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显效 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

东方财富网

1天前

央行、中央汇金、沪深两市公司及股东等多方行动,齐心协力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地实施,包括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各类养老金等在内的增量资金入市进程加快,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好生态。

具体来看,增量资金借助ETF入市,目前ETF总规模已达3.9万亿元;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第二批试点机构总计批复试点额度1120亿元,部分险资机构正在申请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也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已经通过直接投资或以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

市场人士认为,增量资金入市步伐不断加快,有助于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强化市场内在稳定性,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增量资金加速涌入市场

打通增量资金入市的堵点,关键在于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以保险资金为例,长期以来,受限于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难以实现“长钱长投”。

自去年以来,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鼓励耐心资本加大权益投资的措施纷纷出台、不断落地。今年1月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主要举措包括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对国有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短期业绩权重。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险资权益配置上限提升或为A股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表示,在3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基础上,若有约3%的权益配置比例上升,将带来大约1万亿元的增量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也为权益市场带来更多中长线资金。

实操层面的配套举措也在持续推进。深交所4月1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深交所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助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包括在产品端完善股债基衍的产品供给,在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在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修订考核机制、扩大试点规模、优化互换便利工具,推动社保、年金等资金持股比例向国际成熟市场看齐,力争实现“长钱长投”的突破。

构建“长钱长投”生态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4月份以来,稳股市“组合拳”协同发力,增量资金全面入市。央行、中央汇金、沪深两市公司及股东等多方行动,齐心协力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理财等各方联手加仓,形成协同效应;龙头企业“大额+高频”回购,产生示范效应,如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笔回购规模均超10亿元。

国有资本增持、保险资金入市、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等一系列增量资金持续入场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持续流入的增量资金为A股市场带来了更多活水,既保障了市场的流动性支持,更彰显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从中长期来看,有助于扩大机构投资者占比,培育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更多增量资金在稳步入市。Wind数据显示,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推出以来截至4月17日,483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511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计划,拟申请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020.584亿元。

ETF也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ETF产品数量已经迈入“千只时代”,总规模3.9万亿元,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9万亿元。同时,ETF产品也吸引了更多国际资金以指数化方式投资中国,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境外跟踪上证、中证指数的产品规模达到1500亿元。

展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措施效果陆续显现,预计会有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广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陈福表示,在政策推动下,有望深化“耐心资本支持产业升级—盈利改善反哺市场”的良性循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显效 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

(责任编辑:73)

央行、中央汇金、沪深两市公司及股东等多方行动,齐心协力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地实施,包括保险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各类养老金等在内的增量资金入市进程加快,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好生态。

具体来看,增量资金借助ETF入市,目前ETF总规模已达3.9万亿元;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第二批试点机构总计批复试点额度1120亿元,部分险资机构正在申请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也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已经通过直接投资或以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

市场人士认为,增量资金入市步伐不断加快,有助于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强化市场内在稳定性,夯实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增量资金加速涌入市场

打通增量资金入市的堵点,关键在于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以保险资金为例,长期以来,受限于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偿付能力等方面要求,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难以实现“长钱长投”。

自去年以来,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的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鼓励耐心资本加大权益投资的措施纷纷出台、不断落地。今年1月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主要举措包括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自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对国有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金等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降低短期业绩权重。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险资权益配置上限提升或为A股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东海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陶圣禹表示,在33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基础上,若有约3%的权益配置比例上升,将带来大约1万亿元的增量资金,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也为权益市场带来更多中长线资金。

实操层面的配套举措也在持续推进。深交所4月1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会,深交所负责人表示,深交所助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包括在产品端完善股债基衍的产品供给,在制度端优化机制提升交易便利度,在服务端靶向施策构建服务矩阵。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通过修订考核机制、扩大试点规模、优化互换便利工具,推动社保、年金等资金持股比例向国际成熟市场看齐,力争实现“长钱长投”的突破。

构建“长钱长投”生态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4月份以来,稳股市“组合拳”协同发力,增量资金全面入市。央行、中央汇金、沪深两市公司及股东等多方行动,齐心协力为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银行理财等各方联手加仓,形成协同效应;龙头企业“大额+高频”回购,产生示范效应,如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等单笔回购规模均超10亿元。

国有资本增持、保险资金入市、上市公司股东增持等一系列增量资金持续入场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持续流入的增量资金为A股市场带来了更多活水,既保障了市场的流动性支持,更彰显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从中长期来看,有助于扩大机构投资者占比,培育市场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

更多增量资金在稳步入市。Wind数据显示,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推出以来截至4月17日,483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披露511单股票回购增持贷款计划,拟申请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020.584亿元。

ETF也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ETF产品数量已经迈入“千只时代”,总规模3.9万亿元,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9万亿元。同时,ETF产品也吸引了更多国际资金以指数化方式投资中国,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境外跟踪上证、中证指数的产品规模达到1500亿元。

展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措施效果陆续显现,预计会有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广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陈福表示,在政策推动下,有望深化“耐心资本支持产业升级—盈利改善反哺市场”的良性循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一系列制度安排逐步显效 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市场)

(责任编辑:73)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努力学习——程程 1天前 增量资金加速涌入市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