7%,核心PPI环比/同比分别为-0.1%/3.3%,均低于预期和前值。劳动力市场维持稳定,截至4月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2.3万,预期22.3万,前值21.9万。不过市场信心指数走低,通胀预期持续上升。3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97.4,前值100.7;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0.8,预期54.5,3月终值57;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6.7%,为1981年以来最高水平。
国内政策判断:
货币政策: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上升,降准时机基本成熟,降息必要性明显提升,货币政策未来可期。近日央行已经宣布给中央汇金提供再贷款,稳预期效果显著,后续可能的工具包括降准(投放长期流动性+稳股市)、再贷款(针对出口企业等)、降息等。降准时机已基本成熟,期待近期落地。降息必要性也明显提升,但息差和汇率两大制约决定了降息时间可能更靠后。当前外部形式仍不明朗,4月底政治局会议为观察货币政策态度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认为年中时点,随着出口压力显性化、负债端成本下调、美联储降息前景也更加明确,降息可能迎来更合理窗口,幅度预计维持在10-20BP。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空间充足,后续关注财政资金落地情况、新增专项债项目情况等,若关税扰动下经济数据超预期调整,也存在进一步追加财政资金的可能。两会提到,“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一旦二季度经济受出口拖累超预期调整,威胁全年目标,继续追加财政资金的概率不小。定量角度来看,若出口对GDP的拖累为2个点,考虑0.6~0.8的财政乘数,广义财政赤字需扩张3个点予以对冲。此前两会发布的广义财政赤字率为9.8%,较去年已上升1.6%,意味着广义财政赤字率还需进一步扩张1.4%,对应追加财政资金1.5-2万亿。
地产政策:上周房地产政策在需求端持续发力。海南省发布《关于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提升购买新建自住住房的缴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基准额度,且多子女家庭在海南购买新建或二手自住住房,可在上述基础上上浮20%。山东省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取消异地贷款户籍条件限制。对多子女家庭、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购买商品房现房、高品质住宅与绿色住宅的群体,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取消了对贷款存续期间还款方式变更的限制,支持借款人根据自身还贷能力变更还款方式。
后续关注
国内:
1) 3月Swift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
2) 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海外:
1) 美国3月零售销售;
2) 美国3月工业产出;
3) 美国4月NAHB房产市场指数;
4) 美国2月商业库存;
5) 美国至4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6) 美国3月新屋开工总数;
7) 美国3月营建许可总数;
8) 欧元区3月CPI;
9) 英国3月CPI;
10) 日本3月核心CPI;
11) 欧央行利率决议;
12) 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风险提示
1)美国通胀重新超预期。若美国通胀迟迟不见明显缓解,可能导致美联储加息幅度超预期,引发全球风险资产回调;
2)地缘关系持续紧张。地缘冲突应归于“影响重大但难于预判”一类,地缘局势与外交斡旋瞬息万变,只能做持续跟踪和预案,而不能跟随情绪做投资决策。
近期美国推迟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并暂时豁免了部分产品,表明特朗普前期强硬的关税态度出现了部分转向。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特朗普或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包括执政团队内部的自我调整,关税等政策或变得更温和;来自立法和司法权的制衡;金融市场倒逼以及民调的约束。在我们看来,制约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是“时间”。违背经济规律和现有贸易规则的特朗普关税政策,注定在长期不可持续,关税的威慑力也将逐步消散。资产配置方面,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由急转缓,能见度略有提升,中国以稳应变,落地情况、各国谈判、实际冲击与政策对冲是观察点。黄金作为中长期高胜率资产仍具稀缺性,依托赔率交易反转性机会仍是多数资产的应对思路。
核心主题:谁能约束特朗普关税政策?
