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吹嘘关税收入却被戳破,人手不足正压垮美国海关

观察者网

3天前

特朗普在4月2日签署命令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后,美国邮政(USPS)随即表示,将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合作研究征税方案。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我们靠关税赚了一大笔钱,每天20亿美元。你相信吗?”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8日在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发表演讲时说道。同一天,他在签署行政命令时再次提到了每天20亿美元的数字。

而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最新数据显然戳穿了他的描述。

4月1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下文简称CBP)发布声明表示,自4月5日起,海关根据新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累计增加的征收额也不过只有5亿美元。

美国海关用数据直接“打脸”特朗普背后,自身也正在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压垮。上周五,美国海关系统出现10小时故障,在故障期间,由于无法输入豁免商品代码,大量到岸商品被迫滞留暂停报关。

就在去年,美国海关刚刚完成了从大型机到云服务的全面升级,时任代理局长的特洛伊·A·米勒(Troy A. Miller)曾表示这是“美国海关技术能力的飞跃”。此次故障显然也让此前的宣传黯淡无光。

更大的压力来自人力。有数据显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员缺口已经高达5850名,却仅获得了150名员工的招聘预算,因为边境延误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相当巨大,也势必让特朗普靠关税拯救财政危局的幻想大打折扣。

收税金额“打脸”特朗普

作为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的一线,美国海关近期披露了其最新的税收成绩。

自2025年4月5日以来,在特朗普最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下,CBP累计征收超过5亿美元的额外关税。

CBP强调:“即使在4月初金融系统出现10小时故障、导致部分进口商无法输入免税代码的情况下,美国海关每日平均2.5亿美元的关税收入依旧未受影响。”

作为印证,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最新《每日收入报表》显示,4月15日当天列于“海关及特种消费税”一项下的总存款仅为3.05亿美元,而自4月5日以来的七个工作日,美国财政部报告的“关税和某些消费税”每日存款总额平均为2.27亿美元。与CBP说的日入2.5亿美元基本吻合,但这个金额比起特朗普多次声称的日入20亿美元可谓相去甚远。

这也意味着,CBP政策能够给美国关税收入带来的增量相当有限。

美国的财政状况也没有得到缓解。截至周二,美国财政部本月累计存款总额约为23亿美元,而自10月开始的财年年初至今累计存款总额约为555亿美元。

3月底,特朗普的高级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仅汽车关税一项就能增收约1000亿美元......此外,其他关税将每年带来6000亿美元的收入,十年间总计约6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纳瓦罗所声称的6000亿美元收入除以一年365天,约合每日16.5亿美元收入,似乎就和特朗普口中的日入20亿美元大差不差。

有美国经济学家进行了测算发现,这里所谓的每年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其实就是把美国2024年3.3万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乘以20%的结果。

纳瓦罗的测算看似荒谬,其又可以某种角度上自圆其说,特朗普在2017年推动的减税法案将在今年年底到期,而特朗普一直在力推延长该法案,而为了找到填补减税带来的每年5000-10000亿财政缺口,纳瓦罗一直暗示额外的关税收入将能够覆盖这部分支出。

美国税务基金会的联邦税收政策副总裁埃里卡·约克解读称,纳瓦罗忽视了关税提高时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各国的报复性措施以及由此对其他税收来源的影响。

不过对于特朗普而言,一旦征税不利,除了甩锅给各国不配合外,势必会要求美国海关严查走私和认真审核清关物品,导致海关部门成为关税战另一个“背锅侠”。

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政策压力

除了征税金额远远低于的预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在考验着美国海关的内部负荷。

2024年初,美国海关官宣其关闭了最后一台大型机,全面接入现代化的云服务,并称其为实现技术现代化的里程碑。

时任CBP局长的特洛伊·米勒表示,新系统取代了390万行过时的代码,使得美国从35年前大型机转向更现代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缩短了IT功能交付时间,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新系统允许从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远程访问数据和应用程序,从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这套先进的系统正式全面启动后仅仅一年就遇到了考验。

