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赴美IPO,“抄”速度能否摆脱扩张困境?

理财周刊

1天前

茶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霸王茶姬”)赴美上市又传来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美东时间4月10日、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霸王茶姬更新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招股文件。承销商包括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老虎证券、富途及华盛资本。

若成功上市,霸王茶姬将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茶饮品牌。

早在3月26日,霸王茶姬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IPO招股书,拟赴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CHA”,即“茶”的拼音。

此前,证监会要求其补充赴美上市备案材料,重点关注股权架构合规性、股东穿透核查、境内运营实体资质等问题。

根据最新招股文件,霸王茶姬计划发行1468.4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预计每股定价在26.0美元至28.0美元之间,总募资金额预计为3.8亿美元至4.1亿美元。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将包括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创始人张俊杰持有所有B类普通股,掌握89.0%的投票权。

业绩亮眼,单店销售增速陷入疲软

霸王茶姬以“做好茶”为核心理念,其“原叶鲜奶茶”(Tea latte)产品线健康清新,2024年贡献了中国市场(含中国香港)91%的GMV。据艾瑞咨询数据,霸王茶姬目前是中国精品茶饮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最受欢迎的品牌。

近年来,霸王茶姬快速扩张。2022年至2024年,霸王茶姬营收从4.92亿元跃升至124.06亿元,净利润从-9070万元暴增至25.15亿元,门店数量从1087家扩张至6440家。

2024年,霸王茶姬净利润达到25.15亿元,同比增长213.3%。净利率高达20.3%,超过了蜜雪冰城的17.9%和古茗的17%。招股书显示,2024年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额)为295亿元,成为仅次于蜜雪冰城的国内第二大茶饮品牌。

据霸王茶姬招股书,其2024年在中国市场(含中国香港)的单店月均GMV为51.2万元,日均1.7万元;月均出杯量高达25000杯,日均可出833杯——整体单店运营指标均远高于同行。

尽管业绩亮眼,霸王茶姬仍面临多重考验。随着门店数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同一区域内的密集布局,导致霸王茶姬单店客流量减少,单店销售额下滑。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霸王茶姬的单店销售额增速已经陷入疲软,同比增速仅为1.5%,到了第四季度下降到45.6万,同比大幅下滑18.4%。

加盟模式下,品控受到挑战

霸王茶姬的盈利模式备受关注。与瑞幸咖啡的直营模式不同,霸王茶姬93.8%的收入依赖于向加盟商销售货品。虽然这种加盟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原料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暴露出其在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方面的潜在威胁。同时,高昂的营销费用能否持续推动销售增长,进而转化为利润,也值得市场关注。

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达6440家,同比增加83%,其中高线城市门店占比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海外共有156家门店,覆盖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2025年计划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开1000至1500家门店。但目前,品牌的海外扩张因本土化不足遇挫。

尽管霸王茶姬整体闭店率较低,但个别地区的门店已经开始出现关闭的情况,如青岛台东旗舰店和银鱼巷旗舰店。这表明在某些市场,快速扩张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进而影响门店的可持续运营。

加盟体系存在品控及用工风险。黑猫投诉平台上存在大量关于霸王茶姬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饮品中发现异物、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损害品牌形象。此外,会员积分失效、优惠活动临时取消等服务问题也频繁出现在投诉中,反映出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的不足。

目前,霸王茶姬的加盟模式虽然有助于快速扩张,但也带来了品控和管理上的挑战。加盟商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不一。

此外,品牌发展过程中频陷抄袭争议。据公开信息,纵观霸王茶姬的成长方式,不断学习、模仿、借鉴成熟品牌的成功经验成为品牌快速起势的关键,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标式创新”的争议。

创立初期,其LOGO设计、门店风格及产品命名被指全面复刻茶颜悦色;2021年品牌升级时,空间设计又被质疑模仿星巴克,甚至推出“东方星巴克”的营销话术。2023年“山野栀子”系列包装设计被指抄袭LV水墨外套,2024年“樱花乌龙”新品配色与Valentino、Chanel经典设计高度相似。

目前,新茶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他品牌如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等也在快速扩张,市场份额争夺激烈。为了吸引顾客,各品牌之间可能会陷入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近期国际经济环境动荡,这也为霸王茶姬美股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霸王茶姬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饱和、用户投诉、加盟模式风险、竞争加剧、国际化挑战和资本市场风险等多方面的压力。公司仍需要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品牌建设。


