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再受重击:AMD联合台积电,2nm芯片已来

智车科技

2天前

原文标题:英特尔再受重击:AMD联合台积电,2nm芯片已来。

在芯片行业的江湖中,英特尔AMD的缠斗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曾经的“老大哥”与“小跟班”,如今却因技术路线的分野,上演了一场残酷的攻守互换。而随着AMD宣布联合台积电推出2nm芯片,这场竞争的天平似乎再次倾斜。

图片

历史恩怨:从“小弟”到挑战者

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凭借x86架构的专利壁垒,几乎垄断了全球PC处理器市场。彼时的AMD,更像是英特尔为规避反垄断风险而刻意保留的“陪跑者”——技术授权、产品迭代,始终活在巨头的阴影之下。

但商业世界的剧本从不乏反转。2006年,AMD凭借“真双核”架构短暂压制英特尔;2017年,锐龙(Ryzen)处理器的横空出世,更是撕开了英特尔长期把持的高性能市场缺口。不过,真正让双方地位发生质变的,是制造工艺的分道扬镳。

图片

战略分水岭:代工模式 vs 垂直整合

英特尔曾以“IDM模式”(设计+制造一体化)为傲,从芯片设计到晶圆生产全流程自主掌控。然而,自10nm工艺屡屡跳票开始,这家巨头逐渐陷入“制程延迟—工艺拉跨—客户流失”的恶性循环。

反观AMD,在2018年剥离格芯(GlobalFoundries)后,轻装上阵转型为纯设计公司(Fabless),将制造环节全权委托给台积电。这一决策看似被动,实则暗藏杀机:台积电的先进制程(7nm、5nm)迅速成为AMD反超的跳板。2023年,AMD在服务器芯片市场的份额已突破30%,而英特尔则因产能问题屡遭客户抱怨。

“绑定台积电,是AMD近十年最明智的选择。” 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当英特尔还在为10nm工艺发愁时,AMD已经吃透了5nm的红利。”

图片

2nm芯片落地:AMD的“技术突袭”

而近日,AMD的一则官宣引发行业震动:与台积电合作的2nm核心复合芯片(CCD),将搭载于第六代EPYC “Venice”服务器处理器,明年会推出。这意味着,AMD不仅抢下了“首发2nm CPU”的头衔,更验证了台积电N2工艺的成熟度。

“AMD的路线图比英特尔进步至少两年。” 一名服务器厂商采购负责人透露,“客户们已经开始讨论Venice的测试订单,而英特尔的18A工艺,可能还在PPT上。”

英特尔困局:18A工艺的迷雾

面对AMD的步步紧逼,英特尔将翻盘的希望押注于18A工艺。官方宣称,这一制程将在2025年量产,性能媲美台积电2nm。但业界质疑声不断:

技术可行性:英特尔此前多次承诺的制程节点(如10nm、7nm)均大幅延期,18A的“画饼”可信度存疑;

客户信任: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早已转向台积电,即便18A如期量产,能否挽回流失的订单仍是未知数;

资金压力:新建晶圆厂需耗资数百亿美元,而英特尔2024年业绩很差,现金流捉襟见肘。

“英特尔陷入了‘既要追赶制程,又要维持IDM模式’的双重陷阱。” 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评论称,“它的对手不仅是AMD,更是整个代工模式的效率碾压。”

图片

芯片江湖:没有永远的“大哥”

回望芯片产业史,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比短期市场份额更具决定性。AMD与台积电的结盟,本质上是“专业分工”对“垂直整合”的胜利——设计公司专注创新,代工厂极致打磨工艺,二者协同形成的效率优势,已非传统IDM巨头所能匹敌。

而对英特尔而言,教训或许更为深刻:当一家公司既要扮演“运动员”(设计芯片),又要兼任“裁判员”(控制制造),其决策难免因内部利益纠葛而失衡。制程落后的根源,或许不在于技术能力,而在于对旧模式的路径依赖。

图片

你怎么看?英特尔还能扳回这一局吗?

