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异动”之辨

国金证券

6天前

摘要

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继续主导债市。

过去一周,债券市场继续受贸易摩擦影响而出现剧烈波动。周初,受节日期间避险情绪大幅升温推动,债市开盘即迅速反应,对风险事件继续大幅定价约10BP左右,长端利率来到年初低点附近;然而随后几日,长端并未延续强劲上涨态势,而是在低点附近震荡整理,市场观望情绪升温,等待贸易摩擦形势进一步明朗化;短端则更加明确地交易资金面边际转松与货币政策加速落地的预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曲线呈陡峭化下移走势。

美债下跌的三个“不一样”。

三个不一样:在国内债市剧烈波动的同时,美国国债市场亦在经历罕见幅度的波动。这一次美债下跌和过去有三个“不一样”:长端美债不再被视作避险资产;长端美债调整伴随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长端美债“锚”作用减弱,与其他资产定价“脱钩”。

美债收益率影响因素拆解:本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主要体现为期限利差的显著走阔,相较而言,市场对通胀预期及实际利率这两个因素的定价相对平稳。这意味着,短期看“美债风暴”更多是流动性冲击的结果。而中长期来看,更深层的潜在风险来自对美元信用的担忧。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或成为开启这一定价的“导火索”,使得资金快速从长期美债这一传统的避险资产中撤出,转而流入其他更具确定性和稳健性的资产,如黄金、瑞郎、日元等。

对中债的影响:尽管美债利率上行加大中美利差倒挂压力,但当前背景下美债利率大幅上行更多反映的是对政策不确定性与流动性恶化的担忧。这使得国内债市仍具相对韧性,特别是在国内资金面延续宽松、政策托底预期较强的情况下,短端利率依旧具备较好的胜率和赔率。

外部变量高度耦合事件对债市的影响。

除美债收益率大幅波动外,近期与10年国债利率走势密切相关的两类资产价格——美元指数与铜金比——也出现了急跌。这种美债、美元与铜金比三大资产价格同步剧烈波动的现象在历史中相对罕见。我们对历史上12次类似事件进行复盘和回测,发现这类事件对国内债市的直接影响大多集中在事件发生后20个交易日内。其中,长端利率因定价较快,往往在10个交易日内便完成主要下行过程;而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博弈持续性更强,短端利率下行表现出更强的延续性与趋势惯性,曲线在20个交易日内有陡峭化倾向。

策略应对:长端新低等待催化剂,短端还有下行基础。

往后看,高度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对二季度债券市场依然构成较为友好的支撑。结合上述历史经验,从当前时点观察,10年期国债利率已下探至年内低位区域,阶段性定价比较迅速,在海外政策预期摇摆、贸易摩擦形势不明朗、国内稳增长和提振风险偏好政策有望加码的背景下,市场观望氛围有所上升,长端利率在底部区域可能出现拉锯状态,破前低还需等待新一轮更明朗的催化剂。相比之下,短端确定性更强,叠加资金面边际转松、货币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的预期,短端仍具备进一步下行的基础。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摩擦风险


正文
美债“异动”之辨
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继续主导债市。过去一周,债券市场继续受贸易摩擦影响而出现剧烈波动,市场交易逻辑主要围绕事件性冲击展开。周初,受节日期间避险情绪大幅升温的推动,债券市场开盘即迅速反应,收益率整体大幅下行,对风险事件继续大幅定价约10BP左右,长端利率来到年初低点附近;然而随后几日,长端并未延续强劲上涨态势,而是在低点附近震荡整理,市场观望情绪升温,等待贸易摩擦形势进一步明朗化;而短端则更加明确地交易资金面边际转松与货币政策加速落地的预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曲线呈现陡峭化下移走势。
美债大跌。在国内债市剧烈波动的同时,过去一周,美国国债市场经历了罕见的下跌,长期限收益率大幅上行。其中10年美债收益率周度上行47BP4.494%,创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周上行幅度;30年美债收益率周度上行44BP4.870%,为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周上行幅度。从期限结构上看,曲线大幅陡峭化。

