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在中国美院开班

美术报

1天前

据屈健介绍,项目立足新时代文化坐标,以“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历史纵深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美术中坚力量。

4月9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在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出席仪式并宣布开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导师代表庞茂琨致辞,学员代表沈晓明发言,中国美院副院长韩绪主持开班式。

40岁以下学员占70.6%

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成为发现、培养、推介青年美术人才的“种子工程”,传承和振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中国文艺的主体精神,彰显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据屈健介绍,项目立足新时代文化坐标,以“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历史纵深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美术中坚力量。期待青年既做传统的守护者,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更当创新的破局者,以精湛的艺术语言构建对伟大时代精神的视觉表达。在守正创新中攀登艺术高峰,用精品力作回答时代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美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绘画100”项目共收到中国画专业报名900人、油画专业报名695人。经过严谨审慎地会看、评审,最终确定120名入选学员,其中中国画63人(人物24人、山水23人、花鸟16人),油画57人。入选学员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15.8%,30-40岁占54.8%,41-45岁占29.4%。在校学生约占10%,新文艺群体画家占15.8%。

庞茂琨表示,这不仅是对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的探索,更是对新时代美术创作方向的一次集体思考。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使现实主义的精神不断得到拓展和活化。

分五部分开展教学

据了解,“绘画100”项目规划经过前期充分研讨论证,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与师资配置凸显多元化特色。

余旭红表示,学院将举全校之力办好本次项目,教学团队将尽心尽力,坚持培养的学术目标,抓牢创作和研究课题,强调学术性和创作性,加强培训管理,优化培训课程方案,确保培训项目的高效圆满。

据悉,项目将通过集中授课、考察研学、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题讲座,聘请艺术名师围绕绘画艺术人才培养中的本体语言和人文学养的全面提升,开展多元化学术专题讲座。

第二部分为线下教学,专家学者根据各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每位学员定制个性化发展教案,提供针对性课程设置和学习规划,开展为期4个月的线下集中培训。

第三部分为采风考察,组织学员融入为期1个月的“大采风”活动,在采风写生、人文考察、社会调研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创作素材、完善艺术构想。

第四部分为线上线下创作教学,组织学员进行7个月的主题深化与正稿创作,采取线上导师制教学与线下集中教学相结合,不断优化学员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形式语言、绘画技艺、精神指向和时代价值,独立完成2-3幅大尺幅主题性创作。

第五部分为结题验收与成果汇报,项目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考核,优秀学员的创作过程将以手稿、图片与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向重要媒体平台推荐,考核合格的学员将组织结业成果汇报展、出版作品集等。

学员代表沈晓明表示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向师长、同辈和后生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观念,熔炼自己的艺术语言,努力寻求创作的突破。

据屈健介绍,项目立足新时代文化坐标,以“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历史纵深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美术中坚力量。

4月9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承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在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出席仪式并宣布开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导师代表庞茂琨致辞,学员代表沈晓明发言,中国美院副院长韩绪主持开班式。

40岁以下学员占70.6%

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成为发现、培养、推介青年美术人才的“种子工程”,传承和振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中国文艺的主体精神,彰显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据屈健介绍,项目立足新时代文化坐标,以“现实主义的当代表达”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历史纵深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美术中坚力量。期待青年既做传统的守护者,让千年文脉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更当创新的破局者,以精湛的艺术语言构建对伟大时代精神的视觉表达。在守正创新中攀登艺术高峰,用精品力作回答时代课题,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美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绘画100”项目共收到中国画专业报名900人、油画专业报名695人。经过严谨审慎地会看、评审,最终确定120名入选学员,其中中国画63人(人物24人、山水23人、花鸟16人),油画57人。入选学员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占15.8%,30-40岁占54.8%,41-45岁占29.4%。在校学生约占10%,新文艺群体画家占15.8%。

庞茂琨表示,这不仅是对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的探索,更是对新时代美术创作方向的一次集体思考。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使现实主义的精神不断得到拓展和活化。

分五部分开展教学

据了解,“绘画100”项目规划经过前期充分研讨论证,整体设计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与师资配置凸显多元化特色。

余旭红表示,学院将举全校之力办好本次项目,教学团队将尽心尽力,坚持培养的学术目标,抓牢创作和研究课题,强调学术性和创作性,加强培训管理,优化培训课程方案,确保培训项目的高效圆满。

据悉,项目将通过集中授课、考察研学、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题讲座,聘请艺术名师围绕绘画艺术人才培养中的本体语言和人文学养的全面提升,开展多元化学术专题讲座。

第二部分为线下教学,专家学者根据各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每位学员定制个性化发展教案,提供针对性课程设置和学习规划,开展为期4个月的线下集中培训。

第三部分为采风考察,组织学员融入为期1个月的“大采风”活动,在采风写生、人文考察、社会调研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创作素材、完善艺术构想。

第四部分为线上线下创作教学,组织学员进行7个月的主题深化与正稿创作,采取线上导师制教学与线下集中教学相结合,不断优化学员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形式语言、绘画技艺、精神指向和时代价值,独立完成2-3幅大尺幅主题性创作。

第五部分为结题验收与成果汇报,项目进行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考核,优秀学员的创作过程将以手稿、图片与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并向重要媒体平台推荐,考核合格的学员将组织结业成果汇报展、出版作品集等。

学员代表沈晓明表示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向师长、同辈和后生学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重新思考自己的艺术观念,熔炼自己的艺术语言,努力寻求创作的突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