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美“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横跳,抓住自主可控、出海与红利三条主线

中信建投

2周前

美国 “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横跳,更加坚定三条投资主线:①自主可控,包括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电测仪器等,其中人形机器人是中美AI科技竞争主战场,关注灵巧手、传感器、丝杠与腱绳这些增量环节的投资机会,半导体设备与电测仪器均受益对美进口替代;②出海,包括工程机械、注塑机等,两者出海均以非美区域为主;③红利资产:包括矿山机械、电梯等,多家企业股息率在4%以上。

电梯等,多家企业股息率在4%以上。

【摘要】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横跳:4月10日,美对中商品征收的关税再次提升,总计达到145%。4月11日中国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将不予理会。4月12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简称CBP)发布了更新税则,指定部分产品将被豁免于第14257号行政令所征收的“对等关税”,豁免范围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

坚定自主可控:(1)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是中美AI科技竞争的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目前硬件供应链降本已经突破,未来产业发展速度更多取决于具身大模型以及各个垂直领域数据集的发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我们认为投资机会集中在增量环节——灵巧手、传感器、丝杠与腱绳。(2)半导体设备:2024年美国进口占国内规模比重约10%,过去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加大背景下,国产设备加速验证,大部分环节已具有较好替代性,且经济性明显,看好国产替代加速。(3)电测仪器:2024年国内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7亿元,其中预计80%以上均进口自美国、欧洲(且美国多于欧洲),关税政策下国产品牌经济性提升,国内龙头高端示波器放量为进口替代奠定基础,国内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有望加快提升

坚定出海:工程机械、注塑机这些具备显著比较优势的方向,出海均以非美为主。(1)工程机械:对美敞口低、预计2024年普遍在3%以下,且普遍具有完善的全球产能布局,包括墨西哥、巴西、美国等,受关税影响较小,后续刺激政策有望进一步带动内需,继续和海外市场共振向上。(2)注塑机:3月头部企业订单环比有较好增速,景气度延续得到印证;同时看好全球制造业产能再分布对于注塑机的持续需求。

坚定配置红利资产:不确定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凸显红利资产的吸引力,矿山机械、电梯板块相关公司资产质量稳定,在手现金充裕,分红能力、分红意愿均相对较强。

专用设备重点子行业观点

工程机械

对美敞口小+全球产能布局完善,关税目前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有限。2024年各大传统工程机械主机厂美国营收占比均在3%以下,对美敞口较小,且头部工程机械企业早已有较成熟的全球产能布局,部分产能所在地如墨西哥此次仍享受关税豁免,巴西等地仅有10%基础关税,美国本土产能布局也在推进,可以通过海外基地向北美发货。观察后续关税政策走势,若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目的是互相零关税,那么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向美国妥协而对中国加征进口关税的风险;若“对等关税”目的是零逆差,则我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谈判争取空间较大。

3月内需复苏继续超预期,Q1工程机械业绩预计超预期,后续刺激政策有望继续进一步带动内需,和海外市场共振向上。柳工发布Q1业绩预告,预计业绩增长25-35%,我们预计偏上限,超预期。2025年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9590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销量19517台,同比增长28.5%;出口量10073台,同比增长2.87%,国内销量继续超预期。看好国内市场周期回升:(1)从周期位置角度分析,国内市场经历4 年下滑,基数压力大大缓解,预计即将见底回升。核心产品中大挖、汽车起重机2024年国内销量相比上一轮高点下跌幅度达到70-80%。(2)从短期新增投资角度来看,2024 年下半年开始资金到位、基建投资、开工小时数均向好,2025年多区域多种类型需求向好,包括化债地区项目开工、水利农村、新疆煤矿、东部市政、广东地产等。(3)从中长期更新换代角度来看,更新换代需求为周期上行提供持续性,新一轮更新换代周期开始,且近几年二手机出海数量大幅提升,另外设备更新换代政策有望加速国二及以下老旧机型淘汰,国内更新换代需求向上的确定性增强。海外市场仍维持15%左右的增速预判,密切关注国内复苏节奏,不排除2025年国内增速超越海外。头部公司利润率继续提升,Q1业绩值得期待。

