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占6G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观察

新华社

9小时前

”科学技术部五司副司长邱钢说,当前,全球正围绕6G技术展开攻关,在AI加速创新应用的同时,有望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未来社会的数智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6G作为未来产业之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抢占6G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在南京举行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海内外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广泛研讨。

6G科研和应用初具雏形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6G前沿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国20多家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6G技术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与场景。

记者看到,由中国电信联合北京邮电大学研发的“可视化6G卫星接入网系统级仿真平台”,可对目前超大低轨卫星星座进行前期仿真验证;由南京市交通集团打造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依托前沿通信技术,以及无人机、光电跟踪等硬件设备,可实现低空飞行的全过程管理。

“6G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延续,更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认为,6G将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智能感知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提供全新的基础支撑。

太湖超远距离渔业资源保护、上秦淮超大容量城乡综合治理、无线谷超低时延智能网联交通……这是记者在紫金山实验室6G领域概念验证中心看到的场景。2025年3月30日成立的此中心旨在支撑6G场景技术验证,对接应用需求,促进6G技术提前落地。

在大会期间,还发布了由专家团队撰写的《2025年移动通信系列成果发布》,其中涵盖了6G关键技术、6G毫米波技术、数字低空、车联网等多个前沿方向的30个白皮书。

AI为6G发展提供新动能

“6G面临一个新的机遇,就是AI的到来,AI可以给6G提供新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6G在未来诸如机器视觉、遥控、远程检修等大量的工业应用场景上,可充分证明它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与全球协作,6G与AI的结合成了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部五司副司长邱钢说,当前,全球正围绕6G技术展开攻关,在AI加速创新应用的同时,有望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未来社会的数智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介绍,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信息通信前沿技术发展,目前我国在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335897165522464768.jpg

与会人员展开广泛研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主办方供图)

在大会期间,紫金山实验室与通号低空、银河航天签约,共同推动6G在应急通信、低空经济等前瞻领域的应用探索。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签约,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聚焦6G与移动智能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晓维认为,6G网络和AI可以实现融合发展,一方面AI助力6G网络提升通信性能,另一方面6G网络能成为AI应用的基础使用平台,在分布式算力和大带宽、低时延连接方面赋能千行百业。

全球合作发展和使用6G技术

“共筑创新,同享未来”,本次大会提出全行业共同定义6G和产业生态。与会人士期待通过此次大会释放积极信号,大力倡导广泛的国际合作。

“6G的发展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努力。”邱钢说,应合力推动形成6G国际统一标准,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6G生态圈。

“移动通信系统是全球性的,统一标准能带来诸多好处。就好比不同手机制式带来的混乱和浪费,如果全世界能达成协议,制定统一标准,就能大大降低用户和制造商的成本。”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说。

大会汇聚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人士认为,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应该加快构建开放的学科体系和合作生态,共同携手发展和使用6G技术。(记者沈汝发)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科学技术部五司副司长邱钢说,当前,全球正围绕6G技术展开攻关,在AI加速创新应用的同时,有望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未来社会的数智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6G作为未来产业之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何抢占6G技术与产业发展制高点?在南京举行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海内外专家、龙头企业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广泛研讨。

6G科研和应用初具雏形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6G前沿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国20多家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6G技术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与场景。

记者看到,由中国电信联合北京邮电大学研发的“可视化6G卫星接入网系统级仿真平台”,可对目前超大低轨卫星星座进行前期仿真验证;由南京市交通集团打造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依托前沿通信技术,以及无人机、光电跟踪等硬件设备,可实现低空飞行的全过程管理。

“6G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延续,更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认为,6G将推动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智能感知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提供全新的基础支撑。

太湖超远距离渔业资源保护、上秦淮超大容量城乡综合治理、无线谷超低时延智能网联交通……这是记者在紫金山实验室6G领域概念验证中心看到的场景。2025年3月30日成立的此中心旨在支撑6G场景技术验证,对接应用需求,促进6G技术提前落地。

在大会期间,还发布了由专家团队撰写的《2025年移动通信系列成果发布》,其中涵盖了6G关键技术、6G毫米波技术、数字低空、车联网等多个前沿方向的30个白皮书。

AI为6G发展提供新动能

“6G面临一个新的机遇,就是AI的到来,AI可以给6G提供新动能。”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6G在未来诸如机器视觉、遥控、远程检修等大量的工业应用场景上,可充分证明它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与全球协作,6G与AI的结合成了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部五司副司长邱钢说,当前,全球正围绕6G技术展开攻关,在AI加速创新应用的同时,有望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未来社会的数智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介绍,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信息通信前沿技术发展,目前我国在6G超大规模天线阵列、通感一体、内生AI通信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

335897165522464768.jpg

与会人员展开广泛研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主办方供图)

在大会期间,紫金山实验室与通号低空、银河航天签约,共同推动6G在应急通信、低空经济等前瞻领域的应用探索。全国高校信息通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签约,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聚焦6G与移动智能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晓维认为,6G网络和AI可以实现融合发展,一方面AI助力6G网络提升通信性能,另一方面6G网络能成为AI应用的基础使用平台,在分布式算力和大带宽、低时延连接方面赋能千行百业。

全球合作发展和使用6G技术

“共筑创新,同享未来”,本次大会提出全行业共同定义6G和产业生态。与会人士期待通过此次大会释放积极信号,大力倡导广泛的国际合作。

“6G的发展需要全球共同携手努力。”邱钢说,应合力推动形成6G国际统一标准,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6G生态圈。

“移动通信系统是全球性的,统一标准能带来诸多好处。就好比不同手机制式带来的混乱和浪费,如果全世界能达成协议,制定统一标准,就能大大降低用户和制造商的成本。”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说。

大会汇聚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人士认为,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应该加快构建开放的学科体系和合作生态,共同携手发展和使用6G技术。(记者沈汝发)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