图片

图片

美债下跌的三个“不一样”。这一次美债下跌和过去有三个“不一样”:长端美债不再被视作避险资产;长端美债调整伴随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长端美债“锚”作用减弱,与其他资产定价“脱钩”。 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先对长端美债的影响因子进行拆分。
对滞胀风险还未大幅定价,而主要拉宽期限利差。从对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拆解结果来看,本次收益率大幅上行主要体现为期限利差的显著走阔,收益率曲线出现明显陡峭化。相较而言,市场对于通胀预期以及实际利率这两个核心因素的定价则相对稳定,波动幅度不大。这意味着,尽管近期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市场对于美国滞涨前景的讨论,但本轮美债大幅的调整还未主要定价市场担忧的滞胀风险。事实上,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在本周还有所升温。
图片

短期看,“美债风暴”更多是流动性冲击的结果。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剧烈波动,投资者甚至开始担忧税收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扩大化至美债市场。由此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骤然降低并迅速撤出风险敞口较大的资产,导致市场交易流动性迅速恶化。在此情景下,美国国债市场的深度出现明显下降,交易价差显著扩大,市场流动性恶化,无法有效吸纳短时间内集中涌现的大规模抛售压力,其中包括杠杆基差交易平仓带来的巨大抛压。这种流动性条件的急剧恶化进一步放大了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幅度,短期内加剧了美债市场的抛压,并形成了类似踩踏的市场情绪和行为,收益率因此在短期内迅速飙升。

中长期来看,更深层的潜在风险来自对美元信用的担忧。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债务水平屡创新高,均影响投资者对美国主权信用的长期信心和美债的避险功能。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或成为开启这一定价的“导火索”,使得资金快速从长期美债这一传统的避险资产撤出,转而流入其他更具确定性和稳健性的资产。近期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并多次创出历史新高,日元、瑞郎等传统避险货币也表现强劲,这些现象均印证了市场对避险资产偏好的结构性转变。

这种趋势若长期延续,可能对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来看,这种趋势是否延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短端美债和美元资金市场仍维持相对平稳,显示市场对于美元信用的信心尚未出现根本性动摇。因此,虽然长端美债的避险属性正受到结构性挑战,但这一调整过程更可能是渐进的而非剧烈的,仍需进一步观察政策走向及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演变

图片
美债“风暴”会向中债传导吗?尽管美债利率上行加大中美利差倒挂压力,但当前背景下美债利率大幅上行更多反映的是对政策不确定性与流动性恶化的担忧。这使得国内债市仍具相对韧性,特别是在国内资金面延续宽松、政策托底预期较强的情况下,短端利率依旧具备较好的胜率和赔率。中长期看,若市场进一步强化对美元信用弱化的预期,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将被重新评估,可能吸引部分资金回流国内债券市场,提升对债券估值中枢的支撑。整体而言,美债波动短期内不会直接打破当前国内债市的交易逻辑。
外部变量高度耦合事件对债市的影响。除美债收益率的大幅波动之外,近期与10年国债利率走势密切相关的两类资产价格——美元指数与铜金比——也出现了剧烈下跌。从历史经验看,美元指数与10年国债收益率通常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但这一相关性自2022年后已有所减弱,显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在当下环境中更加复杂。而铜金比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预期与避险情绪的综合指标,长期与10年国债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近期的大幅下跌,揭示出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和不确定性的担忧正在快速升温。
图片
图片

这种美债、美元与铜金比三大资产价格指标同步剧烈波动的现象在历史中相对罕见,往往反映出全球宏观环境存在深度的不确定性,或者金融格局正处于阶段性的重构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资产组合变化所代表的潜在含义,下文将回顾历史上几次三大资产价格同步剧烈波动的典型时期,并探讨这些事件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当前复杂环境下的策略判断提供参考。这里主要聚焦于“美元指数大跌 + 铜金比大跌 + 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三类极端事件的联合出现,并观察此类情形下国内利率中枢和期限利差的变化特征。