4月11日,美国海关向托运人发出了警报,由于其核心系统无法处理输入的商品代码,导致入境美国的商品无法享受特朗普给出的10%较低关税税率。

该问题在经历十小时后就完成了修复,但海关没有解释为何会出现上述问题,不过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频繁关税政策的变动带来额外技术维护其核心“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的故障,而特朗普朝令夕改的行事风格引发了不少美国代理商的担忧。

一位美国家具经销商表示,其在特朗普宣布豁免90天关税后立马向柬埔寨工厂下了大量家具订单,而大量美国进口商类似的操作则会导致海关短期清关量激增,一旦海关系统在关键时点再次出现问题,其难以接受潜在的经济损失。

而除了对于海关内部系统的考验,特朗普政策也令美国海关承担了额外的职责和工作压力。

特朗普在4月2日签署命令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后,美国邮政(USPS)随即表示,将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合作研究征税方案。

2023年,通过美国海关的此类包裹数量首次超过10亿件,高于2015年的1.34亿件。截至去年年底,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表示,其每天处理约400万件小件货物,其中许多货物通过Shein和Temu等在线零售平台从中国运来。随着这批货物需要加征关税,这将给美国海关无论从系统层面还是人力层面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

根据CBP官方的年度贸易数据手册《The Trade Fact》,2023年,美国全年共进口了2800万个进口集装箱商品,约合每天处理进口7.7万个集装箱。而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海关对于集装箱的查验比例为3%-5%,这已经是目前人手情况下负荷的上限。

考虑到如果美国海关需要对如此庞大批量的小包裹进行抽查和征税,假如不考虑赴美包裹锐减的情况以2023年10亿包裹的数据为基础,即便按照1%的抽查比例,也是超过目前集装箱抽检十倍的工作量。这个巨大的工作量缺口显然不可能靠让现有员工加班完成,潜在人员缺口可能高达数万。

而值得注意的是,海关对于关税相关员工并不能通过简单地招聘社会人士即插即用,CBP曾经对国会作证时表示,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检验原产地的进口专员,至少需要培训半年以上时间。

人员压力激增

为了应对激增的清关压力和反复的流程更迭,美国海关人手不足的压力愈发严峻。

作为雇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退伍军人部门的美国第三大部门,截止2024年末,美国海关所属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有约6万8千名雇员,不过具体到海关部门,排除约22000名负责在美国各入境口岸对旅客货物进行检查的雇员,实际在美国328个美国入境口岸和14个海外预先清关点进行关税征收的员工仅为2500余名。

而这2500名涉及关税的员工中,还细分为负责判断原产地的进口专员,负责财务审计的财务顾问和负责贸易规则咨询的贸易专员。在目前对等关税背景下,这些员工的工作量激增,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特朗普2025年上台前,美国财政部雇员联合会(NTEU)作为CBP的员工工会就曾经发文警告过CBP部门人手短缺的风险。

报告表示,目前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员缺口已经高达5850名,而考虑到近年来部门员工退休潮的来临,美国的各大入境口岸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人士陷入瘫痪。

2024年,时任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局长特洛伊·米勒就曾在美国国会强调,如果不批准预算资金增加招聘,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在2028年将迎来400%的员工流失率。

尽管各方试图呼吁给CBP增加编制,但由于共和党的反对,2024年众议院批准的国土安全拨款法案中,CBP部门仅获得了150名员工的招聘预算,远远低于拜登和美国海关提出的1000人预算名额。

而即便在退休潮尚未出现的现在,美国国会旗下的联合经济委员会也指出了目前美国海关人手不足对经济的影响。

在一份联合经济委员会提交国会的报告中,其表示边境延误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约50亿美元的损失。而当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官员调往美墨边境临时执勤时,他们所属港口的人手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在特朗普上任后,马斯克DOGE部门大刀阔斧对政府雇员进行裁员的操作也使得美国海关增加人手的期盼落空,而唯一值得欣慰的则是目前马斯克裁员的大手还没有伸到海关所在的CBP部门。

特朗普在4月2日签署命令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后,美国邮政(USPS)随即表示,将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合作研究征税方案。

