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理想星环OS为什么要开源?

智车科技

1周前

基于访谈内容,我们从技术实现与生态构建两大维度,深度分析理想星环OS的设计理念、开源模式及其对汽车行业的潜在影响。...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你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开源。...理想星环OS的开源战略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和理解的。

芝能科技出品

近期我们参加了与理想汽车CTO谢炎的深度交流会,在交流中详细阐述了理想星环OS开源战略的技术逻辑与产业意义。

基于访谈内容,我们从技术实现与生态构建两大维度,深度分析理想星环OS的设计理念、开源模式及其对汽车行业的潜在影响。

作为一款覆盖车控、智驾与整车通信的底层操作系统,星环OS通过解耦性设计、算力池化与快速适配工具链,解决了传统汽车操作系统(如AUTOSAR)的性能与灵活性瓶颈。

开源采用Apache License,确保数据自主性与使用自由度,通过行业协同加速从“智能系统”到“智慧系统”的跨越。

从实践来看,星环OS提升了理想汽车的研发效率,还可以供应商与车企提供了统一的蓝图,降低重复投入。当然,在中国做开源系统,本身是一个难而正确的事情,汽车行业接受度、技术适配难度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可能影响其长期生态建设。

希望为对理想OS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视角,特别是理想汽车如何在技术与产业层面重塑自己的思考。

01

技术实现:

星环OS的设计理念与突破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如何理解理想星环OS的核心架构、关键创新及其与传统汽车操作系统的差异。

简单来说星环OS是一款面向下一代智能汽车的底层操作系统,覆盖车控、智驾、底盘与整车通信,旨在为多域协同的“智慧系统”提供高效平台。

谢炎在访谈中明确指出,星环OS并非用户操作系统(如安卓,这是很多普通读者的误解),而是类似于机器人“大脑、小脑与神经网络”的系统软件,支持智驾、车控等复杂应用的运行。

这种定位决定了其技术设计的独特性,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系统,但是展望将来汽车和机器人行业会诞生一个这样的系统。    

星环OS通过高度解耦的架构解决了传统汽车操作系统的适配难题。

谢炎提到,传统系统(如AUTOSAR)因耦合度高,适配新硬件需耗费数月,而星环OS引入了硬件抽象层(HAL),将系统层与应用层隔离。例如,当理想汽车需更换芯片时,星环OS的解耦设计使其无需修改应用层,仅需调整系统层即可完成适配,缩短开发周期至数周。

这种设计借鉴了移动互联网的经验,类似Linux的模块化内核,确保了跨硬件平台的灵活性。星环OS提供完整的工具链,包括编译器、调试器与部署脚本,使车企与芯片厂商可快速将系统移植至开发板,显著降低适配成本。

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从理想汽车的角度,汽车的算力是不断增长的,不同部门都想要自己更智能。所以从全局出发,星环OS创新性地提出了“算力池化”概念,优化AI算力分配效率。

当前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AI算力分散于座舱、智驾与底盘域,导致资源浪费。星环OS通过池化技术将AI算力集中管理,动态分配至不同域控。例如,在智驾高负载时,系统可将座舱芯片的闲置算力调配至智驾任务。

相比“舱驾一体”(将座舱与智驾芯片融合为单一SoC)的方案,算力池化避免了因安全标准不一致导致的成本上升,同时保留了各域的迭代灵活性。例如,智驾域需ASIL-D级安全认证,而座舱仅需ASIL-B,池化设计允许两者独立优化,兼顾性能与成本。

星环OS在实时性与安全性上进行了针对性优化,智能汽车需确保从决策到执行的低时延与确定性,例如自动驾驶从感知到刹车的响应时间需控制在10毫秒以内。

星环OS通过实时内核(RTOS)与高效调度算法,将任务通讯时延缩短至微秒级,较传统系统提升50%。

● 在安全性方面,系统支持端到端加密与冗余校验,保障数据和指令在通信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严格的研发质量流程可满足ISO26262 功能安全要求。这些特性使星环OS能够支撑多智能体(agent)协同运行,例如同时处理智驾、座舱娱乐与底盘调节任务。

