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融是一项长期的复杂业务,如何让供给与需求精准咬合是信托公司探索的重点方向。在助力解决养老问题方面,信托公司拥有先天的制度优势,还有后发的实践优势。”云南信托总裁舒广说。
目前,云南信托养老信托服务已覆盖约3万受益人,管理规模超50亿元。数字背后,是这家地处西南的信托公司对“老有所养”的躬身实践,以及对养老金融探索的生动诠释。
使命筑基:以制度优势作答时代课题
与舒广的对话是从养老金融现状开始的。
养老金融的痛点藏在细节里。“养老金融产品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叫好不叫座。”舒广说,“问题不在于需求不足,而在于供给的温度不够,产品端和服务端存在一定程度错配。”在产品端,缺乏与居民生命周期相匹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实务中表现出产品功能单一、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在服务端,养老产业缺乏创新工具与模式,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缺乏差异化的服务。
信托公司可以立足制度优势从财富管理角度服务市场需求。从美国401K计划到中国香港强积金,均是以信托为基础制度进行的设计与管理。“信托的财产独立性、跨市场配置能力和服务延展性,为养老金管理提供了天然保障,有先天的制度优势,也有后发的实务优势。”舒广说。
“做实信托账户,先确保养老财富的独立与安全,做好资产隔离、监督管理;凭借信托横跨三大市场的优势,丰富养老金投资产品类型并进行个性化定制;利用金融科技,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舒广认为,信托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方面,还体现在对人的关怀方面。与银行、保险公司相比,信托公司更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定制化产品方面更具灵活性,可借助养老金长久期的特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养老产投、养老产融等方式提升养老金的综合收益。
信托公司入局养老金融市场,源于双重使命的召唤。政策层面,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纳入金融“五篇大文章”,舒广视之为“发令枪”;市场层面,养老需求正从生存保障向品质生活跃迁。“老人不仅要有钱养老,还要有尊严地养老。医养结合、财富传承、精神关怀等多元化需求快速增长,但市场供给仍停留在卖产品阶段。”舒广坦言。
从遗产继承纠纷难断到失能老人监护难为,从跨行业难协同到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在人口老龄化难题日趋严峻的当下,这些看似分散的痛点在舒广的视野中汇聚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当传统养老制度供给存在堵点时,信托制度特有的法律架构与金融工具创新可以进行有效疏通。”
创新破局:用科技与细致攻克服务壁垒
“养老金融是长期的复杂业务,例如需求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有人关注养老金增值,有人关注养老金传承,有人关注医养,还有人关注临终关怀。在多元化需求中找到切入点并进行产品化,是云南信托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的事业。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但还远远不够。”舒广介绍,为加快进入养老金融产业,公司成立了专职的一级业务部门,从企业端研究客户需求,包括涉及养老问题的员工福利需求、员工薪酬管理需求,并推出与需求相匹配的信托产品。
“养老是长期业务,涉及人员管理、信息管理及资金管理等多种要求。为配合业务发展,云南信托投入大量科技资源,自主研发了专项管理系统,涵盖养老信托全生命周期的产品链。系统可以从方案设计、制度建立、信托运营、信息披露、估值清算、收益分配等方面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他说。目前云南信托服务养老信托受益人3万人左右,产品形态多为普惠型养老服务,客户包括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学校等事业或类事业单位。目前市场受益人最多的一单养老信托就是云南信托作为受托管理人。2023年,云南信托成立某五百强企业养老保障类薪酬福利信托。
当前,信托公司已融入养老产业的方方面面。我国采用以三支柱体系为核心的养老制度框架,信托公司在第一支柱领域提供了很多产品与服务,保障了基础养老的收益水平。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均是标准的信托模式。第三支柱领域也部分借鉴了信托管理的优势。
“第二支柱实行牌照制,在受托端与服务端,只有个别信托公司可以直接参与,其他信托公司更多是在产品端进行补充。此外,大量的类年金业务开始涌现。”舒广说。
未来图景:长坡厚雪上奏响生态交响乐
在舒广看来,虽然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没有专门列出养老服务信托,但是在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中,都可以融入与养老相关的信托目的。养老服务信托应该是信托公司发力养老金融的主要方向。