首先设定三类触发标准:美元指数和铜金比日跌幅需超过历史前5%分位,而美债收益率则需在5个交易日内累计上行超过30BP。以美债收益率显著上行为事件的主要发生日,同时在其前后各5个交易日范围内判断是否出现美元与铜金比的极端下跌,作为联合冲击事件的识别条件。为避免事件样本重复计数,若多个事件主要发生日处于3个交易日之内,仅保留最早的一日作为代表样本。最终共识别出12次符合条件的联合冲击事件。

图片

图片

以每个主事件日为基准,回测10年与1年国债利率及期限利差在事件发生后5102060个交易日内的走势。结果显示:

在事件发生后的10个交易日内,市场整体表现出较强的避险情绪,10Y1Y利率分别平均下行6BP9BP,由于对宽松预期的反应更直接,利差开始扩大;

进入第1020个交易日期间,短端利率继续快速下探,平均下行幅度走阔至23BP以上,而10Y利率尽管仍有小幅下行,但下行斜率开始收敛,因而利差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强化。

从第20日至60个交易日区间来看,长短端利率下行趋势均趋于尾声,进入低位盘整等待期,期限利差维持相对稳定。

由此可见,这类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对国内债券市场的直接影响大多集中在事件发生后的20个交易日内。其中,长端利率因定价较快,往往在10个交易日内便完成主要博弈;而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博弈持续性更强,短端利率下行表现出更强的延续性与趋势惯性。

图片

图片

策略应对:长端新低等待催化剂,短端还有下行基础。往后看,高度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对二季度债券市场依然构成较为友好的支撑。结合上述历史经验,从当前时点观察,10年期国债利率已下探至年内低位区域,阶段性定价比较迅速,在海外政策预期摇摆、贸易摩擦形势不明朗、国内稳增长和提振风险偏好政策有望加码的背景下,市场观望氛围有所上升,长端利率在底部区域可能出现拉锯状态,破前低还需等待新一轮更明朗的催化剂。相比之下,短端确定性更强,叠加资金面边际转松、货币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的预期,短端仍具备进一步下行的基础。
交易复盘上涨后回调
央行仍以净回笼资金为主。本周(47日至411日,下同)资金面扰动因素整体较少,央行仍然以净回笼资金为主,仅在周二、周五分别净投放资金1025亿、285亿,周一、周三、周四分别净回笼资金1517亿、1110亿、1575亿。周内合计投放7天期逆回购资金4742亿,除去7634亿逆回购到期,共计回笼资金2892亿。
资金中枢较前期回落。从资金中枢来看,本周各期限资金中枢均下行,DR001DR007DR014运行中枢较前期(331日至43日,下同)分别下移5BP16BP17BP1.7%1.73%1.79%。周一、周二资金利率快速上行,DR001DR007分别上行13BP8BP1.75%1.78%;随后资金面缓和,DR001DR007逐步下行至1.62%1.65%
图片
图片
短端下行幅度更大,曲线陡峭化。本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其中短端下行幅度相对更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其中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9BP1.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继续下行6BP1.66%10-1期限利差由24BP小幅扩大至26BP。此外,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9BP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BP7年、1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BP
上涨后回调。本周债市主要受到关税相关政策影响,走势较为反复。周一10Y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9BP后,周二至周五收益率转为震荡调整;周内合计下行幅度为6BP
具体而言:周一(47日),盘初现券收益率跳空低开后快速下行,且早间人民日报发文称“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当日10Y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8.6BP1.63%。周二(48日),昨日大涨后,今日债市情绪偏弱、回吐部分涨幅,当日10Y国债收益率上行3BP1.66%。周三(49日),关税博弈仍在继续,当日债市小幅上涨,10Y国债收益率下行1BP1.65%。周四(410日),早间统计局公布3月通胀数据,CPI同比降0.1%PPI同比降2.5%,但债市对此反应不大,当日10Y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0.6BP1.64%。周五(411日),中美双方再度提高关税税率、贸易战继续升级,当日债市转跌、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1.66%
图片
图片
久期继续回升。47日至411日,公募基金久期中位值连续第四周上升0.01年至2.94年,处于过去三年75%分位久期分歧度指数持平于0.58,处于过去三年84%分位。
图片
图片
本周(46日至412日),利率十大同步指标释放的信号中,“利好”与“利空”各自占比5/10;较上周维持一致。
具体地:①挖掘机销量同比(6MMA)为20.2%,高于前值19.0%,属性“利空”;②水泥价格同比为19.3%,高于前值17.7%,属性“利空”;③重点企业粗钢产量同比(6MMA)为-13.3%,低于前值3.9%,属性“利好”;④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为-15.7%,高于前值-16.0%,属性“利空”;⑤铁矿石港口库存为1.37亿吨,低于前值1.39亿吨,属性“利好”;⑥PMI同比为-2.0%,低于前值-1.7%,属性“利好”;⑦信用周期为0.9%,低于前值3.5%,属性“利空”;⑧票据融资为14.4万亿,高于前值14.2万亿,属性“利好”;⑨美元指数为102.0,低于前值103.4,属性“利空”;⑩铜金比为13.8,低于前值15.6,属性“利好”。
图片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近期央行对于传统货币工具多有调整,多目标的优先级也跟随宏观形势动态切换,后续宽货币节奏的不确定性高。
贸易摩擦风险。海外关税政策和地缘摩擦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对于未来出口景气度、投资者风险偏好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摘要