总体来说,回顾2月之前,市场对2025年内销最乐观预期只有10%增长,1-2月挖机内销同比增长超50%,3月内销同比增长29%,仍维持较高增速,超预期,但是目前市场对此存在认知差,我们坚定看好内需在2024年见底,未来三年有望持续上行,有别于以往两轮,本轮上行驱动因素比较分散,需求同第二轮仍以更新为主,国内海外共振,看好板块性行情。

半导体设备

追究原产地、对等关税等影响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另外,我国也对美国进口产品施行对等关税,根据海关口径,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半导体设备金额约45亿美金,占SEMI口径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10%。2022年以来,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政策不断加大,国产设备在大部分环节加速验证,已能实现较好替代,在售价、补贴以及关税影响下,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看好后续国产化率加速提升。

行业基本面角度,总体来看:景气度方面,预计2025年前道CAPEX仍有增长,先进制程维持较强表现,成熟制程复苏;后道封装温和复苏,2.5D/3D先进封装下半年有望有积极进展。国产替代方面,头部客户的国产替代诉求仍较强,不在清单的客户也在加速导入国产,预计后续国产化率提升斜率更陡峭。设备厂对供应链的国产化推进也非常迅速。我们判断未来设备国产化率将实现快速提升,头部设备企业 2025 年订单有望实现 20-30%以上增长,板块整体基本面向好。

3C设备

美东时间4月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简称CBP)发布了更新税则,指定部分产品将被豁免于第14257号行政令所征收的“对等关税”,豁免范围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此前市场担忧对等关税影响,导致果链标的股价回调明显,关税豁免将利好板块表现。从3C设备供应角度来看,国产厂商处于领先地位,与大客户合作紧密;苹果在全球范围进行产能调配和迁移,但我们预计国产设备厂商仍能凭借产品实力和制造经验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iPhone17有望进一步深化AI系统应用,并结合更多硬件端升级来进行配合,同时苹果公司有望进一步推动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整体而言全年3C设备需求值得期待;2026-2027年折叠屏手机、智能眼镜等有望发布,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向上。同时,我们也关注到部分公司凭借其在3C领域的精密制造优势和大客户项目经验,积极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油服设备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海科技”被首次提及,对其描述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本周市场对于其关注度明显提升,从上市公司业务层面来看,我们建议关注海上油服板块相关标的以及水下开采零部件标的。对于传统油服设备板块,从后续催化来看,经济性及环保性为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开采公司的主要关注点,并且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对于传统能源持相对积极态度,未来新型压裂装备渗透率有望加速上行

电梯

根据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底,各地累计开工更新电梯3.3万台,其中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9万台,已完成投资额32.68亿元;同时,进入2025年,部分省份推出2025年电梯设备更新方案,预计电梯更新补贴仍将持续。从宏观层面来看,2025年住建部将指导各地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扎实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从公司层面来看,电梯企业现金流较好且账面现金充足,重点公司分红有较高吸引力。

轨交设备

2023-2024年铁路投资持续向好,轨交设备行业利好的方向从全产业链聚焦到轨交车辆相关,使得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信号系统等环节受益。2025年1-3月,全国铁路投资完成额1,312亿元,在较高基数下实现5.13%的增长,景气度延续高位。中国中车2024年单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0%至938.7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51%至51.43亿元,增速阶段性回落;2024年中车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同比增长7.90%,为2025年经营业绩奠定良好基础。4月3日,国铁采购平台公布2025年第一批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采购项目,合计招标量68组,占2024全年招标量的28%,2025全年招标量高位维持值得期待。设备更新政策下,动车组高级修与机车链条确定性最高。

矿山机械

2024年,煤机板块相关公司在行业相对下行背景下,通过自身应对调整从而实现较为稳定的经营,体现了龙头公司面对行业变化的灵活应对,同时也体现了煤机板块需求的相对稳定。展望来看,煤机板块目前需求以存量更新替换为主,而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压舱石的地位不变,因此煤机整体需求有望保持稳定,进而煤机公司分红有望持续保持相对高位。

温控设备

阿里巴巴在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AI &云计算的发展高度依赖强大数据中心作为支撑,阿里作为行业龙头,高Capex将直接带动上游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扩张,包括新数据中心建设以及现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在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关键领域中,温控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看好工业温控设备领域中平台化、跨行业布局的优质标的,关注切入高景气赛道的高弹性个股。

