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4日电(记者丁雅雯、吴慧珺)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平稳开局。
业内专家指出,一季度我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是外需回暖“外因”和外贸结构优化调整“内因”的共同作用。在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通过加快创新研发、深化产业链合作等方式应对挑战,供应链韧性持续显现。
外贸实现平稳开局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7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2.25万亿元,增长13.5%;进口1.51万亿元,下降3.5%。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从月度趋势看,1月份进出口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长6%,增速逐月回升,实现平稳开局。
“3月出口增速显著加快,主要源于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外需韧性较强,以及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抢出口’效应。”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外需方面,1月至3月衡量全球经济景气度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外需韧性较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一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是49.9%,高于去年四季度,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亚洲、非洲3月份的制造业均在扩张期间。此外,欧盟和英国的消费支出环比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相对稳定,推动了上述市场对我产品的需求。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涌现,也是我国外贸韧性较强的重要原因。据王令浚介绍,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接近1万亿元,保持最大进出口主体地位。
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数据显示,高科技、高单价商品的需求持续爆发。其中,在速卖通3月周年庆大促中,以XREAL、Rokid等品牌为代表的AR/VR眼镜类目环比日销暴增600%,与户外露营、HIFI耳机等蓝海品类共同构成增长新动能。
企业多举措应对挑战 供应链韧性仍将显现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企业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已有所准备,通过加快产品研发创新步伐、开拓多元化市场、深化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应对挑战,企业对未来仍抱有较强信心。
吕大良表示,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此外,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
盛威国际总裁王磊表示,针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企业早已做好准备。从2021年起,企业不断对落后产能、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并储备了一批技术人才。“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在细分赛道领域做优做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我们推出的新品,还没有开展,已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不可替代性较强,现阶段海外客户会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应对风险。”安徽一家消费电子企业负责人说,“对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已有预见,近几年持续加强中东渠道的布局。”
“在传统市场,我们是贴牌生产,但在新兴市场,我们有机会打造自己的品牌。”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维好说。
中国骑行台品牌THINKRIDER负责人俞丽铨表示,2024年企业凭借对供应链的把握和技术突破,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突破。“2025年对我们来说,是外销布局的一年。成本一旦降下来,我们到海外将是降维打击。我们今年目标在速卖通平台上拿下1个亿的海外市场。”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这一数据体现出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具体而言,出口增长主要呈现市场多元化、商品结构高端化、企业主体活力增强等特点,国内产业链对出口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在出口增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市场活力激发的体现,也是我国外贸多元化主体格局日益稳固的标志。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4日电(记者丁雅雯、吴慧珺)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平稳开局。
业内专家指出,一季度我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是外需回暖“外因”和外贸结构优化调整“内因”的共同作用。在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通过加快创新研发、深化产业链合作等方式应对挑战,供应链韧性持续显现。
外贸实现平稳开局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7万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2.25万亿元,增长13.5%;进口1.51万亿元,下降3.5%。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从月度趋势看,1月份进出口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长6%,增速逐月回升,实现平稳开局。
“3月出口增速显著加快,主要源于上年同期基数偏低、外需韧性较强,以及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抢出口’效应。”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外需方面,1月至3月衡量全球经济景气度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显示外需韧性较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一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是49.9%,高于去年四季度,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亚洲、非洲3月份的制造业均在扩张期间。此外,欧盟和英国的消费支出环比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相对稳定,推动了上述市场对我产品的需求。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不断涌现,也是我国外贸韧性较强的重要原因。据王令浚介绍,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接近1万亿元,保持最大进出口主体地位。
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数据显示,高科技、高单价商品的需求持续爆发。其中,在速卖通3月周年庆大促中,以XREAL、Rokid等品牌为代表的AR/VR眼镜类目环比日销暴增600%,与户外露营、HIFI耳机等蓝海品类共同构成增长新动能。
企业多举措应对挑战 供应链韧性仍将显现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企业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已有所准备,通过加快产品研发创新步伐、开拓多元化市场、深化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应对挑战,企业对未来仍抱有较强信心。
吕大良表示,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此外,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赋能了对方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
盛威国际总裁王磊表示,针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企业早已做好准备。从2021年起,企业不断对落后产能、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并储备了一批技术人才。“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在细分赛道领域做优做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我们推出的新品,还没有开展,已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不可替代性较强,现阶段海外客户会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应对风险。”安徽一家消费电子企业负责人说,“对于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已有预见,近几年持续加强中东渠道的布局。”
“在传统市场,我们是贴牌生产,但在新兴市场,我们有机会打造自己的品牌。”广东好顺欧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曲维好说。
中国骑行台品牌THINKRIDER负责人俞丽铨表示,2024年企业凭借对供应链的把握和技术突破,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突破。“2025年对我们来说,是外销布局的一年。成本一旦降下来,我们到海外将是降维打击。我们今年目标在速卖通平台上拿下1个亿的海外市场。”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3%,这一数据体现出了中国外贸的韧性与活力。具体而言,出口增长主要呈现市场多元化、商品结构高端化、企业主体活力增强等特点,国内产业链对出口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在出口增长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市场活力激发的体现,也是我国外贸多元化主体格局日益稳固的标志。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