贸易摩擦不确定性继续主导债市。

过去一周,债券市场继续受贸易摩擦影响而出现剧烈波动。周初,受节日期间避险情绪大幅升温推动,债市开盘即迅速反应,对风险事件继续大幅定价约10BP左右,长端利率来到年初低点附近;然而随后几日,长端并未延续强劲上涨态势,而是在低点附近震荡整理,市场观望情绪升温,等待贸易摩擦形势进一步明朗化;短端则更加明确地交易资金面边际转松与货币政策加速落地的预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曲线呈陡峭化下移走势。

美债下跌的三个“不一样”。

三个不一样:在国内债市剧烈波动的同时,美国国债市场亦在经历罕见幅度的波动。这一次美债下跌和过去有三个“不一样”:长端美债不再被视作避险资产;长端美债调整伴随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长端美债“锚”作用减弱,与其他资产定价“脱钩”。

美债收益率影响因素拆解:本次10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主要体现为期限利差的显著走阔,相较而言,市场对通胀预期及实际利率这两个因素的定价相对平稳。这意味着,短期看“美债风暴”更多是流动性冲击的结果。而中长期来看,更深层的潜在风险来自对美元信用的担忧。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或成为开启这一定价的“导火索”,使得资金快速从长期美债这一传统的避险资产中撤出,转而流入其他更具确定性和稳健性的资产,如黄金、瑞郎、日元等。

对中债的影响:尽管美债利率上行加大中美利差倒挂压力,但当前背景下美债利率大幅上行更多反映的是对政策不确定性与流动性恶化的担忧。这使得国内债市仍具相对韧性,特别是在国内资金面延续宽松、政策托底预期较强的情况下,短端利率依旧具备较好的胜率和赔率。