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特朗普或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影响关税政策落地的节奏和幅度,具体来看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执政团队内部的自我调整,关税等政策或变得更温和,不过可能主要是边际而非方向性变化。2)来自立法和司法权的制衡,主要是国会和最高法院,但是实现概率均较低。3)金融市场倒逼,上周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市场对美国政府信任度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触发了Trump put。4)民调的约束,特朗普上任后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但目前距离中期选举较远,短期提升民调支持的诉求并不高,临近年底可能是更关键的时间点。时间在我们看来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期待政策的边界有望逐渐变得清晰。短期部分资产价格出现极致演绎后,更适宜考虑反转性交易机会,依托赔率较高的资产进行博弈。
市场状况评估: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仍高,关注国内对冲政策
美国暂缓其他国家关税90天,全球风险偏好有一定修复,不过后续关税政策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就业数据相对稳健,但市场信心指数走低,通胀预期持续上行。国内3月信贷社融双双超出预期,经济企稳回升,后续关注外需冲击以及就业市场波动。国内货币政策方面,降准时机基本成熟,降息必要性明显提升。财政政策空间充足,后续关注财政资金落地情况、新增专项债项目情况等,若关税扰动下经济数据超预期调整,也存在进一步追加财政资金的可能。
配置建议: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依托赔率把握反转性机会
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由急转缓,能见度略有提升,中国以稳应变,落地情况、各国谈判、实际冲击与政策对冲是观察点。多重因素交织且难于预判,债市只能“看短做短”。中期走势仍取决于基本面、货币政策、财政等对冲力度以及关税进展。股市系统性风险或已不大,但指数性机会和弹性还不够清晰,预计股指震荡,局部回暖,建议投资者仍以偏左侧思维进行布局。美联储柯林斯与财长贝森特相继表态,有助于美债利率阶段性顶部的确立,短期预计可小幅博弈机会。美股短期或有望阶段性企稳,但中长期或面临估值回落+盈利下修的“双重”压力。不确定性环境下,看好黄金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关税扰动下全球定价商品波动或仍较大。
后续关注:美国关税政策、国内政策表述、经济数据
国内: 1)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海外:1)美国3月零售销售;2)美国至4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3)欧元区3月CPI。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重新超预期,地缘关系持续紧张。
谁能约束特朗普关税政策?
近期美国推迟多数国家对等关税90天并暂时豁免了半导体、智能手机等产品关税(部分可能通过232条款加回),汽车及零部件可能也在后续豁免之列,表明特朗普前期强硬的关税态度出现了部分转向。向后看,随着关税政策对经济与市场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特朗普或将受到多重因素的约束,影响关税政策落地的节奏和幅度,具体来看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执政团队内部的自我调整,关税等政策或变得更温和,不过可能主要是边际而非方向性变化。在美国执政团队内部存在一定分歧,白宫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主张高额关税加快制造业回流,而财政部长贝森特、白宫经济顾问哈西特担忧通胀和供应链成本,建议豁免关键行业。随着近期资产市场出现的一系列的负面反馈,关税温和派的话语权似乎有所提升。同时,特斯拉CEO马斯克倡导自由贸易,对冲基金巨头比尔·阿克曼提议“暂停关税90天以达成协议”,摩根大通CEO戴蒙则表示关税可能会导致经济衰退,表明美国企业界对关税政策仍有较多质疑声音。
第二、来自立法和司法权的制衡,主要是国会和最高法院,但是实现概率均较低。特朗普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后,获得更高的关税裁量自由度。如果要否决,需要国会两院2/3以上投票支持,在共和党获得多数席位的情况下,通过的概率较低。此外,国会可通过设立新法案约束特朗普,比如共和党参议员Grassley与民主党Cantwell提出《贸易审查法案》,要求总统关税措施60天内需国会批准,但特朗普否决后同样需要两会2/3支持通过,阻力同样较大。在司法层面,宪法第一条明确关税权属于国会,而IEEPA未明确授权总统征税,因此特朗普关税合法性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但最高法院历来对总统紧急权力持尊重态度,且保守派法官对干涉国家紧急状态下的行政行为更加谨慎。