大家都感兴趣的是,这个系统与AUTOSAR相比差异在哪里?星环OS的突破在于面向未来的性能与扩展性,AUTOSAR设计于功能车时代,难以应对AI驱动的软硬件快速迭代。

星环OS则支持百亿参数级AI模型的部署,例如端到端智驾算法需TB级内存带宽,星环OS通过分布式数据访存、内存池优化与以太网通信,满足了高吞吐需求。

这里有一个快速适配案例进一步印证了其工程价值,芯片厂商原本需半年提供适配系统,而星环OS的工具链将其缩短,研发效率提升非常多。

● 从工程视角看,星环OS的设计体现了系统性思维:解耦架构提升了适配效率,算力池化优化了资源利用,实时性与安全性保障了功能可靠性。这些创新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但其成功依赖于芯片厂商与车企的协同适配能力。

02

生态构建:

开源模式的产业逻辑与协同价值

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你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开源?星环OS的开源战略不仅是技术决策,更是产业生态的深远布局。

谢炎在访谈中反复强调,开源的目的是通过行业协同,加速从“智能系统”到“智慧系统”的转型。

其实简单来说,理想走在了技术开发的一线,所以能看到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在无人尝试的地带试探是寂寞的。

这里需要开源模式、生态价值与潜在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其对汽车产业的赋能机制。

● 开源模式

◎ 理想选择Apache License作为开源协议,是具备开放与非控制的理念。星环OS不收取费用、不干涉使用方式、不掌握用户数据,只是在使用上类似deepseek的权重开源模式;开放源码比这中模式更有优势,对产业和协同、创新更有帮助。

◎ 这种宽松许可确保了车企与供应商的自主权,车企可自由修改代码以适配自有智驾算法,供应商可基于星环OS优化芯片设计,而无需担心商业掣肘。相比安卓(谷歌通过服务捆绑获利),星环OS的“无回报”模式更像Linux,旨在通过社区贡献实现技术迭代。

◎ 谢炎提到,开源社区将设立委员会与维护者,鼓励车企、供应商甚至非汽车企业参与版本规划与代码审核,贡献越多者拥有更大话语权。这种治理架构借鉴了Apache基金会,强调透明性与协作性。  

● 开源的生态价值在于降低行业重复投入,形成技术共识。星环OS可为汽车行业每年节省研发成本,源于三方面:

◎ 一是解决共性技术难题,例如实时性与安全性需数百人年研发,星环OS的成熟方案可直接复用,节省50%以上资源;

◎ 二是优化硬件适配,供应商可基于开源代码提前移植软件,缩短芯片上车时间30%;

◎ 三是减少“重复造轮子”,例如车控与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开发,降低20%的项目费用。

供应链现在确实是很不稳定,在交流中提及的芯片更改的案例生动说明了协同效应:当理想提出为ECU增加安全IP时,闭源模式下供应商因单一客户不愿配合(凭啥来给你改),而开源后供应商看到多车企的潜在需求,主动投入研发。

客观来说,一旦“同频共振”起飞以后,类似安卓生态,高通等厂商因安卓普及而优化芯片,形成了硬件-软件的正反馈循环,可以取得非常强的效果。

● 潜在影响

◎ 星环OS的开源,其实从目的是给了汽车产业一份可以参考的蓝图,汽车行业正从碎片化功能开发转向集中化系统设计,例如多域融合需统一通信协议与算力调度。

◎ 星环OS作为“公共协议”,定义了实时性、安全性与AI算力的标准,引导车企与供应商向相同目标迈进。例如,某Tier 1供应商可基于星环OS开发域控系统,服务多家车企,规模效应下成本下降15%。

◎ 对于中小企业,开源降低了技术门槛,车企无需自研OS即可部署智驾与座舱应用,研发周期缩短6-12个月。这种普惠性尤其对二三线车企意义重大,其可通过社区获取技术支持,避免高昂的闭源授权费。    

