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摄影 韦维
名片
古路村
位置:四川雅安市汉源县
人口:全村680人,耕地3800余亩
荣誉:入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四川最美古村落”
特色:全村地处大渡河峡谷入口的海拔1400米悬崖上,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天梯上的彝寨”
“1、2……”4月11日11时,骆云莲盯着停车场的旅游大巴数了又数,摇头离开。
在雅安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团队游客一般会在11时左右抵达。4月11日这一天,停车场只有三辆旅游大巴。照此推算,全天古路村游客只有三百人上下。这意味着,经历了清明节小长假的客流回暖后,古路村游客再次快速回落。
守着停车场开餐馆的古路村人骆云莲,生意颇为不错。但同村人李国根则感慨“做生意没那么简单”,租用他家农房的外地商家已经关门。
爆红一年后,古路村的生意人开始出现明显的分野。有人在潮水退去后选择了出走,也有人则在潮水中练就了本领而坚定留下。
古路村航拍,一侧就是大渡河。
退烧的流量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客流量只有去年三成
山道上没有发现马进文。
这让重返古路村的省地调院规划设计师李锋略显失望。
去年3月初,古路村爆红,在外务工的马进文回村,背着背篓在山道上售卖水果、饮料等,被游客称为“背篓哥”。那时候,他的梦想是攒钱在村里开一家民宿和餐馆。
“我在成都一家店打工。”几经辗转后,记者和马进文取得了联系。他介绍“出走”的原因:去年5月,当地进入汛期,部分时段和点位管控出入,导致生意直线下滑。到去年7月,每天收入只有百十元,只有巅峰期的一成。
“还是想回去开店。”马进文说,眼下他在成都选择了一家知名川菜馆做帮厨,“学手艺顺便攒点钱”。
来了又走的,还有乐山马边县客商周勉。去年4月初,周勉用11万元/年,租下了李国根家的农房,开设小卖部和餐饮店。到了去年9月,就关门了。
“没专门学过厨师,失败是早晚的问题。”电话那头,周勉很是坦然。他说,眼下正在老家卖竹笋,“等攒够了钱,我去学一门手艺再开店。”
古路村游客到底少了多少?
永利彝族乡副乡长曹远兴给出的数据是:周末及节假日的日游客量下降到3000人左右,只有去年的三成左右。
古路村骡马道航拍,原本热闹的山道已经少有游客。
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说,“退烧”的首要因素是,当地地质灾害隐患多,每年6月至10月无法完全开放。其次,是当地并未在爆红后开发诸多新业态,“绝大部分人还是爬完山就走”。
“后者的因素更大。”在省乡村旅游协会有关负责人看来,通常情况下,一个靠流量而兴起的乡村景点,会在一段时间后“退烧”。想要从汹涌大潮变成细水长流,业态和服务质量必须提档升级。
谁会掉队,谁会跟上?
“冒尖儿”的村民
首家咖啡馆和首个厨师证,对冲了客流减少的压力
“神奇!”刚到古路村半山腰,成都游客李莉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有手磨咖啡。
咖啡馆是年轻人引入的新事物,引入者是今年只有21岁的庆其发。去年3月,在外地饮品店务工的庆其发回村,拿出了全部积蓄4万元开设了古路村首家咖啡馆。
庆其发的咖啡馆,客人正在等待取餐。
庆其发愿意“押宝”,是有自己的判断:前来登山的游客九成以上是年轻人,是咖啡、果茶、奶茶的消费主力军;登山者最需要补充水分;自己的定价相对“亲民”,大份的手打柠檬果茶一杯只要20元。
开业后,庆其发每天最爱干的事,就是学成都饮品店店长们做市场分析,找出不同性别、不同气候下的游客消费偏好,为储备原料、改进配方提供依据。这些努力,在开业后获得了回报:一年来,庆其发共有六个月营业额破万。
“押宝”成功的,还有庆其发的表叔兰绍明等人。
3月21日11时,兰绍明和妻子杨新群,正忙着准备午餐。作为古路村骡马道上最火爆的餐馆,兰绍明头一天就接到了10位游客的订单,点名要吃跑山鸡。
好生意不是凭空得来。去年3月,在自家民宿开业后,兰绍明又投资近6万元,租下邻居的农房,开起了餐馆和小卖部。去年9月至10月,杨新群在雅安城区接受了烹饪培训并通过考试,成了首个拥有厨师证的村民。随后,她家餐馆上了游客口中的“必吃榜”。
杨新群(中)正在为游客介绍老鹰茶。