(文/陈济深 编辑/张广凯)

“我们靠关税赚了一大笔钱,每天20亿美元。你相信吗?”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8日在全国共和党国会委员会发表演讲时说道。同一天,他在签署行政命令时再次提到了每天20亿美元的数字。

而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最新数据显然戳穿了他的描述。

4月16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下文简称CBP)发布声明表示,自4月5日起,海关根据新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累计增加的征收额也不过只有5亿美元。

美国海关用数据直接“打脸”特朗普背后,自身也正在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压垮。上周五,美国海关系统出现10小时故障,在故障期间,由于无法输入豁免商品代码,大量到岸商品被迫滞留暂停报关。

就在去年,美国海关刚刚完成了从大型机到云服务的全面升级,时任代理局长的特洛伊·A·米勒(Troy A. Miller)曾表示这是“美国海关技术能力的飞跃”。此次故障显然也让此前的宣传黯淡无光。

更大的压力来自人力。有数据显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员缺口已经高达5850名,却仅获得了150名员工的招聘预算,因为边境延误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相当巨大,也势必让特朗普靠关税拯救财政危局的幻想大打折扣。

收税金额“打脸”特朗普

作为特朗普征收对等关税的一线,美国海关近期披露了其最新的税收成绩。

自2025年4月5日以来,在特朗普最新一轮“对等关税”政策下,CBP累计征收超过5亿美元的额外关税。

CBP强调:“即使在4月初金融系统出现10小时故障、导致部分进口商无法输入免税代码的情况下,美国海关每日平均2.5亿美元的关税收入依旧未受影响。”

作为印证,美国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最新《每日收入报表》显示,4月15日当天列于“海关及特种消费税”一项下的总存款仅为3.05亿美元,而自4月5日以来的七个工作日,美国财政部报告的“关税和某些消费税”每日存款总额平均为2.27亿美元。与CBP说的日入2.5亿美元基本吻合,但这个金额比起特朗普多次声称的日入20亿美元可谓相去甚远。

这也意味着,CBP政策能够给美国关税收入带来的增量相当有限。

美国的财政状况也没有得到缓解。截至周二,美国财政部本月累计存款总额约为23亿美元,而自10月开始的财年年初至今累计存款总额约为555亿美元。

3月底,特朗普的高级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仅汽车关税一项就能增收约1000亿美元......此外,其他关税将每年带来6000亿美元的收入,十年间总计约6万亿美元。”

如果按照纳瓦罗所声称的6000亿美元收入除以一年365天,约合每日16.5亿美元收入,似乎就和特朗普口中的日入20亿美元大差不差。

有美国经济学家进行了测算发现,这里所谓的每年60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其实就是把美国2024年3.3万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乘以20%的结果。

纳瓦罗的测算看似荒谬,其又可以某种角度上自圆其说,特朗普在2017年推动的减税法案将在今年年底到期,而特朗普一直在力推延长该法案,而为了找到填补减税带来的每年5000-10000亿财政缺口,纳瓦罗一直暗示额外的关税收入将能够覆盖这部分支出。

美国税务基金会的联邦税收政策副总裁埃里卡·约克解读称,纳瓦罗忽视了关税提高时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各国的报复性措施以及由此对其他税收来源的影响。

不过对于特朗普而言,一旦征税不利,除了甩锅给各国不配合外,势必会要求美国海关严查走私和认真审核清关物品,导致海关部门成为关税战另一个“背锅侠”。

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政策压力

除了征税金额远远低于的预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在考验着美国海关的内部负荷。

2024年初,美国海关官宣其关闭了最后一台大型机,全面接入现代化的云服务,并称其为实现技术现代化的里程碑。

时任CBP局长的特洛伊·米勒表示,新系统取代了390万行过时的代码,使得美国从35年前大型机转向更现代化的技术解决方案,缩短了IT功能交付时间,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任务需求。新系统允许从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地方远程访问数据和应用程序,从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这套先进的系统正式全面启动后仅仅一年就遇到了考验。