● 当然有价值的事情,肯定会遇到困难很挑战,开源模式的推进面临多重挑战。

◎ 汽车行业接受度大家都知道的,汽车行业习惯项目制与闭源开发,工程师虽熟悉开源理念,但企业决策需时间验证星环OS的稳定性。例如,某车企可能担心代码透明导致商业机密泄露,或因缺乏开发能力难以二次定制。

◎ 其次是技术适配难度,星环OS需支持多架构芯片与复杂域控,初期调试可能耗费数百人月,尤其对资源有限的供应商构成压力。理想计划通过白皮书、技术文档与芯片预适配缓解这一问题,但社区支持的深度仍是关键变量。

◎ 最后是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开源生态需活跃贡献者维持,汽车行业体量远小于手机(年产2亿辆 vs. 10亿台),可能限制社区规模。

当然这里,理想汽车是有界限的,在这里 “没有客服团队,依赖社区模式”。

● 从产业视角看,星环OS的开源战略不仅是技术共享,更是生态重塑的尝试,通过开放协议与社区协作,降低了行业壁垒,加速了智能化进程,但其成效取决于车企的参与度与供应商的响应速度。

小结

理想星环OS的开源战略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和理解的。

在技术层面,解耦架构、算力池化与实时性优化为其奠定了领先优势,支持了多智能体协同的智慧系统愿景;

在产业层面,Apache License与社区治理模式打破了技术壁垒,形成了车企-供应商-芯片厂商的协同生态,潜在节省相当多的研发成本未来3-5年,星环OS的成功将取决于白皮书与工具链的完善、早期采用者的反馈以及社区贡献的活跃度。

我认为星环OS不仅为理想汽车注入了技术动能,为行业发展给了一份自己的思考,这事让人尊敬。      

原文标题 : 深度访谈|理想星环OS为什么要开源?

基于访谈内容,我们从技术实现与生态构建两大维度,深度分析理想星环OS的设计理念、开源模式及其对汽车行业的潜在影响。...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你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开源。...理想星环OS的开源战略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和理解的。

芝能科技出品

近期我们参加了与理想汽车CTO谢炎的深度交流会,在交流中详细阐述了理想星环OS开源战略的技术逻辑与产业意义。

基于访谈内容,我们从技术实现与生态构建两大维度,深度分析理想星环OS的设计理念、开源模式及其对汽车行业的潜在影响。

作为一款覆盖车控、智驾与整车通信的底层操作系统,星环OS通过解耦性设计、算力池化与快速适配工具链,解决了传统汽车操作系统(如AUTOSAR)的性能与灵活性瓶颈。

开源采用Apache License,确保数据自主性与使用自由度,通过行业协同加速从“智能系统”到“智慧系统”的跨越。

从实践来看,星环OS提升了理想汽车的研发效率,还可以供应商与车企提供了统一的蓝图,降低重复投入。当然,在中国做开源系统,本身是一个难而正确的事情,汽车行业接受度、技术适配难度与社区治理的挑战,可能影响其长期生态建设。

希望为对理想OS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视角,特别是理想汽车如何在技术与产业层面重塑自己的思考。

01

技术实现:

星环OS的设计理念与突破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如何理解理想星环OS的核心架构、关键创新及其与传统汽车操作系统的差异。

简单来说星环OS是一款面向下一代智能汽车的底层操作系统,覆盖车控、智驾、底盘与整车通信,旨在为多域协同的“智慧系统”提供高效平台。

谢炎在访谈中明确指出,星环OS并非用户操作系统(如安卓,这是很多普通读者的误解),而是类似于机器人“大脑、小脑与神经网络”的系统软件,支持智驾、车控等复杂应用的运行。

这种定位决定了其技术设计的独特性,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系统,但是展望将来汽车和机器人行业会诞生一个这样的系统。    