锂电设备

宁德时代2025年2月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并在港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预计筹资至少50亿美元。2025年1月底,先导智能筹划赴港上市。2024年9月以来,国内头部电池厂稼动率有所提升,头部几家电池厂2025年招标量有望大幅增长(2024年低基数),但二三线电池厂目前稼动率仍较低、且盈利情况不佳,预计2025年电池厂招标情况将显著分化。2025年以来,头部锂电设备公司订单来看,海外订单仍在持续,国内有向好迹象。

新技术方面,复合集流体行业已走到最后的路试阶段,产业链进展值得期待;大圆柱电池在3年沉寂后有望开始扩产;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指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径已成为主流方向,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有望日渐清晰。

建议关注在头部电池厂份额较高、固态电池进展顺利的设备标的。

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企业核心看下游产能扩张以及技术迭代,短期来看国内新增扩产需求仍然十分有限;海外市场方面,客户正在推进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更加关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头部设备企业有望受益。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预计高效产能仍将是发展重点,高功率的BC、HJT等组件产品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结构性扩产需求或将逐步释放,利好在新技术领域率先布局的设备厂商。建议关注前瞻布局新技术且产品拓展能力强的龙头设备企业。

通用设备重点子行业观点

人形机器人

(1)星动纪元发布XHAND电竞手。4月9日,星动纪元视频号发布灵巧手XHAND1,其点击手速达到10cps,媲美专业电竞选手水准。XHAND1具有12个全主动自由度,采用全直驱、无欠驱方案,具有高精度阵列三维力学触觉(指尖600pxs);该灵巧手具有24kg超大负载能力,超低阻尼、无外力反驱。视频中展示出其在遥操作下丝滑完成五指对指、对指捏取扑克牌等轻薄物品、轻松拿捏笔本等动作。

(2)宇树科技发布人形机器人G1拳击视频。4月10日,宇树科技视频号发布视频,视频中G1精准击打沙袋;在与人类拳击过程中,被击倒后快速调整后爬起,并继续进行对抗;同时,还展示了两个机器人拳击的场景。

(3)亿嘉和与华为云签署合作协议。4月10日,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在芜湖开幕,会上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具身智能领域开展前沿探索,围绕技术协同、场景应用和市场拓展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合作。

(4)傅利叶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4月11日,傅利叶正式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N1将为全球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技术基座,加速高泛用性运动控制器、多模态模型结合以及具身载体的未来形态推演等前沿研究开发工作的验证落地。

我们的观点: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是中美AI科技竞争的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目前硬件供应链降本已经突破,未来产业发展 速度更多取决于具身大模型以及各个垂直领域数据集的发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我们认为投资机会集中在增量环节——灵巧手、传感器、丝杠与腱绳。

工控

(1)内资厂商需求情况:3月订单情况来看,内资头部工控厂商需求同比有较好增长,部分厂商通用自动化订单超预期,港口、风电等下游行业需求较好。(2)外资厂商销售额情况:根据MIR睿工业,ABB传动1-3月,低压收入同比-3%,高压收入同比持平;安川3月,伺服收入1.2亿,变频收入7600万;松下1-3月伺服收入3.3亿。

注塑机

3月头部企业订单环比有较好增速,景气度延续得到印证;同时看好全球制造业产能再分布对于注塑机的持续需求。国内看格局,行业仍处景气区间,龙头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看趋势,注塑机海外需求有望持续5年以上,龙头企业沿“出口→本地服务→海外生产→技术整合”路径,全球化布局逐步深化。

机床刀具

2025年1-2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10.3万台,同比增加14.40%,行业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丝杠、减速器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加工工艺带来新的机床需求,市场对于丝杠降本、量产带来的机床需求变化关注度提升,如磨床、自动车床、刀塔车床等。

工业气体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拆解气体外包行业规模增长来源:1)下游冶金、石化顺周期,新兴行业层出不穷,提供最底层Beta;2)外包渗透率的提升,贡献行业叠加的Beta。盈利模式方面,管道气提供项目托底,零售气贡献盈利弹性。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2025年4月10日,液氧均价414元/吨,环比-3%,同比-6%;液氮均价404元/吨,环比-0.89%,同比-12.8%;液氩均价590元/吨,环比+1.03%,同比-48.5%。氦气均价94元/立方米,环比持平,同比-14.55%。本周液氧、液氮价格环比继续回落,液氩价格环比仍持续提升,零售液体价格整体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收敛空间,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仪器仪表

