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为钥,破“关税壁垒”之困

财经早餐

磐石2025

21小时前

近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举措引发广泛争议。尽管美方以“贸易失衡”为由挥舞关税大棒,但事实表明,单边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中国利益,更让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农民承受高额成本,甚至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屡创新高。

无数事实表明,正如太平洋永不枯竭一样,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个大局,不是美方任何人凭借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

中美贸易互补性:实例与数据

中国对美出口:满足消费需求与产业配套

中国对美出口以机械设备、家电、家具等为主,极大丰富了美国市场选择。例如,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亦显著增长,达到668.6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和服装、钢铁制品及机械器具为主。支撑了美国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运转——试想一下,每年美国圣诞节、感恩节等大大小小的节日,货架上有多少节日礼物印着“Made in China”。

现在美方一些人试图通过“去中国化”重构供应链,但越南、墨西哥等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大量依赖中国原材料和中间品。如越南服装业30%-40%的材料来自中国,印度手机制造业的配件与芯片仍严重依赖中国供应。

美国对华出口:技术优势与资源互补

美国对华出口表现同样尤为抢眼,据环球网财经等整理,2024年对华货物出口额达到1435.5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648.4%,这一增速远超同期美国对全球出口的增幅。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美国、集成电路、航空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出口空间。

半导体、医药和航空器等高技术产品是美国对华出口的核心。根据联合国数据,2024年美国出口中51.7%的大豆、29.7%的棉花、17.2%的集成电路、10.7%的煤、10.0%的石油气、9.4%的医疗器械、8.3%的载人机动车都销往中国。其中,美国半导体当年对华出口额达300亿美元,医药产品出口200亿美元,航空器零部件出口80亿美元。这些产品是中国科技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撑。

农产品与能源: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的支柱,即使在2018年贸易摩擦之后,中国也没有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超2000万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21.1%,同时占美出口总量(4000余万吨)的一半左右。而如今贸易战的全面升级,对美国的大豆种植业者无异于一记“晴天霹雳”!

再看中国对美国隐含的逆差——服务贸易: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为265.7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因而中美两国,不存在“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虽然已经历经多轮摩擦,但美企在华经营优势依旧显著: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4905.2亿美元,远超中企在美销售额(786.4亿美元)。美国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更为突出。

图片来源:《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怎么说的不重要,怎么做的才重要,近年来,苹果、高通等美国企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凸显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据中国新闻网,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外企阵容强大,其中美企数量最多,达到27家,占比约三分之一。礼来、高通、苹果、黑石、嘉吉、联邦快递等众多知名美企负责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重要战略市场之一。言下之意,对中国市场只会加码,不会放弃!

请看苹果CEO库克近期的言论:“苹果选择深耕中国市场,并非单纯出于成本考量,而是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承接苹果产能方面,仍存在难以跨越的现实障碍”,结合苹果在印度的产能增长缓慢,这番话的分量有多重,恐怕只有库克自己能够体会。

如今,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多达7.3万家,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麦当劳过去一年在华新增门店最多、占全球约六成,星巴克在上海有1000多家门店、在全球独一份,特斯拉在中国销量“逆势”同比增长,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在中国生产。

关税战的双输结局:

美国“自损八百”

《参考消息》援引外媒文章表明,一旦美国继续对华加征关税,首先受伤害的更可能是美国自身。数据如下:

自2018年特朗普发动第一场贸易战以来,美国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下滑6.6个百分点,而中国占美国进口的比重仅下降4个百分点。此外,中国正利用这一时机与其他贸易国加强关系,而特朗普政府却用几乎不亚于对“北京征收的野蛮关税”惩罚盟友。

空口无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首先是美国消费者与企业负担加重。多项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最终转嫁给了本国消费者——这本来是经济学常识,不知道特朗普团队究竟是这样的常识都不具备,还是有其他的什么目的。

根据纽约联储的研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90%以上的成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芝加哥大学近期调查显示,高达98%的经济学家认为高关税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据穆迪公司早前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因关税而增加1300美元的开支。

关税战所损害的,还有美国农民:正如前文所言,高关税下,美国大豆出口受挫,导致库存积压,价格暴跌,而特朗普政府的农业补贴难以弥补长期市场流失。

其次是供应链重构成本高昂:正如开头所言,近年来美方一些人试图将供应链转移至墨西哥、东南亚等地,但数据显示,这些地区对华原材料依赖不降反升。

例如,据上海交大研究员林雪萍的调研,墨西哥从中国的进口额,达到了进口总额的20%。然而这些产品的大部分,都将成为墨西哥出口美国洪流的一部分。据中国日报,2023年,墨西哥新增燃油汽车销量的20%产自中国,而五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供应链成本增加,反而削弱了美国企业竞争力。

正因为关税战最终结果必定是“双输”,因而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倒行逆施”已经激起各方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弹!

