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视点 | “隐形链条”如何激活3.3亿存量市场?政策组合拳延长汽车消费全生命周期

新华财经

5天前

有经销商告诉新华财经,补贴政策落地以来,店内客流量同比增长约30%,成交量上涨约23%,其中约50%的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方式购车。

3768cf2b76924960ac502388db0beb42.jpeg

新华财经上海4月16日电(李一帆)计算购车补贴金额、“0首付”买下第一辆车、凌晨高速换电……这些实时发生的情景都在被同一个经济命题串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汽车消费额50314亿元,占比10.3%。这意味着每10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就有1元流向汽车产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5%至8%之间。庞大的汽车市场,任何一个细微波动都会牵动经济脉搏。如何让每辆车的价值流动从单点交易升级为永续循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政策协同创新,将汽车消费从单纯的购买行为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新车置换-二手车流通-后市场服务”的生态闭环。

激活存量:以旧换新催生万亿置换潮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3.3亿辆,新车销量增速趋缓。作为提振汽车消费的关键举措之一,以旧换新是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抓手。“可以说,以旧换新政策对于稳定当前汽车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邢海涛表示。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政策带动汽车报废更新290万辆,置换更新超370万辆,直接撬动汽车消费9200多亿元。

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懂车帝联合发布的《2024年促进汽车消费与用户洞察白皮书》显示,2024年汽车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置换更新已成汽车消费主流需求之一,超75%受访者认为发放补贴对提升购车意愿作用较强。山东淄博某市民通过“报废补贴+置换优惠”组合政策购买了丰田品牌某轿车,实际购车成本降低近20%。

不过数据显示,受访者中享受过购车补贴优惠的仅占两成,以补贴提振消费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作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汽车补贴政策还需要持续推进,降低行业库存压力,提升盈利能力,改变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025年,“以旧换新”新政将汽车报废更新旧车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以及2018年年底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乘用车,并将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提升至1.5万元,以“真金白银”进一步释放置换需求。

这一政策精准击中了市场的供需痛点。在供给端,大量老旧车源涌入市场。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服务体验和政策效率上都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截至2025年4月10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23.2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74.7万份,汽车置换补贴申请148.5万份,同比大涨。其中2月份更同比大增188.2%,创历史新高。

而在需求端,消费者从“观望”转向“行动”。截至3月28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已经超过176.9万份。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国家汽车以旧换新平台北京市累计收到报废更新申请5753辆,日均申请量174辆;北京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系统累计收到置换更新申请9788辆,日均申请量297辆。有经销商告诉新华财经,补贴政策落地以来,店内客流量同比增长约30%,成交量上涨约23%,其中约50%的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方式购车。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林健表示,预计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有望超过1400万辆,带动销售额将超过2万亿元。

畅通渠道:二手车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以旧换新”拉动新车销量增长的同时,也为二手车市场带来了新动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二手车累计交易量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累计交易金额为12852.05亿元。政策效应在第四季度尤为显著,9至12月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市场主体的表现印证了这一趋势。经销商龙头企业中升控股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681亿元,同比减少6.2%,净利润32亿元,同比减少36.0%。但二手车业务逆势增长,2024年销量22.6万辆,同比增长37.9%,对应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10%;业务综合利润贡献13亿元,单车利润贡献约5700元。汽车交易平台易鑫集团2024年新车交易量同比减少5.76%,二手车交易量则同比增长25.45%。

2025年新政后,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并落地实施了配套激励措施,通过举办春季车展、发放购车补贴等线下活动有效激活市场消费热情,推动二手车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二手车累计交易量460.74万辆,同比增长0.15%,累计交易金额为3032.16亿元。同时,跨区域流通保持稳定,转籍率为29.52%,高于同期0.35个百分点。

尽管政策推动下的二手车市场发展成效显著,但背后仍存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新车价格战传导至二手车市场,今年2月二手车交易均价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万元至6.46万元,部分中端车型毛利率跌破1%,车行面临亏损。另一方面,我国二手车市场析出率仅为5.5%,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折射出车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截至2025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到的二手车涉及的案件总量超过17万件,销售重大事故车辆、销售泡水车辆、里程造假成为主要争议类型。

