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5日电(记者闫鹏)近日,北交所市场在A股中率先反弹,走出五连阳。14日,北证50指数收涨2.06%,全市226只个股收涨,全天共成交354亿元,交投活跃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业内分析认为,在经历两轮持续上涨之后,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与科创板逐步缩小,后续配置仍需重点关注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速高、研发投入强的成长性公司,整体看北交所板块依然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北证50指数领涨A股市场
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北证50指数在4月7日下挫17.9%,随后迅速收复“失地”。4月7日至4月11日,北交所个股表现活跃,秋乐种业等热门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获30cm涨停。截至4月11日收盘,北证50指数在过去的一周上涨0.92%,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指分别下跌3.11%、5.13%、6.73%。
从流动性表现来看,4月7日至4月11日当周北证A股日均成交额385.20亿元,较上周上涨87.91%,日均换手率有所增长达11.46%。估值对比方面,科创板整体PE估值从52.74倍下滑到51.83倍,创业板整体PE由36.43倍下滑到33.93倍,北证A股整体PE却由43.60倍增长到44.09倍。
4月14日,北交所市场延续强势,大消费板块集体冲高,跨境电商、零售方向领涨,北证50指数收涨2.06%,成交额、换手率依然维持之前热度。
据开源证券统计,截至4月1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65家,总市值7242.24亿元;北交所共计131家企业PE超过45倍,占比49.62%。这与上轮北证50在2024年11月的高点相比,PE超过45倍的公司数量增加4家。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认为,在当前估值总体较高的情况下,建议关注北交所部分公司在中长期配置上的潜力,特别是2024年一季度业绩符合和超预期、估值相对合理、具备新型生产力的稀缺性标的,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所代表的新产业、科技产业公司。
4月11日晚间,民士达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成为北交所首家披露一季报的公司。报告显示,一季度民士达实现营业收入约1.15亿元,同比增长27.43%;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055.05万元,同比增长49.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达到75.30%。
“虽然北交所比沪深市场更先完成反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跟随主板的相关行业布局北交所的相关股票。”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表示,北交所正开启一季报披露流程,市场可密切关注一季报业绩增长的股票。通常来说,一季报增长的企业,年报增长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北交所官网披露的预约情况,4月14日至18日这周将有林泰新材、万通液压、泰德股份等8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届时将会有更多公司的业绩情况浮出水面,为投资者进一步展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北交所公司投资价值被看好
近日,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证券代码切换试点正式启动,颖泰生物、艾融软件、龙竹科技、佳先股份、同享科技、球冠电缆首批6只股票代码前三位切换为“920”,后续代码切换将覆盖2024年4月22日以前上市的全部248家公司。
诸海滨表示,920代码号段统一了新三板代码400、430、830多个开头造成的模糊感,将920与北交所标识绑定,有效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辨识度,提高板块认同感,将促进投资者对企业和行情进行准确判断。
存量上市公司代码切换与增量IPO同步进行是北交所当前一大特色。截至4月11日,北交所上市排队企业共有46家,其中38家企业处于已受理或问询阶段,7家已经过会,1家企业待上会。处于已受理或问询阶段的排队企业中,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23家,占已受理或问询阶段的61%。
据开源证券统计,从战配收益情况角度来看,以上市后6个月为期限进行涨跌幅排名可见,在2024年和2025年内新股的平均6个月涨幅达到151.51%和611.62%,大幅超越2023年的35.21%水平(未上市满6个月的新股以上市首日至2025年4月11日区间涨跌幅进行计算),显示出北交所增量上市公司投资潜力。
“北交所交投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市场关注度保持高位,叠加北交所新股发行稳步推进,北交所板块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范想想说。
