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财经】内外交困 英国2月份经济超预期增长或难以为继

新华财经

6天前

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首席经济学家MartinSartorius指出,英国2月份GDP增速超出预期,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在去年下半年英国经济持续疲软之后,在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可能已经实现了稳健扩张。

新华财经伦敦4月12日电(记者张亚东)2月份,英国经济的增长水平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英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英国经济环比增长0.5%,1月份的经济增长也由此前的萎缩0.1%修正为零增长。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英国2月份经济增长可能在0.1%左右。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2月份,英国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均实现了全面增长。服务业环比增长0.3%,制造业环比增长1.5%,建筑业环比增长0.4%。

这是2024年7月英国工党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最快的月度经济增长水平。工党一再表示,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执政的首要使命。因此,2月份的增长数据使得英国政府大松一口气。英国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指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积极信号,但英国政府不会就此满足,还将进一步努力推进增长。

尽管制造业在英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大,但在2月份,制造业对推动英国经济超预期增长作用非常关键。2月份,英国制造业环比增长1.5%,而在1月份,则是环比萎缩0.5%。2月份,在制造业的13个分行业中,有10个实现了增长,其中,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环比增长了9.8%。

英国2月份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与外贸企业抓紧时间推动对美国出口有关。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份,英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增加了5亿英镑。英国商会(BCC)贸易政策主管William Bain表示,有明显迹象表明,在美国关税政策出台前,英国企业增加了对美国的商品出口。过去三个月的数据显示,从英国出口到大西洋彼岸的商品价值增长了23%。出口的增长也使得制造业获得了更多海外订单。

但尽管2月份英国经济增长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英国的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等,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相反,这些机构普遍的反应是,在内外交困的因素影响下,英国的这一增长水平基本难以为继。

英国商会(BCC)的研究总监Stuart Morrison指出,尽管2月份GDP反弹强于预期,数据令人欣喜,然而,英国各地的企业家并不抱有幻想,显著的持续增长仍然遥不可及。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首席经济学家Martin Sartorius指出,英国2月份GDP增速超出预期,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在去年下半年英国经济持续疲软之后,在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可能已经实现了稳健扩张。然而,私营部门的潜在增长势头依然疲弱。智库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NIESR)的助理研究员Hailey Low指出,英国2月份月度GDP增长优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各行各业的普遍增长。然而,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影响下,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非常脆弱。

英国经济2月份的超预期增长之所以难以为继,源于国内外的不利因素。从英国国内来说,英国从4月份开始实施的财政政策,提高了雇主的国民保险税率,上调了最低工资,这些措施给英国企业大幅增加了经营负担,抑制了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从根本上压制了经济增长。

英国商会(BCC)对超过5000家企业的季度招聘调查显示,由于用工成本上升,英国企业的员工招聘意愿在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明显走低。一季度,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增加了员工,比例较去年第四季度的24%明显下降,有17%的企业明确表示,减少了企业的员工数量。英国商会(BCC)公共政策副主任Jane Gjiangratton指出,英国企业正面临着技能人才短缺、用工成本上升等方面的问题。为应对困难,一些英国企业已经暂停了招聘计划,缩减了培训投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缩减了员工规模。

从英国国外因素来说,美国的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到英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截至目前,除了10%的基础关税外,美国对英国进口的汽车加征25%的关税。而对英国出口企业来说,美国是英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美国的关税增加,将非常不利于英国的经济。在美国关税政策宣布前,3月26日,英国政府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2025年英国经济增速或为1%。但在美国宣布关税后,多家经济研究机构下调了英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预期。包括毕马威、英国商会等在内,一般预测是在0.8%左右。此外,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更是增加了包括英国企业在内的成本,抑制了经济增长。

因此,尽管2月份经济增速超预期,英国的行业组织还是呼吁政府抓紧出台措施,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帮扶受到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上,除了与美国谈判外,英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印度、欧盟的贸易联系。但这些措施,能否取得明显进展,仍有待观察。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首席经济学家MartinSartorius指出,英国2月份GDP增速超出预期,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在去年下半年英国经济持续疲软之后,在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可能已经实现了稳健扩张。

