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涨幅超3倍!港股医药生物“牛股”频出

东方财富网

16小时前

在方正证券看来,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加剧,拥有全球化产能的医药企业将面临压力缓解的机会,这意味着那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设施的企业将受益,而创新药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

4月11日,港股市场上医药生物板块呈现强势反弹的态势,涨幅令人瞩目。

其中,北海康成-B一马当先,大涨28.68%,乐普生物-B涨16.21%,来凯医药-B涨14.16%,歌礼制药-B康方生物和铂医药-B复宏汉霖等涨幅也均超过10%。

近期受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影响,该板块股价普遍重挫。对于板块出现强势反弹,综合各大券商分析,主要得益于政策面释放积极信号,行业自身创新驱动发力,以及市场资金流向转变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家医药生物企业开启了股份回购计划,包括歌礼制药、和铂医药、德琪医药等,彰显了企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因此这些股票也成了这波反弹的急先锋。

领涨个股表现出色

来凯医药-B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就LAE102针对肥胖症治疗适应症,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FDA)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临床方案修订版。2024年4月,LAE102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患者。

2024年11月,公司与礼来公司签订一项临床合作协议,旨在支持和加速LAE102针对肥胖症治疗的全球临床开发。礼来将负责在美国执行一项I期研究(美国I期临床试验)并承担相关费用,而公司保留LAE102的全球权益。据透露,美国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启动。

根据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乐普生物凭借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HX008)的爆发式放量,全年实现收入约3.68亿元,商业化能力进一步强化。作为公司营收增长的绝对主力,普佑恒年内收入高达约3亿元,较2023年1亿元的历史基数实现2倍的跨越式增长。同时,CMG901许可的里程碑收入约2200万元,CDMO收入约4550万元,共同推动公司现金流进入良性循环。

乐普生物主要市场在中国,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制药研发,特别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上有创新成果。该公司拥有完整的药物发现、临床开发CMC及GMP合规生产的端到端能力,并已经建立了专业的销售和营销团队,旨在满足临床需求,提供优化和创新的药物解决方案。

事实上,今年以来医药生物板块走出了不少牛股,其中德琪医药-B今年累计涨幅达3.11倍,和铂医药-B也累计上涨2.84倍。

多家企业开启回购

在板块强势反弹的同时,不少医药生物企业也通过回购股份的方式,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歌礼制药-B近期回购动作频繁。公司公告,于4月1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10万股,回购金额53.34万港元,最低成交价为5.13港元/股,最高成交价为5.43港元/股;截至4月3日,已回购股份5083万股,占回购授权决议通过时已发行股份的5.0191%。这一系列回购行动,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和铂医药-B在4月1日以174.32万港元,回购20万股股份,每股回购价格在8.54至9港元之间。根据回购授权的决议,公司可回购的股份总数为7689万股,已回购股份1290万股,占回购授权决议通过时已发行股份的1.678%。公司于同日根据2020年11月23日采纳及获公司股东批准的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发行109.53万股普通股以满足股份奖励。自2025年至今,公司累计拿出2.4亿港元用于股份购回,显示了对股东利益的重视以及提升公司价值的坚定决心。

德琪医药-B在4月7日董事会决议动用股份购回授权,计划根据市况不时于公开市场按最高总价4000万港元购回股份。此次回购股份数量最多为6748.89万股,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公司将以其内部资源为建议股份购回提供资金。后续董事会会根据购回当时的市况及集团的资本管理需要,将购回的股份注销或由公司持作库存股份。该回购计划基于2024年6月14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决议,彰显公司对自身业务前景的充足信心。

板块前景看好

交银国际认为,市场对于关税对医药板块的影响存在过度担忧、目前超跌严重,但情绪波动或许将在短期内持续。考虑到医保丙类目录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板块回调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其建议在投资情绪企稳后可关注短期催化剂丰富、盈利高增长或盈亏平衡时间点明确、估值有较大修复弹性的创新药公司,以及存在“业绩增速+估值倍数”共同修复潜力的处方药企。此外,后续促消费+鼓励生育政策出台,有望推动消费医疗相关公司在下游需求、盈利增长预期和估值上的进一步修复。

方正证券看来,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加剧,拥有全球化产能的医药企业将面临压力缓解的机会,这意味着那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设施的企业将受益,而创新药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此外,内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那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创新药物来说,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不可忽视,例如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的出台,将有利于促进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从而为相关企业带来长期的增长动力。

万联证券认为,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深圳市发改委、卫健委等联合发布《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创新药械发展,通过资金扶持、优化审评审批时限等为创新药械提供了“研发—审批—支付”全链条支持,鼓励创新,加速国产替代,创新药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在方正证券看来,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加剧,拥有全球化产能的医药企业将面临压力缓解的机会,这意味着那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设施的企业将受益,而创新药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