1)电测仪器领域,国产替代政策叠加产品高端化进程是电测仪器行业的长逻辑,当下即便全球范围内需求增速放缓,国内企业增速仍优于海外同行。各家企业费用投放预计已渡过高峰期,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2025年国内各龙头企业利润率水平有望改善。美国“对等关税”加速我国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提升:2024年国内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7亿元,其中预计80%以上均进口自美国、欧洲(且美国多于欧洲)。目前关税政策下国产品牌经济性提升,国内龙头高端示波器放量为进口替代奠定基础,国内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有望加快提升。

2)公用事业仪表领域,燃气表受益于设备更新+老旧管网改造,短期内更新改造需求有所放缓、长期逻辑不改。

3)自动化仪表作为流程工业重要设备,具备设备更新+国产替代+出海三重逻辑。

检测服务

政策与市场合力下我国检测服务行业有望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新兴领域需求增长预计高于行业增速。头部企业通过丰富业务线以及全国性布局乃至全球布局具备更强的接单能力以及更高的实验室利用率获得快于行业增速的成长性;同时头部企业积极加强自身管理提质增效,推进精益管理赋能业务发展。我们看好优质检测龙头的长期成长,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企业。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我们看好特殊行业检测需求放量,相关公司有望显著受益。

【风险提示】

(1)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机械是典型的中游资本品行业,承上启下,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如果国内宏观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势必会影响机械行业总体需求。

(2)海外市场波动的风险:2025年4月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后又暂停中国以外地区关税90天,又推出部分产品豁免,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中国企业出海不可能一帆风顺,未来的征程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是阶段性的小插曲还是新趋势形成,需要审慎判断。

(3)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若下游行业扩产不及预期,则相应的设备需求将会下降,会对行业内公司订单、业绩等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 “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横跳,更加坚定三条投资主线:①自主可控,包括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电测仪器等,其中人形机器人是中美AI科技竞争主战场,关注灵巧手、传感器、丝杠与腱绳这些增量环节的投资机会,半导体设备与电测仪器均受益对美进口替代;②出海,包括工程机械、注塑机等,两者出海均以非美区域为主;③红利资产:包括矿山机械、电梯等,多家企业股息率在4%以上。

电梯等,多家企业股息率在4%以上。

【摘要】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横跳:4月10日,美对中商品征收的关税再次提升,总计达到145%。4月11日中国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将不予理会。4月12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简称CBP)发布了更新税则,指定部分产品将被豁免于第14257号行政令所征收的“对等关税”,豁免范围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

坚定自主可控:(1)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是中美AI科技竞争的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目前硬件供应链降本已经突破,未来产业发展速度更多取决于具身大模型以及各个垂直领域数据集的发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我们认为投资机会集中在增量环节——灵巧手、传感器、丝杠与腱绳。(2)半导体设备:2024年美国进口占国内规模比重约10%,过去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加大背景下,国产设备加速验证,大部分环节已具有较好替代性,且经济性明显,看好国产替代加速。(3)电测仪器:2024年国内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7亿元,其中预计80%以上均进口自美国、欧洲(且美国多于欧洲),关税政策下国产品牌经济性提升,国内龙头高端示波器放量为进口替代奠定基础,国内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有望加快提升

坚定出海:工程机械、注塑机这些具备显著比较优势的方向,出海均以非美为主。(1)工程机械:对美敞口低、预计2024年普遍在3%以下,且普遍具有完善的全球产能布局,包括墨西哥、巴西、美国等,受关税影响较小,后续刺激政策有望进一步带动内需,继续和海外市场共振向上。(2)注塑机:3月头部企业订单环比有较好增速,景气度延续得到印证;同时看好全球制造业产能再分布对于注塑机的持续需求。

坚定配置红利资产:不确定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凸显红利资产的吸引力,矿山机械、电梯板块相关公司资产质量稳定,在手现金充裕,分红能力、分红意愿均相对较强。

