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商信息CCM
、最近一周价格变动趋势
价格跌幅显著
截至4月11日,NYMEX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为3.52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前一周(4月4日)的3.837美元下跌8.08%。本周(4月10日-4月16日)累计跌幅约8.1%,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需求疲软:美国气温回升导致采暖需求下滑,叠加传统消费淡季影响。
供应增加:美国本土天然气产量周环比上升5亿立方英尺/日,EIA预测第二季度产量同比增29.66亿立方英尺/日。
关税政策压力: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加征关税及反制措施引发市场对能源需求的担忧。
区域价差变化
全球主要市场价差收窄,如JKM-HH价差从9.078降至9.0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反映亚洲需求疲软和美国供应宽松。
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供需基本面
供应端:美国产量持续回升,叠加加拿大管道气出口稳定,市场供应宽松16。EIA预计2025年干气产量将达105Bcf/d,平衡表趋于缓和。
需求端:暖冬效应延续,欧洲和中国LNG进口量同比下滑(中国1-2月进口美国LNG量减少44%),工业及发电需求未见明显提振。
政策与地缘风险
关税冲突:美国与多国关税博弈升级,短期压制市场情绪,但豁免清单的推出(如半导体领域)可能缓解部分压力。
地缘事件:尼日利亚Oando管道遭袭、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可能扰动供应链,但当前影响有限。
库存与天气
美国库存偏离度已从-6.5%回升,淡季注库阶段库存压力或进一步压低价格。
未来两周气温预测偏暖,需求难有超预期增长16。
三、未来走势展望
短期(1个月内)
下行压力延续:淡季需求疲软叠加产量增长,价格可能下探3.3-3.5美元/百万英热区。
反弹契机:若地缘冲突加剧或极端天气提前出现,可能触发技术性反弹,但空间受限。
中期(3-6个月)
供需再平衡:EIA上调产量预期后,需关注夏季制冷需求是否超预期。若经济复苏带动工业用气,价格或企稳于3.5-4.0美元区间。
政策变量:关税谈判进展及美国能源出口政策调整是关键变量。若中美能源贸易缓和,亚洲需求或边际改善。
长期(6个月以上)
结构性转型压力: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如电动车普及)可能压制天然气长期需求,但作为过渡能源仍具韧性。
(转自:中商信息CCM)
来源:中商信息CCM
、最近一周价格变动趋势
价格跌幅显著
截至4月11日,NYMEX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为3.52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前一周(4月4日)的3.837美元下跌8.08%。本周(4月10日-4月16日)累计跌幅约8.1%,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需求疲软:美国气温回升导致采暖需求下滑,叠加传统消费淡季影响。
供应增加:美国本土天然气产量周环比上升5亿立方英尺/日,EIA预测第二季度产量同比增29.66亿立方英尺/日。
关税政策压力: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加征关税及反制措施引发市场对能源需求的担忧。
区域价差变化
全球主要市场价差收窄,如JKM-HH价差从9.078降至9.0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反映亚洲需求疲软和美国供应宽松。
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供需基本面
供应端:美国产量持续回升,叠加加拿大管道气出口稳定,市场供应宽松16。EIA预计2025年干气产量将达105Bcf/d,平衡表趋于缓和。
需求端:暖冬效应延续,欧洲和中国LNG进口量同比下滑(中国1-2月进口美国LNG量减少44%),工业及发电需求未见明显提振。
政策与地缘风险
关税冲突:美国与多国关税博弈升级,短期压制市场情绪,但豁免清单的推出(如半导体领域)可能缓解部分压力。
地缘事件:尼日利亚Oando管道遭袭、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可能扰动供应链,但当前影响有限。
库存与天气
美国库存偏离度已从-6.5%回升,淡季注库阶段库存压力或进一步压低价格。
未来两周气温预测偏暖,需求难有超预期增长16。
三、未来走势展望
短期(1个月内)
下行压力延续:淡季需求疲软叠加产量增长,价格可能下探3.3-3.5美元/百万英热区。
反弹契机:若地缘冲突加剧或极端天气提前出现,可能触发技术性反弹,但空间受限。
中期(3-6个月)
供需再平衡:EIA上调产量预期后,需关注夏季制冷需求是否超预期。若经济复苏带动工业用气,价格或企稳于3.5-4.0美元区间。
政策变量:关税谈判进展及美国能源出口政策调整是关键变量。若中美能源贸易缓和,亚洲需求或边际改善。
长期(6个月以上)
结构性转型压力: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如电动车普及)可能压制天然气长期需求,但作为过渡能源仍具韧性。
(转自:中商信息C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