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出台满一年。
一年来,围绕发行、上市、现金分红、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减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程序化交易等方面,证监会会同各相关方面推出50多项制度规则,完善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逐步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内在稳定性增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重点是从投融资两端同步发力,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融资端需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精准的金融服务;投资端重点在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自新“国九条”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实现突破。
一年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先后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新“国九条”发布以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97家,募资规模合计601.94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5家,占比77.32%;合计募资413.36亿元,占比68.67%。目前,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过半,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
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渠道,一些优质科技企业借道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按首次披露日计算,去年4月12日至今年4月11日期间,A股新增164单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主要分布在电子(尤其是半导体)、机械设备、汽车等板块。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质效持续提升。”田轩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错位发展,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平台。与此同时,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配套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更加高效、协调的市场生态,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用好用足现有制度,积极研究、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田轩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健全差异化上市条件,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吸引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特征的债券融资工具体系,形成债券市场的立体化融资渠道;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监管框架,完善科技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稳固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适应性,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优化新股发行承销机制,扩大试点范围,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规则,提升并购重组估值与支付工具灵活性,进一步畅通创新资本循环。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去年9月份以来,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两批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超900亿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入市“长钱”增多。
各方合力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市场ETF规模达到3.9万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增强投资者吸引力。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2.4万亿元、回购近1500亿元。此外,监管部门着力健全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依法全面暂停转融券,严惩违规减持,加强交易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
“监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措施相辅相成,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并持续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加安全、高效、透明的环境。”田轩表示,未来,随着更多配套政策的落地,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机制将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月份以来,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公司”)、上市公司等各方行动起来,释放积极信号。
“过去一年我国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战略性力量储备,中央汇金公司作为中国版平准基金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龚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中央汇金公司的投资规模。
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是夯实市场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关键举措。章俊表示,当前政策组合拳的推出,体现了监管层从流动性支持、投资者结构优化、交易行为规范等多维度构建系统性稳定框架的战略思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龚芳表示,要切实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发展壮大被动投资,推动居民中长期储蓄向长期股权投资转变。此外,还要发挥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及交易所等市场各方合力,形成“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投资者中长期收益稳步增长、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的良性循环。
章俊建议,深化投资端改革,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扩大权益投资范围,降低公募基金费率,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市场稳定性。
严打各类违法行为
强化投资者保护
一年来,针对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坚持重拳出击。
去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推动构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集中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据证监会数据,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此外,监管部门更加突出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代表人诉讼数量增多。去年年底,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平稳推进金通灵、美尚生态2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
受访人士认为,下一步投资者保护的重点主要是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
章俊建议,深化赔偿救济机制创新,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工具将扩大适用,通过“示范判决+专业调解”提升维权效率。可以预见,在“强本强基”导向下,投资者保护将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改革,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实现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
在田轩看来,下一步投资者保护的重点有多方面:一是完善包括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等在内的法律体系,提升法律适用性和操作性;二是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压实金融机构的责任,从源头上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三是进一步拓展特别代表人诉讼范围,简化诉讼流程,降低维权成本;四是持续严厉打击各类市场违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有效震慑。
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出台满一年。
一年来,围绕发行、上市、现金分红、信息披露、并购重组、退市、减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程序化交易等方面,证监会会同各相关方面推出50多项制度规则,完善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生态逐步优化,机构投资者队伍持续壮大,内在稳定性增强。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资本市场改革重点是从投融资两端同步发力,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融资端需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和精准的金融服务;投资端重点在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强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自新“国九条”实施以来,中国证监会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资本市场在制度包容性、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链条完整性上实现突破。
一年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先后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以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科技含量”。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新“国九条”发布以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97家,募资规模合计601.94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5家,占比77.32%;合计募资413.36亿元,占比68.67%。目前,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过半,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领军企业。
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渠道,一些优质科技企业借道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按首次披露日计算,去年4月12日至今年4月11日期间,A股新增164单重大资产重组案例,主要分布在电子(尤其是半导体)、机械设备、汽车等板块。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质效持续提升。”田轩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板块错位发展,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合适的融资平台。与此同时,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配套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更加高效、协调的市场生态,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用好用足现有制度,积极研究、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体系,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田轩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健全差异化上市条件,优化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吸引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特征的债券融资工具体系,形成债券市场的立体化融资渠道;构建适配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监管框架,完善科技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稳固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增强制度适应性,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优化新股发行承销机制,扩大试点范围,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披露规则,提升并购重组估值与支付工具灵活性,进一步畅通创新资本循环。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去年9月份以来,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两批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超900亿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启动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入市“长钱”增多。
各方合力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市场ETF规模达到3.9万亿元。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增强投资者吸引力。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2.4万亿元、回购近1500亿元。此外,监管部门着力健全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依法全面暂停转融券,严惩违规减持,加强交易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
“监管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措施相辅相成,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并持续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加安全、高效、透明的环境。”田轩表示,未来,随着更多配套政策的落地,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机制将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月份以来,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公司”)、上市公司等各方行动起来,释放积极信号。
“过去一年我国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战略性力量储备,中央汇金公司作为中国版平准基金在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龚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中央汇金公司的投资规模。
完善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是夯实市场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关键举措。章俊表示,当前政策组合拳的推出,体现了监管层从流动性支持、投资者结构优化、交易行为规范等多维度构建系统性稳定框架的战略思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龚芳表示,要切实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发展壮大被动投资,推动居民中长期储蓄向长期股权投资转变。此外,还要发挥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及交易所等市场各方合力,形成“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投资者中长期收益稳步增长、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的良性循环。
章俊建议,深化投资端改革,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扩大权益投资范围,降低公募基金费率,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市场稳定性。
严打各类违法行为
强化投资者保护
一年来,针对投资者深恶痛绝的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坚持重拳出击。
去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推动构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集中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据证监会数据,2024年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此外,监管部门更加突出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特别代表人诉讼数量增多。去年年底,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平稳推进金通灵、美尚生态2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
受访人士认为,下一步投资者保护的重点主要是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
章俊建议,深化赔偿救济机制创新,特别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工具将扩大适用,通过“示范判决+专业调解”提升维权效率。可以预见,在“强本强基”导向下,投资者保护将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改革,通过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实现风险防控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
在田轩看来,下一步投资者保护的重点有多方面:一是完善包括证券法、公司法、合同法等在内的法律体系,提升法律适用性和操作性;二是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压实金融机构的责任,从源头上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三是进一步拓展特别代表人诉讼范围,简化诉讼流程,降低维权成本;四是持续严厉打击各类市场违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形成有效震慑。