据环球网,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表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我们将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破产……我们身上还留着上次贸易摩擦留下的伤疤”美国大豆协会一直敦促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以避免长期的贸易战。可见在美国农业界,特朗普的关税战不得人心。

近期,多家美企高管密集发声,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反对贸易战升级。

以制药巨头礼来为例,首席执行官大卫·里克斯表示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的影响是严峻的,各企业可能不得不削减研发团队或员工规模”。就连特朗普昔日的盟友马斯克,近日也多次含蓄地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一不表明,美国国内,并不是完全被狂热占了主导,理性还是有发声的渠道!

超越零和博弈,共塑全球繁荣

中美经贸关系绝非“你输我赢”的角斗场。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低增长挑战,两国更需摒弃冷战思维,以务实合作应对不确定性。

中国一贯坚持多边主义,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RCEP等协定深化区域合作,为美国企业提供共享机遇的平台。若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双方可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引领全球治理。中美两国共同的追求是“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降低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才能让美国消费者享受优质商品,让中国产业升级获得技术助力,最终惠及全球数十亿人口。

近期开幕的一年一度的广交会,正是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最好写照:据羊城晚报等,截至4月1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215个国家地区的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第一期参展企业11304家,“大客”包括了沃尔玛、塔吉特等美国大型企业,以及大量的美国中小企业。可见,短时间内的“倒行逆施”,阻挡不了自由贸易的历史潮流!

结语

历史反复证明,以邻为壑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唯有坚持互利共赢,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与确定性。正如白皮书所呼吁“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关键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的道路或许曲折,但拆除人为藩篱,无疑是通向共同繁荣的唯一正道。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近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举措引发广泛争议。尽管美方以“贸易失衡”为由挥舞关税大棒,但事实表明,单边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中国利益,更让美国消费者、企业和农民承受高额成本,甚至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屡创新高。

无数事实表明,正如太平洋永不枯竭一样,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个大局,不是美方任何人凭借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

中美贸易互补性:实例与数据

中国对美出口:满足消费需求与产业配套

中国对美出口以机械设备、家电、家具等为主,极大丰富了美国市场选择。例如,2024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6882.8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亦显著增长,达到668.6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纺织品和服装、钢铁制品及机械器具为主。支撑了美国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的运转——试想一下,每年美国圣诞节、感恩节等大大小小的节日,货架上有多少节日礼物印着“Made in China”。

现在美方一些人试图通过“去中国化”重构供应链,但越南、墨西哥等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大量依赖中国原材料和中间品。如越南服装业30%-40%的材料来自中国,印度手机制造业的配件与芯片仍严重依赖中国供应。

美国对华出口:技术优势与资源互补

美国对华出口表现同样尤为抢眼,据环球网财经等整理,2024年对华货物出口额达到1435.5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648.4%,这一增速远超同期美国对全球出口的增幅。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美国、集成电路、航空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出口空间。

半导体、医药和航空器等高技术产品是美国对华出口的核心。根据联合国数据,2024年美国出口中51.7%的大豆、29.7%的棉花、17.2%的集成电路、10.7%的煤、10.0%的石油气、9.4%的医疗器械、8.3%的载人机动车都销往中国。其中,美国半导体当年对华出口额达300亿美元,医药产品出口200亿美元,航空器零部件出口80亿美元。这些产品是中国科技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关键支撑。

农产品与能源: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的支柱,即使在2018年贸易摩擦之后,中国也没有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超2000万吨,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21.1%,同时占美出口总量(4000余万吨)的一半左右。而如今贸易战的全面升级,对美国的大豆种植业者无异于一记“晴天霹雳”!

