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信博(688408.SH)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据年报披露,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扣非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96.51%。报告期间,公司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提升,整体业绩表现全面向好。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2024年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建设成为清洁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使全球多个主要光伏市场亚太、欧洲、拉美及中东非地区等新兴市场光伏电站建设需求不断放量。而在此期间,依托在全球化市场的前瞻布局及全球供应链产能贡献效应,中信博主营产品跟踪支架系统订单及销售规模的增长,成功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实现大踏步前进。此外,在年报披露当日,公司还同期对外发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中信博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17亿元,占公司本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4.40%。其高水平的分红亦彰显了公司对股东的积极回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多款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跟踪支架营收同比增长超112%
中信博的业务主要包括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BIPV等。据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跟踪支架的营收规模为76.32亿元,营收规模较上年同比提升112.10%,成为了推动公司整体业绩的重要依托。目前,该业务营收占比接近中信博总营收的85%左右,业务毛利率也进一步提升至20%左右。
从产品端来看,近年来中信博相继推出的天际、天智、天双等多款智能化跟踪系统产品,其产品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光伏应用场景,并应用于全球多个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有效提升光伏电站发电效率,让公司在下游客户中获得了高度认可。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光伏电站的“骨骼”,光伏支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投资收益,是地面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之一。而与固定支架相比,跟踪支架在其基础上,新增了电机电控和控制软件,可以根据当地光照和天气情况调整支架角度,增加组件接受的太阳辐射和时长,降低极端天气影响,价值量和竞争壁垒均较传统支架有较大幅度提升。从行业方面来看,根据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光伏预计增量在531GW-583GW之间,全球市场光伏新增项目仍处于乐观状态。未来,海外市场如拉美、中东、中亚、非洲地区增量迅猛发展,叠加光伏发电综合成本走低和新兴市场涌现等因素刺激,将促进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而从公司来看,中信博近年来以连续获得全球跟踪支架前六排名,并在亚太及中东地区出货量名列前茅。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信博跟踪支架出货量达到17.41GW。预计未来,行业增长与技术壁垒的叠加效应将为光伏支架市场注入长期动能,而中信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技术迭代强劲能力,则有望持续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
设立六大生产制造基地,加速全球化布局
从业务的区域可以看出,中信博有超过80%的收入均来自于海外市场,且近年来公司海外占比提升明显,而这背后则主要来自于公司全球化布局的不断深入和产能规模的持续提升。
据年报披露,在产能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国内外生产基地及已搭建的全球供应链基础上,围绕海外供应链交付能力落地,规划了沙特、巴西海外产能基地搭建。公司通过采用海外生产基地本地化生产、国内生产基地出口及依托国际战略合作供应商等多途径方式,有效支撑公司全球主要市场的交付能力,保障国内外订单顺利完成交付。
同时,针对销售布局,公司在报告期内新设立了南非中信博、西班牙中信博、阿联酋中信博等海外子公司,在中东、欧洲、拉美等光伏市场持续搭建属地化功能总部,成功提升了当地业务人才梯队及支架系统差异化解决方案能力,夯实公司部分海外市场布局的先发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现阶段中信博已拥有江苏常州、安徽繁昌、安徽宿松、印度古吉拉特、沙特吉达、巴西巴伊亚州六大生产制造基地,能够迅速响应全球交付需求。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出货量超90GW,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安装了近1900个项目,斩获全球多个GW级大型项目订单。其全球化布局以及产能覆盖为公司发展带来了重要支撑,并为其长期成长打造了坚实基础。
此外,根据公司发布的最新公告,中信博拟在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建设中信博零碳总部基地,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光热、储能等领域,拟投资规模不超过20.22亿元。公司表示,预计此次零碳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公司“跟踪+”“绿电+”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有助于丰富产业链布局,加强业务矩阵效应,提升公司各模块协同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企业长期驱动力
在产能布局不断拓展的同时,中信博亦高度重视对技术创新及研发的大力投入。
公告显示,2024年期间,中信博合计投入研发费用2.03亿元,同比增长了19.28%。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320人。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也为公司研发创新工作注入了核心动能。
据统计,2024年全年,公司共新增知识产权147项,,发明专利合计新增29项,增速显著,报告期末累计获得知识产权671项。据此在核心产品上,其核心产品跟踪支架产品结合了公司多点平行同步驱动技术、人工智能跟踪控制技术、光伏电站自动勘察及排布技术、风工程技术、数值风洞CFD技术、BIM+GIS技术、双面组件跟踪物联网传感网络等技术,成为了集算法、控制研究、结构研究、驱动研究为一体的重要科研成果。同时,技术的不断突破也让公司成功累次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面向未来,中信博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稳定可靠性、发电增益及光伏电站运维领域,持续结合市场需求及电网侧客户需求,拓展公司产品的多元应用场景,提升公司产品的科技硬实力。而预计在持续研发投入的驱动下,中信博有望通过科学创新持续赋能全球能源转型,进而大力推动光伏支架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跃迁。