原文标题 : 英特尔再受重击:AMD联合台积电,2nm芯片已来

原文标题:英特尔再受重击:AMD联合台积电,2nm芯片已来。

在芯片行业的江湖中,英特尔AMD的缠斗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曾经的“老大哥”与“小跟班”,如今却因技术路线的分野,上演了一场残酷的攻守互换。而随着AMD宣布联合台积电推出2nm芯片,这场竞争的天平似乎再次倾斜。

图片

历史恩怨:从“小弟”到挑战者

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凭借x86架构的专利壁垒,几乎垄断了全球PC处理器市场。彼时的AMD,更像是英特尔为规避反垄断风险而刻意保留的“陪跑者”——技术授权、产品迭代,始终活在巨头的阴影之下。

但商业世界的剧本从不乏反转。2006年,AMD凭借“真双核”架构短暂压制英特尔;2017年,锐龙(Ryzen)处理器的横空出世,更是撕开了英特尔长期把持的高性能市场缺口。不过,真正让双方地位发生质变的,是制造工艺的分道扬镳。

图片

战略分水岭:代工模式 vs 垂直整合

英特尔曾以“IDM模式”(设计+制造一体化)为傲,从芯片设计到晶圆生产全流程自主掌控。然而,自10nm工艺屡屡跳票开始,这家巨头逐渐陷入“制程延迟—工艺拉跨—客户流失”的恶性循环。

反观AMD,在2018年剥离格芯(GlobalFoundries)后,轻装上阵转型为纯设计公司(Fabless),将制造环节全权委托给台积电。这一决策看似被动,实则暗藏杀机:台积电的先进制程(7nm、5nm)迅速成为AMD反超的跳板。2023年,AMD在服务器芯片市场的份额已突破30%,而英特尔则因产能问题屡遭客户抱怨。

“绑定台积电,是AMD近十年最明智的选择。” 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当英特尔还在为10nm工艺发愁时,AMD已经吃透了5nm的红利。”

图片

2nm芯片落地:AMD的“技术突袭”

而近日,AMD的一则官宣引发行业震动:与台积电合作的2nm核心复合芯片(CCD),将搭载于第六代EPYC “Venice”服务器处理器,明年会推出。这意味着,AMD不仅抢下了“首发2nm CPU”的头衔,更验证了台积电N2工艺的成熟度。

“AMD的路线图比英特尔进步至少两年。” 一名服务器厂商采购负责人透露,“客户们已经开始讨论Venice的测试订单,而英特尔的18A工艺,可能还在PPT上。”

英特尔困局:18A工艺的迷雾

面对AMD的步步紧逼,英特尔将翻盘的希望押注于18A工艺。官方宣称,这一制程将在2025年量产,性能媲美台积电2nm。但业界质疑声不断:

技术可行性:英特尔此前多次承诺的制程节点(如10nm、7nm)均大幅延期,18A的“画饼”可信度存疑;

客户信任: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早已转向台积电,即便18A如期量产,能否挽回流失的订单仍是未知数;

资金压力:新建晶圆厂需耗资数百亿美元,而英特尔2024年业绩很差,现金流捉襟见肘。

“英特尔陷入了‘既要追赶制程,又要维持IDM模式’的双重陷阱。” 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评论称,“它的对手不仅是AMD,更是整个代工模式的效率碾压。”

图片

芯片江湖:没有永远的“大哥”

回望芯片产业史,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比短期市场份额更具决定性。AMD与台积电的结盟,本质上是“专业分工”对“垂直整合”的胜利——设计公司专注创新,代工厂极致打磨工艺,二者协同形成的效率优势,已非传统IDM巨头所能匹敌。

而对英特尔而言,教训或许更为深刻:当一家公司既要扮演“运动员”(设计芯片),又要兼任“裁判员”(控制制造),其决策难免因内部利益纠葛而失衡。制程落后的根源,或许不在于技术能力,而在于对旧模式的路径依赖。

图片

你怎么看?英特尔还能扳回这一局吗?

原文标题 : 英特尔再受重击:AMD联合台积电,2nm芯片已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