第三、金融市场倒逼,上周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市场对美国政府信任度下降,可能在一定程度触发了Trump put。上周10年美债利率上行近50bp,美元指数跌破100关键点位。而美债遭受抛售后,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以及美国财长贝森特相继表态,暗示必要时“救市”以安抚市场情绪,目前看似乎美债对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要。若美债利率维持高位,一方面会增加利息支出,与特朗普减支政策主张明显相悖;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引导制造业回流。
第四、民调的约束,特朗普上任后民调支持率持续下滑,但目前距离中期选举较远,短期提升民调支持的诉求并不高,临近年底可能是更关键的时间点。参考特朗普上一任期的支持率变化,在任期第一年支持率同样大幅下滑,而在任期第一年年底或中期选举年年初才会逐步提升选民的支持率。节奏上看,今年三季度通胀上行后民调的变化可能更明显,而在四季度开始政策转向+美联储降息,经济在2026年中如能有明显修复,对中期选举或更加有利。但是,经济存在较大的惯性,一旦进入下行通道,推动回升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我们看来,制约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是“时间”。特朗普关税的本质是“顺差税”,顺差或逆差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的产业分工,整体上是特里芬难题的结果。将顺差视作企业“营收”,显然是一种错误理解。强硬的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秩序,损害的不仅仅是生产国利益,最终的受害者显然是美国的普通消费者。考虑到关税很可能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企业在巨大不确定性之下会选择谨慎投资,不但未必能创造就业,甚至会明显弱化美国就业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违背经济规律和现有贸易规则的特朗普关税政策,注定在长期不可持续,关税的威慑力也将逐步消散。
资产配置启示
第一、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较大,给经济与市场造成了较大的混乱感,我们因此要探讨其政策的约束机制。时间在我们看来是最大的制约因素,期待政策的边界有望逐渐变得清晰。在短期内部分资产价格出现价格极致演绎后,更适宜考虑反转性交易机会,依托赔率较高的资产进行博弈。
第二、短期而言,上周美国资产市场快速调整,特朗普关税政策有所缓和,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表示,美联储准备在必要时提供帮助以稳定市场,共同安抚了市场情绪。美国资产短期或有望阶段性企稳,从赔率上看,美债或有一定性价比。
第三、中长期看,美国资产定价中枢或仍将向基本面趋势收敛。负财富效应+政府去杠杆+关税供需双重冲击,美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美股仍有盈利下修风险。
第四、特朗普政府开启了本轮全球秩序重构的序幕,资金再配置+去美元化是两大长期主题,短期来看日元、瑞郎等避险资产更占优,中长期关注其他权益市场机会,而黄金仍是确定性较高的资产之一。
本周配置建议
1)大类资产:关税博弈进入新阶段,由急转缓,能见度略有提升,中国以稳应变,落地情况、各国谈判、实际冲击与政策对冲是观察点。黄金作为中长期高胜率资产仍具稀缺性,依托赔率交易反转性机会仍是多数资产的应对思路。
2)国内债市:多重因素交织且难于预判,债市只能“看短做短”。中期走势仍取决于基本面、货币政策、财政等对冲力度以及关税进展。二季度外需仍是基本面的拖累项,降准可期,降息仍需要时间,而对冲政策力度相机抉择,债市机会仍大于风险,但下行空间有限。如果降息利好兑现,对冲政策落地,中美谈判重启,债市届时或再遇扰动。长期看,全球秩序解构与重塑,美国贸易和财政再平衡冲击全球总需求,有利于利率中枢震荡下行。
3)国内股市:股市系统性风险或已不大,但指数性机会和弹性还不够清晰,预计股指震荡,局部回暖。建议投资者仍以偏左侧思维进行布局,结构上围绕政策博弈(内需+国产替代)+关税敏感(苹果链豁免)+避险(红利+贵金属)+超跌反弹(消费电子+机器人+AI应用)四个逻辑,但需要保持灵活度。
4)美债:上周美债大幅上行,不过后续美联储柯林斯与财长贝森特相继表态,安抚市场情绪,美债利率与波动率同步高位下行,一系列政策表态或有助于美债利率阶段性顶部的确立。短期预计可小幅博弈机会,不过后续仍需提防通胀、美债供给等扰动,中长期看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意愿仍需关注。
5)美股:特朗普关税政策有所缓和,VIX指数高位回落,美股短期或有望阶段性企稳,利率更敏感且海外风险敞口更低的小盘股或相对更优,头部科技企业波动率或仍高。但中长期看,美国经济基本面仍有较大下行压力,而关税等带来通胀风险可能掣肘美联储操作,美股或面临估值回落+盈利下修的“双重”压力,在关税以及货币政策等出现明显转向前仍对美股持谨慎态度。
6)商品:不确定性环境下,看好黄金的中长期配置价值,若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回暖,不排除小幅回调可能,不过调整仍是机会;OPEC宣布增产+关税扰动下全球需求放缓,原油中长期偏空,短期关税政策缓和后可能存在阶段性修复机会;供给约束为铜价提供价格支撑,不过需求预期受关税影响波动较大,短期价格企稳后或转为宽幅震荡;国内商品供需格局有待改善,短期或仍以震荡为主。