好味道外,还有好服务。根据游客的意见,兰绍明家的商店率先免费为游客提供纸巾、餐桌摆放绿植,并为游客打造了餐厅顶部的观景台。
兰绍明家的民宿外观景平台,游客正在打卡。
如今,哪怕是周一到周五的淡季,兰绍明家每天流水也有上千元。今年春节期间的旺季,他家的民宿、餐馆、小卖部每天营业额高达7000元。
兰绍明的高端民宿内部,很多人认为比城市的酒店还要高端。
转型的谋划
直播带货、农事体验等加速谋划,古路村的资源将呈现更多“吃法”
“降价了,快抢啦!”晚7时,李青华准时打开手机,开始自己的直播。
作为古路村社交平台粉丝最多的人,李青华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直播带货。从2016年到2024年初,李青华一直在古路村制作并销售土豆、跑山鸡、鸡蛋和腊肉。长时间的商贩生涯,让他练就了上好的口才。加上他早年间在外地务工时学会了跳舞,很快他就在短视频平台有了近5万粉丝。
哪怕小学都没毕业,李青华还是成了古路村人眼中的“能人”。从年初开始,兰绍明等人就盘算,和李青华共同直播,推介、销售古路村的老鹰茶、跑山鸡、腊肉、土豆等山货。李青华嘴上说再考虑一下,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探索。过去一个多月,他在短视频账号上,更新了多条在古路村山道上跳舞的视频。
转型者还有庆志蓉等村民。他们盯上的,是农事体验和研学。为此,庆志蓉等人打算,在4月底前,完成老鹰茶园作业便道拓宽和炒茶作坊改造。
庆志蓉的潜在合作对象、一年后仍在坚守古路村的李小龙说,农事体验和研学等赛道,在古路村周边还处于空白状态。而这些,也是古路村努力的方向。
目前,李小龙等人正在与成都一家旅行社沟通。“争取五一小长假邀请研学团来,体验老鹰茶采摘制作。”李小龙说,古路村缺的不是资源,缺的是“旅游饭”的多样“吃法”。
古路村新增的休闲、游乐设施很受游客欢迎。
更大的转型还在谋划。郑望春介绍,目前,汉源县政府已经与阿坝州一家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准备将古路村的旅游线路、旅游业态统一规划、打造,“让大家除了爬山之外,还有更多的耍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摄影 韦维
名片
古路村
位置:四川雅安市汉源县
人口:全村680人,耕地3800余亩
荣誉:入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入选“四川最美古村落”
特色:全村地处大渡河峡谷入口的海拔1400米悬崖上,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天梯上的彝寨”
“1、2……”4月11日11时,骆云莲盯着停车场的旅游大巴数了又数,摇头离开。
在雅安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团队游客一般会在11时左右抵达。4月11日这一天,停车场只有三辆旅游大巴。照此推算,全天古路村游客只有三百人上下。这意味着,经历了清明节小长假的客流回暖后,古路村游客再次快速回落。
守着停车场开餐馆的古路村人骆云莲,生意颇为不错。但同村人李国根则感慨“做生意没那么简单”,租用他家农房的外地商家已经关门。
爆红一年后,古路村的生意人开始出现明显的分野。有人在潮水退去后选择了出走,也有人则在潮水中练就了本领而坚定留下。
古路村航拍,一侧就是大渡河。
退烧的流量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客流量只有去年三成
山道上没有发现马进文。
这让重返古路村的省地调院规划设计师李锋略显失望。
去年3月初,古路村爆红,在外务工的马进文回村,背着背篓在山道上售卖水果、饮料等,被游客称为“背篓哥”。那时候,他的梦想是攒钱在村里开一家民宿和餐馆。
“我在成都一家店打工。”几经辗转后,记者和马进文取得了联系。他介绍“出走”的原因:去年5月,当地进入汛期,部分时段和点位管控出入,导致生意直线下滑。到去年7月,每天收入只有百十元,只有巅峰期的一成。
“还是想回去开店。”马进文说,眼下他在成都选择了一家知名川菜馆做帮厨,“学手艺顺便攒点钱”。
来了又走的,还有乐山马边县客商周勉。去年4月初,周勉用11万元/年,租下了李国根家的农房,开设小卖部和餐饮店。到了去年9月,就关门了。
“没专门学过厨师,失败是早晚的问题。”电话那头,周勉很是坦然。他说,眼下正在老家卖竹笋,“等攒够了钱,我去学一门手艺再开店。”
古路村游客到底少了多少?