行业转型在压力中提速。此次《方案》提出了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目前,多地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关键参数公示,电池健康度(SOH≥70%)、事故记录等关键信息强制公示;“反向开票”政策在天津、四川、贵州等地落地,推动产业链合规化;二手车补贴政策、“一站式”过户服务等大大压缩交易周期。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二手车势必将呈现出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5年二手车市场规模将首次跨越2000万辆大关,成为行业里程碑。

拓展生态:后市场玩转汽车新生活

汽车存量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正从“购买一辆车”向“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跃迁。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将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新兴业态纳入重点支持范畴,政策导向正推动后市场从边缘走向核心。

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改装行业迎来转机。自2022年国家推动改装合法化以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合规改装审批量实现230%的同比增长,企业注册量增幅达58%。政策松绑还体现在逐步明确改装边界,规范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今年小鹏等品牌推出的官方改色创新,也为企业开辟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房车市场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快速扩容。海南等地推出了简化房车上路手续、优先审批营地用地等举措,上汽大通等品牌推出的插混房车将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推动消费群体从高端用户向大众市场延伸,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房车保有量在2024年突破30万辆。2024年,中国房车市场规模达到1084.9亿元,同比增长7.9%。

社交媒体上,“房车生活”话题播放量超百亿次,“一个人住B型房车是最爽的”“90后女生独居房车的日常”“10平米房车小窝涮火锅是种怎样的体验”等视频点赞量超10万。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包含近200款房车,其中新能源车型超15%,这也是历季度新车公示中新能源房车最多的一次。可以预判,2025年或将有更多的新能源房车亮相。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新能源房车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的8.1%提升至15%,并且价格将进一步下探,加速市场普及。

汽车赛事作为后市场的高端形态,则承担着培育消费文化、拉动关联产业的重任。《方案》发布后,四川省有关部门于4月3日迅速出台《四川省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将支持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赛事资源,着力打造从专业竞技到群众性活动的赛事矩阵。一直以来,汽车赛事都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以上海F1中国大奖赛为例,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共吸引逾20万人次现场观赛,直接经济影响达14.06亿元,赛事产出效应39.28亿元,拉动旅游六要素收入15.93亿元。今年赛车运动热度持续升温,3月F1赛事以超22万人次现场观众刷新了去年的观赛纪录,门票收入突破亿元。

这些业态的协同发展,标志着后市场正摆脱对整车销售的依附。当政策红利从“刺激购买”延伸到“激活使用”,改装件的合规化生产、房车营地的标准化建设、赛事IP的衍生开发等环节,共同构建起独立的价值生态,有利于充分释放3.3亿车主的消费潜能。

转型管理:从限购限行到精准调控

《方案》指出,要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需求。目前多地已开展政策实践:北京市2025年计划向无车家庭定向投放4万个新能源指标,同步扩大亲属间车辆转让范围;杭州市放宽“久摇不中”类指标申领条件,累计参与摇号48次以上的市民可申请专项指标。业内专家解读称,分年限保障机制的本质在于建立梯度分配体系,依据家庭参与摇号年限动态调整指标供给比例。

政策转型也引发了社会对交通承载力的关注,增发购车指标、放宽汽车限购,是否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已具备优化消费管理与交通治理协同推进的条件,关键在于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强调,需深化对汽车社会的认知,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道路效能。

目前多地已有成功案例,例如上海市升级“易的PASS”系统、推广应用警用无人机等赋能智慧交通管理,采取信号灯调整、标志标线优化、设施改造等措施,2025年一季度重点区域高峰时段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4.01%,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同比上升4.97%;成都在重点路段通过调整车道分配、前移停止线、潮汐车道、实施“多车位掉头”交通组织模式,早高峰车辆运行速度由9.7公里/小时提升至16.6公里/小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指出相关政策的平衡逻辑,“限购是为了治堵,而放开限购的出发点是刺激消费。只要能提前做好管理,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销量快速增长也无妨。”而治堵需要综合施策,避免“一刀切”,“一方面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另一方面强化停车管理等经济调控手段,通过场地设置、价格杠杆优化车辆使用强度。”

随着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汽车消费的隐形链条正将3.3亿存量市场转化为增长新动能。从以旧换新到服务生态,从交易流通到使用管理,当每辆车的生命周期价值被充分激活,这场全链条升级的消费变革,势必将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新引擎。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有经销商告诉新华财经,补贴政策落地以来,店内客流量同比增长约30%,成交量上涨约23%,其中约50%的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方式购车。

