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恒信:产融结合助力可持续发展 稳健成长兼具

中国财富通

2天前

海通恒信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产融生态的持续扩容,在科技与绿色赛道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智化风控体系的成熟,为其规模增长提供了安全垫。

融资租赁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灵活的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海通恒信(1905.HK)凭借对产业需求的深度洞察与风险管理的持续精进,2024年交出了一份兼具稳健性与成长性的成绩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通恒信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1,112.97亿元,权益总额达到人民币199.83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及其他收入、收益人民币88.55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5.13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海通恒信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6.37%,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8.10%。

加速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产业转型成效斐然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下,海通恒信跳出传统融资租赁的单一角色,以生态化思维串联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各方多方位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2024年,海通恒信通过举办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强化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产融对接合作,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裂变。以数字经济为例,年内,公司举办AI+应用生态大会,组织与会国内领军AI企业代表、产业代表就AI+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与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创造及加速了多个商业项目的对接,有效促进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海通恒信积极配合上海市融资租赁协会编制《中国绿色租赁年度发展报告》,推动出台了上海市绿色租赁业务认定的地方标准,并作为首批融资租赁机构入驻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唯一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入选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增强业务新动能,与产业伙伴共赢发展。

从最终成果来看,海通恒信产业类业务投放比重持续上升,产业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科技金融业务全年投放较2023年同期上升70.67%,其中专精特新业务投放较2023年同期上升91.18%,截至2024年末,科技金融业务资产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55.16%,其中专精特新资产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129.30%。绿色金融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绿色金融资产余额及生息资产余额占比均较2023年末有所提升。这一结构性调整不仅提升了公司资产收益的可持续性,更与宏观政策导向形成共振,为长期增长注入确定性。

数智赋能风险管理 资产质量稳健可控

在行业风险暴露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通恒信2024年不良资产余额逆势下降4.36%至人民币10.98亿元,且连续两年实现压降,降幅较2023年扩大2.81个百分点,凸显其风险管控能力的领先性。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公司以“数智化”为核心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升级——从获客到资产处置,技术赋能贯穿始终。

租前环节,海通恒信对互联获客平台、视频尽调系统等金融科技功能进行了迭代升级,赋能获客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租中环节,公司迭代了预审报告系统,提供更实时高效的数据服务和细分场景应用;推动了AI模型建设,提供多维度数据辅助和智能化交叉验证,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效率。租后环节,持续建设资产管理系统,迭代升级了设备手环应用系统、GPS监控系统,进一步丰富了物联设备的应用场景,为实物资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高效的风险管控下,海通恒信全年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年末不良资产率1.17%,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均保持在安全可控水平,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316.17%,较2023年末进一步提升50.3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未来资产趋势整体向好,资产质量稳健可控。

海通恒信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产融生态的持续扩容,在科技与绿色赛道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智化风控体系的成熟,为其规模增长提供了安全垫。这种“进攻有方向、防守有章法”的策略,使得公司核心经营指标上面呈现出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伴随“制造强国”“双碳”等战略的推进,以产业转型为矛、以风控为盾的海通恒信,或将在产融结合的新周期中打开更大的价值空间。

海通恒信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产融生态的持续扩容,在科技与绿色赛道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智化风控体系的成熟,为其规模增长提供了安全垫。

融资租赁作为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灵活的模式,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海通恒信(1905.HK)凭借对产业需求的深度洞察与风险管理的持续精进,2024年交出了一份兼具稳健性与成长性的成绩单。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通恒信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1,112.97亿元,权益总额达到人民币199.83亿元。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总额及其他收入、收益人民币88.55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5.13亿元。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海通恒信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为6.37%,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为8.10%。

加速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产业转型成效斐然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线下,海通恒信跳出传统融资租赁的单一角色,以生态化思维串联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充分发挥产融结合优势,推动产业生态各方多方位战略合作,进一步扩大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2024年,海通恒信通过举办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促进会,强化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产融对接合作,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与价值裂变。以数字经济为例,年内,公司举办AI+应用生态大会,组织与会国内领军AI企业代表、产业代表就AI+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与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创造及加速了多个商业项目的对接,有效促进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此外,海通恒信积极配合上海市融资租赁协会编制《中国绿色租赁年度发展报告》,推动出台了上海市绿色租赁业务认定的地方标准,并作为首批融资租赁机构入驻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唯一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入选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增强业务新动能,与产业伙伴共赢发展。

从最终成果来看,海通恒信产业类业务投放比重持续上升,产业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科技金融业务全年投放较2023年同期上升70.67%,其中专精特新业务投放较2023年同期上升91.18%,截至2024年末,科技金融业务资产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55.16%,其中专精特新资产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129.30%。绿色金融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绿色金融资产余额及生息资产余额占比均较2023年末有所提升。这一结构性调整不仅提升了公司资产收益的可持续性,更与宏观政策导向形成共振,为长期增长注入确定性。

数智赋能风险管理 资产质量稳健可控

在行业风险暴露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海通恒信2024年不良资产余额逆势下降4.36%至人民币10.98亿元,且连续两年实现压降,降幅较2023年扩大2.81个百分点,凸显其风险管控能力的领先性。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公司以“数智化”为核心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升级——从获客到资产处置,技术赋能贯穿始终。

租前环节,海通恒信对互联获客平台、视频尽调系统等金融科技功能进行了迭代升级,赋能获客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租中环节,公司迭代了预审报告系统,提供更实时高效的数据服务和细分场景应用;推动了AI模型建设,提供多维度数据辅助和智能化交叉验证,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效率。租后环节,持续建设资产管理系统,迭代升级了设备手环应用系统、GPS监控系统,进一步丰富了物联设备的应用场景,为实物资产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高效的风险管控下,海通恒信全年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年末不良资产率1.17%,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均保持在安全可控水平,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316.17%,较2023年末进一步提升50.3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未来资产趋势整体向好,资产质量稳健可控。

海通恒信表示,公司一方面通过产融生态的持续扩容,在科技与绿色赛道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智化风控体系的成熟,为其规模增长提供了安全垫。这种“进攻有方向、防守有章法”的策略,使得公司核心经营指标上面呈现出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伴随“制造强国”“双碳”等战略的推进,以产业转型为矛、以风控为盾的海通恒信,或将在产融结合的新周期中打开更大的价值空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