4月11日,美国海关向托运人发出了警报,由于其核心系统无法处理输入的商品代码,导致入境美国的商品无法享受特朗普给出的10%较低关税税率。

该问题在经历十小时后就完成了修复,但海关没有解释为何会出现上述问题,不过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频繁关税政策的变动带来额外技术维护其核心“自动化商业环境”ACE系统的故障,而特朗普朝令夕改的行事风格引发了不少美国代理商的担忧。

一位美国家具经销商表示,其在特朗普宣布豁免90天关税后立马向柬埔寨工厂下了大量家具订单,而大量美国进口商类似的操作则会导致海关短期清关量激增,一旦海关系统在关键时点再次出现问题,其难以接受潜在的经济损失。

而除了对于海关内部系统的考验,特朗普政策也令美国海关承担了额外的职责和工作压力。

特朗普在4月2日签署命令取消中国小额包裹免税待遇后,美国邮政(USPS)随即表示,将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合作研究征税方案。

2023年,通过美国海关的此类包裹数量首次超过10亿件,高于2015年的1.34亿件。截至去年年底,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表示,其每天处理约400万件小件货物,其中许多货物通过Shein和Temu等在线零售平台从中国运来。随着这批货物需要加征关税,这将给美国海关无论从系统层面还是人力层面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

根据CBP官方的年度贸易数据手册《The Trade Fact》,2023年,美国全年共进口了2800万个进口集装箱商品,约合每天处理进口7.7万个集装箱。而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海关对于集装箱的查验比例为3%-5%,这已经是目前人手情况下负荷的上限。

考虑到如果美国海关需要对如此庞大批量的小包裹进行抽查和征税,假如不考虑赴美包裹锐减的情况以2023年10亿包裹的数据为基础,即便按照1%的抽查比例,也是超过目前集装箱抽检十倍的工作量。这个巨大的工作量缺口显然不可能靠让现有员工加班完成,潜在人员缺口可能高达数万。

而值得注意的是,海关对于关税相关员工并不能通过简单地招聘社会人士即插即用,CBP曾经对国会作证时表示,要培养一名合格的检验原产地的进口专员,至少需要培训半年以上时间。

人员压力激增

为了应对激增的清关压力和反复的流程更迭,美国海关人手不足的压力愈发严峻。

作为雇员数量仅次于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退伍军人部门的美国第三大部门,截止2024年末,美国海关所属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有约6万8千名雇员,不过具体到海关部门,排除约22000名负责在美国各入境口岸对旅客货物进行检查的雇员,实际在美国328个美国入境口岸和14个海外预先清关点进行关税征收的员工仅为2500余名。

而这2500名涉及关税的员工中,还细分为负责判断原产地的进口专员,负责财务审计的财务顾问和负责贸易规则咨询的贸易专员。在目前对等关税背景下,这些员工的工作量激增,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在特朗普2025年上台前,美国财政部雇员联合会(NTEU)作为CBP的员工工会就曾经发文警告过CBP部门人手短缺的风险。

报告表示,目前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人员缺口已经高达5850名,而考虑到近年来部门员工退休潮的来临,美国的各大入境口岸可能会因为缺乏专业人士陷入瘫痪。

2024年,时任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局长特洛伊·米勒就曾在美国国会强调,如果不批准预算资金增加招聘,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在2028年将迎来400%的员工流失率。

尽管各方试图呼吁给CBP增加编制,但由于共和党的反对,2024年众议院批准的国土安全拨款法案中,CBP部门仅获得了150名员工的招聘预算,远远低于拜登和美国海关提出的1000人预算名额。

而即便在退休潮尚未出现的现在,美国国会旗下的联合经济委员会也指出了目前美国海关人手不足对经济的影响。

在一份联合经济委员会提交国会的报告中,其表示边境延误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约50亿美元的损失。而当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官员调往美墨边境临时执勤时,他们所属港口的人手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在特朗普上任后,马斯克DOGE部门大刀阔斧对政府雇员进行裁员的操作也使得美国海关增加人手的期盼落空,而唯一值得欣慰的则是目前马斯克裁员的大手还没有伸到海关所在的CBP部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