4月17日,中信博(688408.SH)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据年报披露,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长41.25%;实现归母净利润6.32亿元,同比增长83.03%;扣非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96.51%。报告期间,公司营收净利均实现“双位数”提升,整体业绩表现全面向好。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2024年光伏电站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尤其是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建设成为清洁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使全球多个主要光伏市场亚太、欧洲、拉美及中东非地区等新兴市场光伏电站建设需求不断放量。而在此期间,依托在全球化市场的前瞻布局及全球供应链产能贡献效应,中信博主营产品跟踪支架系统订单及销售规模的增长,成功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实现大踏步前进。此外,在年报披露当日,公司还同期对外发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中信博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17亿元,占公司本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4.40%。其高水平的分红亦彰显了公司对股东的积极回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多款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跟踪支架营收同比增长超112%
中信博的业务主要包括光伏跟踪支架、固定支架、BIPV等。据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跟踪支架的营收规模为76.32亿元,营收规模较上年同比提升112.10%,成为了推动公司整体业绩的重要依托。目前,该业务营收占比接近中信博总营收的85%左右,业务毛利率也进一步提升至20%左右。
从产品端来看,近年来中信博相继推出的天际、天智、天双等多款智能化跟踪系统产品,其产品可以适应多种不同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光伏应用场景,并应用于全球多个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有效提升光伏电站发电效率,让公司在下游客户中获得了高度认可。
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光伏电站的“骨骼”,光伏支架的性能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投资收益,是地面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之一。而与固定支架相比,跟踪支架在其基础上,新增了电机电控和控制软件,可以根据当地光照和天气情况调整支架角度,增加组件接受的太阳辐射和时长,降低极端天气影响,价值量和竞争壁垒均较传统支架有较大幅度提升。从行业方面来看,根据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光伏预计增量在531GW-583GW之间,全球市场光伏新增项目仍处于乐观状态。未来,海外市场如拉美、中东、中亚、非洲地区增量迅猛发展,叠加光伏发电综合成本走低和新兴市场涌现等因素刺激,将促进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而从公司来看,中信博近年来以连续获得全球跟踪支架前六排名,并在亚太及中东地区出货量名列前茅。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信博跟踪支架出货量达到17.41GW。预计未来,行业增长与技术壁垒的叠加效应将为光伏支架市场注入长期动能,而中信博凭借全球化布局与技术迭代强劲能力,则有望持续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业绩增长动力。
设立六大生产制造基地,加速全球化布局
从业务的区域可以看出,中信博有超过80%的收入均来自于海外市场,且近年来公司海外占比提升明显,而这背后则主要来自于公司全球化布局的不断深入和产能规模的持续提升。
据年报披露,在产能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在原有国内外生产基地及已搭建的全球供应链基础上,围绕海外供应链交付能力落地,规划了沙特、巴西海外产能基地搭建。公司通过采用海外生产基地本地化生产、国内生产基地出口及依托国际战略合作供应商等多途径方式,有效支撑公司全球主要市场的交付能力,保障国内外订单顺利完成交付。
同时,针对销售布局,公司在报告期内新设立了南非中信博、西班牙中信博、阿联酋中信博等海外子公司,在中东、欧洲、拉美等光伏市场持续搭建属地化功能总部,成功提升了当地业务人才梯队及支架系统差异化解决方案能力,夯实公司部分海外市场布局的先发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现阶段中信博已拥有江苏常州、安徽繁昌、安徽宿松、印度古吉拉特、沙特吉达、巴西巴伊亚州六大生产制造基地,能够迅速响应全球交付需求。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出货量超90GW,在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安装了近1900个项目,斩获全球多个GW级大型项目订单。其全球化布局以及产能覆盖为公司发展带来了重要支撑,并为其长期成长打造了坚实基础。
此外,根据公司发布的最新公告,中信博拟在苏州市昆山市陆家镇建设中信博零碳总部基地,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光热、储能等领域,拟投资规模不超过20.22亿元。公司表示,预计此次零碳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公司“跟踪+”“绿电+”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有助于丰富产业链布局,加强业务矩阵效应,提升公司各模块协同能力及综合竞争力。
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企业长期驱动力
在产能布局不断拓展的同时,中信博亦高度重视对技术创新及研发的大力投入。
公告显示,2024年期间,中信博合计投入研发费用2.03亿元,同比增长了19.28%。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320人。高水平的研发投入也为公司研发创新工作注入了核心动能。
据统计,2024年全年,公司共新增知识产权147项,,发明专利合计新增29项,增速显著,报告期末累计获得知识产权671项。据此在核心产品上,其核心产品跟踪支架产品结合了公司多点平行同步驱动技术、人工智能跟踪控制技术、光伏电站自动勘察及排布技术、风工程技术、数值风洞CFD技术、BIM+GIS技术、双面组件跟踪物联网传感网络等技术,成为了集算法、控制研究、结构研究、驱动研究为一体的重要科研成果。同时,技术的不断突破也让公司成功累次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面向未来,中信博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稳定可靠性、发电增益及光伏电站运维领域,持续结合市场需求及电网侧客户需求,拓展公司产品的多元应用场景,提升公司产品的科技硬实力。而预计在持续研发投入的驱动下,中信博有望通过科学创新持续赋能全球能源转型,进而大力推动光伏支架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