星环OS通过高度解耦的架构解决了传统汽车操作系统的适配难题。

谢炎提到,传统系统(如AUTOSAR)因耦合度高,适配新硬件需耗费数月,而星环OS引入了硬件抽象层(HAL),将系统层与应用层隔离。例如,当理想汽车需更换芯片时,星环OS的解耦设计使其无需修改应用层,仅需调整系统层即可完成适配,缩短开发周期至数周。

这种设计借鉴了移动互联网的经验,类似Linux的模块化内核,确保了跨硬件平台的灵活性。星环OS提供完整的工具链,包括编译器、调试器与部署脚本,使车企与芯片厂商可快速将系统移植至开发板,显著降低适配成本。

非常有价值的一点是,从理想汽车的角度,汽车的算力是不断增长的,不同部门都想要自己更智能。所以从全局出发,星环OS创新性地提出了“算力池化”概念,优化AI算力分配效率。

当前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AI算力分散于座舱、智驾与底盘域,导致资源浪费。星环OS通过池化技术将AI算力集中管理,动态分配至不同域控。例如,在智驾高负载时,系统可将座舱芯片的闲置算力调配至智驾任务。

相比“舱驾一体”(将座舱与智驾芯片融合为单一SoC)的方案,算力池化避免了因安全标准不一致导致的成本上升,同时保留了各域的迭代灵活性。例如,智驾域需ASIL-D级安全认证,而座舱仅需ASIL-B,池化设计允许两者独立优化,兼顾性能与成本。

星环OS在实时性与安全性上进行了针对性优化,智能汽车需确保从决策到执行的低时延与确定性,例如自动驾驶从感知到刹车的响应时间需控制在10毫秒以内。

星环OS通过实时内核(RTOS)与高效调度算法,将任务通讯时延缩短至微秒级,较传统系统提升50%。

● 在安全性方面,系统支持端到端加密与冗余校验,保障数据和指令在通信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严格的研发质量流程可满足ISO26262 功能安全要求。这些特性使星环OS能够支撑多智能体(agent)协同运行,例如同时处理智驾、座舱娱乐与底盘调节任务。

大家都感兴趣的是,这个系统与AUTOSAR相比差异在哪里?星环OS的突破在于面向未来的性能与扩展性,AUTOSAR设计于功能车时代,难以应对AI驱动的软硬件快速迭代。

星环OS则支持百亿参数级AI模型的部署,例如端到端智驾算法需TB级内存带宽,星环OS通过分布式数据访存、内存池优化与以太网通信,满足了高吞吐需求。

这里有一个快速适配案例进一步印证了其工程价值,芯片厂商原本需半年提供适配系统,而星环OS的工具链将其缩短,研发效率提升非常多。

● 从工程视角看,星环OS的设计体现了系统性思维:解耦架构提升了适配效率,算力池化优化了资源利用,实时性与安全性保障了功能可靠性。这些创新为智能汽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但其成功依赖于芯片厂商与车企的协同适配能力。

02

生态构建:

开源模式的产业逻辑与协同价值

大家都在问一个问题,你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开源?星环OS的开源战略不仅是技术决策,更是产业生态的深远布局。

谢炎在访谈中反复强调,开源的目的是通过行业协同,加速从“智能系统”到“智慧系统”的转型。

其实简单来说,理想走在了技术开发的一线,所以能看到困难的地方在哪里,在无人尝试的地带试探是寂寞的。

这里需要开源模式、生态价值与潜在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其对汽车产业的赋能机制。

● 开源模式

◎ 理想选择Apache License作为开源协议,是具备开放与非控制的理念。星环OS不收取费用、不干涉使用方式、不掌握用户数据,只是在使用上类似deepseek的权重开源模式;开放源码比这中模式更有优势,对产业和协同、创新更有帮助。

◎ 这种宽松许可确保了车企与供应商的自主权,车企可自由修改代码以适配自有智驾算法,供应商可基于星环OS优化芯片设计,而无需担心商业掣肘。相比安卓(谷歌通过服务捆绑获利),星环OS的“无回报”模式更像Linux,旨在通过社区贡献实现技术迭代。

