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2024年实现营收14.02亿元 推动“餐饮+食品”双轮驱动落地

互联网 文

17小时前

全聚德持续强化外卖平台运营能力,优化菜品结构与服务体验。...展望未来,随着消费回暖步伐加快、旅游与节日经济持续催化、地方政策加码刺激需求,全聚德有望进一步释放老字号的品牌红利,在焕新与传承之间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推动老字号走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4月14日晚间,全聚德(002186.SZ)披露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3.09万元。面对餐饮消费回暖基础上的激烈竞争,公司持续聚焦“餐饮运营商业化、餐饮产品食品化”双主线,通过门店焕新、产品创新、渠道延伸、品牌推广等多元举措,稳定营收规模,夯实转型基础。

在中央持续释放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政策信号的大背景下,全聚德以160周年庆为契机,深耕品牌价值、创新消费场景,提升运营质效,在承压中展现老字号韧性。公司明确表示,未来将加速构建“餐饮+食品”双轮驱动体系,推动老字号品牌焕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多点联动激活门店效能,节日经济与线上运营形成双引擎

2024年,全聚德进一步优化线下门店结构,年内新增直营门店4家、加盟门店1家,迁址重启门店2家,期末合计门店数量达到101家,其中直营门店51家、加盟门店50家(含海外7家)。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门店焕新及场景营造工程,打造以产品、服务、文化融合为核心的新型消费空间。

以和平门店“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为代表的主题化运营持续增强体验感和到店黏性,全年营收占比达44.85%。王府井店“全聚德·宫囍龙凤呈祥”项目营收占比42.8%,前门店“中轴食礼”占比23.8%,均体现出公司对“宴会+文化”场景经营的深化推进。此外,“光影餐厅”“节气菜单”等细分运营也提升了门店活力与坪效。

节日经济对餐饮需求的拉动持续显现。公司围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七个小长假,提前部署、推出节日套餐与互动场景,形成集中拉动效应。全年节假日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北京地区节日收入同比增长达10%。春节期间,北京多家门店刷新单日营收纪录,彰显品牌号召力。

线上方面,全聚德持续强化外卖平台运营能力,优化菜品结构与服务体验。在京17家门店平均评分达4.8分,获评美团“年度影响力品牌”和饿了么“最受消费者信赖品牌”。公司与美团联合推出“外卖卫星店”试点项目,已在两家门店启动运营,构建低成本线上扩展新模式。

食品业务发力产品化与社群化,IP联名助力品牌年轻化升级

食品板块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在2024年展现出更强拓展力。报告期内,全聚德通过“零研所”“丰泽园便民产品”“节令礼盒”等矩阵产品构建形成覆盖主流渠道与私域社群的营销网络。全年食品销售收入近3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超21%。

“零研所”围绕鸭类小包装食品持续推新,并签约奥运冠军邢傲伟为品牌代言人,通过社交平台强化曝光。与IP“我是不白吃”联名推出的8款年轻化产品成功切入Z世代消费圈层;与五芳斋合作推出烤鸭粽等节令爆款,实现传统与创新联动。

渠道方面,公司与大润发、711、好邻居等头部连锁体系合作加深,同时以丰泽园品牌布局3家社区便民门店,推动便民卤味、熟食、主食等高频消费场景的快速渗透。私域流量平台“全记货铺”则依托小程序商城结合节日开展满减、秒杀等活动,全年销售单量同比增长18.8%,私域流量运营能力显著提升。

季节性项目成为食品业务增长另一抓手。年夜饭礼盒、节气菜品、特色月饼等推出20余款礼盒组合,并通过直播、达人探店、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广泛推广,带动传统文化类商品销量快速增长。

品牌焕新深化价值输出,国企使命驱动形象重塑

2024年恰逢全聚德创立160周年,公司以“致敬经典、焕新出发”为主题举办系列品牌庆典,重现160道经典菜品,打造大型非遗文化沉浸式传播事件。活动期间,主流媒体首发报道80余篇,自媒体平台触达粉丝逾800万,直播观看量达852万人次,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认知度。

公司全年高质量完成全国两会、“中非论坛”等重要外事接待与服务保障任务,体现了其作为北京老字号国企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全聚德在行业竞赛与奖项评比中屡获佳绩,包括“全国烤鸭技能烹饪邀请赛”特金奖、“中国厨师节”金厨奖、“中国餐饮企业TOP100”等,品牌美誉度不断攀升。

