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7日电(记者王钊)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生态环境执法、科研、监测等生态领域的代表表示,AI正加速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从“人防为主”迈向“技防优先”
“AI和大数据的应用,使我们的执法更加精准、快速、高效。”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二级主任科员付怡然介绍,当前在大气污染防治中,通过AI、热点网格分析,精准识别线索,执法人员能够迅速锁定排放异常的企业和生产环节,实现“按图索骥式”的现场执法。付怡然表示,新技术还通过工况用电、自动监控等平台,对企业开展足不出户的非现场执法,灵活应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措施,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服务”。
提升科研效率 创新科研范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认为,AI和大数据提升了科研效率,为创新科研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一方面,随着监测数据爆发式增长,AI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污染特征和规律、高效筛查异常排放问题线索,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他表示,另一方面,AI等新技术在污染源动态清单动态化分析、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方面已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有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治理的更智慧的科学大脑。
胡京南同时也指出,AI技术虽强,但仍需科学家“集智攻关”,防范AI“黑箱”风险。
监测监管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眼睛”,监测工作也在技术驱动下提质增效。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谷树茂介绍,当前山东省已将全省7800家重点排污单位、1.4万个自动监测点位数据接入大数据平台,结合企业用电、生产参数等,实现数据交叉核查。
“有一家企业的自动监测数据表面正常,但我们通过比对用电数据,发现其污染治理设施处于停运状态,最终现场核查确认企业擅自篡改监测参数并超标排放。”谷树茂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监管的效率。谷树茂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将新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进行深度融合,监测监管的水平将实现质的提升。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7日电(记者王钊)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来自生态环境执法、科研、监测等生态领域的代表表示,AI正加速赋能生态治理现代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从“人防为主”迈向“技防优先”
“AI和大数据的应用,使我们的执法更加精准、快速、高效。”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二级主任科员付怡然介绍,当前在大气污染防治中,通过AI、热点网格分析,精准识别线索,执法人员能够迅速锁定排放异常的企业和生产环节,实现“按图索骥式”的现场执法。付怡然表示,新技术还通过工况用电、自动监控等平台,对企业开展足不出户的非现场执法,灵活应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措施,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服务”。
提升科研效率 创新科研范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认为,AI和大数据提升了科研效率,为创新科研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
“一方面,随着监测数据爆发式增长,AI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污染特征和规律、高效筛查异常排放问题线索,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他表示,另一方面,AI等新技术在污染源动态清单动态化分析、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方面已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有望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治理的更智慧的科学大脑。
胡京南同时也指出,AI技术虽强,但仍需科学家“集智攻关”,防范AI“黑箱”风险。
监测监管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眼睛”,监测工作也在技术驱动下提质增效。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谷树茂介绍,当前山东省已将全省7800家重点排污单位、1.4万个自动监测点位数据接入大数据平台,结合企业用电、生产参数等,实现数据交叉核查。
“有一家企业的自动监测数据表面正常,但我们通过比对用电数据,发现其污染治理设施处于停运状态,最终现场核查确认企业擅自篡改监测参数并超标排放。”谷树茂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监管的效率。谷树茂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将新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进行深度融合,监测监管的水平将实现质的提升。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