专用设备重点子行业观点

工程机械

对美敞口小+全球产能布局完善,关税目前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有限。2024年各大传统工程机械主机厂美国营收占比均在3%以下,对美敞口较小,且头部工程机械企业早已有较成熟的全球产能布局,部分产能所在地如墨西哥此次仍享受关税豁免,巴西等地仅有10%基础关税,美国本土产能布局也在推进,可以通过海外基地向北美发货。观察后续关税政策走势,若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目的是互相零关税,那么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向美国妥协而对中国加征进口关税的风险;若“对等关税”目的是零逆差,则我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谈判争取空间较大。

3月内需复苏继续超预期,Q1工程机械业绩预计超预期,后续刺激政策有望继续进一步带动内需,和海外市场共振向上。柳工发布Q1业绩预告,预计业绩增长25-35%,我们预计偏上限,超预期。2025年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9590台,同比增长18.5%。其中国内销量19517台,同比增长28.5%;出口量10073台,同比增长2.87%,国内销量继续超预期。看好国内市场周期回升:(1)从周期位置角度分析,国内市场经历4 年下滑,基数压力大大缓解,预计即将见底回升。核心产品中大挖、汽车起重机2024年国内销量相比上一轮高点下跌幅度达到70-80%。(2)从短期新增投资角度来看,2024 年下半年开始资金到位、基建投资、开工小时数均向好,2025年多区域多种类型需求向好,包括化债地区项目开工、水利农村、新疆煤矿、东部市政、广东地产等。(3)从中长期更新换代角度来看,更新换代需求为周期上行提供持续性,新一轮更新换代周期开始,且近几年二手机出海数量大幅提升,另外设备更新换代政策有望加速国二及以下老旧机型淘汰,国内更新换代需求向上的确定性增强。海外市场仍维持15%左右的增速预判,密切关注国内复苏节奏,不排除2025年国内增速超越海外。头部公司利润率继续提升,Q1业绩值得期待。

总体来说,回顾2月之前,市场对2025年内销最乐观预期只有10%增长,1-2月挖机内销同比增长超50%,3月内销同比增长29%,仍维持较高增速,超预期,但是目前市场对此存在认知差,我们坚定看好内需在2024年见底,未来三年有望持续上行,有别于以往两轮,本轮上行驱动因素比较分散,需求同第二轮仍以更新为主,国内海外共振,看好板块性行情。

半导体设备

追究原产地、对等关税等影响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另外,我国也对美国进口产品施行对等关税,根据海关口径,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半导体设备金额约45亿美金,占SEMI口径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10%。2022年以来,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政策不断加大,国产设备在大部分环节加速验证,已能实现较好替代,在售价、补贴以及关税影响下,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看好后续国产化率加速提升。

行业基本面角度,总体来看:景气度方面,预计2025年前道CAPEX仍有增长,先进制程维持较强表现,成熟制程复苏;后道封装温和复苏,2.5D/3D先进封装下半年有望有积极进展。国产替代方面,头部客户的国产替代诉求仍较强,不在清单的客户也在加速导入国产,预计后续国产化率提升斜率更陡峭。设备厂对供应链的国产化推进也非常迅速。我们判断未来设备国产化率将实现快速提升,头部设备企业 2025 年订单有望实现 20-30%以上增长,板块整体基本面向好。

3C设备

美东时间4月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简称CBP)发布了更新税则,指定部分产品将被豁免于第14257号行政令所征收的“对等关税”,豁免范围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此前市场担忧对等关税影响,导致果链标的股价回调明显,关税豁免将利好板块表现。从3C设备供应角度来看,国产厂商处于领先地位,与大客户合作紧密;苹果在全球范围进行产能调配和迁移,但我们预计国产设备厂商仍能凭借产品实力和制造经验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iPhone17有望进一步深化AI系统应用,并结合更多硬件端升级来进行配合,同时苹果公司有望进一步推动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整体而言全年3C设备需求值得期待;2026-2027年折叠屏手机、智能眼镜等有望发布,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向上。同时,我们也关注到部分公司凭借其在3C领域的精密制造优势和大客户项目经验,积极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油服设备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海科技”被首次提及,对其描述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本周市场对于其关注度明显提升,从上市公司业务层面来看,我们建议关注海上油服板块相关标的以及水下开采零部件标的。对于传统油服设备板块,从后续催化来看,经济性及环保性为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开采公司的主要关注点,并且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对于传统能源持相对积极态度,未来新型压裂装备渗透率有望加速上行