全聚德表示,2025年公司将以“餐饮+食品”双轮驱动为依托,持续完善“老字号+新科技”协同发展路径,夯实线下门店精细化运营能力,加速食品板块爆品打造与渠道渗透,强化私域与直播电商转化效率,围绕品牌价值延展,构建多业态联动增长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消费回暖步伐加快、旅游与节日经济持续催化、地方政策加码刺激需求,全聚德有望进一步释放老字号的品牌红利,在焕新与传承之间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推动老字号走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燕云)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全聚德持续强化外卖平台运营能力,优化菜品结构与服务体验。...展望未来,随着消费回暖步伐加快、旅游与节日经济持续催化、地方政策加码刺激需求,全聚德有望进一步释放老字号的品牌红利,在焕新与传承之间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推动老字号走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4月14日晚间,全聚德(002186.SZ)披露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3.09万元。面对餐饮消费回暖基础上的激烈竞争,公司持续聚焦“餐饮运营商业化、餐饮产品食品化”双主线,通过门店焕新、产品创新、渠道延伸、品牌推广等多元举措,稳定营收规模,夯实转型基础。

在中央持续释放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政策信号的大背景下,全聚德以160周年庆为契机,深耕品牌价值、创新消费场景,提升运营质效,在承压中展现老字号韧性。公司明确表示,未来将加速构建“餐饮+食品”双轮驱动体系,推动老字号品牌焕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多点联动激活门店效能,节日经济与线上运营形成双引擎

2024年,全聚德进一步优化线下门店结构,年内新增直营门店4家、加盟门店1家,迁址重启门店2家,期末合计门店数量达到101家,其中直营门店51家、加盟门店50家(含海外7家)。报告期内,公司加快推进门店焕新及场景营造工程,打造以产品、服务、文化融合为核心的新型消费空间。

以和平门店“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为代表的主题化运营持续增强体验感和到店黏性,全年营收占比达44.85%。王府井店“全聚德·宫囍龙凤呈祥”项目营收占比42.8%,前门店“中轴食礼”占比23.8%,均体现出公司对“宴会+文化”场景经营的深化推进。此外,“光影餐厅”“节气菜单”等细分运营也提升了门店活力与坪效。

节日经济对餐饮需求的拉动持续显现。公司围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七个小长假,提前部署、推出节日套餐与互动场景,形成集中拉动效应。全年节假日餐饮收入同比增长6%,北京地区节日收入同比增长达10%。春节期间,北京多家门店刷新单日营收纪录,彰显品牌号召力。

线上方面,全聚德持续强化外卖平台运营能力,优化菜品结构与服务体验。在京17家门店平均评分达4.8分,获评美团“年度影响力品牌”和饿了么“最受消费者信赖品牌”。公司与美团联合推出“外卖卫星店”试点项目,已在两家门店启动运营,构建低成本线上扩展新模式。

食品业务发力产品化与社群化,IP联名助力品牌年轻化升级

食品板块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在2024年展现出更强拓展力。报告期内,全聚德通过“零研所”“丰泽园便民产品”“节令礼盒”等矩阵产品构建形成覆盖主流渠道与私域社群的营销网络。全年食品销售收入近3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超21%。

“零研所”围绕鸭类小包装食品持续推新,并签约奥运冠军邢傲伟为品牌代言人,通过社交平台强化曝光。与IP“我是不白吃”联名推出的8款年轻化产品成功切入Z世代消费圈层;与五芳斋合作推出烤鸭粽等节令爆款,实现传统与创新联动。

渠道方面,公司与大润发、711、好邻居等头部连锁体系合作加深,同时以丰泽园品牌布局3家社区便民门店,推动便民卤味、熟食、主食等高频消费场景的快速渗透。私域流量平台“全记货铺”则依托小程序商城结合节日开展满减、秒杀等活动,全年销售单量同比增长18.8%,私域流量运营能力显著提升。

季节性项目成为食品业务增长另一抓手。年夜饭礼盒、节气菜品、特色月饼等推出20余款礼盒组合,并通过直播、达人探店、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广泛推广,带动传统文化类商品销量快速增长。

品牌焕新深化价值输出,国企使命驱动形象重塑

2024年恰逢全聚德创立160周年,公司以“致敬经典、焕新出发”为主题举办系列品牌庆典,重现160道经典菜品,打造大型非遗文化沉浸式传播事件。活动期间,主流媒体首发报道80余篇,自媒体平台触达粉丝逾800万,直播观看量达852万人次,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认知度。

公司全年高质量完成全国两会、“中非论坛”等重要外事接待与服务保障任务,体现了其作为北京老字号国企的责任与担当。与此同时,全聚德在行业竞赛与奖项评比中屡获佳绩,包括“全国烤鸭技能烹饪邀请赛”特金奖、“中国厨师节”金厨奖、“中国餐饮企业TOP100”等,品牌美誉度不断攀升。

全聚德表示,2025年公司将以“餐饮+食品”双轮驱动为依托,持续完善“老字号+新科技”协同发展路径,夯实线下门店精细化运营能力,加速食品板块爆品打造与渠道渗透,强化私域与直播电商转化效率,围绕品牌价值延展,构建多业态联动增长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消费回暖步伐加快、旅游与节日经济持续催化、地方政策加码刺激需求,全聚德有望进一步释放老字号的品牌红利,在焕新与传承之间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推动老字号走向更广阔的发展舞台。(燕云)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