外部变量高度耦合事件对债市的影响。

除美债收益率大幅波动外,近期与10年国债利率走势密切相关的两类资产价格——美元指数与铜金比——也出现了急跌。这种美债、美元与铜金比三大资产价格同步剧烈波动的现象在历史中相对罕见。我们对历史上12次类似事件进行复盘和回测,发现这类事件对国内债市的直接影响大多集中在事件发生后20个交易日内。其中,长端利率因定价较快,往往在10个交易日内便完成主要下行过程;而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博弈持续性更强,短端利率下行表现出更强的延续性与趋势惯性,曲线在20个交易日内有陡峭化倾向。

策略应对:长端新低等待催化剂,短端还有下行基础。

往后看,高度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对二季度债券市场依然构成较为友好的支撑。结合上述历史经验,从当前时点观察,10年期国债利率已下探至年内低位区域,阶段性定价比较迅速,在海外政策预期摇摆、贸易摩擦形势不明朗、国内稳增长和提振风险偏好政策有望加码的背景下,市场观望氛围有所上升,长端利率在底部区域可能出现拉锯状态,破前低还需等待新一轮更明朗的催化剂。相比之下,短端确定性更强,叠加资金面边际转松、货币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的预期,短端仍具备进一步下行的基础。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摩擦风险


正文
美债“异动”之辨
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继续主导债市。过去一周,债券市场继续受贸易摩擦影响而出现剧烈波动,市场交易逻辑主要围绕事件性冲击展开。周初,受节日期间避险情绪大幅升温的推动,债券市场开盘即迅速反应,收益率整体大幅下行,对风险事件继续大幅定价约10BP左右,长端利率来到年初低点附近;然而随后几日,长端并未延续强劲上涨态势,而是在低点附近震荡整理,市场观望情绪升温,等待贸易摩擦形势进一步明朗化;而短端则更加明确地交易资金面边际转松与货币政策加速落地的预期,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曲线呈现陡峭化下移走势。
美债大跌。在国内债市剧烈波动的同时,过去一周,美国国债市场经历了罕见的下跌,长期限收益率大幅上行。其中10年美债收益率周度上行47BP4.494%,创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周上行幅度;30年美债收益率周度上行44BP4.870%,为1987年以来的最大单周上行幅度。从期限结构上看,曲线大幅陡峭化。

图片

图片

美债下跌的三个“不一样”。这一次美债下跌和过去有三个“不一样”:长端美债不再被视作避险资产;长端美债调整伴随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长端美债“锚”作用减弱,与其他资产定价“脱钩”。 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先对长端美债的影响因子进行拆分。
对滞胀风险还未大幅定价,而主要拉宽期限利差。从对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拆解结果来看,本次收益率大幅上行主要体现为期限利差的显著走阔,收益率曲线出现明显陡峭化。相较而言,市场对于通胀预期以及实际利率这两个核心因素的定价则相对稳定,波动幅度不大。这意味着,尽管近期的贸易摩擦加剧了市场对于美国滞涨前景的讨论,但本轮美债大幅的调整还未主要定价市场担忧的滞胀风险。事实上,市场对美联储未来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在本周还有所升温。
图片

短期看,“美债风暴”更多是流动性冲击的结果。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剧烈波动,投资者甚至开始担忧税收政策上的不确定性扩大化至美债市场。由此引发投资者风险偏好骤然降低并迅速撤出风险敞口较大的资产,导致市场交易流动性迅速恶化。在此情景下,美国国债市场的深度出现明显下降,交易价差显著扩大,市场流动性恶化,无法有效吸纳短时间内集中涌现的大规模抛售压力,其中包括杠杆基差交易平仓带来的巨大抛压。这种流动性条件的急剧恶化进一步放大了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幅度,短期内加剧了美债市场的抛压,并形成了类似踩踏的市场情绪和行为,收益率因此在短期内迅速飙升。

中长期来看,更深层的潜在风险来自对美元信用的担忧。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债务水平屡创新高,均影响投资者对美国主权信用的长期信心和美债的避险功能。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或成为开启这一定价的“导火索”,使得资金快速从长期美债这一传统的避险资产撤出,转而流入其他更具确定性和稳健性的资产。近期黄金价格持续攀升并多次创出历史新高,日元、瑞郎等传统避险货币也表现强劲,这些现象均印证了市场对避险资产偏好的结构性转变。