茶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霸王茶姬”)赴美上市又传来新进展。

公开信息显示,美东时间4月10日、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霸王茶姬更新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招股文件。承销商包括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中金公司老虎证券、富途及华盛资本。

若成功上市,霸王茶姬将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中国新茶饮品牌。

早在3月26日,霸王茶姬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IPO招股书,拟赴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CHA”,即“茶”的拼音。

此前,证监会要求其补充赴美上市备案材料,重点关注股权架构合规性、股东穿透核查、境内运营实体资质等问题。

根据最新招股文件,霸王茶姬计划发行1468.4万股美国存托凭证(ADS),预计每股定价在26.0美元至28.0美元之间,总募资金额预计为3.8亿美元至4.1亿美元。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将包括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创始人张俊杰持有所有B类普通股,掌握89.0%的投票权。

业绩亮眼,单店销售增速陷入疲软

霸王茶姬以“做好茶”为核心理念,其“原叶鲜奶茶”(Tea latte)产品线健康清新,2024年贡献了中国市场(含中国香港)91%的GMV。据艾瑞咨询数据,霸王茶姬目前是中国精品茶饮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最受欢迎的品牌。

近年来,霸王茶姬快速扩张。2022年至2024年,霸王茶姬营收从4.92亿元跃升至124.06亿元,净利润从-9070万元暴增至25.15亿元,门店数量从1087家扩张至6440家。

2024年,霸王茶姬净利润达到25.15亿元,同比增长213.3%。净利率高达20.3%,超过了蜜雪冰城的17.9%和古茗的17%。招股书显示,2024年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额)为295亿元,成为仅次于蜜雪冰城的国内第二大茶饮品牌。

据霸王茶姬招股书,其2024年在中国市场(含中国香港)的单店月均GMV为51.2万元,日均1.7万元;月均出杯量高达25000杯,日均可出833杯——整体单店运营指标均远高于同行。

尽管业绩亮眼,霸王茶姬仍面临多重考验。随着门店数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同一区域内的密集布局,导致霸王茶姬单店客流量减少,单店销售额下滑。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霸王茶姬的单店销售额增速已经陷入疲软,同比增速仅为1.5%,到了第四季度下降到45.6万,同比大幅下滑18.4%。

加盟模式下,品控受到挑战

霸王茶姬的盈利模式备受关注。与瑞幸咖啡的直营模式不同,霸王茶姬93.8%的收入依赖于向加盟商销售货品。虽然这种加盟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快速扩张,但原料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暴露出其在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方面的潜在威胁。同时,高昂的营销费用能否持续推动销售增长,进而转化为利润,也值得市场关注。

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达6440家,同比增加83%,其中高线城市门店占比显著高于三四线城市。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海外共有156家门店,覆盖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2025年计划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开1000至1500家门店。但目前,品牌的海外扩张因本土化不足遇挫。

尽管霸王茶姬整体闭店率较低,但个别地区的门店已经开始出现关闭的情况,如青岛台东旗舰店和银鱼巷旗舰店。这表明在某些市场,快速扩张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进而影响门店的可持续运营。

加盟体系存在品控及用工风险。黑猫投诉平台上存在大量关于霸王茶姬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饮品中发现异物、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损害品牌形象。此外,会员积分失效、优惠活动临时取消等服务问题也频繁出现在投诉中,反映出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的不足。

目前,霸王茶姬的加盟模式虽然有助于快速扩张,但也带来了品控和管理上的挑战。加盟商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不一。

此外,品牌发展过程中频陷抄袭争议。据公开信息,纵观霸王茶姬的成长方式,不断学习、模仿、借鉴成熟品牌的成功经验成为品牌快速起势的关键,但同时也伴随着“对标式创新”的争议。

创立初期,其LOGO设计、门店风格及产品命名被指全面复刻茶颜悦色;2021年品牌升级时,空间设计又被质疑模仿星巴克,甚至推出“东方星巴克”的营销话术。2023年“山野栀子”系列包装设计被指抄袭LV水墨外套,2024年“樱花乌龙”新品配色与Valentino、Chanel经典设计高度相似。

目前,新茶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他品牌如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等也在快速扩张,市场份额争夺激烈。为了吸引顾客,各品牌之间可能会陷入价格战,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近期国际经济环境动荡,这也为霸王茶姬美股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

霸王茶姬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着市场饱和、用户投诉、加盟模式风险、竞争加剧、国际化挑战和资本市场风险等多方面的压力。公司仍需要在保持增长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品牌建设。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