4月11日,港股市场上医药生物板块呈现强势反弹的态势,涨幅令人瞩目。

其中,北海康成-B一马当先,大涨28.68%,乐普生物-B涨16.21%,来凯医药-B涨14.16%,歌礼制药-B康方生物和铂医药-B复宏汉霖等涨幅也均超过10%。

近期受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影响,该板块股价普遍重挫。对于板块出现强势反弹,综合各大券商分析,主要得益于政策面释放积极信号,行业自身创新驱动发力,以及市场资金流向转变等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家医药生物企业开启了股份回购计划,包括歌礼制药、和铂医药、德琪医药等,彰显了企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因此这些股票也成了这波反弹的急先锋。

领涨个股表现出色

来凯医药-B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就LAE102针对肥胖症治疗适应症,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FDA)提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临床方案修订版。2024年4月,LAE102获得美国FDA的IND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患者。

2024年11月,公司与礼来公司签订一项临床合作协议,旨在支持和加速LAE102针对肥胖症治疗的全球临床开发。礼来将负责在美国执行一项I期研究(美国I期临床试验)并承担相关费用,而公司保留LAE102的全球权益。据透露,美国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启动。

根据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乐普生物凭借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HX008)的爆发式放量,全年实现收入约3.68亿元,商业化能力进一步强化。作为公司营收增长的绝对主力,普佑恒年内收入高达约3亿元,较2023年1亿元的历史基数实现2倍的跨越式增长。同时,CMG901许可的里程碑收入约2200万元,CDMO收入约4550万元,共同推动公司现金流进入良性循环。

乐普生物主要市场在中国,专注于肿瘤治疗领域的生物制药研发,特别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上有创新成果。该公司拥有完整的药物发现、临床开发CMC及GMP合规生产的端到端能力,并已经建立了专业的销售和营销团队,旨在满足临床需求,提供优化和创新的药物解决方案。

事实上,今年以来医药生物板块走出了不少牛股,其中德琪医药-B今年累计涨幅达3.11倍,和铂医药-B也累计上涨2.84倍。

多家企业开启回购

在板块强势反弹的同时,不少医药生物企业也通过回购股份的方式,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歌礼制药-B近期回购动作频繁。公司公告,于4月1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10万股,回购金额53.34万港元,最低成交价为5.13港元/股,最高成交价为5.43港元/股;截至4月3日,已回购股份5083万股,占回购授权决议通过时已发行股份的5.0191%。这一系列回购行动,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也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和铂医药-B在4月1日以174.32万港元,回购20万股股份,每股回购价格在8.54至9港元之间。根据回购授权的决议,公司可回购的股份总数为7689万股,已回购股份1290万股,占回购授权决议通过时已发行股份的1.678%。公司于同日根据2020年11月23日采纳及获公司股东批准的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发行109.53万股普通股以满足股份奖励。自2025年至今,公司累计拿出2.4亿港元用于股份购回,显示了对股东利益的重视以及提升公司价值的坚定决心。

德琪医药-B在4月7日董事会决议动用股份购回授权,计划根据市况不时于公开市场按最高总价4000万港元购回股份。此次回购股份数量最多为6748.89万股,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公司将以其内部资源为建议股份购回提供资金。后续董事会会根据购回当时的市况及集团的资本管理需要,将购回的股份注销或由公司持作库存股份。该回购计划基于2024年6月14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决议,彰显公司对自身业务前景的充足信心。

板块前景看好

交银国际认为,市场对于关税对医药板块的影响存在过度担忧、目前超跌严重,但情绪波动或许将在短期内持续。考虑到医保丙类目录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板块回调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其建议在投资情绪企稳后可关注短期催化剂丰富、盈利高增长或盈亏平衡时间点明确、估值有较大修复弹性的创新药公司,以及存在“业绩增速+估值倍数”共同修复潜力的处方药企。此外,后续促消费+鼓励生育政策出台,有望推动消费医疗相关公司在下游需求、盈利增长预期和估值上的进一步修复。

方正证券看来,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加剧,拥有全球化产能的医药企业将面临压力缓解的机会,这意味着那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设施的企业将受益,而创新药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此外,内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那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创新药物来说,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也不可忽视,例如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的出台,将有利于促进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从而为相关企业带来长期的增长动力。

万联证券认为,近日北京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深圳市发改委、卫健委等联合发布《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创新药械发展,通过资金扶持、优化审评审批时限等为创新药械提供了“研发—审批—支付”全链条支持,鼓励创新,加速国产替代,创新药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