这种趋势若长期延续,可能对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来看,这种趋势是否延续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短端美债和美元资金市场仍维持相对平稳,显示市场对于美元信用的信心尚未出现根本性动摇。因此,虽然长端美债的避险属性正受到结构性挑战,但这一调整过程更可能是渐进的而非剧烈的,仍需进一步观察政策走向及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演变

图片
美债“风暴”会向中债传导吗?尽管美债利率上行加大中美利差倒挂压力,但当前背景下美债利率大幅上行更多反映的是对政策不确定性与流动性恶化的担忧。这使得国内债市仍具相对韧性,特别是在国内资金面延续宽松、政策托底预期较强的情况下,短端利率依旧具备较好的胜率和赔率。中长期看,若市场进一步强化对美元信用弱化的预期,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将被重新评估,可能吸引部分资金回流国内债券市场,提升对债券估值中枢的支撑。整体而言,美债波动短期内不会直接打破当前国内债市的交易逻辑。
外部变量高度耦合事件对债市的影响。除美债收益率的大幅波动之外,近期与10年国债利率走势密切相关的两类资产价格——美元指数与铜金比——也出现了剧烈下跌。从历史经验看,美元指数与10年国债收益率通常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但这一相关性自2022年后已有所减弱,显示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机制在当下环境中更加复杂。而铜金比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预期与避险情绪的综合指标,长期与10年国债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近期的大幅下跌,揭示出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和不确定性的担忧正在快速升温。
图片
图片

这种美债、美元与铜金比三大资产价格指标同步剧烈波动的现象在历史中相对罕见,往往反映出全球宏观环境存在深度的不确定性,或者金融格局正处于阶段性的重构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资产组合变化所代表的潜在含义,下文将回顾历史上几次三大资产价格同步剧烈波动的典型时期,并探讨这些事件对国内债券市场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当前复杂环境下的策略判断提供参考。这里主要聚焦于“美元指数大跌 + 铜金比大跌 + 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三类极端事件的联合出现,并观察此类情形下国内利率中枢和期限利差的变化特征。

首先设定三类触发标准:美元指数和铜金比日跌幅需超过历史前5%分位,而美债收益率则需在5个交易日内累计上行超过30BP。以美债收益率显著上行为事件的主要发生日,同时在其前后各5个交易日范围内判断是否出现美元与铜金比的极端下跌,作为联合冲击事件的识别条件。为避免事件样本重复计数,若多个事件主要发生日处于3个交易日之内,仅保留最早的一日作为代表样本。最终共识别出12次符合条件的联合冲击事件。

图片

图片

以每个主事件日为基准,回测10年与1年国债利率及期限利差在事件发生后5102060个交易日内的走势。结果显示:

在事件发生后的10个交易日内,市场整体表现出较强的避险情绪,10Y1Y利率分别平均下行6BP9BP,由于对宽松预期的反应更直接,利差开始扩大;

进入第1020个交易日期间,短端利率继续快速下探,平均下行幅度走阔至23BP以上,而10Y利率尽管仍有小幅下行,但下行斜率开始收敛,因而利差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强化。

从第20日至60个交易日区间来看,长短端利率下行趋势均趋于尾声,进入低位盘整等待期,期限利差维持相对稳定。

由此可见,这类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对国内债券市场的直接影响大多集中在事件发生后的20个交易日内。其中,长端利率因定价较快,往往在10个交易日内便完成主要博弈;而市场对货币政策宽松的博弈持续性更强,短端利率下行表现出更强的延续性与趋势惯性。