市场状况评估
宏观象限:
国内:3月经济数据偏强运行,对等关税落地,后续关注对外需以及就业市场扰动。央行公布3月金融数据,信贷社融双双超出预期,结构上也有一些积极信号,对公贷款成为增长主力,地方债发行进度有所放缓,也减少了对表内债务的置换。居民贷款新增9853亿元,同比多增447亿元。社融方面,3月社会融资规模58879亿元,同比多增10544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去年九月以来社融震荡磨底,目前增速回升的趋势已经比较清晰。结构上看,政府债仍贡献主要增长,市场化需求偏弱,但金融对实体支持总体有力。 往后看,对等关税落地难免对出口产生冲击,但内需政策也会积极对冲。
海外:美国暂缓其他国家关税90天,全球风险偏好有一定修复,不过后续关税政策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国最新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暂缓,3月 CPI环比/同比分别为-0.05%/2.39%,核心CPI环比/同比分别为0.06%/2.79%,均低于预期和前值;3月PPI环比/同比分别为-0.4%/2.7%,核心PPI环比/同比分别为-0.1%/3.3%,均低于预期和前值。劳动力市场维持稳定,截至4月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2.3万,预期22.3万,前值21.9万。不过市场信心指数走低,通胀预期持续上升。3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97.4,前值100.7;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0.8,预期54.5,3月终值57;一年期通胀率预期初值6.7%,为1981年以来最高水平。
国内政策判断:
货币政策: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上升,降准时机基本成熟,降息必要性明显提升,货币政策未来可期。近日央行已经宣布给中央汇金提供再贷款,稳预期效果显著,后续可能的工具包括降准(投放长期流动性+稳股市)、再贷款(针对出口企业等)、降息等。降准时机已基本成熟,期待近期落地。降息必要性也明显提升,但息差和汇率两大制约决定了降息时间可能更靠后。当前外部形式仍不明朗,4月底政治局会议为观察货币政策态度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认为年中时点,随着出口压力显性化、负债端成本下调、美联储降息前景也更加明确,降息可能迎来更合理窗口,幅度预计维持在10-20BP。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空间充足,后续关注财政资金落地情况、新增专项债项目情况等,若关税扰动下经济数据超预期调整,也存在进一步追加财政资金的可能。两会提到,“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一旦二季度经济受出口拖累超预期调整,威胁全年目标,继续追加财政资金的概率不小。定量角度来看,若出口对GDP的拖累为2个点,考虑0.6~0.8的财政乘数,广义财政赤字需扩张3个点予以对冲。此前两会发布的广义财政赤字率为9.8%,较去年已上升1.6%,意味着广义财政赤字率还需进一步扩张1.4%,对应追加财政资金1.5-2万亿。
地产政策:上周房地产政策在需求端持续发力。海南省发布《关于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提升购买新建自住住房的缴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基准额度,且多子女家庭在海南购买新建或二手自住住房,可在上述基础上上浮20%。山东省青岛市发布《青岛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取消异地贷款户籍条件限制。对多子女家庭、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购买商品房现房、高品质住宅与绿色住宅的群体,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按一定比例上浮。取消了对贷款存续期间还款方式变更的限制,支持借款人根据自身还贷能力变更还款方式。
后续关注
国内:
1) 3月Swift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
2) 国内成品油将开启新一轮调价窗口。
海外:
1) 美国3月零售销售;
2) 美国3月工业产出;
3) 美国4月NAHB房产市场指数;
4) 美国2月商业库存;
5) 美国至4月12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6) 美国3月新屋开工总数;
7) 美国3月营建许可总数;
8) 欧元区3月CPI;
9) 英国3月CPI;
10) 日本3月核心CPI;
11) 欧央行利率决议;
12) 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风险提示
1)美国通胀重新超预期。若美国通胀迟迟不见明显缓解,可能导致美联储加息幅度超预期,引发全球风险资产回调;
2)地缘关系持续紧张。地缘冲突应归于“影响重大但难于预判”一类,地缘局势与外交斡旋瞬息万变,只能做持续跟踪和预案,而不能跟随情绪做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