面对养老金融的广阔蓝海,舒广比喻道:“在养老金融市场,养老信托不是独行侠,而是需要与他人合奏交响乐。预计该领域将形成一个由科学技术发展做支撑,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细分领域均衡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化市场。”目前,信托公司发展养老金融已有明显的同业合作趋势。“在制度及产品方面,信托公司有独特优势,银行等在资金与服务网点方面具有优势,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舒广说。
面对养老金融供给、需求错配,产品功能相对单一、存在同质化等挑战,舒广的思考清醒而务实。
政策层面,他呼吁更多制度创新:“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应更大程度地向信托业开放;颁布养老服务信托相关的配套制度,为信托公司拓宽养老服务信托的财产类型、丰富养老服务信托的功能提供制度支持;充分考虑养老信托业务的特殊性,研究制定养老信托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养老信托业务的税收负担。”
未来,聚焦养老金融场景布局和养老金融服务特色化发展,信托公司可以积极整合保险等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及外部优质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源,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这既能发挥信托功能优势,又能引入多维度的养老增值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堵点,满足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舒广说。
“政策、市场及参与个体共同发力,让我们对养老金融发展充满信心,尤其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后,发展养老金融方向更加明确。”舒广说。
未来云南信托的战略图谱已清晰铺展:现阶段着眼于对外把客户需求了解透、对内把公司基础打牢;短期专注细分市场,在服务好细分市场的同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未来重点发力债券领域,包括以债券为主的主动管理类固收业务及服务类债券业务。“养老金融是长期业务,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舒广透露,云南信托已做好长期规划,将前期积累的利润反哺系统研发与生态建设。
云南信托对养老金融的探索持续推进,其释放出的坚韧力量正为“老有颐养”的时代命题写下信托公司的答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养老金融是一项长期的复杂业务,如何让供给与需求精准咬合是信托公司探索的重点方向。在助力解决养老问题方面,信托公司拥有先天的制度优势,还有后发的实践优势。”云南信托总裁舒广说。
目前,云南信托养老信托服务已覆盖约3万受益人,管理规模超50亿元。数字背后,是这家地处西南的信托公司对“老有所养”的躬身实践,以及对养老金融探索的生动诠释。
使命筑基:以制度优势作答时代课题
与舒广的对话是从养老金融现状开始的。
养老金融的痛点藏在细节里。“养老金融产品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叫好不叫座。”舒广说,“问题不在于需求不足,而在于供给的温度不够,产品端和服务端存在一定程度错配。”在产品端,缺乏与居民生命周期相匹配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实务中表现出产品功能单一、存在同质化的现象;在服务端,养老产业缺乏创新工具与模式,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缺乏差异化的服务。
信托公司可以立足制度优势从财富管理角度服务市场需求。从美国401K计划到中国香港强积金,均是以信托为基础制度进行的设计与管理。“信托的财产独立性、跨市场配置能力和服务延展性,为养老金管理提供了天然保障,有先天的制度优势,也有后发的实务优势。”舒广说。
“做实信托账户,先确保养老财富的独立与安全,做好资产隔离、监督管理;凭借信托横跨三大市场的优势,丰富养老金投资产品类型并进行个性化定制;利用金融科技,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舒广认为,信托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制度设计方面,还体现在对人的关怀方面。与银行、保险公司相比,信托公司更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定制化产品方面更具灵活性,可借助养老金长久期的特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养老产投、养老产融等方式提升养老金的综合收益。
信托公司入局养老金融市场,源于双重使命的召唤。政策层面,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纳入金融“五篇大文章”,舒广视之为“发令枪”;市场层面,养老需求正从生存保障向品质生活跃迁。“老人不仅要有钱养老,还要有尊严地养老。医养结合、财富传承、精神关怀等多元化需求快速增长,但市场供给仍停留在卖产品阶段。”舒广坦言。
