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产业链优势仍支撑出口需求

新华财经

2天前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而且是在逐月回升。...盛来运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

新华财经上海4月17日电(记者桑彤、杜康)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日前出炉,在内需回温、政策支持、外需回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年增长奠定基础。“开门红”何以能实现?新动能又从何而来?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不仅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拉动耐用品消费,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工器具购置增速创历史新高,政府债加快发行托底基建投资,一系列稳地产政策推动市场出现“小阳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高技术行业快速发展等,都凸显出政策的积极效果。

——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凸显我国创新动力增强。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33.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是15.7%,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明显。

回看一季度,中国科技领域亮点颇多。今年春节前夕,中国AI公司DeepSeek火遍全球,既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如今,这股大模型的技术热潮仍在延续。可以看到,大模型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下游应用创造力不断涌现,“AI+医疗”“AI+金融”“AI+制造业”……千行百业与AI结合,释放出新活力。

众多科技成果不断突破,带动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加快成长。“一季度,我国经济创新动能增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政策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速产业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启贵表示。

——消费不仅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经济发展,消费新热点不断孕育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哪吒2》的火爆是今年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强大的流量效应不断扩散。从“跟着吒儿去旅游”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到相关衍生产品“一吒难求”,《哪吒2》全方位带动了电影票房、零售餐饮、文旅等线下消费领域的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而且是在逐月回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21.7%、19.3%、18.1%,仅这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沉浸式体验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各地新潮文创、博物馆新秀新展、沉浸式戏剧吸引消费者前往尝鲜。在江西婺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徽商印象》以徽州历史文化为蓝本,通过舞蹈、杂技、武术多种艺术形式,与白墙黛瓦、与层叠梯田配合,把游客从白天留到晚上。在陕西西安,全新改版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前不久开启今年首演。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复杂,但中国产业链优势仍支撑出口增长,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今年以来,进出口同比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出口表现尤为亮眼,3月份出口总值2.25万亿元,增长13.5%。

“一方面,全球需求回升叠加政策支持,出口保持韧性,部分企业订单同比增长显著;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装备制造、电子产品等出口占比提升,显示中国制造竞争力增强。”朱启贵表示。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构建外贸新格局,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记者在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公司销售表现强劲,尤其是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公司中型挖掘机亚洲市场销量同比提升27%,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需求旺盛,销量领跑。此外,新兴市场的销量也迎来爆发,非洲同比激增43%,南美洲增长21%。”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负责人吕梁介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创,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强调。

盛来运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都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而且是在逐月回升。...盛来运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

新华财经上海4月17日电(记者桑彤、杜康)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日前出炉,在内需回温、政策支持、外需回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年增长奠定基础。“开门红”何以能实现?新动能又从何而来?

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不仅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拉动耐用品消费,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工器具购置增速创历史新高,政府债加快发行托底基建投资,一系列稳地产政策推动市场出现“小阳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高技术行业快速发展等,都凸显出政策的积极效果。

——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我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3%,凸显我国创新动力增强。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33.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是15.7%,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明显。

回看一季度,中国科技领域亮点颇多。今年春节前夕,中国AI公司DeepSeek火遍全球,既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如今,这股大模型的技术热潮仍在延续。可以看到,大模型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下游应用创造力不断涌现,“AI+医疗”“AI+金融”“AI+制造业”……千行百业与AI结合,释放出新活力。

众多科技成果不断突破,带动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加快成长。“一季度,我国经济创新动能增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政策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加速产业化,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启贵表示。

——消费不仅关系民生福祉也关系经济发展,消费新热点不断孕育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

《哪吒2》的火爆是今年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强大的流量效应不断扩散。从“跟着吒儿去旅游”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到相关衍生产品“一吒难求”,《哪吒2》全方位带动了电影票房、零售餐饮、文旅等线下消费领域的持续升温。

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而且是在逐月回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21.7%、19.3%、18.1%,仅这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沉浸式体验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各地新潮文创、博物馆新秀新展、沉浸式戏剧吸引消费者前往尝鲜。在江西婺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徽商印象》以徽州历史文化为蓝本,通过舞蹈、杂技、武术多种艺术形式,与白墙黛瓦、与层叠梯田配合,把游客从白天留到晚上。在陕西西安,全新改版的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前不久开启今年首演。

——尽管全球贸易环境复杂,但中国产业链优势仍支撑出口增长,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今年以来,进出口同比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出口表现尤为亮眼,3月份出口总值2.25万亿元,增长13.5%。

“一方面,全球需求回升叠加政策支持,出口保持韧性,部分企业订单同比增长显著;另一方面,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装备制造、电子产品等出口占比提升,显示中国制造竞争力增强。”朱启贵表示。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构建外贸新格局,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记者在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公司销售表现强劲,尤其是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公司中型挖掘机亚洲市场销量同比提升27%,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需求旺盛,销量领跑。此外,新兴市场的销量也迎来爆发,非洲同比激增43%,南美洲增长21%。”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负责人吕梁介绍。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快速升温,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重创,国内结构转型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强调。

盛来运表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都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变化的不确定性。”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