3768cf2b76924960ac502388db0beb42.jpeg

新华财经上海4月16日电(李一帆)计算购车补贴金额、“0首付”买下第一辆车、凌晨高速换电……这些实时发生的情景都在被同一个经济命题串联: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汽车消费额50314亿元,占比10.3%。这意味着每10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就有1元流向汽车产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5%至8%之间。庞大的汽车市场,任何一个细微波动都会牵动经济脉搏。如何让每辆车的价值流动从单点交易升级为永续循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政策协同创新,将汽车消费从单纯的购买行为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新车置换-二手车流通-后市场服务”的生态闭环。

激活存量:以旧换新催生万亿置换潮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3.3亿辆,新车销量增速趋缓。作为提振汽车消费的关键举措之一,以旧换新是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抓手。“可以说,以旧换新政策对于稳定当前汽车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邢海涛表示。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政策带动汽车报废更新290万辆,置换更新超370万辆,直接撬动汽车消费9200多亿元。

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懂车帝联合发布的《2024年促进汽车消费与用户洞察白皮书》显示,2024年汽车促消费政策成效显著,置换更新已成汽车消费主流需求之一,超75%受访者认为发放补贴对提升购车意愿作用较强。山东淄博某市民通过“报废补贴+置换优惠”组合政策购买了丰田品牌某轿车,实际购车成本降低近20%。

不过数据显示,受访者中享受过购车补贴优惠的仅占两成,以补贴提振消费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作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汽车补贴政策还需要持续推进,降低行业库存压力,提升盈利能力,改变行业整体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025年,“以旧换新”新政将汽车报废更新旧车范围扩大到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以及2018年年底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乘用车,并将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提升至1.5万元,以“真金白银”进一步释放置换需求。

这一政策精准击中了市场的供需痛点。在供给端,大量老旧车源涌入市场。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服务体验和政策效率上都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截至2025年4月10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223.2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74.7万份,汽车置换补贴申请148.5万份,同比大涨。其中2月份更同比大增188.2%,创历史新高。

而在需求端,消费者从“观望”转向“行动”。截至3月28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已经超过176.9万份。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国家汽车以旧换新平台北京市累计收到报废更新申请5753辆,日均申请量174辆;北京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系统累计收到置换更新申请9788辆,日均申请量297辆。有经销商告诉新华财经,补贴政策落地以来,店内客流量同比增长约30%,成交量上涨约23%,其中约50%的消费者选择以旧换新方式购车。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林健表示,预计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有望超过1400万辆,带动销售额将超过2万亿元。

畅通渠道:二手车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

“以旧换新”拉动新车销量增长的同时,也为二手车市场带来了新动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二手车累计交易量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累计交易金额为12852.05亿元。政策效应在第四季度尤为显著,9至12月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市场主体的表现印证了这一趋势。经销商龙头企业中升控股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681亿元,同比减少6.2%,净利润32亿元,同比减少36.0%。但二手车业务逆势增长,2024年销量22.6万辆,同比增长37.9%,对应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10%;业务综合利润贡献13亿元,单车利润贡献约5700元。汽车交易平台易鑫集团2024年新车交易量同比减少5.76%,二手车交易量则同比增长25.45%。

2025年新政后,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并落地实施了配套激励措施,通过举办春季车展、发放购车补贴等线下活动有效激活市场消费热情,推动二手车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二手车累计交易量460.74万辆,同比增长0.15%,累计交易金额为3032.16亿元。同时,跨区域流通保持稳定,转籍率为29.52%,高于同期0.35个百分点。

尽管政策推动下的二手车市场发展成效显著,但背后仍存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新车价格战传导至二手车市场,今年2月二手车交易均价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万元至6.46万元,部分中端车型毛利率跌破1%,车行面临亏损。另一方面,我国二手车市场析出率仅为5.5%,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折射出车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截至2025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到的二手车涉及的案件总量超过17万件,销售重大事故车辆、销售泡水车辆、里程造假成为主要争议类型。

行业转型在压力中提速。此次《方案》提出了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持续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目前,多地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关键参数公示,电池健康度(SOH≥70%)、事故记录等关键信息强制公示;“反向开票”政策在天津、四川、贵州等地落地,推动产业链合规化;二手车补贴政策、“一站式”过户服务等大大压缩交易周期。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二手车势必将呈现出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5年二手车市场规模将首次跨越2000万辆大关,成为行业里程碑。