电梯

根据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底,各地累计开工更新电梯3.3万台,其中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9万台,已完成投资额32.68亿元;同时,进入2025年,部分省份推出2025年电梯设备更新方案,预计电梯更新补贴仍将持续。从宏观层面来看,2025年住建部将指导各地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扎实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从公司层面来看,电梯企业现金流较好且账面现金充足,重点公司分红有较高吸引力。

轨交设备

2023-2024年铁路投资持续向好,轨交设备行业利好的方向从全产业链聚焦到轨交车辆相关,使得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信号系统等环节受益。2025年1-3月,全国铁路投资完成额1,312亿元,在较高基数下实现5.13%的增长,景气度延续高位。中国中车2024年单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90%至938.7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51%至51.43亿元,增速阶段性回落;2024年中车新签订单约3,222亿元,同比增长7.90%,为2025年经营业绩奠定良好基础。4月3日,国铁采购平台公布2025年第一批时速350公里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采购项目,合计招标量68组,占2024全年招标量的28%,2025全年招标量高位维持值得期待。设备更新政策下,动车组高级修与机车链条确定性最高。

矿山机械

2024年,煤机板块相关公司在行业相对下行背景下,通过自身应对调整从而实现较为稳定的经营,体现了龙头公司面对行业变化的灵活应对,同时也体现了煤机板块需求的相对稳定。展望来看,煤机板块目前需求以存量更新替换为主,而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压舱石的地位不变,因此煤机整体需求有望保持稳定,进而煤机公司分红有望持续保持相对高位。

温控设备

阿里巴巴在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AI &云计算的发展高度依赖强大数据中心作为支撑,阿里作为行业龙头,高Capex将直接带动上游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扩张,包括新数据中心建设以及现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在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关键领域中,温控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看好工业温控设备领域中平台化、跨行业布局的优质标的,关注切入高景气赛道的高弹性个股。

锂电设备

宁德时代2025年2月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并在港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预计筹资至少50亿美元。2025年1月底,先导智能筹划赴港上市。2024年9月以来,国内头部电池厂稼动率有所提升,头部几家电池厂2025年招标量有望大幅增长(2024年低基数),但二三线电池厂目前稼动率仍较低、且盈利情况不佳,预计2025年电池厂招标情况将显著分化。2025年以来,头部锂电设备公司订单来看,海外订单仍在持续,国内有向好迹象。

新技术方面,复合集流体行业已走到最后的路试阶段,产业链进展值得期待;大圆柱电池在3年沉寂后有望开始扩产;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指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径已成为主流方向,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有望日渐清晰。

建议关注在头部电池厂份额较高、固态电池进展顺利的设备标的。

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企业核心看下游产能扩张以及技术迭代,短期来看国内新增扩产需求仍然十分有限;海外市场方面,客户正在推进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更加关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头部设备企业有望受益。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预计高效产能仍将是发展重点,高功率的BC、HJT等组件产品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结构性扩产需求或将逐步释放,利好在新技术领域率先布局的设备厂商。建议关注前瞻布局新技术且产品拓展能力强的龙头设备企业。

通用设备重点子行业观点

人形机器人

(1)星动纪元发布XHAND电竞手。4月9日,星动纪元视频号发布灵巧手XHAND1,其点击手速达到10cps,媲美专业电竞选手水准。XHAND1具有12个全主动自由度,采用全直驱、无欠驱方案,具有高精度阵列三维力学触觉(指尖600pxs);该灵巧手具有24kg超大负载能力,超低阻尼、无外力反驱。视频中展示出其在遥操作下丝滑完成五指对指、对指捏取扑克牌等轻薄物品、轻松拿捏笔本等动作。

(2)宇树科技发布人形机器人G1拳击视频。4月10日,宇树科技视频号发布视频,视频中G1精准击打沙袋;在与人类拳击过程中,被击倒后快速调整后爬起,并继续进行对抗;同时,还展示了两个机器人拳击的场景。

(3)亿嘉和与华为云签署合作协议。4月10日,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在芜湖开幕,会上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具身智能领域开展前沿探索,围绕技术协同、场景应用和市场拓展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合作。

