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王鑫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让金融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成为服务小微企业和民生发展的核心力量。
近日,一场以“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之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活动在四川展开。浙商银行成都分行携多家媒体走进铁骑力士集团、鸿图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普惠金融如何精准滴灌实体企业。
深蓝财经在探访过程中了解到,为了深耕普惠金融,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从供应链金融破解养殖农户融资困局,到园区金融助力科创企业扩产升级,不断推进“场景化、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破140亿元,约占其贷款总额的23%,较年初新增超6亿元,铸就浙银“善本金融”巴蜀样本。
养殖农户融资难、融资贵
供应链金融来帮忙
“一群人,一辈子,干一件事”,在铁骑力士集团的业务展览平台,公司聚焦农牧板块,迈向饲料、生猪、蛋鸡、食品千亿产值目标的发展图谱清晰呈现。无疑,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铁骑力士集团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农业强国战略高度契合。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铁骑力士集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旗下生猪、蛋鸡产业已带动4万多农户脱贫。然而“公司 + 农户”模式下,下游农户面临饲料采购资金压力大、抵押担保不足等痛点,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浙商银行成都分行金融顾问介绍道,该行通过“金融顾问+客户经理”双人走访机制,发现养殖户60%的成本集中在饲料采购,养殖周期长达3-6个月,传统信贷难以覆盖。
针对这一痛点,该行创新推出场景金融产品“浙商饲料贷”,构建“数据风控+场景嵌入”的普惠金融新模式。依托铁骑力士集团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抓取核心企业与养殖户的交易数据,结合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无需抵押即可提供信用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办理,最快三天放款。
截至目前,“浙商饲料贷”已为铁骑力士等农业龙头企业下游养殖户提供近7000万元授信,有效缓解了农业产业链末端的融资难题。
在座谈会上,铁骑力士高级总裁余晓表示,浙商银行的金融创新不仅解决了农户资金问题,更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供应体系,形成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这种“链主牵引、银行赋能、农户受益”的模式,正是浙商银行成都分行“行业化+嵌入式”供应链金融的生动实践。该行聚焦四川特色农业、白酒、军工等优势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联合链主企业,精准滴灌,与实体小微实现“共赢”,为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园区金融全周期服务
科创企业告别“成长的烦恼”
午后的鸿图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高精度密封圈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批为华为、小米、海康威视等企业定制的产品即将发往全国。
谁能想到,这家拥有37项专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曾因厂区扩建差点错失扩产机遇。
公司总经理郑传超回忆,近年来企业订单规模不断增长,急需新的园区生产场地,但“新建厂房需要土地、资金,还要符合产业规划,当时真是一筹莫展。”
浙商银行成都分行金融顾问团队在走访中获悉这一困境,迅速启动园区金融服务方案。结合内江市资中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该行推荐企业在当地自建厂房,并结合该行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厂房建设贷”政策,提供1000万元专项贷款,根据企业建设生产周期量身定制5年期先息后本的自定义还款方案,最大程度缓解了建设期资金压力。
“现在我们的年产值只有2至3千万元,新厂房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提升近10倍。”郑传超指着前面快要竣工的新厂房,难掩喜悦。
这只是浙商银行“8+N”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针对小微园区企业在建设、装修、设备更新等全周期的融资需求,该行推出“按揭贷”“建设贷”“周转贷”“置换贷”“提额贷”“租金贷”“信用贷”“装修贷”8大大核心产品,覆盖企业从入园到投产、升级的每个环节。
截至2025年3月末,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已与联东集团、万洋集团等园区开发商达成“总对总”合作,累计服务超70个小微园区项目,授信金额超28亿元,助力制造业小微企业实现“入园即享全周期金融服务”。
擎旗善本金融
构建普惠金融 “生态圈”
暮色中,媒体团结束了一天的走访。从田间地头的养殖户到科创园区的工程师,从传统农业到高端制造,浙商银行成都分行的普惠实践,勾勒出一幅“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立体画卷。
浙商银行近年来倡导并践行“善本金融”理念,其核心要义是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本源。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作为第一家省外分行,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和小微园区等场景,探索出一条普惠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特色道路,背后离不开“善本金融”理念引领。
在机制建设上,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单列普惠小微信贷计划,资源配置优先倾斜;设立14家小企业专营机构,人均管户余额达近1.6亿元;明确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高于全行3个百分点,优化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从根子上解决基层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这些举措让普惠金融从“任务”变成“自觉”,做“善”的力行者。与此同时,浙商银行还联合各方力量,做“善”的同行者,通过银政、银担、银银等多方合作,横向覆盖、纵向深入,联手为普惠小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慈善金融,探索公益金融服务新模式。
浙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25亿元,较去年初新增352.98亿元,增速11.03%。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73BP;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32%。
举旗善本金融,夯实普惠客群基础。该行深入践行“善本金融”理念,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从“打猎式经营”向“种田式陪伴”转变,形成综合服务客户的合力,客群基础持续夯实,客户粘性显著提高。2024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已达15.27万户,较年初新增1.29万户。同时,信用贷、普惠型涉农贷款等重要指标均已完成监管任务。
普惠小微金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诚如本次活动的主题,未来,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在巴蜀大地续写助力共富的普惠实践新篇章,为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浙银力量。