拓展生态:后市场玩转汽车新生活

汽车存量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正从“购买一辆车”向“创造一种生活方式”跃迁。此次《方案》明确提出将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新兴业态纳入重点支持范畴,政策导向正推动后市场从边缘走向核心。

长期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改装行业迎来转机。自2022年国家推动改装合法化以来,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4年合规改装审批量实现230%的同比增长,企业注册量增幅达58%。政策松绑还体现在逐步明确改装边界,规范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今年小鹏等品牌推出的官方改色创新,也为企业开辟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房车市场在政策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快速扩容。海南等地推出了简化房车上路手续、优先审批营地用地等举措,上汽大通等品牌推出的插混房车将价格下探至20万元区间,推动消费群体从高端用户向大众市场延伸,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房车保有量在2024年突破30万辆。2024年,中国房车市场规模达到1084.9亿元,同比增长7.9%。

社交媒体上,“房车生活”话题播放量超百亿次,“一个人住B型房车是最爽的”“90后女生独居房车的日常”“10平米房车小窝涮火锅是种怎样的体验”等视频点赞量超10万。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工信部发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包含近200款房车,其中新能源车型超15%,这也是历季度新车公示中新能源房车最多的一次。可以预判,2025年或将有更多的新能源房车亮相。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新能源房车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的8.1%提升至15%,并且价格将进一步下探,加速市场普及。

汽车赛事作为后市场的高端形态,则承担着培育消费文化、拉动关联产业的重任。《方案》发布后,四川省有关部门于4月3日迅速出台《四川省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将支持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赛事资源,着力打造从专业竞技到群众性活动的赛事矩阵。一直以来,汽车赛事都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以上海F1中国大奖赛为例,2024年F1中国大奖赛共吸引逾20万人次现场观赛,直接经济影响达14.06亿元,赛事产出效应39.28亿元,拉动旅游六要素收入15.93亿元。今年赛车运动热度持续升温,3月F1赛事以超22万人次现场观众刷新了去年的观赛纪录,门票收入突破亿元。

这些业态的协同发展,标志着后市场正摆脱对整车销售的依附。当政策红利从“刺激购买”延伸到“激活使用”,改装件的合规化生产、房车营地的标准化建设、赛事IP的衍生开发等环节,共同构建起独立的价值生态,有利于充分释放3.3亿车主的消费潜能。

转型管理:从限购限行到精准调控

《方案》指出,要有序减少消费限制,推动汽车等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分年限保障“久摇不中”无车家庭购车需求。目前多地已开展政策实践:北京市2025年计划向无车家庭定向投放4万个新能源指标,同步扩大亲属间车辆转让范围;杭州市放宽“久摇不中”类指标申领条件,累计参与摇号48次以上的市民可申请专项指标。业内专家解读称,分年限保障机制的本质在于建立梯度分配体系,依据家庭参与摇号年限动态调整指标供给比例。

政策转型也引发了社会对交通承载力的关注,增发购车指标、放宽汽车限购,是否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已具备优化消费管理与交通治理协同推进的条件,关键在于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强调,需深化对汽车社会的认知,通过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升道路效能。

目前多地已有成功案例,例如上海市升级“易的PASS”系统、推广应用警用无人机等赋能智慧交通管理,采取信号灯调整、标志标线优化、设施改造等措施,2025年一季度重点区域高峰时段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4.01%,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同比上升4.97%;成都在重点路段通过调整车道分配、前移停止线、潮汐车道、实施“多车位掉头”交通组织模式,早高峰车辆运行速度由9.7公里/小时提升至16.6公里/小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指出相关政策的平衡逻辑,“限购是为了治堵,而放开限购的出发点是刺激消费。只要能提前做好管理,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销量快速增长也无妨。”而治堵需要综合施策,避免“一刀切”,“一方面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倡导绿色出行;另一方面强化停车管理等经济调控手段,通过场地设置、价格杠杆优化车辆使用强度。”

随着政策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汽车消费的隐形链条正将3.3亿存量市场转化为增长新动能。从以旧换新到服务生态,从交易流通到使用管理,当每辆车的生命周期价值被充分激活,这场全链条升级的消费变革,势必将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的新引擎。

编辑:葛佳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