(4)傅利叶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4月11日,傅利叶正式发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Fourier N1,并同步开放涵盖物料清单、设计图纸、装配指南、基础操作软件在内的完整本体资源包。N1将为全球机器人和具身智能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创新的技术基座,加速高泛用性运动控制器、多模态模型结合以及具身载体的未来形态推演等前沿研究开发工作的验证落地。

我们的观点: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是中美AI科技竞争的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目前硬件供应链降本已经突破,未来产业发展 速度更多取决于具身大模型以及各个垂直领域数据集的发展。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初期,我们认为投资机会集中在增量环节——灵巧手、传感器、丝杠与腱绳。

工控

(1)内资厂商需求情况:3月订单情况来看,内资头部工控厂商需求同比有较好增长,部分厂商通用自动化订单超预期,港口、风电等下游行业需求较好。(2)外资厂商销售额情况:根据MIR睿工业,ABB传动1-3月,低压收入同比-3%,高压收入同比持平;安川3月,伺服收入1.2亿,变频收入7600万;松下1-3月伺服收入3.3亿。

注塑机

3月头部企业订单环比有较好增速,景气度延续得到印证;同时看好全球制造业产能再分布对于注塑机的持续需求。国内看格局,行业仍处景气区间,龙头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看趋势,注塑机海外需求有望持续5年以上,龙头企业沿“出口→本地服务→海外生产→技术整合”路径,全球化布局逐步深化。

机床刀具

2025年1-2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10.3万台,同比增加14.40%,行业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丝杠、减速器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加工工艺带来新的机床需求,市场对于丝杠降本、量产带来的机床需求变化关注度提升,如磨床、自动车床、刀塔车床等。

工业气体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拆解气体外包行业规模增长来源:1)下游冶金、石化顺周期,新兴行业层出不穷,提供最底层Beta;2)外包渗透率的提升,贡献行业叠加的Beta。盈利模式方面,管道气提供项目托底,零售气贡献盈利弹性。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2025年4月10日,液氧均价414元/吨,环比-3%,同比-6%;液氮均价404元/吨,环比-0.89%,同比-12.8%;液氩均价590元/吨,环比+1.03%,同比-48.5%。氦气均价94元/立方米,环比持平,同比-14.55%。本周液氧、液氮价格环比继续回落,液氩价格环比仍持续提升,零售液体价格整体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收敛空间,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仪器仪表

1)电测仪器领域,国产替代政策叠加产品高端化进程是电测仪器行业的长逻辑,当下即便全球范围内需求增速放缓,国内企业增速仍优于海外同行。各家企业费用投放预计已渡过高峰期,在需求回暖的背景下,2025年国内各龙头企业利润率水平有望改善。美国“对等关税”加速我国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提升:2024年国内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7亿元,其中预计80%以上均进口自美国、欧洲(且美国多于欧洲)。目前关税政策下国产品牌经济性提升,国内龙头高端示波器放量为进口替代奠定基础,国内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有望加快提升。

2)公用事业仪表领域,燃气表受益于设备更新+老旧管网改造,短期内更新改造需求有所放缓、长期逻辑不改。

3)自动化仪表作为流程工业重要设备,具备设备更新+国产替代+出海三重逻辑。

检测服务

政策与市场合力下我国检测服务行业有望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新兴领域需求增长预计高于行业增速。头部企业通过丰富业务线以及全国性布局乃至全球布局具备更强的接单能力以及更高的实验室利用率获得快于行业增速的成长性;同时头部企业积极加强自身管理提质增效,推进精益管理赋能业务发展。我们看好优质检测龙头的长期成长,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企业。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我们看好特殊行业检测需求放量,相关公司有望显著受益。

【风险提示】

(1)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机械是典型的中游资本品行业,承上启下,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如果国内宏观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势必会影响机械行业总体需求。

(2)海外市场波动的风险:2025年4月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后又暂停中国以外地区关税90天,又推出部分产品豁免,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中国企业出海不可能一帆风顺,未来的征程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是阶段性的小插曲还是新趋势形成,需要审慎判断。

(3)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若下游行业扩产不及预期,则相应的设备需求将会下降,会对行业内公司订单、业绩等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