◎ 谢炎提到,开源社区将设立委员会与维护者,鼓励车企、供应商甚至非汽车企业参与版本规划与代码审核,贡献越多者拥有更大话语权。这种治理架构借鉴了Apache基金会,强调透明性与协作性。  

● 开源的生态价值在于降低行业重复投入,形成技术共识。星环OS可为汽车行业每年节省研发成本,源于三方面:

◎ 一是解决共性技术难题,例如实时性与安全性需数百人年研发,星环OS的成熟方案可直接复用,节省50%以上资源;

◎ 二是优化硬件适配,供应商可基于开源代码提前移植软件,缩短芯片上车时间30%;

◎ 三是减少“重复造轮子”,例如车控与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开发,降低20%的项目费用。

供应链现在确实是很不稳定,在交流中提及的芯片更改的案例生动说明了协同效应:当理想提出为ECU增加安全IP时,闭源模式下供应商因单一客户不愿配合(凭啥来给你改),而开源后供应商看到多车企的潜在需求,主动投入研发。

客观来说,一旦“同频共振”起飞以后,类似安卓生态,高通等厂商因安卓普及而优化芯片,形成了硬件-软件的正反馈循环,可以取得非常强的效果。

● 潜在影响

◎ 星环OS的开源,其实从目的是给了汽车产业一份可以参考的蓝图,汽车行业正从碎片化功能开发转向集中化系统设计,例如多域融合需统一通信协议与算力调度。

◎ 星环OS作为“公共协议”,定义了实时性、安全性与AI算力的标准,引导车企与供应商向相同目标迈进。例如,某Tier 1供应商可基于星环OS开发域控系统,服务多家车企,规模效应下成本下降15%。

◎ 对于中小企业,开源降低了技术门槛,车企无需自研OS即可部署智驾与座舱应用,研发周期缩短6-12个月。这种普惠性尤其对二三线车企意义重大,其可通过社区获取技术支持,避免高昂的闭源授权费。    

● 当然有价值的事情,肯定会遇到困难很挑战,开源模式的推进面临多重挑战。

◎ 汽车行业接受度大家都知道的,汽车行业习惯项目制与闭源开发,工程师虽熟悉开源理念,但企业决策需时间验证星环OS的稳定性。例如,某车企可能担心代码透明导致商业机密泄露,或因缺乏开发能力难以二次定制。

◎ 其次是技术适配难度,星环OS需支持多架构芯片与复杂域控,初期调试可能耗费数百人月,尤其对资源有限的供应商构成压力。理想计划通过白皮书、技术文档与芯片预适配缓解这一问题,但社区支持的深度仍是关键变量。

◎ 最后是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开源生态需活跃贡献者维持,汽车行业体量远小于手机(年产2亿辆 vs. 10亿台),可能限制社区规模。

当然这里,理想汽车是有界限的,在这里 “没有客服团队,依赖社区模式”。

● 从产业视角看,星环OS的开源战略不仅是技术共享,更是生态重塑的尝试,通过开放协议与社区协作,降低了行业壁垒,加速了智能化进程,但其成效取决于车企的参与度与供应商的响应速度。

小结

理想星环OS的开源战略是值得大家去思考和理解的。

在技术层面,解耦架构、算力池化与实时性优化为其奠定了领先优势,支持了多智能体协同的智慧系统愿景;

在产业层面,Apache License与社区治理模式打破了技术壁垒,形成了车企-供应商-芯片厂商的协同生态,潜在节省相当多的研发成本未来3-5年,星环OS的成功将取决于白皮书与工具链的完善、早期采用者的反馈以及社区贡献的活跃度。

我认为星环OS不仅为理想汽车注入了技术动能,为行业发展给了一份自己的思考,这事让人尊敬。      

原文标题 : 深度访谈|理想星环OS为什么要开源?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