从遗产继承纠纷难断到失能老人监护难为,从跨行业难协同到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在人口老龄化难题日趋严峻的当下,这些看似分散的痛点在舒广的视野中汇聚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当传统养老制度供给存在堵点时,信托制度特有的法律架构与金融工具创新可以进行有效疏通。”
创新破局:用科技与细致攻克服务壁垒
“养老金融是长期的复杂业务,例如需求的复杂程度非常高,有人关注养老金增值,有人关注养老金传承,有人关注医养,还有人关注临终关怀。在多元化需求中找到切入点并进行产品化,是云南信托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的事业。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实践,但还远远不够。”舒广介绍,为加快进入养老金融产业,公司成立了专职的一级业务部门,从企业端研究客户需求,包括涉及养老问题的员工福利需求、员工薪酬管理需求,并推出与需求相匹配的信托产品。
“养老是长期业务,涉及人员管理、信息管理及资金管理等多种要求。为配合业务发展,云南信托投入大量科技资源,自主研发了专项管理系统,涵盖养老信托全生命周期的产品链。系统可以从方案设计、制度建立、信托运营、信息披露、估值清算、收益分配等方面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他说。目前云南信托服务养老信托受益人3万人左右,产品形态多为普惠型养老服务,客户包括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学校等事业或类事业单位。目前市场受益人最多的一单养老信托就是云南信托作为受托管理人。2023年,云南信托成立某五百强企业养老保障类薪酬福利信托。
当前,信托公司已融入养老产业的方方面面。我国采用以三支柱体系为核心的养老制度框架,信托公司在第一支柱领域提供了很多产品与服务,保障了基础养老的收益水平。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均是标准的信托模式。第三支柱领域也部分借鉴了信托管理的优势。
“第二支柱实行牌照制,在受托端与服务端,只有个别信托公司可以直接参与,其他信托公司更多是在产品端进行补充。此外,大量的类年金业务开始涌现。”舒广说。
未来图景:长坡厚雪上奏响生态交响乐
在舒广看来,虽然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没有专门列出养老服务信托,但是在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中,都可以融入与养老相关的信托目的。养老服务信托应该是信托公司发力养老金融的主要方向。
面对养老金融的广阔蓝海,舒广比喻道:“在养老金融市场,养老信托不是独行侠,而是需要与他人合奏交响乐。预计该领域将形成一个由科学技术发展做支撑,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细分领域均衡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化市场。”目前,信托公司发展养老金融已有明显的同业合作趋势。“在制度及产品方面,信托公司有独特优势,银行等在资金与服务网点方面具有优势,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舒广说。
面对养老金融供给、需求错配,产品功能相对单一、存在同质化等挑战,舒广的思考清醒而务实。
政策层面,他呼吁更多制度创新:“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应更大程度地向信托业开放;颁布养老服务信托相关的配套制度,为信托公司拓宽养老服务信托的财产类型、丰富养老服务信托的功能提供制度支持;充分考虑养老信托业务的特殊性,研究制定养老信托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养老信托业务的税收负担。”
未来,聚焦养老金融场景布局和养老金融服务特色化发展,信托公司可以积极整合保险等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及外部优质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源,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这既能发挥信托功能优势,又能引入多维度的养老增值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供需对接堵点,满足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舒广说。
“政策、市场及参与个体共同发力,让我们对养老金融发展充满信心,尤其是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后,发展养老金融方向更加明确。”舒广说。
未来云南信托的战略图谱已清晰铺展:现阶段着眼于对外把客户需求了解透、对内把公司基础打牢;短期专注细分市场,在服务好细分市场的同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未来重点发力债券领域,包括以债券为主的主动管理类固收业务及服务类债券业务。“养老金融是长期业务,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舒广透露,云南信托已做好长期规划,将前期积累的利润反哺系统研发与生态建设。
云南信托对养老金融的探索持续推进,其释放出的坚韧力量正为“老有颐养”的时代命题写下信托公司的答案。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