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核变量刘夏:全球经济版图重塑 人民币首超欧元成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新华财经

6天前

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59%、在支付体系占比40%的美元仍处于主导地位,但人民币在贸易融资和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

新华财经北京4月15日电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历史性变革,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外汇储备及跨境支付领域的快速崛起,与美元、欧元共同构成了新的“三足鼎立”格局。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也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和技术革新的结果。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对供应链断裂的担忧,也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冲击。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通过调整逆周期因子和管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成功将汇率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2407亿美元,为维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外汇储备方面,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达32407亿美元,较2月增加134亿美元,为汇率维稳提供充足弹药。货币政策协同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若中美同步进入降息周期,利差倒挂收窄将缓解资本外流压力。同时,产业政策及时出台,也起到了对冲汇率风险的作用。

在人民币汇率得以稳住的同时,美元却“绷不住了”。4月11日上午,美元指数一度跌破100心理关口,最低触及99.66点,创2023年7月以来新低。本轮美元下跌主要是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深度焦虑,市场仍在押注美联储多次降息。美国3月CPI同比增长2.4%,较上月2.8%水平显著回落,创半年低位,低于市场预估的2.6%;3月CPI环比下降0.1%,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大幅低于市场预估的增长0.1%。此外,美国前财长耶伦也表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她所见过的“最严重的自我伤害”行为,加征关税等政策背景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已经上升。

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首次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多极货币格局正在形成。80多个国家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阿根廷、沙特等国的人民币储备占比超过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已达2.9%,预计2030年有望突破5%。新开发银行批准超300亿美元非美元项目,东盟推动本币结算协议,构建区域性金融网络。这种“多极化主权货币联盟”模式,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也并非一帆风顺。人民币在投资和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仅为3.68%,远低于美元的43%。CIPS每日处理的交易量远低于SWIFT,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效率和覆盖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15个省市,交易规模突破830亿元,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创新重塑跨境支付规则。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特别是围绕芯片技术和自主可控体系的发展,可能催生新的区域货币联盟,进一步削弱美元霸权。当前形势下,中国政策方案具有更为丰富,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特征。

短期看,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59%、在支付体系占比40%的美元仍处于主导地位,但人民币在贸易融资和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长期来看,数字货币和绿色金融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中国正积极探索通过数字人民币和碳金融产品创新来争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这一变革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全球治理结构的重构。未来十年,国际货币格局的演变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与经济增长模式。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59%、在支付体系占比40%的美元仍处于主导地位,但人民币在贸易融资和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

新华财经北京4月15日电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历史性变革,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外汇储备及跨境支付领域的快速崛起,与美元、欧元共同构成了新的“三足鼎立”格局。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也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和技术革新的结果。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对供应链断裂的担忧,也对人民币汇率构成冲击。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通过调整逆周期因子和管理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成功将汇率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2407亿美元,为维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外汇储备方面,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达32407亿美元,较2月增加134亿美元,为汇率维稳提供充足弹药。货币政策协同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若中美同步进入降息周期,利差倒挂收窄将缓解资本外流压力。同时,产业政策及时出台,也起到了对冲汇率风险的作用。

在人民币汇率得以稳住的同时,美元却“绷不住了”。4月11日上午,美元指数一度跌破100心理关口,最低触及99.66点,创2023年7月以来新低。本轮美元下跌主要是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深度焦虑,市场仍在押注美联储多次降息。美国3月CPI同比增长2.4%,较上月2.8%水平显著回落,创半年低位,低于市场预估的2.6%;3月CPI环比下降0.1%,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大幅低于市场预估的增长0.1%。此外,美国前财长耶伦也表示,美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她所见过的“最严重的自我伤害”行为,加征关税等政策背景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已经上升。

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币首次超越欧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多极货币格局正在形成。80多个国家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阿根廷、沙特等国的人民币储备占比超过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已达2.9%,预计2030年有望突破5%。新开发银行批准超300亿美元非美元项目,东盟推动本币结算协议,构建区域性金融网络。这种“多极化主权货币联盟”模式,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也并非一帆风顺。人民币在投资和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仅为3.68%,远低于美元的43%。CIPS每日处理的交易量远低于SWIFT,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效率和覆盖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覆盖15个省市,交易规模突破830亿元,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创新重塑跨境支付规则。与此同时,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特别是围绕芯片技术和自主可控体系的发展,可能催生新的区域货币联盟,进一步削弱美元霸权。当前形势下,中国政策方案具有更为丰富,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特征。

短期看,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59%、在支付体系占比40%的美元仍处于主导地位,但人民币在贸易融资和区域货币合作中的份额将持续提升。长期来看,数字货币和绿色金融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中国正积极探索通过数字人民币和碳金融产品创新来争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这一变革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涉及全球治理结构的重构。未来十年,国际货币格局的演变将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布局与经济增长模式。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