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ADR退市风险重现 大摩:超80%公司在香港双重上市,风险可控

智通财经

3天前

双重上市通常可确保ADR公司即使从美国市场退市,仍能在香港进行交易。...未在香港双重上市的ADR公司面临的下行风险要比双重上市的公司大得多。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美国和中国关税谈判之际,ADR退市风险再度浮现。4月13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Laura Wang称,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中国ADR成分股中,超80%的公司在香港双重上市,这确保了即使在退市情况下也能顺利交易。从 6 -12 个月的时间跨度来看,估值和流动性方面的下行风险更易控制,对于符合南下资金投资条件的股票来说尤其如此。

中国 ADR 退市风险 “重回视野”,细节有待明确

中国 ADR 公司被强制从美国股市退市的风险再次引发关注。在拜登政府时期,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如果 ADR 公司连续三年未遵守美国审计规定,将被强制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合规情况将由美国政府审计机构 —— 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进行调查和评估。2022 年底,中美政府机构通过合作最终解决了中国 ADR 审计规定的争议。

与之前因审计规定引发的 ADR 退市争议不同,目前尚未出现审计方面的争议,也未发现普遍存在违反美国现行会计 / 审计规定的情况。相反,这一问题被纳入了近期有关关税类似措施的广泛讨论中,这表明 ADR 退市可能被用作美中紧张局势升级的潜在非关税工具。

目前尚不清楚在何种情况下会触发 ADR 退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避免这种结果,以及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没有给出潜在退市的具体时间表。

ADR 目前在 MSCI 中国指数权重中占比 25%,超80%已在香港双重上市

大摩想要确切了解强制 ADR 退市情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程度。目前,约有 120 家中国 ADR 公司在美国市场交易。其中只有 23 家公司规模和活跃度足以被纳入整个 MSCI 中国指数,按公司数量计算占指数成分股的 4%(图表 1),按总指数权重计算则占 25%(图表 2)。可选消费 / 电子商务是占比最高的行业(图表 5)。

MSCI 中国指数的 ADR 成分股中,大多数(按市值计算为 80%,按公司数量计算为 83%)已在香港双重上市,并且在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每日都有活跃交易(图表 3、图表 4)。

双重上市确保 ADR 退市时仍可继续交易

大摩认为,双重上市通常可确保 ADR 公司即使从美国市场退市,仍能在香港进行交易。ADR 股东可以选择将其 ADR 持股转换为在香港注册的股票,而这些股票通常可通过公司先前的注册转换获得。

大摩在图表 7 中列出了 MSCI 中国指数中的所有中国 ADR 公司。目前仅有四家公司尚未在香港双重上市,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家是拼多多、唯品会和好未来。美国财政部长的最新言论是否会促使这些公司立即寻求在香港双重上市,仍有待观察。

退市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 短期负面,存在估值下行风险,但长期来看可控性更强

目前,MSCI 中国指数中所有 ADR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日成交总额达 81 亿美元,占这些公司总日成交额(中国香港 + 美国)的 68%(图表 6),大致相当于香港市场日成交总额的 25%。在退市事件中,尤其是如果所有 ADR 公司同时退市,大摩认为这将标志着地缘政治局势升级,股市将面临估值下行风险,因为其股权风险溢价会因此上升。未在香港双重上市的 ADR 公司面临的下行风险要比双重上市的公司大得多。

后续需关注的要点

特朗普政府成员是否继续提及 ADR 退市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否会启动正式的退市程序,并明确退市条件和时间表;

目前尚未双重上市的中国 ADR 公司是否会很快申请在香港上市;

中国香港和大陆资本市场监管机构是否会推动更快的双重上市和纳入南下资金投资范围,以提供短期交易支持;

是否会有进一步收紧资本市场措施的迹象,比如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投资的限制或禁令。

关键图表

图表 1:按公司数量统计的 ADR 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占比

图片

图表 2:按指数权重统计的 ADR 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占比

图片

图表 3:在香港双重上市的 MSCI 中国 ADR 占比(按公司数量)

图片

图表 4:在香港双重上市的 MSCI 中国 ADR 占比(按市值)

图片

图表 5:按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行业划分的 ADR 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权重占比