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王鑫
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让金融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成为服务小微企业和民生发展的核心力量。
近日,一场以“金融助力共同富裕之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活动在四川展开。浙商银行成都分行携多家媒体走进铁骑力士集团、鸿图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普惠金融如何精准滴灌实体企业。
深蓝财经在探访过程中了解到,为了深耕普惠金融,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从供应链金融破解养殖农户融资困局,到园区金融助力科创企业扩产升级,不断推进“场景化、数字化”转型。
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破140亿元,约占其贷款总额的23%,较年初新增超6亿元,铸就浙银“善本金融”巴蜀样本。
养殖农户融资难、融资贵
供应链金融来帮忙
“一群人,一辈子,干一件事”,在铁骑力士集团的业务展览平台,公司聚焦农牧板块,迈向饲料、生猪、蛋鸡、食品千亿产值目标的发展图谱清晰呈现。无疑,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铁骑力士集团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农业强国战略高度契合。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铁骑力士集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旗下生猪、蛋鸡产业已带动4万多农户脱贫。然而“公司 + 农户”模式下,下游农户面临饲料采购资金压力大、抵押担保不足等痛点,陷入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浙商银行成都分行金融顾问介绍道,该行通过“金融顾问+客户经理”双人走访机制,发现养殖户60%的成本集中在饲料采购,养殖周期长达3-6个月,传统信贷难以覆盖。
针对这一痛点,该行创新推出场景金融产品“浙商饲料贷”,构建“数据风控+场景嵌入”的普惠金融新模式。依托铁骑力士集团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抓取核心企业与养殖户的交易数据,结合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无需抵押即可提供信用贷款,全流程线上化办理,最快三天放款。
截至目前,“浙商饲料贷”已为铁骑力士等农业龙头企业下游养殖户提供近7000万元授信,有效缓解了农业产业链末端的融资难题。
在座谈会上,铁骑力士高级总裁余晓表示,浙商银行的金融创新不仅解决了农户资金问题,更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供应体系,形成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
这种“链主牵引、银行赋能、农户受益”的模式,正是浙商银行成都分行“行业化+嵌入式”供应链金融的生动实践。该行聚焦四川特色农业、白酒、军工等优势产业,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堵点,联合链主企业,精准滴灌,与实体小微实现“共赢”,为各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园区金融全周期服务
科创企业告别“成长的烦恼”
午后的鸿图超越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高精度密封圈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批为华为、小米、海康威视等企业定制的产品即将发往全国。
谁能想到,这家拥有37项专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曾因厂区扩建差点错失扩产机遇。
公司总经理郑传超回忆,近年来企业订单规模不断增长,急需新的园区生产场地,但“新建厂房需要土地、资金,还要符合产业规划,当时真是一筹莫展。”
浙商银行成都分行金融顾问团队在走访中获悉这一困境,迅速启动园区金融服务方案。结合内江市资中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该行推荐企业在当地自建厂房,并结合该行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厂房建设贷”政策,提供1000万元专项贷款,根据企业建设生产周期量身定制5年期先息后本的自定义还款方案,最大程度缓解了建设期资金压力。
“现在我们的年产值只有2至3千万元,新厂房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亿元,提升近10倍。”郑传超指着前面快要竣工的新厂房,难掩喜悦。
这只是浙商银行“8+N”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的一个缩影。针对小微园区企业在建设、装修、设备更新等全周期的融资需求,该行推出“按揭贷”“建设贷”“周转贷”“置换贷”“提额贷”“租金贷”“信用贷”“装修贷”8大大核心产品,覆盖企业从入园到投产、升级的每个环节。
截至2025年3月末,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已与联东集团、万洋集团等园区开发商达成“总对总”合作,累计服务超70个小微园区项目,授信金额超28亿元,助力制造业小微企业实现“入园即享全周期金融服务”。
擎旗善本金融
构建普惠金融 “生态圈”
暮色中,媒体团结束了一天的走访。从田间地头的养殖户到科创园区的工程师,从传统农业到高端制造,浙商银行成都分行的普惠实践,勾勒出一幅“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立体画卷。
浙商银行近年来倡导并践行“善本金融”理念,其核心要义是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本源。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作为第一家省外分行,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和小微园区等场景,探索出一条普惠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特色道路,背后离不开“善本金融”理念引领。
在机制建设上,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单列普惠小微信贷计划,资源配置优先倾斜;设立14家小企业专营机构,人均管户余额达近1.6亿元;明确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高于全行3个百分点,优化免责认定标准和流程,从根子上解决基层业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这些举措让普惠金融从“任务”变成“自觉”,做“善”的力行者。与此同时,浙商银行还联合各方力量,做“善”的同行者,通过银政、银担、银银等多方合作,横向覆盖、纵向深入,联手为普惠小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积极推进慈善金融,探索公益金融服务新模式。
浙商银行年报显示,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25亿元,较去年初新增352.98亿元,增速11.03%。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73BP;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32%。
举旗善本金融,夯实普惠客群基础。该行深入践行“善本金融”理念,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从“打猎式经营”向“种田式陪伴”转变,形成综合服务客户的合力,客群基础持续夯实,客户粘性显著提高。2024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已达15.27万户,较年初新增1.29万户。同时,信用贷、普惠型涉农贷款等重要指标均已完成监管任务。
普惠小微金融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诚如本次活动的主题,未来,浙商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在巴蜀大地续写助力共富的普惠实践新篇章,为推进成渝经济圈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浙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