再看中国对美国隐含的逆差——服务贸易: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为265.7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衡。因而中美两国,不存在“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虽然已经历经多轮摩擦,但美企在华经营优势依旧显著: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4905.2亿美元,远超中企在美销售额(786.4亿美元)。美国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更为突出。

图片来源:《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

怎么说的不重要,怎么做的才重要,近年来,苹果、高通等美国企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凸显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性。据中国新闻网,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外企阵容强大,其中美企数量最多,达到27家,占比约三分之一。礼来、高通、苹果、黑石、嘉吉、联邦快递等众多知名美企负责人纷纷表示,中国是重要战略市场之一。言下之意,对中国市场只会加码,不会放弃!

请看苹果CEO库克近期的言论:“苹果选择深耕中国市场,并非单纯出于成本考量,而是因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承接苹果产能方面,仍存在难以跨越的现实障碍”,结合苹果在印度的产能增长缓慢,这番话的分量有多重,恐怕只有库克自己能够体会。

如今,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多达7.3万家,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美元。麦当劳过去一年在华新增门店最多、占全球约六成,星巴克在上海有1000多家门店、在全球独一份,特斯拉在中国销量“逆势”同比增长,苹果200家主要供应商中80%在中国生产。

关税战的双输结局:

美国“自损八百”

《参考消息》援引外媒文章表明,一旦美国继续对华加征关税,首先受伤害的更可能是美国自身。数据如下:

自2018年特朗普发动第一场贸易战以来,美国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下滑6.6个百分点,而中国占美国进口的比重仅下降4个百分点。此外,中国正利用这一时机与其他贸易国加强关系,而特朗普政府却用几乎不亚于对“北京征收的野蛮关税”惩罚盟友。

空口无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首先是美国消费者与企业负担加重。多项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最终转嫁给了本国消费者——这本来是经济学常识,不知道特朗普团队究竟是这样的常识都不具备,还是有其他的什么目的。

根据纽约联储的研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90%以上的成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芝加哥大学近期调查显示,高达98%的经济学家认为高关税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据穆迪公司早前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因关税而增加1300美元的开支。

关税战所损害的,还有美国农民:正如前文所言,高关税下,美国大豆出口受挫,导致库存积压,价格暴跌,而特朗普政府的农业补贴难以弥补长期市场流失。

其次是供应链重构成本高昂:正如开头所言,近年来美方一些人试图将供应链转移至墨西哥、东南亚等地,但数据显示,这些地区对华原材料依赖不降反升。

例如,据上海交大研究员林雪萍的调研,墨西哥从中国的进口额,达到了进口总额的20%。然而这些产品的大部分,都将成为墨西哥出口美国洪流的一部分。据中国日报,2023年,墨西哥新增燃油汽车销量的20%产自中国,而五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供应链成本增加,反而削弱了美国企业竞争力。

正因为关税战最终结果必定是“双输”,因而在美国国内,特朗普的“倒行逆施”已经激起各方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弹!

据环球网,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表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我们将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破产……我们身上还留着上次贸易摩擦留下的伤疤”美国大豆协会一直敦促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以避免长期的贸易战。可见在美国农业界,特朗普的关税战不得人心。

近期,多家美企高管密集发声,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反对贸易战升级。

以制药巨头礼来为例,首席执行官大卫·里克斯表示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的影响是严峻的,各企业可能不得不削减研发团队或员工规模”。就连特朗普昔日的盟友马斯克,近日也多次含蓄地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一不表明,美国国内,并不是完全被狂热占了主导,理性还是有发声的渠道!

超越零和博弈,共塑全球繁荣

中美经贸关系绝非“你输我赢”的角斗场。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低增长挑战,两国更需摒弃冷战思维,以务实合作应对不确定性。

中国一贯坚持多边主义,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RCEP等协定深化区域合作,为美国企业提供共享机遇的平台。若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双方可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领域引领全球治理。中美两国共同的追求是“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降低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才能让美国消费者享受优质商品,让中国产业升级获得技术助力,最终惠及全球数十亿人口。

近期开幕的一年一度的广交会,正是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最好写照:据羊城晚报等,截至4月13日,本届广交会已有215个国家地区的超过20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第一期参展企业11304家,“大客”包括了沃尔玛、塔吉特等美国大型企业,以及大量的美国中小企业。可见,短时间内的“倒行逆施”,阻挡不了自由贸易的历史潮流!

结语

历史反复证明,以邻为壑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唯有坚持互利共赢,才能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与确定性。正如白皮书所呼吁“中美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出现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关键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的道路或许曲折,但拆除人为藩篱,无疑是通向共同繁荣的唯一正道。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