图片

图表 6:MSCI 中国 ADR 在美国和香港市场的日均成交额

图片

图表 7:MSCI 中国 ADR 成分股完整列表

图片
双重上市通常可确保ADR公司即使从美国市场退市,仍能在香港进行交易。...未在香港双重上市的ADR公司面临的下行风险要比双重上市的公司大得多。

智通财经APP获悉,在美国和中国关税谈判之际,ADR退市风险再度浮现。4月13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Laura Wang称,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中国ADR成分股中,超80%的公司在香港双重上市,这确保了即使在退市情况下也能顺利交易。从 6 -12 个月的时间跨度来看,估值和流动性方面的下行风险更易控制,对于符合南下资金投资条件的股票来说尤其如此。

中国 ADR 退市风险 “重回视野”,细节有待明确

中国 ADR 公司被强制从美国股市退市的风险再次引发关注。在拜登政府时期,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如果 ADR 公司连续三年未遵守美国审计规定,将被强制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合规情况将由美国政府审计机构 —— 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进行调查和评估。2022 年底,中美政府机构通过合作最终解决了中国 ADR 审计规定的争议。

与之前因审计规定引发的 ADR 退市争议不同,目前尚未出现审计方面的争议,也未发现普遍存在违反美国现行会计 / 审计规定的情况。相反,这一问题被纳入了近期有关关税类似措施的广泛讨论中,这表明 ADR 退市可能被用作美中紧张局势升级的潜在非关税工具。

目前尚不清楚在何种情况下会触发 ADR 退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避免这种结果,以及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没有给出潜在退市的具体时间表。

ADR 目前在 MSCI 中国指数权重中占比 25%,超80%已在香港双重上市

大摩想要确切了解强制 ADR 退市情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程度。目前,约有 120 家中国 ADR 公司在美国市场交易。其中只有 23 家公司规模和活跃度足以被纳入整个 MSCI 中国指数,按公司数量计算占指数成分股的 4%(图表 1),按总指数权重计算则占 25%(图表 2)。可选消费 / 电子商务是占比最高的行业(图表 5)。

MSCI 中国指数的 ADR 成分股中,大多数(按市值计算为 80%,按公司数量计算为 83%)已在香港双重上市,并且在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每日都有活跃交易(图表 3、图表 4)。

双重上市确保 ADR 退市时仍可继续交易

大摩认为,双重上市通常可确保 ADR 公司即使从美国市场退市,仍能在香港进行交易。ADR 股东可以选择将其 ADR 持股转换为在香港注册的股票,而这些股票通常可通过公司先前的注册转换获得。

大摩在图表 7 中列出了 MSCI 中国指数中的所有中国 ADR 公司。目前仅有四家公司尚未在香港双重上市,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家是拼多多、唯品会和好未来。美国财政部长的最新言论是否会促使这些公司立即寻求在香港双重上市,仍有待观察。

退市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 短期负面,存在估值下行风险,但长期来看可控性更强

目前,MSCI 中国指数中所有 ADR 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日成交总额达 81 亿美元,占这些公司总日成交额(中国香港 + 美国)的 68%(图表 6),大致相当于香港市场日成交总额的 25%。在退市事件中,尤其是如果所有 ADR 公司同时退市,大摩认为这将标志着地缘政治局势升级,股市将面临估值下行风险,因为其股权风险溢价会因此上升。未在香港双重上市的 ADR 公司面临的下行风险要比双重上市的公司大得多。

后续需关注的要点

特朗普政府成员是否继续提及 ADR 退市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否会启动正式的退市程序,并明确退市条件和时间表;

目前尚未双重上市的中国 ADR 公司是否会很快申请在香港上市;

中国香港和大陆资本市场监管机构是否会推动更快的双重上市和纳入南下资金投资范围,以提供短期交易支持;

是否会有进一步收紧资本市场措施的迹象,比如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投资的限制或禁令。

关键图表

图表 1:按公司数量统计的 ADR 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占比

图片

图表 2:按指数权重统计的 ADR 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占比

图片

图表 3:在香港双重上市的 MSCI 中国 ADR 占比(按公司数量)

图片

图表 4:在香港双重上市的 MSCI 中国 ADR 占比(按市值)

图片

图表 5:按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行业划分的 ADR 在 MSCI 中国指数中的权重占比

图片

图表 6:MSCI 中国 ADR 在美国和香港市场的日均成交额

图片

图表 7:MSCI 中国 ADR 成分股完整列表

图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