对于2025年投资策略,中国银河证券推荐三个主要方向:一是聚焦北交所新质生产力,关注具有成长潜力,布局热点赛道的公司,其一是业绩增速高、研发投入强的成长性公司,其二是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助推业绩成长的公司;二是政策端鼓励并购,叠加北交所公司注重多元化布局及横向纵向拓展,关注进行产业链协同扩张或计划海外布局的公司;三是关注国央企“一利五率”,看好经营稳健且持续成长能力较强的国央企公司。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5日电(记者闫鹏)近日,北交所市场在A股中率先反弹,走出五连阳。14日,北证50指数收涨2.06%,全市226只个股收涨,全天共成交354亿元,交投活跃度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业内分析认为,在经历两轮持续上涨之后,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与科创板逐步缩小,后续配置仍需重点关注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速高、研发投入强的成长性公司,整体看北交所板块依然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北证50指数领涨A股市场
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北证50指数在4月7日下挫17.9%,随后迅速收复“失地”。4月7日至4月11日,北交所个股表现活跃,秋乐种业等热门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获30cm涨停。截至4月11日收盘,北证50指数在过去的一周上涨0.92%,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指分别下跌3.11%、5.13%、6.73%。
从流动性表现来看,4月7日至4月11日当周北证A股日均成交额385.20亿元,较上周上涨87.91%,日均换手率有所增长达11.46%。估值对比方面,科创板整体PE估值从52.74倍下滑到51.83倍,创业板整体PE由36.43倍下滑到33.93倍,北证A股整体PE却由43.60倍增长到44.09倍。
4月14日,北交所市场延续强势,大消费板块集体冲高,跨境电商、零售方向领涨,北证50指数收涨2.06%,成交额、换手率依然维持之前热度。
据开源证券统计,截至4月1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65家,总市值7242.24亿元;北交所共计131家企业PE超过45倍,占比49.62%。这与上轮北证50在2024年11月的高点相比,PE超过45倍的公司数量增加4家。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认为,在当前估值总体较高的情况下,建议关注北交所部分公司在中长期配置上的潜力,特别是2024年一季度业绩符合和超预期、估值相对合理、具备新型生产力的稀缺性标的,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所代表的新产业、科技产业公司。
4月11日晚间,民士达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成为北交所首家披露一季报的公司。报告显示,一季度民士达实现营业收入约1.15亿元,同比增长27.43%;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055.05万元,同比增长49.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达到75.30%。
“虽然北交所比沪深市场更先完成反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跟随主板的相关行业布局北交所的相关股票。”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表示,北交所正开启一季报披露流程,市场可密切关注一季报业绩增长的股票。通常来说,一季报增长的企业,年报增长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北交所官网披露的预约情况,4月14日至18日这周将有林泰新材、万通液压、泰德股份等8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届时将会有更多公司的业绩情况浮出水面,为投资者进一步展现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北交所公司投资价值被看好
近日,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证券代码切换试点正式启动,颖泰生物、艾融软件、龙竹科技、佳先股份、同享科技、球冠电缆首批6只股票代码前三位切换为“920”,后续代码切换将覆盖2024年4月22日以前上市的全部248家公司。
诸海滨表示,920代码号段统一了新三板代码400、430、830多个开头造成的模糊感,将920与北交所标识绑定,有效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辨识度,提高板块认同感,将促进投资者对企业和行情进行准确判断。
存量上市公司代码切换与增量IPO同步进行是北交所当前一大特色。截至4月11日,北交所上市排队企业共有46家,其中38家企业处于已受理或问询阶段,7家已经过会,1家企业待上会。处于已受理或问询阶段的排队企业中,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23家,占已受理或问询阶段的61%。
据开源证券统计,从战配收益情况角度来看,以上市后6个月为期限进行涨跌幅排名可见,在2024年和2025年内新股的平均6个月涨幅达到151.51%和611.62%,大幅超越2023年的35.21%水平(未上市满6个月的新股以上市首日至2025年4月11日区间涨跌幅进行计算),显示出北交所增量上市公司投资潜力。
“北交所交投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市场关注度保持高位,叠加北交所新股发行稳步推进,北交所板块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范想想说。
对于2025年投资策略,中国银河证券推荐三个主要方向:一是聚焦北交所新质生产力,关注具有成长潜力,布局热点赛道的公司,其一是业绩增速高、研发投入强的成长性公司,其二是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助推业绩成长的公司;二是政策端鼓励并购,叠加北交所公司注重多元化布局及横向纵向拓展,关注进行产业链协同扩张或计划海外布局的公司;三是关注国央企“一利五率”,看好经营稳健且持续成长能力较强的国央企公司。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