永利彝族乡副乡长曹远兴给出的数据是:周末及节假日的日游客量下降到3000人左右,只有去年的三成左右。
古路村骡马道航拍,原本热闹的山道已经少有游客。
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说,“退烧”的首要因素是,当地地质灾害隐患多,每年6月至10月无法完全开放。其次,是当地并未在爆红后开发诸多新业态,“绝大部分人还是爬完山就走”。
“后者的因素更大。”在省乡村旅游协会有关负责人看来,通常情况下,一个靠流量而兴起的乡村景点,会在一段时间后“退烧”。想要从汹涌大潮变成细水长流,业态和服务质量必须提档升级。
谁会掉队,谁会跟上?
“冒尖儿”的村民
首家咖啡馆和首个厨师证,对冲了客流减少的压力
“神奇!”刚到古路村半山腰,成都游客李莉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有手磨咖啡。
咖啡馆是年轻人引入的新事物,引入者是今年只有21岁的庆其发。去年3月,在外地饮品店务工的庆其发回村,拿出了全部积蓄4万元开设了古路村首家咖啡馆。
庆其发的咖啡馆,客人正在等待取餐。
庆其发愿意“押宝”,是有自己的判断:前来登山的游客九成以上是年轻人,是咖啡、果茶、奶茶的消费主力军;登山者最需要补充水分;自己的定价相对“亲民”,大份的手打柠檬果茶一杯只要20元。
开业后,庆其发每天最爱干的事,就是学成都饮品店店长们做市场分析,找出不同性别、不同气候下的游客消费偏好,为储备原料、改进配方提供依据。这些努力,在开业后获得了回报:一年来,庆其发共有六个月营业额破万。
“押宝”成功的,还有庆其发的表叔兰绍明等人。
3月21日11时,兰绍明和妻子杨新群,正忙着准备午餐。作为古路村骡马道上最火爆的餐馆,兰绍明头一天就接到了10位游客的订单,点名要吃跑山鸡。
好生意不是凭空得来。去年3月,在自家民宿开业后,兰绍明又投资近6万元,租下邻居的农房,开起了餐馆和小卖部。去年9月至10月,杨新群在雅安城区接受了烹饪培训并通过考试,成了首个拥有厨师证的村民。随后,她家餐馆上了游客口中的“必吃榜”。
杨新群(中)正在为游客介绍老鹰茶。
好味道外,还有好服务。根据游客的意见,兰绍明家的商店率先免费为游客提供纸巾、餐桌摆放绿植,并为游客打造了餐厅顶部的观景台。
兰绍明家的民宿外观景平台,游客正在打卡。
如今,哪怕是周一到周五的淡季,兰绍明家每天流水也有上千元。今年春节期间的旺季,他家的民宿、餐馆、小卖部每天营业额高达7000元。
兰绍明的高端民宿内部,很多人认为比城市的酒店还要高端。
转型的谋划
直播带货、农事体验等加速谋划,古路村的资源将呈现更多“吃法”
“降价了,快抢啦!”晚7时,李青华准时打开手机,开始自己的直播。
作为古路村社交平台粉丝最多的人,李青华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直播带货。从2016年到2024年初,李青华一直在古路村制作并销售土豆、跑山鸡、鸡蛋和腊肉。长时间的商贩生涯,让他练就了上好的口才。加上他早年间在外地务工时学会了跳舞,很快他就在短视频平台有了近5万粉丝。
哪怕小学都没毕业,李青华还是成了古路村人眼中的“能人”。从年初开始,兰绍明等人就盘算,和李青华共同直播,推介、销售古路村的老鹰茶、跑山鸡、腊肉、土豆等山货。李青华嘴上说再考虑一下,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探索。过去一个多月,他在短视频账号上,更新了多条在古路村山道上跳舞的视频。
转型者还有庆志蓉等村民。他们盯上的,是农事体验和研学。为此,庆志蓉等人打算,在4月底前,完成老鹰茶园作业便道拓宽和炒茶作坊改造。
庆志蓉的潜在合作对象、一年后仍在坚守古路村的李小龙说,农事体验和研学等赛道,在古路村周边还处于空白状态。而这些,也是古路村努力的方向。
目前,李小龙等人正在与成都一家旅行社沟通。“争取五一小长假邀请研学团来,体验老鹰茶采摘制作。”李小龙说,古路村缺的不是资源,缺的是“旅游饭”的多样“吃法”。
古路村新增的休闲、游乐设施很受游客欢迎。
更大的转型还在谋划。郑望春介绍,目前,汉源县政府已经与阿坝州一家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准备将古路村的旅游线路、旅游业态统一规划、打造,“让大家除了爬山之外,还有更多的耍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