新华财经伦敦4月12日电(记者张亚东)2月份,英国经济的增长水平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英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英国经济环比增长0.5%,1月份的经济增长也由此前的萎缩0.1%修正为零增长。此前,市场普遍预期,英国2月份经济增长可能在0.1%左右。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2月份,英国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均实现了全面增长。服务业环比增长0.3%,制造业环比增长1.5%,建筑业环比增长0.4%。

这是2024年7月英国工党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最快的月度经济增长水平。工党一再表示,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执政的首要使命。因此,2月份的增长数据使得英国政府大松一口气。英国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指出,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积极信号,但英国政府不会就此满足,还将进一步努力推进增长。

尽管制造业在英国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不大,但在2月份,制造业对推动英国经济超预期增长作用非常关键。2月份,英国制造业环比增长1.5%,而在1月份,则是环比萎缩0.5%。2月份,在制造业的13个分行业中,有10个实现了增长,其中,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环比增长了9.8%。

英国2月份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与外贸企业抓紧时间推动对美国出口有关。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月份,英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增加了5亿英镑。英国商会(BCC)贸易政策主管William Bain表示,有明显迹象表明,在美国关税政策出台前,英国企业增加了对美国的商品出口。过去三个月的数据显示,从英国出口到大西洋彼岸的商品价值增长了23%。出口的增长也使得制造业获得了更多海外订单。

但尽管2月份英国经济增长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英国的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等,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相反,这些机构普遍的反应是,在内外交困的因素影响下,英国的这一增长水平基本难以为继。

英国商会(BCC)的研究总监Stuart Morrison指出,尽管2月份GDP反弹强于预期,数据令人欣喜,然而,英国各地的企业家并不抱有幻想,显著的持续增长仍然遥不可及。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首席经济学家Martin Sartorius指出,英国2月份GDP增速超出预期,这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希望,在去年下半年英国经济持续疲软之后,在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经济可能已经实现了稳健扩张。然而,私营部门的潜在增长势头依然疲弱。智库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NIESR)的助理研究员Hailey Low指出,英国2月份月度GDP增长优于预期,主要得益于各行各业的普遍增长。然而,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影响下,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非常脆弱。

英国经济2月份的超预期增长之所以难以为继,源于国内外的不利因素。从英国国内来说,英国从4月份开始实施的财政政策,提高了雇主的国民保险税率,上调了最低工资,这些措施给英国企业大幅增加了经营负担,抑制了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从根本上压制了经济增长。

英国商会(BCC)对超过5000家企业的季度招聘调查显示,由于用工成本上升,英国企业的员工招聘意愿在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明显走低。一季度,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增加了员工,比例较去年第四季度的24%明显下降,有17%的企业明确表示,减少了企业的员工数量。英国商会(BCC)公共政策副主任Jane Gjiangratton指出,英国企业正面临着技能人才短缺、用工成本上升等方面的问题。为应对困难,一些英国企业已经暂停了招聘计划,缩减了培训投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缩减了员工规模。

从英国国外因素来说,美国的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到英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截至目前,除了10%的基础关税外,美国对英国进口的汽车加征25%的关税。而对英国出口企业来说,美国是英国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美国的关税增加,将非常不利于英国的经济。在美国关税政策宣布前,3月26日,英国政府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2025年英国经济增速或为1%。但在美国宣布关税后,多家经济研究机构下调了英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预期。包括毕马威、英国商会等在内,一般预测是在0.8%左右。此外,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更是增加了包括英国企业在内的成本,抑制了经济增长。

因此,尽管2月份经济增速超预期,英国的行业组织还是呼吁政府抓紧出台措施,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帮扶受到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在对外贸易上,除了与美国谈判外,英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与印度、欧盟的贸易联系。但这些措施,能否取得明显进展,仍有待观察。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