图片

图片

策略应对:长端新低等待催化剂,短端还有下行基础。往后看,高度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对二季度债券市场依然构成较为友好的支撑。结合上述历史经验,从当前时点观察,10年期国债利率已下探至年内低位区域,阶段性定价比较迅速,在海外政策预期摇摆、贸易摩擦形势不明朗、国内稳增长和提振风险偏好政策有望加码的背景下,市场观望氛围有所上升,长端利率在底部区域可能出现拉锯状态,破前低还需等待新一轮更明朗的催化剂。相比之下,短端确定性更强,叠加资金面边际转松、货币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的预期,短端仍具备进一步下行的基础。
交易复盘上涨后回调
央行仍以净回笼资金为主。本周(47日至411日,下同)资金面扰动因素整体较少,央行仍然以净回笼资金为主,仅在周二、周五分别净投放资金1025亿、285亿,周一、周三、周四分别净回笼资金1517亿、1110亿、1575亿。周内合计投放7天期逆回购资金4742亿,除去7634亿逆回购到期,共计回笼资金2892亿。
资金中枢较前期回落。从资金中枢来看,本周各期限资金中枢均下行,DR001DR007DR014运行中枢较前期(331日至43日,下同)分别下移5BP16BP17BP1.7%1.73%1.79%。周一、周二资金利率快速上行,DR001DR007分别上行13BP8BP1.75%1.78%;随后资金面缓和,DR001DR007逐步下行至1.62%1.65%
图片
图片
短端下行幅度更大,曲线陡峭化。本周各期限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其中短端下行幅度相对更大,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其中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9BP1.4%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继续下行6BP1.66%10-1期限利差由24BP小幅扩大至26BP。此外,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9BP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7BP7年、15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BP
上涨后回调。本周债市主要受到关税相关政策影响,走势较为反复。周一10Y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9BP后,周二至周五收益率转为震荡调整;周内合计下行幅度为6BP
具体而言:周一(47日),盘初现券收益率跳空低开后快速下行,且早间人民日报发文称“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当日10Y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8.6BP1.63%。周二(48日),昨日大涨后,今日债市情绪偏弱、回吐部分涨幅,当日10Y国债收益率上行3BP1.66%。周三(49日),关税博弈仍在继续,当日债市小幅上涨,10Y国债收益率下行1BP1.65%。周四(410日),早间统计局公布3月通胀数据,CPI同比降0.1%PPI同比降2.5%,但债市对此反应不大,当日10Y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0.6BP1.64%。周五(411日),中美双方再度提高关税税率、贸易战继续升级,当日债市转跌、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BP1.66%
图片
图片
久期继续回升。47日至411日,公募基金久期中位值连续第四周上升0.01年至2.94年,处于过去三年75%分位久期分歧度指数持平于0.58,处于过去三年84%分位。
图片
图片
本周(46日至412日),利率十大同步指标释放的信号中,“利好”与“利空”各自占比5/10;较上周维持一致。
具体地:①挖掘机销量同比(6MMA)为20.2%,高于前值19.0%,属性“利空”;②水泥价格同比为19.3%,高于前值17.7%,属性“利空”;③重点企业粗钢产量同比(6MMA)为-13.3%,低于前值3.9%,属性“利好”;④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为-15.7%,高于前值-16.0%,属性“利空”;⑤铁矿石港口库存为1.37亿吨,低于前值1.39亿吨,属性“利好”;⑥PMI同比为-2.0%,低于前值-1.7%,属性“利好”;⑦信用周期为0.9%,低于前值3.5%,属性“利空”;⑧票据融资为14.4万亿,高于前值14.2万亿,属性“利好”;⑨美元指数为102.0,低于前值103.4,属性“利空”;⑩铜金比为13.8,低于前值15.6,属性“利好”。
图片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近期央行对于传统货币工具多有调整,多目标的优先级也跟随宏观形势动态切换,后续宽货币节奏的不确定性高。
贸易摩擦风险。海外关税政策和地缘摩擦具有较高不确定性,对于未来出口景气度、投资者风险偏好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