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BC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工艺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终端需求的增加有望推动BC电池产能扩张提速,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推动下,有望在2025年实现从1到10的快速放量。
建议从以下三条主线关注BC产业链投资机会:
1)电池组件:推荐率先完成BC电池及组件产能布局的头部企业。
2)设备:建议关注受益于BC图形化工艺弹性更高的激光设备和价值量更高的镀膜设备,以及采用新焊接方式的串焊设备方向。
3)辅材:建议关注BC复合焊带、导电浆料和绝缘胶的辅材技术升级方向。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隆基绿能发布BC2.0升级组件产品,转换效率和功率全面领先。
根据隆基绿能官方微信公众号,2025年4月11日,隆基绿能在安徽芜湖召开BC2.0新品春季发布会。公司发布了BC2.0升级产品Hi-MO 9组件,其量产功率已达到660W,公司预计年底有望提升至670W,相比于TOPCon组件的最高功率(630W)提升40W;组件量产效率已达到24.8%,高出TOPCon组件(量产效率23.3%)1.5个百分点。组件双面率已从70%提升至75%,根据客户需求可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公司预计客户采用Hi-MO 9组件后发电量有望提升8~11%,BOS成本有望下降11-22分/W。
光学和电学维度多重升级推动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
据隆基绿能发布会,目前隆基绿能BC2.0电池的量产效率已突破27%,高出TOPCon电池(量产效率25.5%)1.5个百分点。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正面无栅线设计:可以实现100%正面光吸收,有效增加5%的吸光面积;
2)亚微米绒面:正面采用亚微米绒面+多层减反膜,可以降低反射提升转换效率;
3)电池全域钝化:正面、侧面无破坏,背面采用双极复合钝化,可以有效降低载流子复合;
4)栅线图形优化:一方面采用0BB技术降低传输损耗,另一方面提高栅线高宽比80%,进一步降低栅线电阻。
此外,隆基绿能实验室的HIBC电池转换效率已提升至27.81%,打破了此前公司创造的27.4%的晶硅电池效率记录,已成为最接近晶硅电池理论极限29.4%的电池。同时,在效率提升的过程中,BC电池生产企业不断解决工艺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良率。
终端市场认可或推动产能快速扩张。
据隆基绿能发布会,目前隆基BC电池全球签约量已超过30GW,其中BC1.0已发货20GW,BC2.0自2024年发布以来签约并准备发货的订单已有10GW,订单覆盖国内重点发电企业(华能、国能投、华电等)及海外大型能源企业(Engie等);此外,公司BC储备订单超40GW。据隆基绿能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公司在希腊签订了226MW的Hi-MO 9组件订单,这也是欧洲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BC地面电站项目。据隆基绿能发布会,自今年3月起,公司平均每3天就新增1条BC产线爬坡成功,且建设速度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公司预计到年底将形成70GW的BC产能。在隆基绿能的推动下,从上游的设备(激光、镀膜设备等)、材料(焊带、胶膜、背板等)到下游的电池和组件,均已经形成完整的BC产业链配套。
BC产业化春风已至,预计2025年有望迎来快速放量。
BC组件正面无栅线设计、更美观和正面发电功率更高的特性天然适用于分布式市场。不仅如此,由于具备更高的转换效率和综合发电功率,BC在集中式场景的应用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目前光伏全行业盈利已进入底部区间,预计2025年行业资本开支或将主要围绕BC技术展开。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为代表的头部电池组件企业正加速BC产能布局,预计2025年国内BC出货量或接近50GW,全市场渗透率有望达7%,正式进入从1到10的快速放量阶段。随着BC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预计2027年全球BC组件出货量有望超160GW,对应2024-2027年CAGR为85%,渗透率或提高至20%以上,到2027年全球BC组件市场规模有望超1200亿元。
风险因素:
全球光伏装机增长不及预期;海外贸易壁垒进一步抬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BC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BC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竞争日益加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BC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术,工艺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终端需求的增加有望推动BC电池产能扩张提速,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推动下,有望在2025年实现从1到10的快速放量。
建议从以下三条主线关注BC产业链投资机会:
1)电池组件:推荐率先完成BC电池及组件产能布局的头部企业。
2)设备:建议关注受益于BC图形化工艺弹性更高的激光设备和价值量更高的镀膜设备,以及采用新焊接方式的串焊设备方向。
3)辅材:建议关注BC复合焊带、导电浆料和绝缘胶的辅材技术升级方向。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隆基绿能发布BC2.0升级组件产品,转换效率和功率全面领先。
根据隆基绿能官方微信公众号,2025年4月11日,隆基绿能在安徽芜湖召开BC2.0新品春季发布会。公司发布了BC2.0升级产品Hi-MO 9组件,其量产功率已达到660W,公司预计年底有望提升至670W,相比于TOPCon组件的最高功率(630W)提升40W;组件量产效率已达到24.8%,高出TOPCon组件(量产效率23.3%)1.5个百分点。组件双面率已从70%提升至75%,根据客户需求可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公司预计客户采用Hi-MO 9组件后发电量有望提升8~11%,BOS成本有望下降11-22分/W。
光学和电学维度多重升级推动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7%。
据隆基绿能发布会,目前隆基绿能BC2.0电池的量产效率已突破27%,高出TOPCon电池(量产效率25.5%)1.5个百分点。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
1)正面无栅线设计:可以实现100%正面光吸收,有效增加5%的吸光面积;
2)亚微米绒面:正面采用亚微米绒面+多层减反膜,可以降低反射提升转换效率;
3)电池全域钝化:正面、侧面无破坏,背面采用双极复合钝化,可以有效降低载流子复合;
4)栅线图形优化:一方面采用0BB技术降低传输损耗,另一方面提高栅线高宽比80%,进一步降低栅线电阻。
此外,隆基绿能实验室的HIBC电池转换效率已提升至27.81%,打破了此前公司创造的27.4%的晶硅电池效率记录,已成为最接近晶硅电池理论极限29.4%的电池。同时,在效率提升的过程中,BC电池生产企业不断解决工艺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良率。
终端市场认可或推动产能快速扩张。
据隆基绿能发布会,目前隆基BC电池全球签约量已超过30GW,其中BC1.0已发货20GW,BC2.0自2024年发布以来签约并准备发货的订单已有10GW,订单覆盖国内重点发电企业(华能、国能投、华电等)及海外大型能源企业(Engie等);此外,公司BC储备订单超40GW。据隆基绿能官方微信公众号,近日公司在希腊签订了226MW的Hi-MO 9组件订单,这也是欧洲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BC地面电站项目。据隆基绿能发布会,自今年3月起,公司平均每3天就新增1条BC产线爬坡成功,且建设速度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公司预计到年底将形成70GW的BC产能。在隆基绿能的推动下,从上游的设备(激光、镀膜设备等)、材料(焊带、胶膜、背板等)到下游的电池和组件,均已经形成完整的BC产业链配套。
BC产业化春风已至,预计2025年有望迎来快速放量。
BC组件正面无栅线设计、更美观和正面发电功率更高的特性天然适用于分布式市场。不仅如此,由于具备更高的转换效率和综合发电功率,BC在集中式场景的应用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目前光伏全行业盈利已进入底部区间,预计2025年行业资本开支或将主要围绕BC技术展开。以隆基绿能、爱旭股份为代表的头部电池组件企业正加速BC产能布局,预计2025年国内BC出货量或接近50GW,全市场渗透率有望达7%,正式进入从1到10的快速放量阶段。随着BC性价比优势持续提升,预计2027年全球BC组件出货量有望超160GW,对应2024-2027年CAGR为85%,渗透率或提高至20%以上,到2027年全球BC组件市场规模有望超1200亿元。
风险因素:
全球光伏装机增长不及预期;海外贸易壁垒进一步抬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BC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BC电池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竞争日益加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